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16 10:55:14 所属分类:智能科学技术 浏览量: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工科,行业的剧烈变革和技术进步促进了ICT人才从需求数量结构到能力结构的重大变化,这对应用型本科院校ICT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工科背景下,以ICT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全面分析了ICT行业人才需求、新兴领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工科”,行业的剧烈变革和技术进步促进了ICT人才从需求数量结构到能力结构的重大变化,这对应用型本科院校ICT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工科”背景下,以ICT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全面分析了ICT行业人才需求、新兴领域人才需求及“生态化”对ICT人才的新要求,通过与行业需求对比,剖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ICT人才培养存在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清、课程体系与行业脱节、忽视学生行业“软实力”培养,以及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缺失等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策略。
一、ICT行业人才需求
(一)ICT人才市场需求总量大,且人才缺口呈现持续扩大趋势
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软件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1,616亿元,同比增长13.3%[1]。2020年末,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704.7万人,比2019年末增加了21万人,同比增长3.1%[1]。由此可以看出,人才供给已经大幅落后于行业增长,人才缺口持续扩大,且伴随着ICT产业的持续增长,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人才洼地效益日益凸显,ICT人才缺口仍将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图1是近8年来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增长情况。图2是近8年来全国软件从业人员的变化情况。图中数据显示,行业发展和人才供给均处于持续增长趋势。
(二)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行业招聘难度加大2020年,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2,758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行业比重的27.9%;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49,868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1.9%,占全行业收入比重的61.1%。其中,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5%;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同比增长11.1%;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同比增长10%;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同比增长12%,增速较上年提高4.2%,占全行业收入比重的9.2%。嵌入式系统软件已成为产品和装备数字化改造、各领域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带动技术[1]。在ICT人才缺口中,相当一部分的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伴随着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政策,行业应用的关注度有了快速提升,尤其是一系列产业资本和风险资金快速进入,领域应用进一步深化,行业细分加速精细化,进一步加大了新兴领域的人才招聘难度。
(三)有行业背景的应用型ICT人才缺乏成为传统企业实现转型的困境
ICT人才供给多集中于平台开发和应用层,对于重点行业的应用型开发人才缺乏针对性,传统行业要实现转型,缺乏同时具备ICT技术背景和行业业务背景的人才,导致传统行业数字化应用存在较大困境。伴随着ICT产业在应用领域的发展,对有行业背景的应用型ICT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缺口。ICT人才具有相对较高的进入门槛,对于多数新人而言,从进入企业到可以独立工作往往需要1~2年的适应期。目前,企业从选拔、培养到能够输出价值往往短则持续3~6个月,长则2~3年[2]。
二、应用型高校ICT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每年大量的ICT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员工共存的尴尬局面,足以说明ICT行业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双方的结构性“错位”问题逐步凸显,具体原因如下。
(一)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ICT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用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上与研究型高校实现差异化,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经过分析,大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较宽泛,涉及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从而造成行业针对性不强。ICT应用往往要求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工作和实践经验,且伴随着行业应用的日渐加深,这一要求日益凸显。同时,行业新人往往只具备技能型基础学习能力,在跨界思维、团队协作、企业文化理解等应用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二)未形成具有行业背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有关行业调查报告显示,ICT行业人才正在由技术驱动型人才需求逐步向业务驱动型人才需求模式转变,因此,需要培养懂业务的ICT工程师和懂ICT技术的业务人才,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三)强调学生的技术“硬实力”而忽视了对学生行业综合“软实力”的培养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科规范性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加入若干ICT行业前沿技术课程,使学校课程体系与ICT行业前沿技术接轨。然而,由于应用领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教育主管部门很难通过规范的形式要求各个高校在课程体系中体现行业领域的相关课程,此类课程的建设完全取决于各个高校对于行业知识重要性的认知,以及高校本身是否具有行业背景。比如,航空航天类大学对ICT专业的学生会开设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课程。而更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具备特定的行业背景,课程体系同质化严重,强调对学生ICT技术“硬实力”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特定行业“软实力”的培养。
(四)满足ICT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匮乏
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唯学历、唯论文”的倾向,这对于培养行业研究型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的“985”“211”高校没有影响,但对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高校则存在一定的弊端。高学历博士研究生能力强,但往往缺乏行业经验,工程实践能力欠缺,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优势不明显。因此,缺乏既有高水平学术能力、又具备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ICT人才培养重点关注的问题
ICT产业现状将从“设备—应用—用户”的单向链条模式逐步向“产品—平台—生态应用—用户”的平台生态模式转变。ICT各职位的人才需求结构也加速分化,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基于以上分析,ICT人才综合能力培养应重点关注:一是行业性知识能力。以需求为导向的ICT应用人才需要在ICT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行业理解,对客户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应用需求、现有竞争态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全面的理解。二是业务研判能力。以客户为导向,做到换位思考,需要对客户业务的流程,以及需求的合理性、重要性、紧急程度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对客户业务熟悉程度较高。三是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由于ICT项目往往具有延续性,ICT人员需要提供涵盖前期方案设计、中期测试上线及后期维护升级等全生命周期的持续跟进。四是计划及项目管理能力。ICT人才需要具备更完善的管理手段和控制措施,以保障项目得以按计划执行并达到预期目标,针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必要的评审、决策、沟通、监控、预警等。五是综合团队能力。产业细分带来的是人员需要面对更多角色、更多类型的合作人员,需要人才具备更突出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
三、IC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策略
(一)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产教融合不是传统的校企合作,不是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简单结合,而是高等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双向整合,即让高校进入产业成为产业主体的一部分,产业中的行业企业进入高校成为办学主体的一部分。这里指的主要是指管理权。只有产教融合到位了,才能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3]。产教融合深化,供需双方对ICT人才需求和培养方向认知逐步统一。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高校和企业对于ICT人才需求保持了持续性的跟踪了解,即基础性ICT人才应注重于应用培养,在基础知识普及教学的基础上,对于应用层面的团队协作、沟通等方面的技能加强培养;高端ICT技术人才应注重技术突破,在专业技能充分获取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在应用型层面的自我学习能力及团队协同能力。
(二)针对企业需求,再造流程,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所谓再造流程、重构课程,指的是重新审视打破传统学科性人才培养的内容、结构和过程,按需要重组人才培养课程、结构和流程,最终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进而形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体系是学生知识结构建立和能力素质养成的重要载体。应用型大学要以行业产业需求为导向,与行业企业联合研究设计课程体系,确保基本理论知识与企业最新技术要求相适应,建立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推进高校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品牌。
(三)打造专业实训环境,对接业内前沿需求
实操平台,指的是实验、实训、实习等基础条件建设,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必须与行业应用平台相对接,如用于企业管理的ERP平台、智慧楼宇管理物联网中间件云平台等。这些行业应用平台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检验,在稳定性、经济性、易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均具有优势,且在行业应用中持续迭代升级,学生基于行业应用平台完成综合实训,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应用场景。
(四)开展以专业创新、项目合作为导向的应用研究
以转移创新、项目合作为导向的应用研究,不同于传统研究型大学科研职能定位于以知识发现为目的的基础研究,应用型大学的研究职能定位为以知识应用为目的的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活动,其研究活动主要聚焦于生产生活实践的具体需求,更多侧重在技术转移、开发和推广,通过创新实现技术转移、开发和提升,其本质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工作。
(五)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院校短板中的短板,需要专门规划,形成有效政策体系,并长期坚持,切实把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相结合。课程教学以岗位胜任力为依据,导入学生职业化管理、工程师自主教学、按需培养、MIMPS(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就业服务体系等,面向通信行业内的设备生产企业、工程外包商、运营商等,培养既懂理论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新工科交叉融合、紧贴产业行业前沿的特性,对教师的多元知识结构、工程实践经历、动态学习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关注新工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完善新工科社会实践与国际交流的主要渠道。
(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企业化办学氛围,把传统的学生管理升级为职场管理,把传统的校园环境升级为企业环境,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升级为工作过程,建立区域人才培养优势,帮助学生获得职场竞争先机,实现学生管理模式创新。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的沙盘推演、仿真教学和三段式项目驱动工程师培养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实践,实现工程教育的项目式教学创新。
四、结语
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包含九大基本要素:适应、融入、引领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主要任务;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是组织依托;形成科学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要求;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是基本内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是必由之路;搭建高素质人才实验、实训、实习基地是必然之举;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发展基础;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是重要使命;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是根本保障。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ICT人才培养问题及策略研究》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作者:张乐芳 任志宏 张迪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dzxx/znkxjs/49603.html
下一篇:5G技术下的云化电信网络融合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