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浅谈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时间:2019-07-13 11:34:24 所属分类:智能科学技术 浏览量:

摘 要:人工智能是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作为一种新兴的通用技术,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空间和无限的潜力。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替代了一些工作岗位,引起了一定的失业情况,也使得人们担忧起未来自身的就业情况。但是人工智能在替代工作岗位的同时,

  摘  要:人工智能是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作为一种新兴的通用技术,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空间和无限的潜力。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替代了一些工作岗位,引起了一定的失业情况,也使得人们担忧起未来自身的就业情况。但是人工智能在替代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未来的趋势依旧会是人机协作。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为人们带来新的工作机遇,应当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升自身的智能工作能力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变化。

  关键词:人工智能,就业,人机合作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已经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苹果公司的智能助手“Siri”可以指导用户使用手机功能,并且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来把握用户习惯,提升自身性能。亚马逊的生活助手机器人 “Alexa”,可以帮助用户安排行程,进行网络购物等。同时,其强大的性能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例如 2016 年至 2017 年, 由 Google Deep Mind 开 发 的 人 工 智 能 机 器 人 Alpha GO 在与职业棋手进行对战时以极大优势取胜,更是让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能力惊叹不已,甚至对其产生恐惧。人们开始担忧人工智能的强大性能是否会剥夺人们的就业岗位,使得大量人员失业。人工智能从概念提出时,研究人员就致力于用机器模仿人的行为能力,从而用机器完成一些只有人类才能做到的工作。例如曾经员工规模超贵百万的富士康,如今已经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了大量的工人,电脑控制的机器人可以完成汽车制造几乎所有流程。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其大规模的应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必定会对未来人们的就业和工作产生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就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对就业岗位产生冲击,但是在冲击之下,也会带来新的岗位。本文将通过查找资料,结合实际案例,由多个角度对人工智能对就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和现状

  人 工 智 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简 称 为 AI, 为 约翰·麦卡锡出于 1956 年提出,经过 60 余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美国斯坦福研究所人工智能中心的 N.J. 尼尔逊对人工智能所下的定义是: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人工”和“智能”两个部分,“人工系统”即是通常情况下的人力所力所能及的事物。关于“智能”则存在较多问题和争议,由于现在的科学研究对构成人的智能所必要元素相当有限,因此很难定义什么是由人工所制作的智能。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会涉及对人的智能本身的研究。人工智能目前在计算机领域内有很广泛的发展,在商业营销、语音识别、深度学习、P2P 网络、图像识别系统中均有得到应用。在就业中,更是渗透进了各行各业。以往的一些新技术,往往限定于特定的领域和行业,跨行业无法使用,因此对就业的影响相当有限。而人工智能技术与之不同,其通用性较强,在人们的就业中涉及的行业范围较广。有些行业甚至面临着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局面。如今的人工智能也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是相关学者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在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结果中,2018 年已有近 13000 篇相关期刊文献发表。

  二、受人工智能影响的岗位的特征

  1. 人工智能仅能替代一部分工作

  当前,人工智能虽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人工智能目前只能替代一部分生产数量庞大、简单、重复、且具有较高危害性的工作。例如煤炭行业中,开采的工作环境充满了大量的泥土和尘埃,在人工开采的情况下,不仅效率有限,也会使得从业人员面临塌方等危险。在消防救灾等经常处于辐射和高温等有害环境的工作岗位中,同样会对从业人员的身体产生危害。若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则可以在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提供最大保证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汽车制造等行业中,在焊接、喷涂等环节采用机器人,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产品不良率。

  例如长安汽车在汽车制造生产线中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使得平均 1 台机器可以替代 5 名工人的劳动,同时实现运营成本降低 10%、生产效率提升 15%、产品不良率降低 16%。同时由于大数据的发展,可以对巨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深度学习等方式,使得人工智能面对海量的数据时,拥有惊人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因此人工智能在需要数字化、程式化进行大量运算的工作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使得容易数据化的工作未来或许也将由人工智能承担。新闻稿撰写、账务处理、分析卷宗等工作,都是较容易被数字化且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例如在一些银行中,柜员机已经代替了一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但是一些较为灵活、需要有一定创造性的工作,目前的人工智能则无法替代。例如较为感性的艺术创作、需要创新思维的科学研究等。

  2. 大多数岗位采用的仍是人机合作

  现如今,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其显著高于人类的工作速度、优于人类的工作精度、耐力,协助人们完成各种各样较为简单的重复性任务,此时人们可以将更多精力转移到完成工作中更具创造性的部分。人工智能可以替代重复的工作,进行大量数据的分析和计算。但在实际工作当中,绝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不同环节成的,人工智能尽管性能强大,也仅仅只能替代其中一部分环节。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对汽车零件进行切割和涂装,但是汽车本身的设计,仍然需要人类设计师来进行,若机器出现故障,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因此人工智能或许只是改变了工作模式,由人类负责具更有创造性和需要更多灵活性的环节,人工智能机器人则发挥其持续时间长、准确率高等优势,负责数据计算等需要大量重复操作的工作。比如慕课和云课堂等教学辅助系统,能够帮助老师进行学生的作业批改,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收集,减轻老师的备课负担,为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提供参考;行业分析软件能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并且反馈给从业人员,便于其对工作进行改良,对行情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等。现如今主流的人工智能计算模式就是大数据加深度学习,而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智能和基于语音、视觉的感知智能是当前产业化的重点。然而,人工智能实现对文本、语言、图像的内容理解还非常困难,难以满足高技能型工作的要求。因此像医生、设计、咨询等岗位,人工智能仅能在部分环节作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情况下仍然需要人类来进行。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应当仍是作为辅助手段的机器人与人类进行合作,而不是完全替代人们的工作岗位。

  三、人工智能对工作岗位的冲击

  1. 对岗位结构产生影响

  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实现对体力劳动和一定脑力劳动的替代,使得人们的就业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变得更为自由,同时将会面临全新的问题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与生产相结合,大幅度提高了生产能力,改变了劳动的形式和就业形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体力劳动者的比重显著减少,大量流水生产线上的从业人员由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替代。脑力劳动者和智力劳动者的比重增加,在未来,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等知识水平更高、技术能力更强的劳动者,或许在工作中的需求量会更大。提供私人定制等需要灵活解决问题和灵活交流的工作岗位,或许也会需要更多从业人员进行参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对很多脑力工作者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智力劳动将成为重要的就业门槛。创新能力将会变得更加重要,成为工作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就业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对于劳动者而言,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的从业人员需要注意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知识水平,并且将创新能力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人工智能时代,重复性较强,能被编程和智能化机器取代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将失去发展空间;非规则的、有复杂思考且较为灵活的智力劳动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劳动者必须具备智能机器人尚无法替代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否则则有工作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可能性。

  2. 开辟新的就业空间和岗位需求

  作为一种较为新颖且通用的技术,人工智能或许可以开辟庞大的新就业空间。通过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技术,可以制造新的产品,实现新的功能并且带动市场新的消费需求,从而直接创造一批新兴产业。例如在人工机器人的生产中,除了生产,还会有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这些都需要人类劳动者来进行。在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下,服务类的工作岗位也会有所增加,例如近年流行的在线网约车、网络直播间、商店中的移动支付等等。共享单车和外卖等平台,就将摩托车司机和机车维修人员等就业收到冲击的人员集合起来,承担起配送和尾狐等工作,使其重新就业,创造了大量的新岗位。同时,当前人工智能发展与大数据紧密关联,且有大量智能化的项目投入应用。在工作岗位的需求上,不仅需要大量的程序员、工程师等岗位,而且由于数据处理环节仍需要一定的人工操作,在数据的整合等工作上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因此,人工智能及相关支持技术和衍生服务也有望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而且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例如,2017 年 7 月由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提出,到 2020 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1500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 1 万亿元 ;到 2025 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4000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 5 万亿元 ;可见人工智能未来可以扩大产业规模,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岗位。

  四、人工智能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1. 改善工作体验和工作环境

  人类和人工智能的相互协作,可以提高人们在工作之中的舒适度,工作效率和工作量也会大大提高。比如数字图书馆技术可以辅助科研人员快速查找参考资料,并且快速传递和查阅信息;司法助手能够帮助法务工作人员快速查找相似案例,免去人工翻看纸质卷宗等耗费大量体力和脑力的过程;在人工智能的配合下,人们可以免去大量枯燥乏味的工作,工作体验由此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人工智能所替代的人类工作任务中,存在着一部分并不适合由人力来担当的工作,例如在高楼之上的高空作业,水面之下的建设工作等。但若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作业,就能避免高空坠落等危险情况。人工智能可以将从业人员从任务繁重、环境恶劣的工作任务中解放,消除在工作中可能对从业人员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从而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从业人员可以更加安心地进行工作。

  2. 缩短就业时间

  新技术的引用通常能提高产品生产的效率,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可以使得原来复杂的工作只需要较少的劳动时间就能生产同数量的产品。并且人工智能技术通用性强、发展速度快,将显著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必定能起到减少劳动者工作时间的作用。从实际情况看,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年工作时间均呈现出下降趋势。随着人工智能这一新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或许可以进一步压缩工作时间,进而使劳动者拥有更充足的闲暇时间,将更多精力放在智力劳动之中。

  五、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目前还存在诸多的限制,当前只能替代一部分危险性较高、重复性较强的体力劳动。未来人工智能不会完全取代人类的就业岗位,会与人类相配合,让劳动者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智力工作上。人工智能全方位、大范围的替代人类工作岗位的情况不会集中发生。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带动的产业也将为人们创造大量新的工作岗位,例如服务业和创造性比较强的岗位。人工智能也改善了就业质量和工作体验,改变了岗位结构,未来对智力劳动的工作者会有更大的需求量,简单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或许将全部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仍应当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于受人工智能影响和冲击的工作岗位,及时组织其参与到新的工作岗位当中,例如人工智能环境下带来的新兴服务业工作岗位。人们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并且将创新思维应用到工作当中,通过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等方式,培养更多智力工作的工作者,在工作中更多的发挥人类独有的创造性,更好的适应新环境下的新就业方式。

  参考文献:

  [1]潘文轩.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多重影响及应对措施[J].湖湘论坛, 2018,31(4).

  [2]李修全.多维度分析人工智能对就业的主要影响[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8,33(5).

  [3]李晓华.哪些工作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J].人民论坛,2018(7) .

  相关阅读推荐:人工智能视角下的人才培养对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dzxx/znkxjs/4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