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2:31:59 所属分类:经济计划与管理 浏览量:
前言 技术标准已作为一项战略举措,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技术壁垒、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我国已上升到国家公共政策的高度。沙坪坝区在重庆市的定位是对外开放先行区、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简称一区三高地),重庆市人民政府于 201
前言
技术标准已作为一项战略举措,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技术壁垒、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我国已上升到国家公共政策的高度。沙坪坝区在重庆市的定位是“对外开放先行区、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简称“一区三高地”),重庆市人民政府于 2011 年 1 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打造内陆技术标准高地的若干意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进对外物流大通道加快形成、促进标准化强区建设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 西部教育高地
1.1 背景
自 1950 年沙坪坝区被重庆市功能定位于文化区以来,其教育底蕴丰厚,教育资源聚集,教育形态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培训)全面发展。全区现有高校 18 所,电大职大 10 所;教师进修学院 1 所,中小学 87 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12 所,特殊教育学校 2 所,幼儿园 201 所;在校大中小学生 30 余万人,教育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 1/3。
1.2 实施方法
1.2.1 全面实施中小学建设标准化工程,提升基础教育整体质量
在硬件方面:按照学生平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地面积、体育场地、生机比及信息技术“班班通”、食堂、塑胶运动场、功能室、图书资料配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置等规模和标准,全面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区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 95% 以上,城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一体化。
在软件方面:通过运用名校、老校优势资源带动弱校、新校成长,双方捆绑成为发展共同体,在教育管理、教研课改、资源共享等各个方面加强合作研究,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推动强弱学校均衡发展的这种发展模式,促进了教育发展更加均衡、保障了教育公平。实现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成为全市首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建成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1.2.2 整合高教资源,使重庆大学城成为西部地区
科学究与创新中心、国际科技教育交流中心33 平方公里、集聚了 13 所高校的重庆大学城是国内建设规模最大、综合功能最强、入驻高校门类最齐、入住师生最多的大学城之一。教育规模、环境与质量创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科技产业发达、成为了开放的人才、智力高地。为沙坪坝区区域经济发展,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供了人才保障。
1.3 成效
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 95% 以上,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 100%、巩固率达 100%,视障、听力语言障碍、智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 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保持为 100%,辍学率始终控制在 0.5% 左右,毕业合格率从 1997 年的85% 提高到 99% 以上,积极利用五云山寨素质教育基地(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歌乐山国防教育基地、烈士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抗战教育博物馆等教育资源,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贯彻落实了教育方针,实现了“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固本铸魂,整体育人”理念。
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全区现有民办学校95所,其中学历教育学校 6 所,在校学生 13192 人;非学历培训学校 89 所。有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 2 所,国家级绿色学校 2 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 18 所,市级绿色学校 8 所。
2、 高新技术高地
2.1 背景
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成立于 2005 年 8月,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为优化和提升全市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规划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化园区。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于 2009 年就开始了在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展了创建“国家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标准化示范基地”工作。
2.2 实现路径
规划了引进“1+3+20”主、配套企业入住(1家品牌企业; 3 家代工企业; 20 家电子信息配套企业。)的发展模式。建成了“笔记本电脑标准信息平台”,提高了前沿标准信息收集效率,加快了高新技术产品标准制定、协调了产品研发与产品标准制定的相对一致;增强了获取信息的能力,确保了技术支撑。
大力促进了企业的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如:富士康公司通过制订实施《渝新欧铁路运输 液晶显示器包装规范》,使输欧液晶显示器包装损坏率由 63% 降至 1%,每年节约约 200 万美元,同时解决了损坏包装物在欧洲处置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交货时间提前 1 天。
2.3 成效
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四大国际知名品牌商(惠普、思科、宏碁、华硕)、三大代工厂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及相关 20 家生产服务配套厂商已齐聚园区。已成为重庆市重要的电子产业基地和重要载体,重要的电子产品出口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技术创新的示范区;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微电子产业企业的摇篮和都市风貌的展示区;获得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称号。
产业集群规模效益日益壮大,见表 1。
推动了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丰富了高新技术高地内涵通过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了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夯实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自主创新成果与标准同步发展,增强了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责任。现已形成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三大支柱产业,全面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如:2011 年通过对重庆小康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为区域龙头的制造产业,进行技改升级后,电动微车实现量产,康明斯 QSNT 发动机研发成功,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振兴了产业发展,实现产值 264.4 亿元;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 家、国家高新技术产品 30 个、新产品产值 364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 227%,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达 60%。
2012 年通过以摩托车产业为示范,实施了以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业联盟+企业”为主体,相关企业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共同遵守的“联盟标准”新机制,突出了技术标准优势,激发了企业的实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潜力。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8 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产品 57 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
2013 年积极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在传统制造业广泛应用的,促进了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0%、ERP 使用率达 65%、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 60%。优化、提升了传统制造业资源配置,资源利用进一步节约、完成 8 个节能项目。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7 家、新增 17 个国家高新技术产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 28.3%。
3、 现代物流高地
3.1 背景
2007 年 9 月,重庆市人民政府第 40 次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依托国家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兴隆场大型铁路编组站设立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一幅宏伟的蓝图呈现了:“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的起始站和战略桥头堡,国家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节点之一。
为建成西部物流产业高地、中国内陆国际铁路开放口岸、中国西部现代商贸物流新城区。为实现“结构扁平化、管理信息化、运营市场化”的运营理念,解决国内园区普遍存在的:园区以监管为主,服务意识薄弱,缺乏统一的服务与管理标准;缺乏信息平台,信息无法共享等问题。开展了创建“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3.2 发展愿景
“建管分离”,行政体制因时制宜,培养“底气、勇气、大气”型高效管理团队。“产城融合”,用物流城统筹物流园,实现城园一体化建设。“虚实结合”,用现代信息手段,发展虚拟经济、衍生产业,跳出园区求发展。“供应链管理”,按“金融、商贸、物流、科技、行政服务”五位一体培育产业链。“合作共赢”,构建开放式的业主平台,引进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参股、合资、合作,最终实现“企业发财,园区发展”。
3.3 确定工作目标
以 GB/T 24421.1 ~ GB/T 24421.4《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为指南,建立园区管委会服务标准化建设模式、管理模式、组织模式和服务模式,制订实施服务标准体系。创建一批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园区物流服务机构建立起服务标准体系,有效贯彻实施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建设物流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增强园区软实力,为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和全程物流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基础。
3.4 主要途径
3.4.1 园区管委会
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通过梳理相关工作标准,建立了园区管委会公共服务管理规范,优化行政服务中心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促进产业发展环境。在内部运行管理方面,运用标准化原理,创建“四个一批”项目管理模式,精简办事流程,加强服务监督,减少资源浪费。
3.4.2 试点企业
中铁联集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以规范铁路场站集装箱服务、引领行业发展为目标,制定完善细化了集装箱发送等 11 项基本作业标准 ; 制订了物流信息标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和电子监控系统管理办法。重庆集装箱联运公司以规范公路集装箱服务,提高企业业绩为目标,制定集装箱堆场管理和装箱管理的操作流程及工作标准、一线作业岗位操作规范,以科学、高效、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为生产保驾护航。
重庆重铁巨龙储运有限责任公司以建成一个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钢材交易流通加工配送中心目标,制订完善了仓储作业标准、建立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建筑钢材室内仓储仓库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仓储服务质量。
3.4.3 物流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制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运行管理规范》,实现平台标准信息和新闻信息的审核、发布、管理和维护过程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提高标准管理工作效率,有力支撑和保障平台的应用和运维。
3.5 主要成效
3.5.1 园区管委会
优化了组织机构、减少了管理成本,达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目标,总结提炼建园以来管理经验,将园区重点项目分为综合管理、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三大类,创造出重点项目“策划、准备、开工、投运”四个一批目管理模式,开发了督办信息化系统,真正达到“人机联动”, 使重点项目(工作)目标明确、节点明晰、执行有效。
3.5.2 中铁联集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实现了“工作讲程序、作业讲标准、行动讲纪律、落实讲考核”总体要求,现场装卸作业效益达到了国内同行业最高水平。如集装箱吊装作业:原来装卸作业一车集装箱时间约 10 分钟,现时间缩短到 3 分钟;集卡车进场装卸到出场需要时间由原来的 60 分钟减少至 43 分钟;实现智能门禁、箱号识别、箱体验残、箱位自动分配、自动验放等功能;达到与港口、海关、检验检疫系统数据交换、无缝衔接;集装箱状态查询及在途跟踪。
3.5.3 重庆集装箱联运公司
通过实施集装箱堆场管理和全程物流管理工作标准,运单差错率由以前的 1% 下降至 0.2%,使客户特别关注的实效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通过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使涉及安全操作的全过程有章可循。
3.5.4 重庆重铁巨龙储运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建立钢材储运标准化管理系统,提货时间减少 2/3, 差错率减少至 0,近两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3.5.5 物流标准信息平台
起到了标准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推动标准化的效应。
3.5.6 经济效益
目前、物流园区初具规模,经济效益逐年递增:2011 年税收 19288 万元、2012 年税收 47110 万元、2013 年税收 73878 万元。彰显了现代物流作为第三产业重要代表,对于改善经济运行环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5.7 社会效益、潜在动力
2013 年 12 月,国家正式批准物流园成为国内陆设立的首个国家一类铁路口岸;2014 年 7 月国家正式批准物流园成为我国内陆设立的首个整车进口口岸。2014 年 6 月,示范项目《重庆市西部物流业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国标委评估合格。
4、 对外开放先行区
技术标准战略助推了三大“高地”的建成,也奠定了重庆对外开放先行区的基础。对外开放成效逐年增加,见表 2。
4.1 实施城市功能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
采用新的科学方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类业务平台,打造了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使城市管理的区域达到精细化、管理事件的处置精确化。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全面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
4.2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工程
按照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根据 GB/T20647.4 《社区服务指南 卫生服务》的规定,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1 个、村卫生室 35 个,全区实现街镇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4.3 实施街镇公共文体设施标准化工程
将GB/T 20647.3《社区服务指南 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的规定、纳入基层文体设施标准化内容。新建成标准化街镇体育场3个、街镇健身中心2个、健身点68处;新建成标准化街镇文化中心24个、社区(村)文化活动室 122 个、86 个农家书屋,全区实现标准化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
4.4 全面实施社会保障平台标准化工程
结合全国民政范围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区的要求,大力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低保管理、医疗救助、救灾救济、五保供养等标准化平台建设。
建成标准化社会服务管理中心 21 个、社区服务站10 个,新改建标准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 27个、低保管理标准化平台 60 个并实现市区联网、新增标准化的养老机构 20 个、新扩建标准化的社区托老中心 19 个、养老床位 2210 张,五保集中供养率达 71.2%。实现就业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医疗救助信息平台与城乡医疗保险无缝衔接,劳动和社会保障水平稳居全市前列;完成了“惠残2011 工程”、“惠残 2012 工程”和“惠残 2013工程”。
结语
综上所述:技术标准战略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是引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创造了现代物质文明,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促进了民生共富建设,提升了民生幸福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jjjhygl/7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