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06 16:32:57 所属分类:经济学 浏览量:
下面文章通过分析我国90年代以来的人口转变中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负担的变化,主要从劳动力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和储蓄率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我国人口红利短短20多年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巨大转变。通过一定程度的对比,分析了未来中国人口红利面临的人口转变
下面文章通过分析我国90年代以来的人口转变中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负担的变化,主要从劳动力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和储蓄率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我国人口红利短短20多年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巨大转变。通过一定程度的对比,分析了未来中国人口红利面临的人口转变压力,并为中国能否有持续性、继续性的人口红利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人口转变,人口红利,影响,对策
一、对中国人口转变的认识
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再生产模式由高水平的人口均衡向低水平的人口均衡的转变,人口再生产经历了一个由高死亡率、高生育率和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模式经过低死亡率、高生育率和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模式转变为低死亡率、低生育率和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模式的全过程。①
(一)我国人口转变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再生产模式经历了一个由高死亡率、高生育率和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向低死亡率、低生育率和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转变过程。在死亡率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改善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口死亡率由1949年以来的20.0‰下降到1990年时的6.67‰,②实现了高死亡率到低死亡率的转变;根据联合国人口司③的调查,我国的人口寿命在1950-2010年间迅速提升。在2005-2010年期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2.7岁,其中,男性预期寿命为71.1岁,女性为74.5岁。④在生育率方面:在1950-2010年间,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73年,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提出了“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后来经过完善,发展为以“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为主要内容的人口政策。⑤自此,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出现大幅度下降,到了2005-2010年间,我国的人口总和生育率处于1.4左右的较低水平。
(二)人口转变的内容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势头,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同时也出现了未来劳动力人口递减的现象。本文探讨人口转变时,选择了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负担两个角度。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内各年龄组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重。它可以具体地反映我国各阶段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和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状况,推算未来劳动力是否存在缺口问题,利于进行人口红利分析。
劳动力负担则是每个劳动力人口需要供养的儿童少年和老年人口的数量,可以利用抚养系数进行表示。可以根据劳动力负担推算家庭乃至国家的储蓄状况,进而推断家庭或者国家有无足够的资本进行投资或再生产,利于进行人口红利分析。
二、人口转变对人口红利的影响
人口转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就是人口红利。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是由劳动力人口增加和储蓄不断转化成资本积累引起的。随着劳动力人口的不断增加,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从家庭层面而言,一个家庭中的劳动力人口越多,家庭拥有更少的青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抚养赡养压力就越小,就有更多的资源促进家庭更好地发展;从国家层面而言,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人口越多,青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越少,人口负担比和抚养比就越低,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同时,我们需要看到,劳动力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储蓄率的上升。劳动力人口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大,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需要承担的社会负担较小时,会产生大量的财富积累,即储蓄。储蓄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转化为资本,推动生产再发展。当然,劳动力人口本身作为一种人力资本,伴随着资本以及制度的变化不断再投资,对经济发展产生推进的后续效应。
(一)人口年龄结构
由于我国的人口转变,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0年我国儿童少年人口占总人口22.89%,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70.15%,老年人口占总人口6.96%;与1990年相比,儿童少年人口下降了4.8个百分点,劳动力人口上升了3.41个百分点,老年人口上升了1.39个百分点;2010年儿童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6.60%,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74.53%,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8.87%;2014年较2010年儿童少年人口下降了0.11个百分点,劳动力人口下降了1.08个百分点,老年人口上升了1.19个百分点。1990年以来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呈上升趋势。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仍比较低,目前的中国依然有人口红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体的比重不断下降,且由于儿童少年人口比重也在下降,未来成长为劳动力的儿童少年无法填补成为老年人口的劳动力空缺,我国未来的劳动力短缺现象会加剧。而劳动力的短缺会导致社会生产力发展变慢,社会财富积累变慢;也会使家庭承担的抚养赡养压力加大,储蓄减少;储蓄的短缺会使社会在生产资本变少,不利于经济发展。
(二)劳动负担和抚养系数1990年我国的抚养系数为49.83%,2000年我国的抚养系数为42.55%,2010年我国的抚养系数为34.17%,2014年我国的抚养系数为36.14%。我国的抚养系数在1990-2010年不断下降,这表明劳动力人口所需要承担的儿童少年和老年人口的抚养赡养压力越小,一个家庭中将会有更多的财富用于储蓄,储蓄可以转化为资本进行投资,为家庭带来更大的收益;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家拥有了更多的劳动力进行生产,拥有了更多的储蓄积累作为资本进行社会再生产,有利于国家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当然,我国的抚养系数在2010-2014年阶段开始有上升的趋势,劳动力负担出现加重的趋势,未来成为劳动力的人口无法弥补劳动力缺口,势必会导致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下降,占总人口比重上升,进而储蓄资本减少,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三、中国未来人口转变下如何开发人口红利
(一)提高劳动力人口素质
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转变的现实和就业困难的现状需要劳动力人口素质的提高。伴随劳动力人口的减少,高质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会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同时,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必将推动中国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由于劳动力价格便宜,参与生产全球化的生产要素就是劳动要素。但是,如今的中国要将重点从人口数量的优势转变为人口质量的优势,着重加强人力资本建设。
(二)实行“延退”政策
人口转变的现状之一就是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增多、劳动力的减少使我国养老压力过大、劳动力负担居高不下。但是我们必须要意识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大部分60周岁退休的老年人身体健康,仍然具有劳动能力。而且,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所积累的工作经验是年轻劳动力无法匹及的。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既可以减轻劳动力负担,推动经济发展,也给予了这些老年人继续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机会。
(三)增强劳动力流动
当今的中国社会,不可否认的是农村依然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在进行空间地理规划时,要推进城市化进程。统筹规划人口发展的国土空间,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人口限制区、人口疏散/收缩区、人口稳定区和人口聚集区四类不同的人口发展功能分区,采取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分别加以调节和控制。⑥规划时不断吸引人口向资源环境优越、产业集聚地区转移,进而推动城市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同时,人口集中必将伴随着土地集约,有利于国家进行规划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伴随着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由上升转变为下降,且劳动人口平均年龄不断上升,我国必须要加快转变产业结构。在人口素质提高和城市化的共同发展中,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容易,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加快经济发展。同时,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产业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在产业转型的进程中,不妨侧重于养老服务和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产业,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达到经济社会共同进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4版。
[2]国家统计局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
[3]UnitedNations.WorldPopulationProspects,www.unpopulation.org,2011.
[4]高建昆:《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的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4期。
[5]汤兆云:《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口政策的演变与创新》[J].科学社会主义,2010,(3).
[6]孙晓芳:《人口红利理论研究与扩展——中国特色人口转变的视角》,《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推荐期刊:《人口学刊》(双月刊)是由吉林大学吉林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吉林省人口学会主办的人口学专业刊物。是我国创办最最早的人口学杂志之一,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口学专业刊物,是CSSCI入选刊物,全国中文报刊核心期刊,人口学类核心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jjx/43954.html
上一篇:智慧物流管理系统的模型构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