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采用有效策略,提高计算能力

时间:2015-12-21 01:58:03 所属分类:计算机技术 浏览量:

计算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到学生观察、记忆、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习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计算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到学生观察、记忆、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习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形成得到同步的发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掌握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依据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在计算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讲清算理,就能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还明白了算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计算教学定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二、重视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在不同年级,根据教材的不同,口算要求也不同。一、二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表内的乘除法要加强训练,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中、高年级,除了熟练记忆表内乘除法以外,还要熟记常用数据,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数学教师一定要将口算练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练习。
三、有效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
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前者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后者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并不是要求学生无休止地做一些重复、单调的题目。要想提高练习的效率,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要有一定的坡度。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如“送小动物回家”、“送信”等变式匹配题,都是一、二年级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四年级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在“□45÷34”的除法算式中,“□”中填写哪些数商是两位数?填写哪些数商是一位数?通过这种填空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商的位数的确定方法。
多样化的练习不仅丰富了练习的内容与形式,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途径
数学离不开计算,我们必须课课练,天天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并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习惯的培养不能当作口号去喊,而需要每一位教师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抓起。计算题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学习习惯不好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例如,在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后,由于学生审题不认真,经常将25×4÷25×4=16错误地计算成25×4÷25×4=1。由此可见,认真审题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计算正确的前提与保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gcjs/jsjjs/3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