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海绵城市理念在临建工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1-01-12 10:09:12 所属分类:建筑科学 浏览量:

澳门路小学工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临建区位于增城路与澳门路交叉口,附近较多低洼水地和鱼塘。为了减少地表径流,防止临建区出现大面积积水的情况,创造生态化的临建环境,现在临建工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 1工程概况 澳门路小学工程位于繁华市区,周边基础

  澳门路小学工程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临建区位于增城路与澳门路交叉口,附近较多低洼水地和鱼塘。为了减少地表径流,防止临建区出现大面积积水的情况,创造生态化的临建环境,现在临建工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在临建工程中的应用

  1工程概况

  澳门路小学工程位于繁华市区,周边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运输便捷。临建规划面积为2646m2。常年水量充沛,有少量降雨即会出现大面积积水,以致车辆行人难以通行。海绵城市的应用是当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来充分消纳地表雨水径流,减少场地积水现象,合理选用海绵设施,组织地表径流的滞蓄、净化、排放是实现该项目海绵目标的主要难点。项目部经过各种方案的成本及效果对比分析之后,发现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时,经济成本只少量增加,实际排水效果却十分显著,适合项目实际情况,因此决定在临建区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2环境分析

  2.1气候概况

  该工程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2.2土壤渗透性能

  勘探结果表明,该项目土壤为稍有裂隙的岩石,渗透系数约为2.31×10-4~6.94×10-4m/s,满足《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中入渗系统的土壤渗透系数为10-6~10-3m/s的要求。地下水最高水位出现在场地东北角,为8.5m,地面标高为11m;场地西南角历史最高水位为5.0m,标高为6.5m,渗透面均距地下水位大于1m,适合海绵城市建设。

  2.3竖向与管网分析

  临建场地地势变化较大,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最大高差为8.08m。场地竖向条件有利于极端暴雨条件下的雨水径流的有效外排。

  3海绵设施规划布局

  该项目针对场地现状的优劣势,统筹考虑场地雨水组织系统,重点解决临建场地径流。海绵技术措施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通过各类技术的组合应用,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项目部采用植草沟、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等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形成源头+中途+末端的雨洪管理系统,促进场地内水质净化、水量控制。

  3.1源头管理系统

  策略一:屋面雨水处理。雨水管断接:临建屋面雨水及路面径流通过导流入下沉式绿地,溢流的雨水经溢流口导入管网暗渠中。策略二:临建场地铺装雨水处理。在临建场地及道路采用透水铺装等材料,使雨水原位减排,就地消纳。

  3.2中途管理系统

  策略一:植草沟代替排水管网、排水沟进行雨水传输,结合地形使用植草沟代替排水管网及排水沟,串联各绿地海绵设施。策略二:截流沟、导水槽组织排水。辅助组织地表雨水径流,将道路雨水导流、截流输送至海绵设施或雨水管网中。3.3末端管理系统利用下沉式绿地等调蓄雨水径流,合理利用地形,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收集池等增加雨水调蓄空间。

  4海绵城市理念在临建工程中的应用

  根据以上三大系统的设计思路,该方案的海绵设施为雨水管断接、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植草沟、连通管等。利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对该项目内雨水进行“渗、滞、蓄、净、用、排”等方面的设计,以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要求。该项目主要工程措施包括透水沥青、植草沟、隐形排水沟、雨水管断接,雨水收集净化处理等。(1)合理设置透水铺装。在项目部临建布置中,项目部区域内的道路采用了透水沥青与透水砖道路相结合形成2个封闭的圆环(见图1、图2),且透水路面设置不透水混凝土垫层,利用现场地形高差使路面渗透的雨水径流流向暗排水沟内(见图3~图5),然后导排汇入蓄水池内并加以利用,避免积水时间过长。(2)在项目部周边设置下沉式绿地,在绿地中栽种氮、磷、钾及重金属固定能力较强、耐淹能力强的当地植物,提高了整体的雨水滞留、下渗的能力。由于该绿地地处中心位置且地势较低,属于径流汇入处,因此必须在合适位置设置溢流雨水口,保证强降雨时过量雨水径流能及时排出。由于下沉式绿地并不能保证所有雨水径流下渗到地下,因此在绿地竖向设计中,在其底下埋入软式透水管,保证过量雨水径流能排入末端湿塘。同时为提高绿地透水率,在软管外围铺设级配砂石垫层。在砂石垫层上方填埋种植土,之间用透水土工布隔开,防止泥土冲刷流失。(3)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设置水质净化设施。现场雨水汇集在临建场地最低处的西南角。在该处下挖设置蓄水池,并安置雨水净化系统。雨水收集后汇入雨水蓄水池,经截污柱截留大体积杂物后先流到初沉池,沉淀大颗粒泥沙等,然后进入二沉池二次沉淀,上清液溢流到储水池,经提升加压进入设备房,雨水经过2级石英砂过滤,1级活性炭吸附后进入精密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孔径为1μm(约发丝的1%),可去除绝大部分肉眼看不清的颗粒杂质,最后经0.1nm孔径的反渗透过滤器,将水中所有重金属、胶体、致癌物等有害物质过滤掉,制成纯净水,再经消毒处理即可达到直饮水标准。多余水量则通过蓄水池留置的溢流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保证蓄水池遇到较大水量时不会溢出。(4)合理规定全规划区的蓝线与绿线。项目范围之内严格实施蓝线和绿线控制,保护重要的坑塘、湿地、园林等水生态敏感地区,维持其水的涵养性能。同时,在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5海绵城市理念在临建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经过充分的方案论证和市场调研,以及合理的施工部署,项目因地制宜选用多种海绵设施,形成源头+中途+末端的雨水管理系统,促进场地内水质净化、水量控制。澳门路小学工程临建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完成,在临建区域内没有出现任何的地面积水现象,周边水质明显提高;项目部内的下沉式绿地优化了整体的办公环境,提高了整体的景观效果。该项目地理位置优越,且为当地较受关注的新建项目,项目开发品牌知名度高,实施临建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在当地可发挥区域示范效应。

  6结束语

  通过采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方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材料合理解决地理问题,既达到临建施工目的,美化了办公生活环境,又改善了当地环境,一举多得,符合绿色施工的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在临建工程中的应用》来源:《住宅与房地产》,作者:张桥 赵杰 张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gcjs/jzkx/4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