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18 10:37:37 所属分类:建筑科学 浏览量:
东莞市地处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下辖28个镇、4个街道和松山湖(生态园),总面积2465km2,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846.45万人,生产总值为9482.5亿元,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发展,东莞市对水资源的支撑作用将提出更
东莞市地处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下辖28个镇、4个街道和松山湖(生态园),总面积2465km2,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846.45万人,生产总值为9482.5亿元,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发展,东莞市对水资源的支撑作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对满足将来东莞市对水资源的需求及供水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1、 东莞市水资源现状
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693mm, 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0.76万m3,境内主要河流有东江及其支流石马河、寒溪水和东引运河,东江入境径流量多年平均为247.2亿m3[1]。根据东莞市2019年水资源公报,目前全市现有小(2)型以上水库122座,总库容4.05亿m3。其中中型水库8座,分别是同沙水库、松木山水库、横岗水库、黄牛埔水库、茅輋水库、契爷石水库、虾公岩水库以及雁田水库,总库容2.19亿m3。
根据2019年度东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东莞市在纳入常规监测的13个水库中,簕竹排、黄牛埔、契爷石、官井头水库水质为III类,水濂山、莲花山、五点梅水库水质为IV类,横岗、白坑、松山湖水库水质为V类,同沙、芦花坑、马尾水库为劣V类。
现状情况下,由于水质达不到供水要求,水库功能尚未充分开发,大部分水库未能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地。目前,东莞市供水水源以东江为主,有90%的供水量取自东江干支流河段。2012年至2019年间,东莞市供用水量变化情况见表1,自2011年国家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东莞市用水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近三四年略有回升。
2、 东莞市供水水源的存在问题
目前,东莞市供水水源的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2.1、 供水水源单一
东莞市过度依赖东江水源,有90%的供水量取自东江干流和南支流。而东江不仅是东莞,还是广州、深圳、河源、惠州的主要供水水源,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东江流域用水迅速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为加强东江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广东省制定了《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其中,正常来水年(90%保证率)分配给东莞市的水量为20.95亿m3。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些年来东莞市的用水量已逼近配水量。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发展,东莞市对水资源量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仅仅依靠东江单一水源的供水系统将制约东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此外,过度依赖东江单一水源的供水系统,一旦遭遇东江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或连续枯水年,将对城市生活、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2.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东莞市水资源年内、年际分布不均,汛期径流集中,汛期4到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年际变化较大,最丰年为1993年降水量为2293mm, 最枯年1963年为915mm, 且由于东莞市地处东江下游出海口区,没有修建大型蓄水工程的条件,因此,在连续枯水年或年内枯水期,城市供水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近年来东江下游河床下切导致潮汐动力增强,枯水期咸潮影响加剧,影响东莞中部及沿海地区供水安全,且中部及沿海片供水缺乏调节能力,制约着东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 水污染问题不容乐观
近些年来,东莞市将水污染治理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推进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但是,就目前而言,水质改善仍面临诸多考验。从图1、图2中可以看到,东莞市主要江河受监测断面中IV类及以下水质水体占60%以上。东江干流、南支流现状水质一般,个别指标(如粪大肠菌群)超标倍数较多,且受沿线闸泵排洪排涝影响,水源地安全存在较大风险。水库总体水质较差,大部分具有饮用功能的水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
3、 东莞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思路分析
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既是城市自身抵御各种突发性污染事件和应对连续枯水年等极端气候或周期性咸潮最得力的措施,是降低供水风险、保障供水安全最主要的手段,同时更是支撑城市高速发展的一种水资源战略储备[2]。目前,世界多个国家已将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纳入国家安全战略[3]。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城市在探索实践应急备用水源建设[4,5]。《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中进一步明确提出,针对单一水源供水的城市,应尽快完成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建设。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水资源安全保障,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对东莞市而言,一方面,供水水源单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质污染等问题使东莞市供水安全缺乏保障,另一方面,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发展预留水源地对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东莞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尤为迫切。
3.1 、东莞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现状
早于2004年东莞市已提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的构想,提出建设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该工程将通过东江与8座水库联网,合理利用东江丰水资源入库调蓄,以丰补枯,从而提高东莞市中部及沿海片区供水能力、全面提高该片区供水保证率和应对突发性水事故的能力,保障供水安全。目前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实现东江与松木山水库的连通。2015年,广东省从合理调配全省水资源为出发点,提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从西江水系向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引水,已于2019年5月全面开工建设,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水。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广州、深圳、东莞生活及生产缺水问题。
3.2 、东莞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思路
根据东莞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现状,文章从以下3方面提出东莞市应急备用水源的下一步建设思路与建议。
3.2.1、 加强供水安全保障系统的顶层设计
在东莞市经济发展新形势、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的新情况下,东莞市应立足长远,充分考虑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发展给东莞市带来的新机遇,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整合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设备以及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从全局角度出发,加强供水安全保障系统的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东莞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并逐步建立起应急备用水源启用机制,为将来合理高效利用应急备用水源打下基础。
3.2.2、 分阶段实现供水水源网络的互联互通
由于东莞市处于东江流域下游,不适宜建设大型蓄水工程,因此,东莞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水库资源,根据全市不同地区对应急备用水源的不同需求,分清轻重缓急,遵循先应急后备用的原则,通过工程措施分阶段实现水库间的联通,加强不同水源之间的联合调度、联网供水,提高供水保障系统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发挥应急备用水源的应急供水能力。
4 、结 语
文章对东莞市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目前东莞市供水水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供水水源单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质污染问题突出、缺乏顶层设计等,结合目前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的新要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在东莞市现有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建设思路与建议,包括加强供水安全保障系统的顶层设计、分阶段实现供水水源网络的互联互通、同步开展水源水质整治及建立水质保护长效机制,以确保应急备用水源能真正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秦礼晶.东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J]大众科技。2015(03):69-70.
[2]王胜军,郄燕秋,杨力,等城市供水应急和备用水源规划设计标准研究给水排水, 2020 ,46(05): 101-104.
《东莞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思路分析》来源:《黑龙江水利科技》,作者:黄淑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gcjs/jzkx/49178.html
下一篇:防水材料辅助工具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