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时间:2020-10-16 09:37:54 所属分类:经济学 浏览量: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加强国有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构建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国家的利益。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并不重视税务风险的控制,税务风险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加强国有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构建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国家的利益。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并不重视税务风险的控制,税务风险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有效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必须从内部控制出发构建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自身对税务风险的防范。

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一、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治理结构与企业文化1.治理结构不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未形成“风险观”从治理结构来看,国有企业并没有设立从事税务风险管理的部门,例如风险管理委员会等,一般由董事会组织相关工作,董事会除了制定日常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之外,应当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监督负主要责任,纵观国有企业,由于风险意识缺乏,没有制定相关文件明确董事会及管理层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也就无法保证董事会在风险治理上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另外,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税款的计算缴纳一般由财务人员完成,无法独立履行税务风险的职责,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如何直接提高生产效益,很少单独针对税务风险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致使财务人员无法及时掌握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很难识别并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再加上国有企业缺乏专业素质的人员,税务风险管理活动难以展开。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审计项目来看,基本集中在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很少有企业对涉税事项进行专门审计,没有事先预防和事中控制的意识,所以在产生税务风险时,企业只能被动的采取应对措施,缺乏主动性;税务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两者相辅相成,内部审计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我国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技能缺乏,无法满足税务风险管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需求,大部分国有企业缺乏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可行性强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虽然都建立了财务制度,但由于没有严格执行,造成纳税核算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制度、内控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并没有制定针对税务风险管理以及解析近年来税法政策变化等专项培训计划,拥有重大决策权的领导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企业的生产和研发,对风险的控制也主要集中在市场风险和运营风险及财务风险上,对税务风险的关注程度不够,税务风险意识淡薄,未形成“风险观”,致使企业的税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在制度方面,并未制定纲领性文件、税务风险管理手册、各环节税务处理指南等等。2.没有建立税务绩效管理制度和税务风险管理问责制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机制多以利润为中心,以业务完成量为主要指标,并没有建立税务绩效管理制度,在考核税务人员绩效上除了考察其是否按时、准确纳税等定量、定性指标外,也没有在绩效考核表中设置针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指标。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问责制,发生税务风险时无法追究到个人,造成凡是发生税务风险都由财务部门承担的不公平现象,不利于税务风险管理。

  (二)税务风险管理目标设定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未考虑风险与战略的关系。风险与战略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在制定战略计划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自身使命、愿景以及价值观之外,还应当考虑战略的实施对企业风险产生的影响,错位的、与税务风险管理不相适应的战略有可能会增加企业税务风险,税务风险加大,税务成本上升,反过来就会影响企业战略的执行。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明确自身所处的环境,制定了不符合企业当前形势的战略,加上保证战略实施的业务目标过于激进,造成“战略”与“风险”相脱节的现象,无疑给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另外,国企领导通常认为税务风险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只存在于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环节,只要企业按时缴纳税款就一定不会产生税务风险,因此,领导不会将税务风险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三)内部控制制度自2008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国有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陆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企业本身实施内部控制的条件不足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缺陷等原因,出现了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无法满足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授权审批方面,企业在日常的业务处理中并没有办理授权审批手续,在作重大决策时都没有实行集体决议制度等。在会计记录控制方面,虽然企业对会计岗位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建立了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但由于在会计记录控制方面较为薄弱,加上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等原因,企业常发生错记漏记重复记录等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在资产管理和档案保存方面,该企业对固定资产、存货、在建工程等缺乏监管,在建工程、纳税申报等相关档案保存也不完整。风险控制方面,企业没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重大风险项目没有做好风控工作。

  (四)税务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与沟通制度在“互联网+税务”风靡的背景下,税务信息化成为必然,大多企业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并未建立税务风险信息系统和信息与沟通制度,税务环境复杂多变,当发生税务风险时只能被动地“补缺补漏”,不利于管理者整体把握税务风险。

  (五)监督机制在企业中并没有形成“董事会监督管理层,管理层监督员工”这样的监督机制,加上内部控制本身存在的缺陷,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审计委员会没有很好的发挥其监督作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没有处理好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内外部监督机制同时缺失。

  二、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利用税务审计理论、税务风险管理理论,将风险管理框架融入其中,构建以税务审计为核心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是利用内部税务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筹资、投资、采购、生产、销售、收益分配、会计处理、纳税申报、处理税企关系九大经营环节从风险管理五大要素的建立和健全来防范每一环节产生的税务风险。

  (一)税务风险治理结构与企业文化在税务风险治理结构方面:企业应当单独设置与财务部门平行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该岗位的职能应当明确为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而不是简单的纳税筹划、税务核算、纳税申报等,其职责应当包括:组织本企业的纳税管理工作;对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以及重大经济决策进行财务分析,提供税务风险管理建议;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配合内部税务审计工作;加快推进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配合各级税务机关的检查,及时纠正违规事项;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等。在企业文化方面:第一,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改变过去税务风险管理被动性、事后性的特点,变被动为主动。第二,建立和完善税务绩效管理制度,采取平衡积分卡对税务人员以及税务风险管理岗位人员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其工资挂钩。第三,企业应当建立税务风险问责制,当产生税务风险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应当负的责任,促使员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第四,引进能满足税务风险管理要求的优秀人才,为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税务风险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应当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相适应,同时,税务风险总量应当与实施战略所创造的收益相匹配,企业可以按照经营环节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系统,税务风险管理总体目标是税后利润最大化,各个环节的目标是为实现总体目标而服务。

  (三)执行中的风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必须配合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发挥其作用,首先应当规范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实施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其次是要突出人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提高税务风险控制意识;再次是必需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除了审查账目之外,内审部门应当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各环节流程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建立和完善适合本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税务风险产生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因此,要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必须以该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为出发点,将风险管理框架和税务审计融入其中,建立以税务审计为核心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使税务风险管理具体化、系统化。要控制每一环节产生的税务风险,必须采用内部税务审计技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各经营环节的税务风险进行审查,每一环节审查的内容包括:税务风险治理结构与企业文化、税务风险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执行中的风险、税务风险信息沟通与报告、监督税务风险管理效果五大方面。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度、管理水平等等有计划、有步骤、分重点地建立全面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四)税务风险信息沟通与报告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成本,实现数据信息标准化,随着企业的发展,业务和管理越来越复杂,加上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不断出台,“互联网+税务”风靡全国,复杂多变的税务环境使得企业不得不考虑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可以借助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更新我国的税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同时,企业可以将各个环节的涉税信息输入该系统中,便于管理者整体把控,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率。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信息与沟通制度,规范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的程序,确保各个部门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发现问题能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五)监督税务风险管理的效果建立制度监督、人员监督与税务机关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为防范税务风险增加一道屏障。制度监督主要是强调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例如制定纲领性文件、税务处理手册、绩效管理办法、内部控制手册、税务信息系统操作手册、人员培训计划书等文件来规范税务风险管理流程,使得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化、系统化;人员监督主要是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税务机关的监督即外部监督,企业应当就复杂涉税事项以及对法律法规的疑惑与税务机关达成共识,保持良好的税企关系,主动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税务风险产生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是风险控制的必然。要想有效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必须将税务审计理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税务风险管理理论相结合,将内部审计引入到税务审计中,采用内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对生产经营各环节事前、事中、事后产生的税务风险进行审计,税务审计与税务风险管理相结合,才能降低各经营环节的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姚君.中国税务审计制度和方法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7.

  [2]罗威.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现状研究———基于广东省部分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3(02):65-69.

  [3]胡国强.税务管理流程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J].会计之友,2014(14):2-9.

  [4]程黎,陈盈.试论我国小微企业税务风险内控体系的构建[J].税务研究,2017(09):126-129.

  《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作者:黄力 秦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jjx/4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