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生态社区建筑表皮材料与环境融合研究

时间:2020-07-21 10:36:45 所属分类:建筑科学 浏览量:

建筑表皮材料的地域性承载着更多的内涵,建立联系的途径是材料外在表现张力和具体地域环境之间。而具体地域环境又有许多层次的意思,依据本文的主旨表达,作者将生态社区环境理解为: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天时是指区域自然气候,地利是指区域景观和自

  建筑表皮材料的地域性承载着更多的内涵,建立联系的途径是“材料外在表现张力”和“具体地域环境”之间。而具体地域环境又有许多层次的意思,依据本文的主旨表达,作者将生态社区环境理解为:“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天时是指区域自然气候,地利是指区域景观和自然风光,人和是指历史风貌和风土习俗。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品,或许能够成为所处时代的地域性标识,所承载的文化标志正是它具有一定的“品味和内涵”。看待新生事物需要用辩证思维,一个名族或者国家的整体文化的形成,正是又各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所组成。如何利用鄱阳湖大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找寻一条通过表皮材料的精心设计和技术组织,展现传统文化的同时,深度融合地方特色情感,并持续不断的规划当代与子孙后代的需求,切实满足建筑的生命力周期中可持续发展的愿景。着力点在于建筑表皮材料是否能够响应鄱阳湖区域的景观和自然风光,承载环鄱阳湖区域的历史风貌和风土习俗,关联鄱阳湖区域的自然气候。建立环鄱阳湖美丽乡村生态社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项重大决策,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举。

生态社区建筑表皮材料与环境融合研究

  1顺应天时:响应鄱阳湖区域自然气候的建筑表皮材料的张力表现

  气候的影响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一个地方的气候大多数较为稳定。研究建筑表皮材料响应自然气候的着力点在于“遮阳”、“挡雨”,建立联系正是从这方面出发。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是节能与减排,降低建筑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损害。表皮的节能设计主要体现在北方保温优先;南方隔热优先。因此所本文探讨的建筑表皮材料响应鄱阳湖区域的自然气候是指运用表皮材料的选择与组合,并非生态建筑中的单纯设计理念。作者在鄱阳湖周边区域进行了走访调查,对鄱阳湖周边较为有名的建筑实地拍照观察。对建筑表皮材料的研究属于启蒙阶段,作者写这篇论文的初衷是引发广大读者关注鄱阳湖的建设,使鄱阳湖的生态和后期的建筑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状态。

  1.1鄱阳湖生态模型研究基地大楼

  气候概况:鄱阳湖区域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型气候,春季雨水充足,夏季炎热潮湿,秋气艳阳高照,冬季干燥寒冷,冬季甚少出现霜冻。地处长江以南,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建筑表皮的设计兼顾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功能,在实际的考查中,有的小区建筑的门窗用的是双层玻璃,效果很好。但是平均温度10--20度之间,因此建筑表皮的主要功能以遮阳隔热为主。建筑的表皮材料表现:建筑本体采用了中国传统式的对称结构,支撑体系为钢结构体系;研究大楼举行长边外挂一层质感强烈的金属板;层高10米左右,建筑的前端门厅部位采用透明玻璃,两侧则采用了对称式结构,银色的金属板用流金的隔离带隔开,顺应光照方向,金属遮阳板整体呈现半圆型覆盖在建筑上方。半圆形的金属构件也呈现有一种力学美。金属板选用的银色和建筑主体选用的灰色形成一个整体,使整个建筑呈现出浑圆一体的感觉,走进细细观察,半圆型的金属板和巨大的机构体系之间还有更细的链接部件,长边上的半圆部分并未堵住,留有气流自由出入空间,这样即使夏天阳光直射,金属板吸收的热量也会从半圆部分的通道口和冷空气自由对流,保持建筑物内的温度稳定。关联途径:长条对称的设计,顺应光照方向,金属遮阳板整体呈现半圆型覆盖在建筑上方。半圆形的金属材料质感明显,起到遮阳功能的同时,也能防风挡雨,建筑表皮材料突显出:力学美和观赏美。是表皮材料的形态美学和观赏美学的集中体现。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吸收更多的赣鄱大地的设计元素。

  1.2格兰云天国际酒店(共青城店)

  气候条件:本案位于共青城,位于昌九发展一体化的中间地带,离南昌和九江的距离大约各为60公里,区间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鄱阳湖的腹地,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节性气候,夏季高热,冬天寒冷。得意于中航国际对于共青城的支持,一些大的项目逐渐建成,格兰云天国际酒店(共青城店)就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建筑的表皮材料表现:建筑外墙采用了钢结构中空玻璃幕墙,右侧边及下部结构处采用了格栅式配置。主体建筑的两侧墙面均采用了中空玻璃幕墙,右侧配属建筑的顶端则采用了金属板作为这样隔热材料。关联途径:中空玻璃幕墙是现代常用的建筑材料,集美学、建筑功能、节能环保和结构等优势为一体,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含义表达,每天从不同视角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冲击,随阳光、月光、灯光的变化给人以动态美。。据测量,冬季当室外温度为-10℃时,单层玻璃窗前的温度为-2℃,而使用三层中空玻璃的室内温度为13℃。而在炎热夏天,双层中空玻璃可以挡住90%的太阳辐射热。阳光依然可以透过玻璃幕墙,但晒在身上大多不会感到炎热。使用中空玻璃幕墙的房间可以做到冬暖夏凉,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环境。在鄱阳湖边采用这种设计的建筑并不是特别多,一、造价比较昂贵,非一般公司所能承受;二、能耗较大,生产有机玻璃幕墙将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与资源,同时排放的三废会严重污染环境;三、光污染现象是玻璃幕墙不可避免的缺点。

  2切合地利:响应鄱阳湖区域的景观和自然风光的建筑表皮材料的张力表现

  环鄱阳湖区域无数的小湖泊,星罗棋布,河流港口纵横交错,河流湖水息息相通,沟渠密如蛛网。河湖港汊之间,良田美畴,阡陌相连,尽是田园、鱼塘和莲池,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特别是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保护鄱阳湖的环境成为建筑设计的重压环节。对于鄱阳湖地区而言,更多的建筑不是大拆大建,而是与当地的环境条件相关联。在这个环节中,实施较为成功的例子是永修县吴城镇。

  2.1吴城古镇的望湖亭

  吴城古镇,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位于永修县内,地处鄱阳湖,曾经是经商枢纽之地,类似于现今的武汉。它始于秦汉,兴自南北朝,鼎盛于明清,高峰时节常有各方经商客户久居此地,历史上有王勃等居多名人留下足迹。其中比较著名的景点就是望湖亭、吉安会馆等。材料表现:吴城镇望湖亭始于晋代,历史曾多次休憩,现亭立于高大的台基上,四层三檐四角攒尖顶,亭上琉璃叠翠,翘角人云,气势颇为壮观。望湖亭上有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登亭远眺,北面远处的庐山隐隐约约隔湖相望。表现出明显的自然特点,使建筑与环境成为一个整体;正是望湖亭的加入,更加突显出千年古镇的历史风光。其主要建筑表皮材料为石材、木材、砖瓦等。粗劣的线条勾画、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构筑手法勾画出自由线性的自然姿态。抗日战争中损毁,现存建筑是战后按实际比例修复。关联途径:材料颜色的选择也是紧扣自然主体,都是建筑表皮材料为石材、木材、砖瓦的原来本色,材料本色的出演使得这个建筑更加的自然,突出体现了与环境的相互和谐与统一。这些普通的材料通过特定环境的承载,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呼应地域风景的建筑。大批游客纷至沓来,通过望湖亭来观赏鸟类已成为一种时尚。

  2.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馆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例子便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馆。千百年以来,赣鄱大地上的子民都受到鄱阳湖的雨露恩泽,鄱阳湖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回馈千万群众,鄱阳湖大地上湿地广茂无垠;平均雨量充足;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大量的西伯利亚鸟类不远万里来此过冬,肩负重大的气候调节功能。此外,鄱阳湖联通长江,是长江中下游主要的蓄洪区,担负着重要的洪水调节功能。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人类从自然获取的野心越来越大,回赠自然的力量越来越小。鄱阳湖受到各种工业污染的威胁,同时冬季鄱阳湖水位的急剧下降也对湿地产生了巨大影响。保护鄱阳湖的呼声逐渐受到重视,如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展示馆孕育而生。材料外在张力表现:规划馆的前面是一块体量硕大的大理石,石上镌刻绿色字体,象征自然颜色,寓意经济发展的绿色大道。建筑物的右侧是一个人工小湖泊,类似于鄱阳湖整体造型,将建筑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建筑本体多采用银色金属薄片覆盖,支撑体系采用的是钢结构体系,银色材料的表达寓意经济的飞速发展。关联途径:在设计上,设计师们吸收了赣鄱文化的“湖、鹤、莲、瓷”等,融合阴阳相生、慧生两仪的中国文化的设计思想,兼具鄱阳湖特色的建筑。整体建筑外形上沿用鄱阳湖山川地形的“手”之隐喻,选用阴阳相生、慧生两仪的太极思想,以太极双手舞寓意建筑和自然的和谐统一;银色金属质感之手代表经济,绿叶簇合之手代表生态,只有双手的力度相当、角度相谐,太极球才能处于平衡稳定状态。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建筑表皮和树叶组合成绿色陪衬展示出了:色彩美、观赏美、塑造美。这些美是融入了鄱阳湖本身的设计元素加上中国太极的设计理念,使得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也寓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3融入人和:承载鄱阳湖区域的风土习俗的建筑表皮材料的张力表现

  鄱阳湖在不断的建设和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渔耕文化和商贾文化,渔耕文化是在长期和鄱阳湖打交道的过程当中,鄱阳湖人无论是说话、吃饭、喝酒等风俗都和湖、和水有非常大的关系,并形成了开湖、禁湖祭湖等习俗。同时,在撒网打渔的过程中,形成了渔歌、渔鼓、渔舞、渔号等原生态的渔耕文化;商贾文化来自于千百年的商业兴盛,鄱阳湖是大码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点,自然资源丰富,馈赠于大自然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几千年来形成的开放包容、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的商贾文化更使赣鄱人民声名远播。

  3.1吴城镇的吉安会馆

  材料外在张力表现:太阳光照之下,大理石和烧制的青砖所组成的建筑外墙光彩夺目,耀眼照人。会馆正面两尊石雕石狮,正门大理石的墙面,上书“理学名臣”。会馆侧面是典型的赣派建筑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关联途径:会馆是吴城历史上繁华商都的象征,会馆文化是吴城的特色文化之一。这里因水而兴、因商而盛,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贾水客旅居吴城。全国各地的水客和商人瞄准吴城黄金码头的生意,纷纷抢摊鼎盛繁华时期的吴城。漂泊在外的外埠商人在吴城兴建同乡会馆,用于居住和经商。清朝未年是吴城会馆最旺盛的时期。这些会馆的建筑规模巨大,富有民族风格等特点。这些会馆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雕刻工艺,均可堪称上艺术瑰宝,确为一座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的艺术殿堂。今仅存吉安会馆、武宁会馆遗址,尤其是保护最完整的会馆有吉安会馆,成为吴城在历史上辉煌商业文化的见证。大理石和烧制的青砖所组成的建筑外墙富有名族特色,侧面的高峻马头墙正是赣鄱文化的代表。保存完好的大理石制作工艺和青砖灰瓦的烧制工艺都说明了赣鄱大地文化的兴盛和传承。更是进一步体现了鄱阳湖的渔耕文化和商贾文化。

  4小结

  笔者通过对鄱阳湖周边区域的调研,精选出数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建筑表皮材料与鄱阳湖区域的关联性。建筑表皮材料可以是传统的砖、石、木材;也可以是现代的钢材、中空玻璃、金属板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工艺组合和装饰组合,在鄱阳湖的特定区域条件下,呈现出建筑表皮材料不一样的美感:力学美、塑造美、色彩美、透视美、观赏美。这些材料表现出的美感,需要借助一定的外界环境和外界感官者才能展露无遗;当然也需要建造师和观赏者的共鸣。建筑表皮材料的美感或许能够响应鄱阳湖区域的景观和自然风光;或许能够响应鄱阳湖区域的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或许承载鄱阳湖区域的历史文化,达成一项指标是我们建设者们的目标,当然兼而有之甚妙。

  参考文献:

  [1]武艺.我国环境规制的减排效应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01):81-85.

  [2]王自强.生态保护与农村安全用水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环境与发展,2019,31(10):201-202.

  [3]吴然,朱梦莹.建筑材料的地域性表达探究[J].建筑与文化,2020(03):241-243.

  《生态社区建筑表皮材料与环境融合研究》来源:《四川水泥》,作者:张丽 朱斌 张永刚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gcjs/jzkx/4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