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2:55:01 所属分类:财政金融 浏览量:
摘 要: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要很好的利用经济全球化实现自身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在政府职能转变上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政府职能;中国 一、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早在150年前,马克思
摘 要: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要很好的利用经济全球化实现自身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在政府职能转变上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政府职能;中国
一、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早在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预见性地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的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A.麦格鲁对全球化的特征做了这样的描述:全球化是指超越构成现代世界体系的民族国家的复杂多样的相互联系和结合。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经济全球化的简单定义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空间超越国家主权版图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全方位的沟通、互动和合作,并日益加强的客观历史进程及趋势。今天我们所说的经济全球化,是指二战以后全球的由物资、劳务、资本和技术构成的国际市场的融合。
随着以信息革命为特点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经济全球化以势不可挡的气魄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品质,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经济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是在资本主义主导之下进行的,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延伸;对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实质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目前,在180多个主权国家中,绝大多数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市场化。因此全球化是全球经济的市场化和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2)国际经济活动活跃。目前的国际经济活动实质上是资本、技术、通讯、管理以及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劳动力之间的自由结合,由于经济全球化,世界上各国、各社会之间多方位互相联系而形成了现代世界系统。首先,国际资本市场有了空前的发展,在金融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在贸易领域,人们预测,到2005年,世界商品和劳务出口总额将占世界生产的28%.此外,国际经济活动不仅在数量上不断扩展,而且在质量上也在日益提升。
(3)国际经济组织作用显著。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是通过实施组织管理和制定规章制度作用于经济全球化活动。1995年WTO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等构成的全球经济的宏观制度和调控体系已经基本构筑完成。同时,世界经济规则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世界市场的运行秩序。
(4)国际信息网络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规模空前的资金流动成为可能,使经济信息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享,使资源和财富的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促使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5)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领导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集中体现形式,它直接组织公司内部的全球生产配置和贸易交换。跨国公司本身也在迅速地全球化,即它们在海外的利益正在超过其母国的利益,甚至将其重心和总部移到母国以外的地区。
经济全球化整合了世界的资源和财富,实现了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由于世界市场的高度关联性而引发的全球性危机的危险也越来越大。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至今影响尤存,“9.11”事件的冲击遍布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但是,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已经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潮流,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回避或抗拒。因此,任何一个不想被世界抛弃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使本国的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勇敢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战略,最终达到壮大自己的目的。
二、政府职能概述
正如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所说的那样:“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什么,是政府职能的问题;政府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问题。政府职能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管理方式主要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管理方式政府职能由理想变为现实。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政府职能,它主要强调市场优先,政府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如美国学者安德森提出,政府应该有七项基本职能:提供经济基础;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协调与解决团体冲突;维护竞争;保护自然资源;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保持经济稳定。萨缪尔森指出:在一个现代的混合经济中,政府执行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种:确立法律体制、决定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影响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率,建立影响分配收入的方案。
凯恩斯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大规模经济危机后深刻反思了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得出了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的著名论断,即:当经济面临某种外部冲击时,市场力量并不足以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经济将面临一个痛苦而缓慢的调整过程,主张通过政府干预防止国家经济的崩溃。但针对经济全球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看法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管理的全球化和主导政治与社会管理的民族国家之间将发生分裂,其代价是削弱民族国家的功能,导致民族国家逐渐失去权力。他们认为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实质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最终导致国家政府管理的弱化,以至终结。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抛弃。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日益增强、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市场全球化、地区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加强及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等并未真正损害政府的权力,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并未减少,这些因素反过来强化了政府管理,促进了政府作用加强。实践证明,经济与社会生活越复杂,越需要加大政府的调节力度。
三、我国政府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经济全球化要求确立政府职能市场化的地位。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有这样一段话“有效地政府———而不是小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这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政府的作用是补充市场,而不是代替市场。”根据WTO的要求,对政府职能重新定位,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是“放松管制,收缩政府的经济职能”。
中国政府职能的重构具体表现为: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由单元取向向多元取向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由功能性向结构性的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建构与再造。政府职能结构性的转变意味着政府职能要从传统的、单一的、整体的政府职能向分散的、多元的政府职能转化,打破政治与经济、国家与社会的一元结构模式。
第一,要建立责任型政府。各级政府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和理解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球大环境下的经济变化都会对一国经济产生影响,这就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维护经济安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加强对于金融风险和冲击的防范和抵御。贸易和投资市场准入的扩大要求政府相关的管理权限和管理方式要相应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传递效应也要求政府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因此,政府要致力于经济发展,准确运用其对公共权力的垄断地位,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进行扬弃,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政策,确定经济增长的切入点,促进本国发展战略的完成。
第二,要建立服务型政府。在美国,政府为企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建设,给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降低企业社会成本,使企业低成本扩张,刺激经济发展。在我国,最紧迫的任务是政府充分认识自己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中承担职能的时机、领域、方式,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认识清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命令式管理向协调、监督与服务方面转变,有效解决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快速形成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市场环境。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搞好宏观调控,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有效率的市场,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为内资和外资企业、为不同所有制的经济成分发展创造良好、平等的政策环境;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保证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化解经济与社会矛盾,维护经济与社会稳定,为企业发展提供社会保障,扶植民族企业发展壮大;为社会提供应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高政府的行政运转效率。
第三,建立法制型政府。政府应在经济全球化中建立约束自己行为的机制,在治理国内市场失灵和世界市场失灵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克服自身的“政府失灵”,最大限度地兴利除弊。这就要求首先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主体、市场经济客体和市场经济载体的法律法规,兑现开放市场对现行涉外法律、规章与政策提出改革的承诺与时间表,努力构建并实施符合国际规则,透明、统一、公正的法律体系。建立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依据市场竞争的法制体系,培育和发展有序竞争的市场。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执法权限,建立相互协调的有权威的执法机构,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第四,建立科技型政府。重视、鼓励、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长久活力。培养和稳定人才队伍,发挥人才作用,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在政府机构中培养一支精干高效、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第五,建立开放型政府。制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对外经济贸易法律法规,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合作,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开放原则,政府和企业联手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开拓海外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政府应坚定地扮演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忠实代表,规避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寻租”行为。
总之,在立足中国国情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有益成果,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契机,推进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力争全面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细职能、大政府”向“宽职能、小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最终建立一个决策科学、行政规范、政策灵活、行为自律、施政高效的权威政府,使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能够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强力政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荣邦。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命运[N].光明日报,2001-11-24(3)。
[2]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政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3]何 颖。加入WTO与我国政府职能的重构[J].政治学研究,2002(2)。
[4]赵家敏。WTO规则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软科学,2003(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czjr/8071.html
上一篇:智利财政改革成功经验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