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2:23:31 所属分类:经济计划与管理 浏览量: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经济体制改革,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我们逐步地改变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无疑问,市场经济体制高效灵活,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经济体制改革,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我们逐步地改变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无疑问,市场经济体制高效灵活,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更高的效率和灵活性,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不可比拟的一些优点,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以及思想解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不仅仅早已完全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否定了社会主义等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等于市场经济的思想,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断显现,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服膺,越来越肯定,与此同时,对于已经成为“过去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观念。现如今,一提到计划经济体制,人们首先想到是这种经济体制僵化滞后,限制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有很多难以克服的弊端,比如:第一,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没有人事任免权、经营权、管理权,企业没有自主权和自主钱,很多时候还会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第二,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民生活中物资匮乏;第三,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所谓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第四,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比较单一,所谓的一大二公;等等,不一而足。
那既然计划经济体制有着这样一些弊端,我国又为什么要在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这样一种经济体制,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呢?
所谓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简单地说就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也就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都依靠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在计划经济时代,跟人们生活最密切的让人们最有体会的就是各种票证,粮票、布票、肉票等等,这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在消费领域内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之所以要选择这样的一种经济体制主要是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影响。刚刚建立社会主义的时候,虽然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但是有一个现成的榜样可以学习,那就是苏联。苏联所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我们也理所当然地选择了这样一种经济制度。
(2)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言和设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源自马克思和恩格斯,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生前所论述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中,有一个就是有计划的生产,或者说是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它可以克服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性。
(3)由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当时要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而计划经济可以将资源和对资源进行配置的权力都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可以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实行一些大规模的成体系的经济建设。
由此可见,当时新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所以,即使在今天的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之下,我们也不能对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一种偏见,去否定当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行为,而且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领域,计划经济也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建国初期的时候,有些人说“共产党在军事上得了满分,在政治上是80分,在经济上恐怕要得零分”.这一时期出现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当时的投机商人利用自己手里的资源,投机银元,抵制人民币,而且掌握了大量的物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市场上物价飞涨、秩序混乱。从这个角度来讲,计划经济体制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通过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对资源进行配置,它的实行可以很好的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对于党和国家掌控和稳定全国的经济形势,把握全国的生产和消费,对稳定物价和社会秩序,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都是有好处的。另外,因为计划经济中,应该说是没有金融操作这样的虚拟经济成分,所以它的秩序也更加稳定,因而对于新生政权的巩固也是有好处的。
除此以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可以运用自己的指令性计划、自己所掌握的大量的资源,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些国民经济当中急需建设的行业,集中建设一些个体或者小范围的力量无法达成的大型项目,可以高效率地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障重点建设,迅速改变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二白的经济状况。
“一五”计划在很大程度上走的就是这条路子。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虽然我国的工业已经恢复并且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工业化的起点仍然很低。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毛泽东同志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正是运用计划经济体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了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中国工业的骨架就是在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叫做《汽车百年》,这个当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二汽也就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
1969年初,在湖北省的十堰市召开了二汽建设现场会议,成立了二汽建设总指挥部。下半年,十万建设大军陆续进入十堰基地。
10月,来自全国30多家工厂、设计院和建筑单位的建设者以及竹山、竹溪、随县、大悟、枣阳、汉川、汉阳等县的2.5万多民工,汇集在十堰周围数十公里的工地上,拉开了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序幕。
可是十堰是个什么地方?它当时是个偏僻的山区小镇,是荒野山沟,当时没有铁路,建设物资运到邓湾后,全靠工人手拉肩扛。几十吨的重型设备,2000多人走120多里地像拉纤似的拉到工地。这个地方没有工业基础,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环境恶劣,交通运输都很不便,连职工的基本生活在那里都有困难。所以,以今天的市场经济来说,任何投资者都不会选择在那个地方、那样的环境中建设这么大规模的企业。计划经济对工业的布局可以适应国防的需要,同时可以使资源的配置、工业的布局从全国的角度来讲相对平衡,通过国家的计划防止区域差距过大,出现经济发展中的马太效应,保证社会公平。所以,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有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重庆、武汉这样的工业重镇,但是市场经济以后这些地区都相对衰落了。所以,由此可见计划经济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从大局着眼,满足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的合理与平衡,以及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合理化,调整好区域之间和行业之间等关系。
我们在那个时代,还常见这样的事情,现在想想挺温馨的,就是在一个钢铁厂的旁边,建一个棉纺织厂。
可是很大的可能性是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棉纺织的原材料,原材料运过来的成本也高的出奇。这是为什么?
是为了解决工人的生活、感情、婚姻、家庭的需要。今天,哪个投资者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会做这样的事情呢。只有我们的国家,只有计划经济体制才会这样做。
所以,计划经济体制除了关注经济发展,还能够从民生、社会、政治各个方面去统筹经济活动。
另外,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开始了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作为一个一穷二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连工业的基本骨架都没有搭建起来的国家,必须要在经济建设上做全面的连贯的长期的规划,并且能够有步骤有计划一以贯之地去执行它、实现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更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所以,我们看到我们的邻国印度当初在这种情况之下也是选择的计划经济体制。
实际上,从刚才的讲述中,我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1)选择有原因,也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它的存在有必然性和合理性,(2)当时有作用,在那个时代计划经济体制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计划经济体制虽有其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作用和好处,但是它与市场经济的综合较量中,的确是败下阵来了,这也是后来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今天,通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思想解放的历程,我们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应当服膺,但是不要忘记,计划经济的优点和作用,在历史来到某个时间节点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明白,矫枉不必过正,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的每一步探索都有意义,弯路和直路都不白走,说得再远一些,甚至别国社会主义走过的弯路对我们都意义非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jjjhygl/6735.html
下一篇:中国经济发展减速让西方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