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多元化市场环境下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时间:2021-11-27 10:34:04 所属分类:经济学 浏览量:

抽动障碍(TicDisorders,T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神经性疾病,临床可见眨眼睛、吸鼻子、吭咳、喉痒、耸肩、甩头、张嘴、鼓肚子、结巴、秽语等一系列症状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根据该病特点和病程,临床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病程短于1年的多属短

  抽动障碍(TicDisorders,T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神经性疾病,临床可见眨眼睛、吸鼻子、吭咳、喉痒、耸肩、甩头、张嘴、鼓肚子、结巴、秽语等一系列症状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根据该病特点和病程,临床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病程短于1年的多属短暂性抽动障碍,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如果失治、误治可演变成多发性抽动障碍和慢性抽动障碍,会增加治疗难度,影响预后。目前该病发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1],越来越引起家长的重视。王晓燕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擅长儿科疑难杂症的辨证论治,对儿童抽动障碍的用药见解独到。本文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王晓燕教授治疗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定思路。

多元化市场环境下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1研究资料

  1.1病例来源

  所有病例均来自于郑州市中医院门诊系统中2020年1月—2020年6月王晓燕教授治疗的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试用版)》[2]中短暂性抽动障碍的标准:①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②病程短于1年;③18岁以前起病;④排除某些药物或内科疾病所致者;⑤不符合慢性抽动障碍或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者。中医诊断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3]。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有患儿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③病案有主诉、现病史、症状、中西医诊断、证型记录;④有完整的中药处方;⑤就诊次数≥2次,且有症状改善等描述词语。

  1.4排除标准

  ①患儿基本资料采集不完整或不明确;②病历书写不完整,诊疗重要信息缺失;③合并心、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中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1处方药物规范与处理

  标明炒或炙等炮制方法的中草药,如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酒白芍等均按生药录入。2.2数据录入与核对为避免录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由一人数据录入,一人数据核对,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研究结果

  3.1药物四气、五味和归经频次结果

  符合标准的病例处方共364首,涉及中药119味。四气频次中寒性药(2208次)最多,其次是平性药(1309次)和温性药(946次),凉性药(789次)最少。五味频次中甘味药(2823次)最多,其次是苦味药(2468次)、辛味药(2277次)、咸味药(550次)和酸味药(415次),涩味药(64次)最少。归经频次中肝经(3499次)最多,其次是肺经(2855次)、胃经(2026次)、脾经(1482次)、心经(943次)、胆经(483次)、心包经(363次)、肾经(237次)、大肠经(208次)、膀胱经(69次)和小肠经(69次),三焦经(1次)最少。

  3.2药物频次分析结果

  用药频次90次(含)以上的药物,包含15味中药。详见表1。

  3.3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设置支持度273个(75%),置信度0.95,共67组药物模式,包含7味中药,排前40的药物模式详见表2;用药规则349组,排前30的用药规则详见表3。

  3.4复杂熵聚类分析结果

  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系数为2,符合条件的记录共38条核心组合,提取其中15条,详见表4。应用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9个新方,详见表5。

  4讨论

  中医古籍中无抽动障碍病名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慢惊风”“瘛疭”“肝风”等范畴[4]。王晓燕教授认为,抽动障碍患儿起病多与感染因素有关,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即外风引动内风而发病。治疗以平肝熄风为基本法则[5],同时兼顾脾胃,从肝脾论治[6]。而对于新感诱发的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又要兼顾肺鼻以治其因。从研究结果看,王晓燕教授治疗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用药四气以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小儿为纯阳之体,易从阳化热,再加小儿肝常有余,肝阳易化热生风,治疗时可选用寒凉之品,但不可过用寒凉,需寒温并用,苦辛并举,这也是王晓燕教授“和”法思想的具体体现。药物归经上,以肝、肺、脾、胃为主。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在治疗抽动障碍时需在清肝、柔肝、平肝药物基础上,加用消食药,这也体现了调肝理脾思想。小儿肺常不足,且外邪伤人,肺先受之,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初期受外感六淫因素影响较大,故治疗时需同时兼顾肺鼻,选用归肺经且补肺、清肺、养肺之药。用药频次较高的前15位药(甘草、僵蚕、菊花、钩藤、白芍、蝉蜕、桑叶、夏枯草、辛夷、麦芽、苍耳子、板蓝根、木蝴蝶、天麻、神曲)正是王晓燕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基础方。其中僵蚕、蝉蜕熄风镇惊,桑叶、菊花、夏枯草清肝,白芍柔肝,天麻、钩藤平肝,神曲、麦芽消食和胃,辛夷、苍耳子宣肺通窍,板蓝根、木蝴蝶利咽,甘草调和诸药。从核心药物组合看,这些组合是王晓燕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时随症加减所用药物组合。组3中板蓝根、玄参清热利咽、开音,辛夷宣通鼻窍,当出现鼻咽症状时可选用。组4中桑枝、木瓜、葛根均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见摇头、甩臂、踢腿等肢体动作时可选用。组5中龙骨、浮小麦、麻黄根均具有收敛止汗的功效,见多汗、自汗时可选用。组13中枇杷叶、炒苦杏仁、前胡均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对于外感引起的短暂性抽动障碍可选用。组14中紫苏、厚朴、半夏、茯神是半夏厚朴汤的主要药物组合,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的功效,见清嗓子、吭咳症状时可辨证选用。熵聚类新方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综上,通过对中药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药物频次、药物关联模式等进行数据挖掘,可初步归纳王晓燕教授治疗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

  参考文献:

  [1]徐鑫,林忠东,胡颖,等.儿童抽动障碍82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8):56-5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试用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15):1137-1140.

  [3]王炼,王国辰.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M]//《中国中医药年鉴》(行政卷)编委会.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4]王雪峰,郑健.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83-184.

  [5]刘娟,王晓燕.王晓燕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举隅[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2):126-127.

  [6]杨亚峰,王晓燕,孔令霞,等.柴术调肝理脾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1):21-23.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晓燕治疗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用药规律分析》来源:《国医论坛》,作者:孔令霞 王晓燕 杨亚峰 赵丽 荆晨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jjx/4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