时间:2020-07-27 14:04:47 所属分类:计算机网络 浏览量:
规范高效的网络交易监管,是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杭州市网络交易监管工作特色鲜明、扎实有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同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杭州市网络交易监管工作还存在
规范高效的网络交易监管,是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杭州市网络交易监管工作特色鲜明、扎实有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同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杭州市网络交易监管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与时俱进,并为全国面上工作提供务实有效的思路和路径。通过对杭州市网络交易监管工作的研究分析,以期对全国层面网络交易监管高水平治理提供有益案例范本和经验启示。
这些年来,我国网络交易发展势头强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同时,网络交易监管体系逐步完善,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电商行业正式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网络交易规范健康发展有了法治保障;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与网络交易相伴而生,监管难题也不断出现,特别是新兴网络交易模式与新型网络传销问题层出不穷,各类创新创业与消费者权益侵害相互交织,给网络监管乃至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很大压力。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使互联网经济、在线经济、无接触经济又处于跨越发展的风口,更对网络交易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政府加强监管,同时也需要贴心服务,监管和服务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但在实践中,监管与服务的尺度和界限往往难以把握,服务过度容易导致监管失之于严,监管过严容易导致服务缺之于暖。如何把监管与服务有机融合起来,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杭州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这些年来,杭州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进网络交易监管,实现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监管模式,不但助力和保障了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全国网络交易监管高水平治理积累了经验、作出了贡献。
坚持国际化标准,保持第一流位置
据报道,2019年,杭州市经济发展有三个标志性突破,即常住人口超千万,经济总量超1.5万亿元、人均GDP超2万美元,达到高收入国家(地区)发展水平。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杭州经济总量超过天津跃居全国城市第9位。放眼全国发展大局,杭州在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走在前列,方显担当。杭州城市发展水平地位决定了杭州网络交易监管的目标定位,即坚持“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杭州始终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一方面认真梳理网络交易监管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通过具体化、指标化、清单化整改,着力在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中提质增效。
另一方面,网络交易监管工作主动与国际接轨、与前沿对话,娴熟运用国际规则、国际惯例,通过标准制定、商标专利注册、人才培养等,更好地服务互联网平台企业健康发展。比如,杭州市加强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的政企互动,既加强行政指导服务,将政府监管要求落到平台规则,又积极探索创新制度机制、治理模式,将政府监管要求融入平台治理规则,不但消除了企业对监管的抵触情绪,更有效提高了监管成效,实现了对全国总量80%的1000余万家网店的有效监管,至今杭州网购领域未发生重大违法和维权事件,很多监管理念和创新做法被法律规范所采纳。
坚持集成化设计,构建大监管格局
网络交易监管是系统工程,必须不断推进组织架构建构、职能调整完善、业务整合优化,建立统一高效的运行机制,发挥监管与服务的综合效应。杭州坚持系统化集成,打破思想壁垒、条线壁垒、地域壁垒,着力推动业务流程、人员配备、区域合作等革命性重塑、颠覆性再造,有效解决碎片化、封闭化问题,增强监管的耦合性、关联性、协同性,做到目标互相衔接、措施互相配合、成效相得益彰,形成网络交易监管强大合力。比如,杭州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网络监管区域协作网,覆盖20多个省市,累计对接异地市场监管部门177家并签署协议,开通红盾云桥异地账号300多个,异地协查信息交换周期从3-5个月缩短至2-3天。同时,争取到在杭州设立全国电子商务12315投诉维权、网络商品质量监测、互联网广告监测、电子商务监测等国字号“四中心”,不但为开展网络交易监管提供了极大便利,还有效加强了在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坚持精准化服务,助力大产业发展
针对杭州城市发展正处在城市能级蝶变期、数字经济赋能迭代期、破除传统路径依赖阵痛期、社会治理现代化攻坚期和人民幸福感持续提升考验期的“五期叠加”阶段性特征,杭州网络交易监管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更加精准服务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是守牢安全底线,增强风险管控能力,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群众高品质生活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是聚焦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计划”重点产业集群,在扩大知识产权、质量标准、计量认证等监管服务方面扩大有效供给,支持企业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做优产品、做强品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杭州网络交易监管将企业和产业作为两大重点,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监管成效和发展成果日益显现,最近两年,杭州网络平台交易量均超过5万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70%。
在产业发展方面,通过监管推动形成平等、开放、高效的市场竞争秩序和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发展壮大。比如,杭州创新活力指数一直居全国城市前列,有效发明专利和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又如,杭州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实现了从电商平台的单兵突进到数字经济的全面创新繁荣,最近两年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均在300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超过20%;杭州的智慧化、信息化、移动化领跑全国,是全球最亮眼的“移动支付之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子商务、企业服务、金融科技、文娱影视、智能硬件、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各个产业行业领域全面创新繁荣。
坚持数字化赋能,推进大智慧治理
杭州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奋力开创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对网络交易监管来说,就是强化数字治理理念,施行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监管”。杭州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和5G、AI、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知识,将数字技术与监管服务深度融合,以数字赋能推动监管提档、服务升级,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线上线下治理同向发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促进治理的“最大增量”。
杭州明确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网络交易监管数字化赋能围绕“城市大脑”建设,着力夯实监管转型的数字化基础,助力“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信用信息“一网通查”、检查结果“一网通享”。同时,打造统一的数据中心和“有效监管+风险预警+信用约束”应用场景,深化线上线下协同治理,提升智慧监管水平,构建事中事后监管数字化支撑体系,并加深数据分析应用,为制定产业政策、找准监管重点、发布消费警示等提供决策参考。比如,杭州推出全国首个“红盾云桥”智能协作项目、成立全国首家市场监管网监分局、建立网购纠纷在线调解处理绿色通道,通过数字化监管,不断破解了“事多人少”的难题,更实现了治理的智能化、智慧化。
坚持科学化理念,实行大开放制度
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不论是监管,还是服务,都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这是网络交易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杭州确立“包容审慎、平台主体、协同治理、智慧应用”治理理念,对网络交易的新发展新模式不急于定性、不过多干预、不轻易处罚,坚持把制度化理念和机制融入到网络交易监管的方方面面,探索形成全国领先的规则制度,用制度锁定监管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规范,确保监管能力水平适应新产业新经济的发展需求,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链,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团队在杭州发展,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实现了从阿里巴巴的一枝独秀到互联网企业的万马奔腾。
比如,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政府规章《网络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指导电商平台建立消费维权、知识产权保护、信用管理等规则;率先推行七天无理由退货、设立消保基金、先行赔付等举措,查处“刷单炒信”案件,对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产生积极影响,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提供了借鉴。又如,针对网络市场恶意投诉泛滥现象,于2019年7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网络营商环境加强部门协同治理的指导意见》,规范网络消费投诉举报处置。通过制度化监管,杭州互联网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9年,杭州拥有大型电商平台70多个,涵盖第三方平台、自建网站、论坛网站,涉及服装、食品、母婴等20多个行业;全国电商规模前十企业,杭州占据多席;网易考拉海购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已被阿里巴巴收购);亚马逊、京东等知名平台纷纷进驻杭州。
总之,规范高效的网络交易监管,是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好的监管应该有度,要恰到好处,能发挥“鼓励我去参与,而不会使我退却”的作用。杭州网络交易监管融入了跨界融合、共治多赢的互联网思维,监管既蕴藏优质服务,保证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新发展,同时监管也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体现了“认同、爱、正义和创造力”的自由意志,对全国层面网络交易监管高水平治理提供了有益案例范本。
《我国网络交易监管状况与路径分析》来源:《互联网经济》,作者:王凤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dzxx/jsjwl/46441.html
上一篇:电商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
下一篇:网络信息采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