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4 10:27:58 所属分类:通信 浏览量: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逐渐占据了我国媒体行业的主导位置,这种情况使得广播电视必须实现战略的转型和创新,提高其发展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满足新形势下人们的发展需求[1]。目前,媒体行业主要以新的传播方式进行运营和发展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逐渐占据了我国媒体行业的主导位置,这种情况使得广播电视必须实现战略的转型和创新,提高其发展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满足新形势下人们的发展需求[1]。目前,媒体行业主要以新的传播方式进行运营和发展,具有多元化和时效性的特点。广播电视行业则面临种种挑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抓住机会,积极探索一条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满足我国社会公众的信息多元化需求。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本文着重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对策。
一、新媒体的特点
所谓新媒体,主要由编辑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等,通过现代科技的多种渠道,有效结合手机、电脑、数字电视、iPad 等智能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等内容。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智能移动媒体、数字报纸杂志、数字电视等形式,也可以被称为“数字化媒体”[2]。从某种程度上讲,新媒体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信息传播迅速。新媒体的问世优化了信息传播的形式,尤其是打破了信息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让用户在最短时间接收到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二是信息内容丰富。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信息,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国际形势、时事和体育等多方面海量信息。三是信息互动性强。用户通过智能终端设备既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接收,又可以成为信息的即时传播者,甚至能够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信息的观点和认识,极大地提高了编辑与受众以及受众之间沟通、交流的互动性[3]。新媒体的这些特点使得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受众能够从自身需求入手,选择所需要的节目和信息内容,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于使用新媒体。
二、广播电视行业与新媒体融合的优势
(一)有助于扩大受众群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接受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虽然保有一定的公信力,但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其受众群体数量日益减少,发展面临困境。在此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可以引入新媒体的新元素,以弥补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不足,为传统广播电视行业注入新的血液,有助于扩大其受众群体。
(二)有助于增强信息时效性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发展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日常活动必须与当下社会的发展相符合。各个行业也是如此。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要与时俱进,改变其现状的最佳手段就是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进行相融。二者的有效融合,可以极大地突破信息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增强广播电视的时效性,一旦出现重大突发事件,其能够充分发挥记者、采编的作用,实现现场实时报道、持续跟踪采访,确保广大受众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公正、准确、具有时效性的信息[4]。
(三)有助于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现阶段,新媒体日益兴盛,文化信息传播不再是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专利,通过网络平台,受众既是信息接收者,又可以搜集信息和发布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应在保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基础上,更新管理理念,注重时代特征,不断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吸取新媒体的优点,以弥补自身在当下社会发展中的不足,实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目标,满足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讲,广播电视行业与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广播电视行业的效益,而且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二者的融合大大拓展了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传播和受众接收渠道,超越了时空限制,使传统广播电视拥有了一些新媒体所具有的优越性。
三、当前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困境
(一)信息传播技术滞后在不同的时代,生产关系需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可以说其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技术,各个行业都离不开网络平台的支撑,当下的各传统行业也面临经营模式的转型,以实现自身健康与稳定的发展。当前,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信息传播技术滞后,与互联网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同时,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拓展性技术不足,缺乏兼容性,信息传递容易产生串音,尽管引入了网络技术,但是其信息传递依然无法排除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受限于信息传播技术滞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还不能完备地对信息进行数据化归纳与整理。
(二)信息传播形式单一广播电视作为传统的信息传播行业,其在传播方式上难以与新媒体相比,尤其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单一化的传播形式既难以拓展其受众范围,又不能满足当前受众对信息接收的多样化需求。广播电视所接收和发送的信息,其信号频段的覆盖面积非常小[5],仅能到达一部分地区。同时,受制于广播电视行业自身存在的局限,在现场突发情况下,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不能及时处理所收集到的信息,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有效性,不利于提升其收视率,无法满足受众当前的信息需求。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日益加快,即时传播和即时接收信息已成为信息传播新常态。受众也更倾向于接受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而对传播形式单一且速度较慢的传统广播电视关注度有所下降。
(三)传播内容有效性不足信息传播既讲求速度,又讲求效率,更注重真实有效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前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信息传播的内容有效性不足。传统广播电视所传播的信息一般具有瞬时性,若不仔细观看或收听,受众就无法再获取信息。这个特点在可以循环播放的新媒体面前成为劣势。同时,传统广播电视本身在传递信息时,往往需要受众在固定或相对应的时段进行观看或收听,否则其就无法获取完整的信息,存在信息传递容易失去有效性的现象,甚至出现受众极易错失信息的情况。目前,虽然广播电视行业一直在改革经营模式,但是其这些特征依然存在,使其难以完整、准确地将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受众。
四、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行业的新实践
(一)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播电视作为我国文化传播必不可少的行业,在任何环境下都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更应积极地与新媒体融合,进一步巩固和保持其在广大受众心中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要想始终保持其社会影响力,广播电视行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生产技术,尤其是要积极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不断完善自身的传播方式,加快自身传播速度,与新媒体信息传播齐头并进。大体上讲,广播电视行业可以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进行有效结合,创新信息播报方式,通过与人工智能、5G 技术的融合,大大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水平,并且可以以“虚拟主持人”的方式来增强播报效果,形成多样化的受众观看体验,为受众提供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最大限度地使自身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二)更新广播电视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等都产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在闲暇时段,人们基本上都会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取信息,借助新媒体,信息传播更加方便,使得人们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内都可以查阅信息和发布信息[6]。为了满足当前受众的阅读形式需要和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接收需求,广播电视行业必须丰富自己的传播形式,才能日益走向成功。一方面,广播电视行业要充分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及其强大功能,创建科学的广播平台,利用手机 App 来播放节目,保证受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观看或收听新闻、获取信息。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在利用手机 App 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着力打造自身的融媒体平台,让受众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媒体自身所创建的访问端口获取信息,真正实现受众与本行业节目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
(三)创新传播的内容产品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行业不但要创新传播形式,而且要创新传播内容产品,形成比较新颖的节目内容,以获得更多受众喜爱及追捧,增强自身的社会影响力。首先,广播电视行业需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内容创新,共同钻研如何更好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其次,其专门人员要担负起责任,严格分类并管理节目内容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加工和创新,再将其发布到手机等移动终端,以满足受众群体的信息接收需求,从而扩大广播电视的传播范围。再次,广播电视行业需要创建微信群,以实现自身与受众的互动,查看受众评论,汲取受众反馈,进而收集创新传播内容产品的最有效素材。最后,广播电视传播内容产品需要短小精悍,以满足受众在碎片化时间内获取信息的需求,吸引更多受众,增强受众黏性。
五、结语
总之,为了满足大众快速、有效获取信息的需求,广播电视行业要增强自身的文化传播能力,既要保持自身原有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又要赋予本行业以新鲜的血液,使其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媒体技术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未来的信息传播不可能离开新媒体环境,而传统广播电视必须与新媒体相融合,最大限度地转变其经营模式,才能满足现代受众的需求。同时,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人员应当积极树立先进的文化传播理念,虚心学习新媒体技术,将其用来优化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方式,充分展现二者融合后广播电视行业的新姿态,使得广播电视行业在确保新闻质量的情况下高效、快捷地传播信息。
[参考文献]
[1]杨帆 . 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J]. 新闻研究导刊,2019(21):138-139.
[2]李军,特木日朝日格 . 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 中国传媒科技,2019(11): 106-108.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行业的困境及发展对策》来源:《传播与版权》,作者:单怡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dzxx/tx/50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