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1:50:27 所属分类:财政金融 浏览量: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家外汇储备相比 2012 年末增长5097 亿美元,达到 3.82 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大大超过第二位的日本。 为此,在 2014 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 2014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再次被提及。 一、国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家外汇储备相比 2012 年末增长5097 亿美元,达到 3.82 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大大超过第二位的日本。
为此,在 2014 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 2014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再次被提及。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负面效应 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也逐渐累积,目前已经凸显。
( 一)外汇储备成本加大 过多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主要体现在汇率和机会成本上。从汇率上看,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的资产价值。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持续升值,外汇储备的缩水不可避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极大,因此缩小的绝对数字相当可观。从机会成本上来看,外汇储备是一种债权,我国得到的是纸质的货币,国外则得到的是实际的资源或者物品,相当于我国对外汇供应国每年进行大量的补贴。据专家评估,我国每年相当于给每个美国居民提供 1000 美元左右的生活补贴。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重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汇改初期的 1美元兑 8.11 元人民币提高到现在的 1美元兑 6.12 元人民币左右,累计升值幅度达24.5%.但是由于我国国际收支巨额顺差的持续存在,人民币汇率未来仍然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不少西方国家强烈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甚至有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到 1 美元兑 4 元人民币。另外,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也加强了市场上人民币升值预期,促使机构、企业和个人改变资产结构减持外汇资产,增持人民币资产,进一步加重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2014 年 3月份以后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小趋势才被打破。
(三)对外贸易摩擦加剧 据统计,中国已连续 18 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吐露 :“2013 共有 19 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92 起贸易救济调查,比 2012 年增长了17.9%,从发起的案件数量来看,增长的还比较快。”美国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目标也是中国,“2013 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37’调查 19 起,比 2012 年增加 1 起”,除发达国家贸易摩擦大幅度上升外,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立案也呈增长态势。可见,持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已经使我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重点目标。
(四)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加大 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可以发现,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项目。而资本项目顺差则主要来自于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加工贸易顺差容易刺激各类资源向沿海外向型加工产业汇集,大量的海外直接投资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把国外的夕阳产业转移到中国,使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得不到足够的资源,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其次,国际收支顺差也加大了我国经济遭受国际资本冲击的风险。2008 年的金融危机过后,新兴市场国家普遍担心外资的大规模撤离。
(五)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褪色 按照现行的汇率制度,为了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央行不得不大量购进外汇,投放基础货币。当通货膨胀预期来临时,需要央行回收流动性,采取各种对冲方式来减少基础货币。由于外汇储备内生于国际收支,中央银行无法控制外汇占款,只能被动适应外汇占款的波动,为了回收流动性,央行只能跟随外汇储备被动地采取货币政策。
截至 2014 年 3 月 4 日,央行未到期票据达到 5,462 亿元人民币,2010 年历史顶峰时期达到了 3 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使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用由于代价巨大而褪色不少。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 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积累已久,有专家认为,我国的当前经济困局也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认清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具有必要性。
(一)出口鼓励政策没有及时纠正是方向失误 长期以来,我国把鼓励出口换汇创汇作为政策的重点,外汇政策一直实行的是“宽进严出”、“奖出限入”的政策 , 甚至外资企业可以享受比中资企业优惠得多的待遇,从而形成了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的有利条件。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汇短缺时代已过去。而对这种形势,国家政策调整滞后。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认为外资越多越好,竞相对外资企业提供优惠待遇,只重引资数量,不考虑利用效果。某些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单纯依赖出口退税赢利。
(二)内需不足是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不竭动力 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看病、吃饭、医疗等依然是社会的热门话题。这让我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居民消费率约为 35 %,美国约为 70 %,印度约为 55%.从需求角度看,我国的三大需求发展也不平衡,长期以来,投资和出口增长快,消费增长相对较慢,使得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2000-2013 年,投资年增长约 17.9%,比消费增速快大约 7.2 个百分点,过剩的供给带来的是净出口的快速增长,远远高于消费增长率,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长率有所降低,但依然快于消费增长。
(三)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助推器 自 2005 年汇改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且升值预期居高不下,从而刺激了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据统计,2006年境外资本流入规模从 2001 年的 995亿美元增加到 6533 亿美元。2007 年以来资本流入持续增加,其中不乏境外热钱进入境内。同时,企业海外上市也对收支顺差形成了助势,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很多好的企业往往选择国外上市,留在国内上市的企业反而是二三流的企业。自 1993 年到 2013 年底,已有超过 452 家的境内企业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并到境外上市,筹资总额在 2000 亿美元左右。企业大量的海外上市,虚增了外汇储备。
(四)比较优势的滥用是国际收支失衡的理论支撑 比较优势是分工的基础,但是比较优势的过分使用也是错误的。我国不少理论专家认为,中国人口众多,要解决就业问题,只能充分利用比较优势。
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加上我国资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人为压制,我国纺织服装、农产品、金属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不计成本地出口。尽管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但是贸易出口仍然不断增长,2007 年外贸出口 12180.2 亿美元,增长25.7%,此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回落,2013 年全年外贸出口增长 8.4%左右 , 也高于 GDP 增长速度。
(五)外汇对外支出少使国际收支平衡系统失灵 外汇的支出,可以平衡国际收支,但是我国的对外支出却相对较少,平衡系统多年处于失灵状态。一是进口需求少。西方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在部分领域或产品上实行禁止出口,使我国有足够的外汇也购买不到合适的物品或技术,这导致我国进口大大低于出口。2013 年外贸顺差 2341.5 亿美元 , 增长18.3%左右。二是我国对外投资相对较少,2008 年金融危机前,对外直接投资总体规模不到 2000 亿美元,金融危机过后,加大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支持,2013 年中国在海外投资 902 亿美元,同比增长16.8%,虽然较快,但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加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缺乏大资金资本运作的经验,海外金融投资规模也很小。
三、结语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一般经验,三个月到半年的进口额是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足以应付 6个 3 月的进口额,这显然已经严重过剩。调节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只能多管齐下,既要改变“运动方向”,又要减少“动力”,同时还要修好“平衡系统”.中央近年来已经开出的良方--改变贸易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就是要改变“运动方向”;提高引资质量,就是减少外汇储备增加的“动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要修复好“平衡系统”.要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还面临巨大的利益阻力,相信中央政府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配套政策出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czjr/5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