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23:45:58 所属分类:通信 浏览量:
1999 年 11 月 15 日,中美两国签署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就有关电信产业的市场准入问题作了突破性规定:“入世”后,中国将成为 WTO 基础电信协议的成员国之一。消息传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中国电信而言,这不仅仅意味着良多的机遇
1999 年 11 月 15 日,中美两国签署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就有关电信产业的市场准入问题作了突破性规定:“入世”后,中国将成为 WTO 基础电信协议的成员国之一。消息传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中国电信而言,这不仅仅意味着良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环境下,中国的电信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做出积极的应对。
1 、 中国电信改革及其仍存在的问题
(一)电信改革的现况
过去,传统的电话基础网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的特性,人们常常用“瓶颈”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它。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材料(光缆)和设备的大幅度降价,电信市场的需求飞速成长,当今电信基础网的自然垄断特性已经发生了变化,一国一网不再具有效率方面的现实优势。各国电信都在呈现数网替代一网的潮流。
现今我国信息通信业正在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也正是为了顺应这一变化,增强我国电信业的竞争力,尽快与国际接轨。首先,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在全国实施邮电分营,使邮政、电信企业分别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主体,为电信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基础。其次,本着破除垄断,促进竞争的原则,着力优化电信企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中国电信改革与重组。中国电信将重组为固定网络、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和卫星通信4家公司。无线寻呼被剥离出来以后,其 50 亿资产、 3000 多万用户将全部划归联通所有,铁路和电力通信网的富余能力也将拨给中国联通。再加上其他经营增值业务的公司,从而破除中国电信市场上一网独霸、垄断经营的状况,形成多家争鸣、平等竞争的局面。
(二)电信改革后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个垄断行业的庞然大物一时间四分五裂,中国电信这座久封的冰山似乎真的要融化了——着实让人欢呼雀跃。然而,这当中仍有不少问题值得人们进一步思考。
1 、垄断并没有从质上打破
目前中国电信的这种重组方式虽然迈出了打破垄断的第一步,但并没有真正触及垄断的实质,很难形成有效的竞争格局。因为,固定网是长途电话和移动电话的供应商,长途电话、移动电话及其它增值业务只有接入市话网才能提供服务。可见,市话服务是长话及其它服务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除非对固定网实施非常严格的管理,否则固定网可以找出各种理由保护垄断。而目前的重组方式并没有触动固定电话网的垄断地位,所谓的打破垄断并没有从质上打破。
2 、难以达到真正有效的公平的竞争
联通进入电信业,虽然打破了中国电信的独家垄断,但市场的竞争实力是非常不对等的。第一,中国电信在所有电信业务上占着绝对主导的地位,联通的用户与中国电信的用户相比,几乎是 1 : 10 的比例——如此弱小与强大,几乎谈不上竞争。即使现在改革了,联通得到了诸多方面的加强,但是要达到与中国电信平等对抗的地位尚还需一段相当的时间;第二,至今为止,尚无一部有关电信的法规出台。中国电信不仅是经营者,同时也占据了管理者的位置,既是运动员又是运动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定者,无论大的、小的,凡是新进入的竞争者都必须接受它的管理,这样的格局是不可能保证公平竞争的。
3 、必须区分网上服务和网络建设
从国家长远利益来看,中国想继续发展壮大电信业,就必须控制网络运营。那么,与现在电信改革引入的数网竞争是否存在矛盾呢?这就存在一个搞清楚网络服务与网络运营的区别的问题。电信实际上是由两块组成,一是网络建设,二是网上服务。通常说的国家控制指的是前者,这就好像铁路线,如北京到深圳只能修一条京九线,不能说为了引进竞争,在京九线旁边再修一条京九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这么做。而网上服务就好比在铁路上运行的车辆,都在同一路线上跑,但可以由不同公司发出,发车时间、级别水准、载客数量则由各公司依自身实际情况而定。因此,这一块可以鼓励竞争,并且还要加以鼓励。现在进行的中国电信改革既要打破垄断,又要避免重复建设,明确地把竞争保持在恰当的范围之内。
4 、电信资费不合理,缺乏透明度
在现代生活中电话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联系手段和工具,但由于电信资费的收取缺乏透明度,常常使中国电信成为许多经济能力有限的大多数用户“又爱又恨”的东西。业务资费、附加费太高,月租费、初装费不合理,计算机上网费令人难以承受等问题曾在一段时间沸沸扬扬。还有就是各类频繁出错的计费问题使得许多消费者怨声载道,电信企业成了“小偷”。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国电信的声誉,成为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5 、员工素质低下,观念陈旧
在中国电信一统天下时,由于没有任何风险且收益丰厚,福利也比较好,更重要的是非常稳定,不用担心下岗,于是就成了人人向往的好单位。各种各样的人通过各种不同渠道进入电信企业,而前几年电报和人工长途电话业务比较兴旺时进入电信企业的素质比较差的人员,又不能够在电信改革后内部消化吸收,为企业增添了一个非常大的包袱。而且,行业内仍有许多员工抱着过去大锅里吃饭的想法不放,市场意识淡薄,观念陈旧,缺乏竞争的积极性,依旧赖在传统老套的经营方式上,生等用户上门,而非主动出击,主动抢占市场。服务方面尽管与往日相比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仍不能令消费者完全满意。倘若这些观念不及时转变过来,这样的市场营销策略根本无法应对竞争的市场。
二、 WTO 对中国电信业提出的挑战
近年来,我们的通信业获得突飞猛进发展有目共睹,但这是与国家给电信的一些优惠政策分不开的,如减免进口设备关税等。今后这些附加的政策不会维持太长时间,因为进入市场后,不可能无偿地占有用户的资本。市场经济的观念就是,用户支付了价值给你,你就应该通过你的劳动,通过你的服务给以回报,否则从此你将一分钱都拿不到。特别是在加入 WTO 以后,随着外资的进入,关税的下降,中国电信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国家机密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通信手段的不断发展,电信业与国家的机密已是愈来愈密不可分了,经常为党政军情报等部门服务,甚至就直接承担大量机要通信任务,或者在某些场合为重要通信承担掩护任务。在这个问题上,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相当慎重的,并成为许多国家不愿或迟迟不肯开放电信市场的主要原因。美、英等发达国家也是直到 80 年代初才相续开始放开电信市场,这时各发达国家的电话主线普及率已经达到:美国 47.59 %,英国 34.70 %,德国 31.83 %,法国 38.27 %,加拿大 43.23 %,澳大利亚 36.36 %,日本 35.89 % 厖 这些国家的网络建设基本完成、国内市场基本饱和,这是他们放开电信市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即便是这样,开放也设置了各种限制,且结果往往是单向的,如美国至今为止还没看到哪个国家的电信公司到那里开办了什么业务。并且在世界走向信息化时代的进程中,国家力量的向外扩张正在从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发展为信息侵略。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无论是在政治、意识形态还是物质基础方面都与其他国家差异甚大,更是加剧了这种矛盾。
( 2 ) 加剧我国电信业发展的不( 3 ) 平衡
自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建立了 AT & T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垄断经营体制以来,不同电信业务之间的交叉补贴就成为电信资费的基本政策,即长途电话业务补贴本地电话业务,国际电话业务补贴国内电话业务,城市低成本地区补贴农村高成本地区,办公电话用户补贴住宅电话用户。这一交叉补贴的资费结构后来被其他国家采用,成为垄断经营体制下世界各国电信资费的普遍特征。我国的电信资费也不例外,甚至资费背离成本的结构性扭曲和业务之间交叉补贴的程度比世界上许多国家更为严重。中国电信改革以后引入竞争机制,使原来存在高额利润的业务率先成为竞争的焦点,即原来利润率高的长途电话业务、移动通信业务先行进入竞争领域。竞争使这些业务的资费迅速下降,利润率也随之下降,而承担市话业务的电信企业就越来越难以用其利润对市话、尤其是对高成本地区的农话进行补贴。另外,我国通信业的发展在不同的经济区域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收入水平较高,通信能力比较发达;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人烟稀少,收入水平低下,相同数量资金的投入,分摊的成本较高,投资回收期要长,顾而通信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水平远不如东部。如果发达国家进入我们的电信市场,由于投资的获利性,他们只会把资金投向高收益区域,即会投向长途电话、移动电话等业务,或是经济发达的东部,这样一来就会使本来已不平衡的发展势态趋于恶化,从而影响电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甚至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使国内电信业务领域竞争形势更加严峻
虽然中国电信业已完成了政企分开、邮电分营,中国电信也改组为固定网络、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和卫星通信等四家公司,同时还加强了联通及其他一些通信公司,引入了适度竞争。但由于刚刚涉足竞争领域,经验不足,资金实力、经营规模、技术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相比之下,许多外国电信公司,特别是发达国家,电信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环境已日趋完善,在竞争环境下,企业经营已形成一套科学、完善、全面的体系,再加上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技术、高质量的服务支撑和雄厚的资金保证,使其具有相当大的威胁力和杀伤力。
并且中国加入 WTO 以后,国外的电信公司包括美国公司在内可以在基础电信业和增值电信业中占到 25% 的股份。这对于开放程度比较大的业务,像寻呼、 Internet 等,相对而言外国公司的介入影响可能会小些,而那些目前仍处于垄断经营的业务,如本地电话、国内电话及长途电话业务,将使加入 WTO 的代价增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dzxx/tx/31859.html
上一篇:浅谈无线扩频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