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交易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探讨

时间:2021-03-18 10:03:18 所属分类:财政金融 浏览量:

摘要:近年来,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迅速,债券发行规模和存量总额持续增长。但受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及市场流动性变化的影响,信用债市场违约案例和违约金额总体也呈上升趋势。文章从信用债市场发展现状入手,对信用债发行和违约情况进行梳理,提出证券

  摘要:近年来,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迅速,债券发行规模和存量总额持续增长。但受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及市场流动性变化的影响,信用债市场违约案例和违约金额总体也呈上升趋势。文章从信用债市场发展现状入手,对信用债发行和违约情况进行梳理,提出证券公司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在制度、体系、流程、计量、数据、模型、系统等方面加强债券投资交易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交易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探讨

  关键词:证券公司;信用债;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管理

  一、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迅速,债券品种日益丰富,发行金额和存量总额持续增长。从信用债类别看,我国信用债包括:金融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企业债、定向工具、短期融资券、政府支持证券、可转债、可交债、国际机构债和项目收益债等类别;从发行量看,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信用债发行数共1.4万只,同比增长35.65%;发行金额14.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71%,其中金融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和企业债发行金额占比分别为21.67%、20.99%;20.01%、10.88%和7.23%;从存量看,截至2019年末,信用债存量2.85万只,同比增长20.29%;存量总额32.89万亿元,同比增长15.28%。2010~2019年,信用债发行金额和存量金额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5.70%、24.36%,增速较快。2020年上半年,信用债发行金额9.2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21%。从债券发行人信用评级看,截至2019年末,AA、AA+、AAA发行只数占比分别为15.84%、19.32%和32.46%;发行金额占比分别为9.00%、13.91%和60.08%。AA-及以下发行只数占比和发行金额占比分别为1.09%和0.41%;无评级(主要为资产支持证券和私募债)发行只数占比和发行金额占比分别为31.29%和16.59%。整体看,高评级主体发债量占比较高,低评级主体发债量占比较低。从信用债违约情况看,2014年“11超日债”发生违约,打破了我国信用债市场的刚性兑付。此后,受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及市场流动性变化的影响,信用债市场违约案例和违约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据Wind数据统计,2019年信用债市场共有42家发行人发生违约,违约债券为182只,同比增长45.60%;违约债券金额1476.04亿元,同比增长22.03%。从2019年债券违约情况看,一方面,新增违约的42家发行人中,共有35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违约概率较高;另一方面,债券违约也逐渐呈现由民营企业向国有企业蔓延、由低评级向高评级蔓延的趋势。如在2019年违约案例中,既有上海华信、中民投、永泰能源等大型民企;也有中信国安、北大方正、青海盐湖等AAA国企。2020年上半年,共有65只信用债违约,违约金额815.77亿元,信用债市场仍面临着一定的违约压力。

  二、信用风险管理及相关建议

  证券公司是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自营投资、资产管理等条线均有参与债券投资交易业务(债券现券交易、债券回购交易、债券远期交易、债券借贷业务等债券相关交易业务)。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国内证券公司债券投资规模2.14万亿元,同比增长17.36%;2019年,证券公司业务收入(证券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221.6亿元,同比大增52.65%;在证券公司营业总收入中占比达33.89%,连续三年成为证券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债券投资交易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对证券公司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强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2016年1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下称《规范》);2019年7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督促证券公司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根据《规范》《指引》等相关要求,本文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提出对债券投资交易业务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等相关建议。

  (一)事前信用风险管理

  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交易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属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范畴,因此应遵循“全面性、内部制衡、全流程风控”的原则组织开展债券投资交易业务。债券投资交易业务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架构、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专业的人才队伍、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一要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首席风险官、相关部门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履职路径,建立完善有效的考核及问责机制。二要建立健全内部评级管理制度,明确内部评级操作流程。如规范“业务部门研究员—业务部门风控岗—业务部门负责人—风险管理部相关风控岗”等流程审批环节,明确各审批环节的相应职责。三要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根据受评主体行业特征,设计不同的内部信用评级模型,确保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能够有效识别信用风险。同时,通过特定评级符号来区分信用风险的大小,如设置“AAA、AA、A、BBB、BB、B、CCC、CC、C、D”等十个级别,其中D为违约级别,违约概率100%;AAA至C级为非违约级别,所对应的违约概率逐级递增。四要搭建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和数据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内部信用评级模型嵌入系统,实现快速评级及流程审批,及对评级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不同行业特征,搭建不同的行业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对受评主体进行行业间对比,寻找不同主体间的差异性。最后,结合市场变化情况,定期对系统和数据库进行更新维护。五要根据业务开展需要,规范准入管理规则。如,对作为投资标的或担保品的债券,设置针对受评主体或债项评级的内部评级或外部评级准入要求,对逆回购、远期、借贷融出交易的交易对手建立准入管理规则。六要建立授信管理机制。通过综合评价受评主体或债项的资信状况、信用风险、信用需求等因素,结合证券公司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核定受评主体或债项的授信要素,并通过对受评主体或债项的授信使用情况进行集中监控管理,统一控制受评主体或债项的信用风险。

  (二)事中信用风险管理

  在债券投资交易业务开展过程中,证券公司各层级人员应当按照职责要求,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工作。首先,相关研究员或风控人员应当做好尽职调查。如通过信息收集、财务分析、电话沟通、现场访谈等方式,对受评主体(包括债券发行人、担保人或交易对手等)进行深入的信用调查,广泛收集整理受评主体的基础资料和财务信息,并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评估和归档,以确保其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对其经营管理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流动性、偿债能力、外部支持及其他重大事项等方面,对债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手进行信用评级,将受评主体或债项基础信息和财务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内部信用评级系统或模型,完成定性、定量、模型外调整项、外部支持及债项调整等信息录入工作,测算得出初评结果及评级观点,最终提出评级建议并提交评级报告。其次,审核及审批人员对提交的内部评级材料进行审核,可结合经验出具意见或进行风险提示,并在一定权限范围内对评级进行调整或否定。最后,基于受评主体或债项的基本情况及评级情况,对受评主体或债项进行授信,授信额度需满足限额要求。对于评级无法达到准入要求或授信额度超限等情形,需提交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方能进行投资。

  (三)事后信用风险管理

  一要完善风险监测机制。通过人工监测或系统监测等手段,对存续期的受评主体或债项进行持续风险监测,监测受评主体或债项是否发生重大财务变化、是否存在重大负面舆情等情况,一旦受评主体或债项出现重大变化或影响时,业务人员应及时发起评级更新,特殊情况下风控人员可直接发起评级更新。对于存在重大信用风险的,应及时做好风险提示及提交风险报告,并根据监控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二要定期做好跟踪评级工作。可每一年、每半年或每季度开展一次定期跟踪评级工作,根据最新年度财务报告、季度数据及经营情况,对受评主体或债项进行跟踪评级;或根据跟踪评级结果,对受评主体或债项内评结果进行监控,以便随时间的变化设定差异性的监控频率和手段,对不同评级的受评主体或债项进行差异化的投后管理和风险监控。三要建立常态化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机制。根据市场变化、业务变化和风险水平情况,在压力测试中充分考虑信用风险因素。通过搭建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模型,采取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在轻度、中度、重度等三种情形下,对信用风险敞口暴露进行压力测算。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反映的风险情况,结合证券公司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四要建立风险债券违约处置管理流程。根据违约债券的具体情况,通过协商展期、追加担保品、担保品变现、寻求信用增级、债转股、法律诉讼、债权转让等方式,及时处置和化解风险。五要搭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根据持仓债券的信用风险变化情况度量预期信用损失。其中,信用风险较低的债券计入第1阶段,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债券计入第2阶段,已发生信用减值的债券计入第3阶段。

  三、结语

  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交易业务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证券公司应加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从制度、体系、流程、计量、数据、模型、系统等方面规范信用风险管理,以持续推动债券投资交易业务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延海.国内信用债券违约事件浅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5).

  [2]杜国庆.债券违约风险市场化处置机制研究[J].西部金融,2015,(8).

  《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交易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探讨》来源:《福建金融》,作者:梁荣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czjr/47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