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24 10:36:30 所属分类:建筑科学 浏览量:
摘要 我国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建设阶段,城市面貌有了相当大的改观,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运动已经告一段落,以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如何将具有保留价值,但又不是文化遗产的一般性建筑改造更新,使其既能承载历史痕迹,又能适应
摘要 我国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建设阶段,城市面貌有了相当大的改观,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运动已经告一段落,以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如何将具有保留价值,但又不是文化遗产的一般性建筑改造更新,使其既能承载历史痕迹,又能适应当下使用功能,将既有建筑的区域功能提升、环境品质提升、地域文化提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生活体验,节约建设成本,是当前城市建设更新的重点问题。本文以上海八分园美术馆和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两个旧建筑项目更新为例,分析旧建筑再利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合理更新与转化,实现产业转型中城市旧建筑个性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旧建筑更新;表皮主义;空间再生;可持续发展;文创产业
1.研究背景
1.1 普通旧建筑更新的意义和价值我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城 市变化日新月异,拆城造城的力度史无前例。在面临被拆除的旧建筑中,有些是根据当时生产的性质和使用功能设计,具有独特气质与风貌,如何对这些个性化对旧建筑更新改造,赋予其新的生命力,避免由于大刀阔斧的拆建,失去很多无法复得的东西,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和保持城市文脉和历史风貌的目的。
1.2 文创产业推动城市建筑功能转型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将增加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文创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高附加值的产业,能以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增幅升值产品价格,因此能够提高传统制造业的文化知识含量,促进产业升级转化,提升城市竞争力。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 12%,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作为上海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上海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颁发给上海‘设计之都’的称号,上海是第 7 个以设计为主题的创意城市” [1],因此上海着力打造设计之都。以上的政策和数据都表明了我国宏观产业环境和产业制度的变化,基于文创产业比重增加的现状,相应的文化创意空间载体需求量也增加,在城市容量不变的情况下,旧建筑更新为文创载体是解决的通道之一。近几年旧建筑更新中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文创产业性质为主的园区、企业楼宇等文创载体带动了城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建筑微更新,从而增加城市文化软实力。
2 上海普通旧建筑更新案例分析
“城市建筑更新是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结构和功能衰退以及随之带来的城市生态、环境、形象、综合竞争力的下降,通过环境美化、功能更新、形象重构、设施建设等手段来增加城市活力” [2]。上海市嘉定区八分园美术馆和杨浦区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分别是在不同功能旧建筑基础上的改造,更新之后空间使用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转变为文创产业背景的载体,对城市的微环境起到了美化作用,提升了周边环境品质。本文以上海市八分园美术馆和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更新改造为例,研究旧建筑内部空间重塑与扩建的方法。从表皮主义、空间尺度与材料再生、文创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旧建筑更新的策略。
2.1 八分园美术馆改造更新案例分析 “表皮主义+人文造园”——八分园美术馆,八分园美术馆位于嘉定区江桥镇嘉怡路 151 号,原建筑功能为售楼处,建筑周边是居委会和沿街商铺。该项目更新改造完成于 2017 年,建筑面积约 2000 平方米。八分园美术馆由著名建筑师俞挺领衔设计,旧建筑更新之后的主要功能是微型文化综合体,它集园林、美术馆、咖啡、会议、图书室、民宿、办公等空间于一体。小型文化综合体八分园美术馆,在更新策略上,一是注重更新后建筑的文旅功能策划和现代园林庭院营造,对已经过时的旧建筑进行“换新颜”的外表皮装饰,并赋予外表皮以定制梅花图案的穿孔铝塑板,形成与旧建筑截然不同的外观和气质,是全新的面貌;二是八分园美术馆始终围绕“人文精神”主题展开,无论是建筑的装饰、造园意境还是内在活动,都体现东方美学的神韵风采,体现了江南地域性和现代性。
2.1.1 表皮主义,建筑外部立面意向重构 “建筑的表皮是建筑外部围护界面物质系统,是形成建筑外观形象的物质载体,有营造空间安全,阻隔外界影响的功能” [3]。表皮材质和构造的变化也会对空间产生细微而丰富的影响。同时,表皮也是建筑物内外空间转换的介质,在空间体验的转换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旧建筑更新的设计手法中,表皮主义是一种经济美观快速的建造形式,从视觉效果上看,能够反映出特有的美学与时代特点” [4]。
2.1.2 文创产业,引领内部空间形态重构八分园美术馆作为小型文化综合体,主要功能是艺术品展示、文化交流活动。业主夫妇身份是原上海搪瓷厂的员工,随着搪瓷厂的倒闭,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被男主人收藏了起来,业主的儿子留学回国后决定研发创新搪瓷文创产品,八分园美术馆是基于此背景下筹建的私营综合文化场所。美术馆首展是将业主收藏的搪瓷工艺品和著名画家的原稿对外展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综合体不仅是文化载体的更新,而且将淡出民众生活的搪瓷工艺进行创新,也是老轻工业产业的复兴。
2.1.3 提升社区文化,现代人文造园重构微景观美术馆取名得自于其内部有个面积 400 多平米的园子,约合八分地,因此取名八分园,也暗含做人要谦虚, “不可过满,八分即可”之意。该园子是建筑与造园结合的优秀案例,设计师着眼“城市林泉”之意,从建筑外立面、庭院、和整体功能出发,结合现代设计符号与材料,营建现代语境下的园林式美术馆,在建筑更新手法上侧重于外表皮的装饰主义,和现代中式园林的传承与营建。
2.2 上海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改造更新案例分析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 1230 号的巴士一汽停车库,曾是上海市区最大的立体公交停车场,其结构简洁、清晰,韵律感强,由于城市功能转变,使用了十几年就停用了(图 9)[12]。该项目是在上海城市功能调整背景下,中心城区外扩,部分交通建筑外迁,高校布局调整,原巴士一汽地块划归同济大学[13]。作为同济的优势学科,建筑设计相关专业越来越强,与四平路、赤峰路、国康路周边环境形成环同济建筑产业经济圈的雏形,经研究后此地块作为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创意产业办公大楼使用,这是文创产业“知识溢出”推动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
2.2.1 建筑空间形态与尺度再生同济设计院使用了新旧并置的方法完成了新旧形体的转化与衔接。使不同形体、尺度、细部构造得以展示。改造方案保留了原有的三层混凝土结构,为了使建筑更具现代设计感,加建两层钢结构空间作为中小型办公区域。五层建筑体大跨度悬挑,加建的玻璃盒子采用轻钢结构和金属材料,似“玻璃盒子”悬浮于原结构上方,与原有混凝土建筑厚重的形体形成对比[14]。(图 10)[15]
2.2.2 旧建筑体量的分解与再生 功能是建筑空间的物质基础,建筑设计的形式是为了满足功能的需要,当功能发生改变时,建筑改造在体量形式上有相应的变化。在同济设计院改造时,“原建筑进深达 75 米,不利于办公空间的通风采光要求,设计方案局部拆除楼板,形成两个景观内院和采光天井,并与四层的屋面绿化共同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空间,优化办公环境,提升空间品质和空间趣味性,最大限度的激发设计师的创作潜能” [16](图 11)[17]。东、西两个内景院的加入,调整了建筑进深,使原来机器使用的空间转化为人用空间,西部庭院较安静,内植榉树,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东部庭院紧邻餐厅,是茶余饭后的散步活动场所。充分考虑人在空间的感受,增加了自然光线和通风的需求,同时也设置了户外活动空间和绿化景观,“让自然风和日光消解停车库的大体量,优化了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舒适度,由此带来建筑体量层次从单一性转变为多层次性。
2.2.3 材料重构与节能技术赋能同济设计院办公楼的材料可分为装饰材料和功能材料两类:外观直接可观的饰面材料例如金属、玻璃等材料,显示出精致和高科技。薄膜太阳能电池、干挂金属网(立体绿化)是节能环保材料。在不同空间里,通过材料重构和对比的形式,保留旧建筑的历史特征,体现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时代感,传达出新旧之间的构筑关系和历史性,是旧建筑更新中解决新旧构建关联性的方法。建筑主入口处编织纹样红铜板,调节了建筑外观的冷色调,增加了创意办公建筑的个性(图 12),一层室内的报告厅外部材料是镂空铜板饰面,在铜板纹理的尺度和造型工艺上体现室内空间的小尺度及精致。通过在不同形体上外敷或透明、或发光、或镂空、或实体的不同质感、色彩的材料,来表现现代时尚创意办公空间的面孔。
3 结语
城市更新是伴随着社会发展、产业更迭进行的,城市空间体系的发展有变异和选择性保留两种演化机制。变异就是创新,持续的创新促进小型文创群体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创新也带来多样性,城市空间演化依靠多样性的选择性保留而维系。选择性保留,是保留原有建筑基因,传承部分空间,加上部分新建空间,形成有文化基因延续的新空间。
本文以八分园美术馆和上海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例,分别以小型文化综合体和大型综合创意办公空间,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两种投资经营体制,来分析一般旧建筑更新策略。这两个项目由于公私营企业体制不同、建筑体量和使用功能不同等现实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形成不同的策略。无论是从“人文精神”出发,还是从“智能技术”角度出归属感和社会价值。
这两个项目案例都较成功进行了旧建筑功能转型,更新后的新建筑都有较现代、个性化的形式感,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城市地域文脉,都是文创产业的空间载体,契合国家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带动了周边文创产业活力和居民生活环境的提升。在项目更新中关注人在空间的感受,将地域文化、历史传承、人文情怀融入新技术、新形式、新材料,并注重智能化、环保节能的科技内涵[23]。
参考文献:
[1] 厉无畏,蒋莉莉.上海缘何要打造成“设计之都[J].创意 世界,2010, 5: 48-49.
[2] 于今.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的新里程[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3] 郭华.当代展览建筑的表皮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4] 应珺,钟华颖,韩冬青.建筑表皮的分离与整合[J].新 建筑,2003,5:49-52
[5] 俞挺.“八分园”美术馆[OL].上海: 2017-03-20 https://www.gooood.cn/eight-tenths-garden-wutopia-lab.htm
《产业转型中的旧建筑空间重塑——以上海旧建筑更新为例》来源:《工业建筑》,作者:储艳洁 1,吴强 1,任磊 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gcjs/jzkx/48020.html
下一篇:改性橡胶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