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5 19:38:58 所属分类:工业经济 浏览量:
这篇水利工程师论文发表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运行原理以及管理启示,都江堰工程具有工程规模宏大、建设地点适宜、结构布局科学、服务范围广泛的特点,不仅有效控制了洪涝的发生,也可以满足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需要,达到了水旱从人的目的。论文运用现代水利工程管
这篇水利工程师论文发表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运行原理以及管理启示,都江堰工程具有工程规模宏大、建设地点适宜、结构布局科学、服务范围广泛的特点,不仅有效控制了洪涝的发生,也可以满足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需要,达到了“水旱从人”的目的。论文运用现代水利工程管理对现代水利工程管理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水利工程师论文,都江堰工程;全过程管理;生态工程
0 引言
余秋雨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都江堰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最完整的并且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伟大工程,是至今已有二千二百余年的无坝引水大型水利生态工程。这一水利史上的伟大创举,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果敢、智慧的结晶。如今,水利水电部门在岷江流域开发的梯级水坝水库,如太平驿站、映秀湾、福堂和紫坪铺等水电站,它们在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而都江堰工程为无坝式引水工程,它巧妙的运用了地形地貌的优势,因地制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因此,本文分析都江堰工程的管理理念,力图探索对现代水利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启示。
1 都江堰工程
1.1 都江堰工程历史概况
岷江是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源于岷山南麓,干流全长约735km。河源至都江堰市为上游,全长约340km,流域面积为2.3万km2。古代蜀地(今四川)非涝即旱,有“泽国”、 “赤盆”之称,四川人民祖祖辈辈同洪水搏斗,生活苦不堪言。李冰任秦国蜀郡守,亲眼看到当地严重灾情。岷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到都江堰附近,突然地势平坦,水流减缓,往往冲决堤岸,泛滥成灾;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沙石也容易堆积于此,壅高河床,加重患情;特别是在都江堰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阻挡江水东去,每年夏秋洪水时期,常造成西涝东旱。在李冰父子主持下,采取“引水灌田,分洪减灾”的理念,巧妙的利用岷江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和水势,组织民众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筑鱼嘴分流,修飞沙堰泄洪排沙,凿宝瓶口引水灌溉,分洪减灾。历时14年,李冰父子终建成了都江堰这一举世瞩目、造福千秋的综合水利工程。据华阳国志记录,从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名因此而来。
1.2 都江堰工程运行原理
都江堰渠首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以及百丈堤、金刚堤、人字堤、外江闸等附属工程组成。三大主体工程合理布局,充分利用了周围的地形环境和岷江河床弯道环流的水流规律,相辅相成、协调运行,完成了分流、泄洪、排沙、引水的任务。都江堰工程水流流向如图1所示,从岷江来水,到鱼嘴分流,分为内外二江。内江水一部分经过宝瓶口到都江堰灌区,另一部分经飞沙堰汇入外江。
鱼嘴四六分流,鱼嘴和金刚堤把汹涌的岷江水分为内、外二江。李冰治水时让内江河床低于外江,这样,在秋冬枯水季,岷江主流奔入内江,保正约六成水进入内江,约四成水排往外江;而春夏丰水季,鱼嘴前的沙洲被淹没,不再受弯道的制约,水流会大量冲向河流弯道的内侧,主流直奔外江,又因为外江修建的比较宽,所以约六成水排往外江,四成水进入内江,此时内外江进水比例便自动反转过来,这就是都江堰“分四六,平潦旱”的奇特功效[1]。此外,外江入口处河床凸起,而内江入口处河床凹陷,根据弯道环流原理:含有少量沙石的表层水会流向凹岸,也就是内江;含有大量沙石的底层水会流向凸岸,也就是外江,所以很大一部分沙石会被外江排走。从鱼嘴进入内江的水流已经不再那么汹涌,但依旧携带大量沙石,这时就需要飞沙堰发挥作用了。
飞沙堰泄洪、排沙。正常情况下,飞沙堰发挥内江堤岸作用,把水拦入宝瓶口,成都平原用水得以保证;当内江引水量超过宝瓶口危险水位时,过剩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排出;若遇特大洪水,飞沙堰还会自动溃堤,把大量的洪水泄入岷江主流,看似平凡的飞沙堰,就是如此让成都平原免于水灾。飞沙堰的另一重要作用是“飞沙”,飞沙堰恰好处于内江进入宝瓶口的急转弯处,内江水以巨大的冲击力流到此处,会被飞沙堰旁边狭窄的宝瓶口所制约,加上弯道环流、离堆的顶托作用,在飞沙堰附近形成漩涡,产生强力的回旋流,且洪水越大,回旋流越强,将进入内江约70%的沙石托起并甩出飞沙堰,进入外江,飞沙堰就这样完美的完成了泄洪排沙两大任务。
宝瓶口引水。宝瓶口处本来是玉垒山的一段石壁,李冰治水时,为了使内江水和外江水彻底分离开,实现分洪灌溉的计划,在鱼嘴下游1000m左右的地方,花了八年时间将石壁凿开,为内江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出口,形成了如今千年不变的宽度。凿开宝瓶口后,在右岸留下一座魏然挺立的大岩堆,与玉垒山隔江而峙,称为“离堆”。由于宝瓶口过水断面狭窄,即可限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如果遇到洪水时期,大量的水被宝瓶口阻拦,水面就会上升,当水面超过旁边的飞沙堰时,就会被飞沙堰后面的排洪渠排外外江,实现二次排洪,因此,宝瓶口是成都平原免于洪水威胁的屏障。
1.3 都江堰工程管理理念
都江堰工程全过程都十分符合岷江的水文规律和地理特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管理理念贯穿都江堰工程始终,使其禁得起上千年的时间考验。在渠首工程设计之前,李冰携有治水经验的当地居民,详细勘察岷江水情及周围地形地貌的特点,分析造成当地东旱西涝的本质原因,为工程科学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渠首工程的设计在充分利用岷江水势,巧妙运用地形地貌的优势基础之上,避开不利因素,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造就了布局合理、巧妙配合、协调运行的三大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完美配合,既解决了当时的水患,又处理了淤积泥沙的隐患,实现了治水与治沙的有机结合。泥沙淤积到今日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李冰用运行了2270多年的都江堰工程告诉后世,治水与治沙的有机结合,才是成就千秋万代之工程的有力保障。大大延长都江堰工程寿命的是后期运营管理中独特的岁修措施,“深淘滩,低作堰”的思想一直指导着工程的岁修工作,使都江堰工程延用至今。
所以,都江堰工程具有工程规模宏大、建设地点适宜、结构布局科学、服务范围广泛的特点,不仅有效控制了洪涝的发生,也可以满足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需要,达到了“水旱从人”的目的。它是古人伟大智慧的结晶,顺应自然规律,至今生生不息,堪称世界水利文化的奇迹。水利工程管理的显著特点是复杂性和多变性,没有亘古不变的水利工程管理理念,但有长盛不衰的管理思想[2]。世人要注重都江堰工程本身,更要注重真正使都江堰工程传承千年的科学管理理念,分析都江堰工程科学的管理理念,找到值得现代水利工程管理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总结其对现代水利工程决策管理、勘察设计管理、建造管理和运营维护管理的启示。
2 对现代水利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啟示
2.1 对现代水利工程决策管理的启示
2.1.1 水利工程建设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都江堰工程能造福川西平原,能运行千年而仍然屹立不倒,都是因为都江堰工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征服自然。都江堰的灌区面积从原来的几十万亩到新中国成立时的282万亩,再到现在的1000多万亩的规模[3],增长近10多倍,却依然能够正常运行,这体现了都江堰工程全过程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道德经》记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遵循自然规律是一切事物运行的法则,不得人为地随意改变,否则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道法自然”符合现代水利工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观念。一方面,人类活动要顺从自然规律,不能破坏与超越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自然规律又要为人所用,使之服务于人类的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4]。现代水利工程必须树立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设理念,并贯穿工程始终,才能造福一方,才能承受住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实践检验[5]。
2.1.2 乘势利导、因时制宜
都江堰工程整体设计都以成都平原的地形、地势、水脉、水势为先决条件,充分利用当地东南低、西北高的地理特点。如鱼嘴前身是一个河心滩,李冰并没有跨过江面修筑一道拦江大坝,而是把它改造成一道正对水流的分水堤,就达到了防洪灌溉的双重功效,比起现代的大坝拦水和闸门调控,其优越性显而易见[6]。再如纵卧在岷江的金刚堤,其走向顺水流方向,只有堤头鱼嘴正对正面来水,与水流正面抗衡,故只有鱼嘴及其他迎水部分需要定期检修外,金刚堤并没有溃塌危险。都江堰整个渠首工程的位置、结构、尺寸及方向等的安排,与岷江的河势、周围的地理环境、上游的来水来沙条件等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思想,实质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水哲学,它强调的是要充分掌握河流流势、地形走势及其它自然条件,加之正确利用,巧用有利条件消除不利影响,同时要随时间、地点和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采取不同的方式把工程做好。“乘势利导,因时制宜”这一治水哲学思想对过去,对今天的水利工程管理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2 对现代水利工程勘察设计管理的启示
2.2.1 工程的详细勘察
为了都江堰工程设计的科学性,李冰携有治水经验的百姓,深入勘探岷江水势及周围地形走势,发现岷江从四川西北部高原地区急流而下,进入川西平原到了都江堰附近,水流一马平川,水势减缓,使大量泥沙在河床里淤积起来,抬高河床;同时玉垒山伫立在岷江东岸,阻挡江水东去,每到夏秋雨季岷江水流量增大,造成当地西涝东旱的局面。详尽的勘察是工程科学设计的关键,更是合理施工的保证。古人在勘察机械和技术匮乏的情况下,都做了详尽的勘察,现代水利工程在设计前更应该做好全方面、深入的勘察,力争取得更详尽的勘察资料,避免为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带来错误的引导。
2.2.2 工程的科学设计
都江堰渠首工程的位置、结构、尺寸及方向等的安排,无一不是科学的设计的体现,这也正是成就都江堰工程的重要原因。水利工程设计理念事关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科学的工程设计是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营的保障。现代水利工程更应该追求科学的设计,这需要工程各参与方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水利工程早已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工程各参与方必须不断学习新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工程管理软件,为科学的设计保驾护航。新中国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三门峡水电站就是一个很好的反例,三门峡水电站原委托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设计,但该院并没有在黄河这样多沙的河流上建造水利工程的经验,设计上出现失误和考虑不周全之处,造成严重的泥沙淤积,导致其上游渭河成了地上悬河。1964年6月,周恩来总理同越南水利代表团谈话中承认:“在三门峡工程上我们打了无准备之仗,科学态度不够。”
推荐阅读:《海河水利》Haihe Water Resources(双月刊)1982年创刊,水利技术类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海河水利》办刊的宗旨和任务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gyjj/44037.html
下一篇:化工化学材料的应用技术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