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建筑企业机遇挑战及发展策略

时间:2020-09-02 10:14:25 所属分类:建筑科学 浏览量: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自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来,已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所涉及的产业及相关产业链也被视为实现逆周期调节、助推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笔者梳理分析有关政策文件、研究成果及行业趋势,力求厘清新基建的内涵与特征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自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来,已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所涉及的产业及相关产业链也被视为实现逆周期调节、助推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笔者梳理分析有关政策文件、研究成果及行业趋势,力求厘清新基建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建筑企业在新基建时代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应对策略。

建筑企业机遇挑战及发展策略

  内涵与特征:新基建“新”在哪?

  新基建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具体内涵大体有“广义版”和“狭义版”两类。广义版认为新基建包括十大方向:(1)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2)数字化科技创新基础设施;(3)现代资源能源与交通物流基础设施;(4)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基础设施;(5)现代农业和生物产业基础设施;(6)现代教育、文旅、体育与卫生健康等基础设施;(7)生态环境新型环境基础设施;(8)空天海洋新型基础设施;(9)国家总体安全基础设施;(10)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础设施。狭义版主要分为两种,其一认为新基建包括三大领域:(1)以5G基站、新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2)以大型科研装置、超级计算中心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3)以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为代表的支撑智慧城市等应用的配套基础设施。其二认为包括七个领域,分别为5G基建、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这也是目前较为主流的观点。准确理解新基建内涵,关键要找准“新”在哪里?笔者认为,“新”主要体现在:理念“新”,新基建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是以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动力“新”,新基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为核心动力,坚持科技驱动、创新驱动、人才驱动,不重蹈负债驱动、规模驱动、投资驱动的旧路;布局“新”,新基建加速新技术的产业应用,催生大量新应用、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效用“新”,传统基建提供的主要是基建项目自身的功能,新基建具有更大的乘数效应,特别是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更强的网络效应、平台效应和赋能效。基于上述分析,新基建内涵可概括为“两类九域”。第一类是新型基建的“布局与提速”,包括七个领域,(1)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建设、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2)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包括科研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等;(3)现代智能化能源基础设施,包括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新型储能等;(4)绿色可持续资源基础设施,包括关键矿产资源获取及综合利用、重大特色资源绿色高效转化及循环利用等;(5)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基础设施,包括数字工厂、绿色循环工业园区、智能制造基地等;(6)现代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包括智慧公路、智慧港口等;(7)现代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包括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第二类是传统基建的“升级与拓展”,包含两个领域,(1)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智慧化、低碳化”改造升级;(2)拓展传统基建的新兴细分领域,如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冷链物流,加大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能源行业布局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等。

  机遇与挑战:新基建带来了什么?

  五大新机遇。一是释放投资新增量。从决策层面看,2020年以来中央密集提及“新基建”,李克强总理政府报告突出“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释放出发力新基建的明确政策信号。从监管层面看,减税降费、专项债扩容、引导政策性金融债发行等积极财政政策逐步落地,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委加码推进新基建产业部署。从产业及企业层面看,我国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龙头企业带头布局新基建,将带动新基建高潮。二是加速消费新升级。消费需求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靠拢,与“健康”“快乐”“美丽”相关的教育、医疗康养等民生消费扩容升级,“消费型”投资将带动相关领域基础设施持续发展。新基建快速发展也会为新消费创造更多可能,在线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将释放更多市场增量。三是拓展产业新赛道。旧产业“生新”,我国已建成或在建的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码头等传统基础设施存量巨大,对其进行后续运营维护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对建筑企业而言蕴含着巨大机遇。新产业“拓新”,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建设以及基于互联网化、数字化的各类新产业、新需求、新模式方面催生更多新机遇。新旧产业“融新”,核心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交叉交融,建筑企业凭借在传统基建领域的丰富经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四是注入转型新动能。从要素视角看,新基建能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人才和知识等高级要素的投入,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提供需求载体,也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持久动力。从效率视角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将重构产业生态,全面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将为建筑企业“由大到强”、做强做优提供重要推力。五是抢占竞争新高地。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初始阶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正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和投资布局的战略高地。我国当前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同一起跑线,推进新基建将助推我国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为建筑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开展国际化经营创造更多机遇。四个维度挑战。从政策维度看,虽然决策层、监管层释放加大新基建的明确信号,但配套政策举措、实施细则尚未落地。有几种潜在风险值得关注,一是对新基建“上热下冷”或“先热后冷”;二是缺乏总体规划与资源统筹,“一哄而上”形成新的重复投资或资源错配;三是“新瓶装旧酒”,在新基建名义包装之下重蹈旧路。从资源维度看,建筑企业总体偏于资源要素驱动、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粗放式发展,面对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基建,观念转变面临极大考验,技术、资金、体制、模式等资源支撑面临一系列挑战。从管控维度看,新基建的要素、功能、成本结构、质量控制等与传统基建有很大不同,既要防止以新基建名义做传统基建,也要防止用传统基建的套路去做新基建。对“新基建”认知不足或将导致建设成效得不到充分发挥。从竞争维度看,新基建打破甚至颠覆了传统的行业边界,在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方面占据优势的高科技企业跨界发力基础设施领域成为大趋势,本已呈现红海态势的建筑市场必将面临更大冲击和更多变数。因此,建筑企业必须理性客观地研究新基建,在变局中辨识“危”与“机”,主动识变求变应变,不断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研判与应对:建筑企业在新基建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建筑企业要在新基建时代乘势而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体上要坚持“一条主线、三个导向、五大要点”思路。“一条主线”就是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主动加快发展理念、产业布局、管理机制、商业模式的全面转型升级。“三个导向”是指在新基建领域必须坚持战略导向(不能盲目跟风、走到哪算哪),必须坚持价值导向(以实现价值回报为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遵照市场规律进行市场化运作)。“五个要点”是指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契合”政策与战略。对外要契合政策导向,对内必须契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一是吃透政策找方向。深入研究新基建相关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结合自身产业布局和特色优势,确定要发力的具体方向和细分领域。建筑企业既要发挥特色优势在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深耕拓展持续做大,更要善于从信息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等新领域找到突破口。二是远近结合定战略。要对接有关部委政策文件,统筹考虑自身资源禀赋,与“十四五”规划相结合形成远近结合、点面兼顾的顶层设计;同时要做好新基建专项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要充分考虑在新基建领域发力的必要性、可行性、风险性、经济性,充分考虑既有业务与新基建业务的协同融合,充分考虑新基建业务培育周期及资源支撑。三是通盘考虑明原则。研究建立新基建业务的绩效考评体系,从覆盖面、渗透率、质量、用户体验等多维度考察;明确在细分领域的投入规模、回报预期及止损退出机制,为新基建发展设定高线、底线和红线。“融合”技术与资本。建筑企业想在新基建时代有所作为,须在技术和资本两方面都有突破。技术融合关注三个点。一是找准切入点,对照新基建的不同细分领域,将自身在勘察设计、工程咨询、建设安装、综合施工服务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与新基建对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需求密切融合。建筑企业只有集聚并放大在工程实施方面积累的深厚优势,找准与新基建对接的通道,面对高科技企业跨界竞争时才能找到差异化优势。二是融通连接点,在对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化、低碳化”升级改造或拓展传统基建的新兴细分领域时,找准新旧基础设施之间的技术连接点,确保有序衔接和顺利升级,避免产生新的产能过剩或重复投资。三是培育增值点,主动对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全面加快数字化、信息化升级,以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基建打造更多增值点。资本融合要用好三种手段。一是把握好应对疫情冲击的政策窗口期,主动借力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项债扩容、专项建设基金等手段加大在新基建领域的投资;二是抓住基础设施REITs实施带来的机遇,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杠杆率;三是继续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在新基建领域的规范使用。“创合”机制与路径。新基建是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必须要按照“战略、价值、市场”三大导向在管理机制和发展路径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一是以新技术引领新基建,坚持按照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协同共享为标准推进实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丰富新技术的场景应用,以新标准严格管控总体规划、招投标、工程监理、考核评价等环节。二是以新管理推进新基建,主动对接数字化转型大趋势,全面推进企业组织体系、管理体系、生产开发体系、项目经营体系等全面数字化升级,主动加快推广应用远程办公、远程会议、“云管理”等新管理方式,以更扁平、更协同、更高效的管理抢占发展先机。三是以新业态支撑新基建,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巨大潜力,已和水电气一样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对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产生巨大需求。建筑企业要在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以自身积累的庞大数据资产、丰富应用场景为基础,超前布局相关新兴业态,培育新的发展增长点。“整合”内力与外力。一是集中统筹企业的数字技术力量和创新资源力量,形成转型升级、全面数字化发展的专业技术支撑;二是加强对企业各类数据信息、数据资产的管理和应用,最大程度放大数据资产的价值;三是创新方式补强“技术短板”,探索与掌握核心技术、具有领先优势的信息技术企业深化合作,以股权投资、战略联盟、混合所有制企业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四是加强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网络化协作,实现技术、产能与订单共享,形成更加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聚合”人才与文化。建筑企业在新基建领域发力,人才储备和价值观念是关键要素。一是加大人才市场化“选、用、育、留”力度,以“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相结合方式最大程度破解人才难题。二是遵照市场规律,对于亟待开拓的新基建业务领域必须对接市场机制,通过员工跟投、员工持股、分红等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三是善于应对复杂多变情境和无序情境,着力培育“求新求变”企业文化,为应对竞争新格局厚植文化基因。

  《建筑企业机遇挑战及发展策略》来源:《施工企业管理》,作者:王廷珠 纪瑞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gcjs/jzkx/4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