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能源价格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的传导过程

时间:2015-12-20 13:10:06 所属分类:经济学 浏览量:

理论模型与数据选取 (一)能源价格、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在宏观经济经典理论中,能源价格上涨会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能源价格上涨推动通胀的作用机理在于位于产业链上游的能源产品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间接地

  理论模型与数据选取

  (一)能源价格、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在宏观经济经典理论中,能源价格上涨会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能源价格上涨推动通胀的作用机理在于位于产业链上游的能源产品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间接地引发商品和劳务一系列价格水平的提高,在整个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减少其产品的供给,产品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引发通胀。能源价格上涨也可直接通过生活渠道反映到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而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物价上涨的程度。在未考虑预期因素的情况下,温和的通胀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长期中过快速度上升的通胀会对经济起到破坏作用。

  能源消费的增加对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能源价格上涨也会引发物价上涨,导致价格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无法发挥,加大了经济中的风险,增加了市场参与主体面临的不确定性,整个市场经济活动的成本增加,也会使经济活动萎缩,从而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通过改变能源需求也会反作用于能源引起其价格的波动。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资源有限性等问题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能源的粗放式经营,这严重背离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较低的能源价格不利于反映资源短缺的真实国情,也不利于提高国民资源危机和节能的意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能源尚未形成市场化价格机制,使得能源价格向一般价格水平的传导变得复杂,尤其在通货膨胀时期,能源价格的上调会对物价产生递进式上升效应,造成通胀压力,使得政策制定处于两难境地。政府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时采用廉价的能源政策刺激企业办厂,这也会产生能源失衡、矿竭城衰的矛盾。权衡考虑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承受能力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源价格应建立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协调的价格基础之上,才能既不脱离实际又得到广泛的认同。能源价格的制定与改革,如同在薄薄的刀刃上行走,必须掌握平衡感和高超的技巧。

  (二)方法阐述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将各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利于分析与预测多个相关经济指标。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来考察各个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能源价格对通胀及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进一步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考察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揭示变量的动态特征,最后通过方差分解了解各变量对通胀的影响程度。分析软件采用EVIEWS 7.0。

  (三)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在通货膨胀方面,本文选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指标来衡量;能源价格采用煤电油价格指数(COE)作为衡量指标;对于经济增长,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取其月度同比数据来更好地反映其变化率。此外,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宏观经济变量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BPI)来反映原材料价格对物价水平的传导,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衡量预期因素对通胀的影响。数据样本区间为2008 年至2012 年,为更好地反映变量间的动态特征,采用月度数据。

  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实证研究

  (一)平稳性检验

  本文对各单变量序列采用ADF单位根检验进行平稳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原序列均为不平稳序列,而其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序列。因此,这些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I(1),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

  (二)协整检验

  本文运用Johansen 检验对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和迹统计量均拒绝了无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说明我国能源价格变动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未来物价预期、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三)能源价格的传导路径检验

  1.VAR 模型的阶数与稳定性检验。根据VAR 模型滞后阶数的检验结果,LogL、LR、FPE、AIC、SC 和HQ 五个评价指标均认为应建立VAR(2)模型。此外,参数具有稳定性是 VAR 模型适用的前提条件。本文采用AR根图进行平稳性检验,由图1显示的检验结果可知,所有特征值的模都小于1,模型满足稳定性的条件。

  2.基于VAR 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因果检验用于检验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影响方向,一个事件X是否是另一事件Y的原因主要看:如果X的变化引起了Y的变化,则X变化应领先于Y变化。Granger因果检验要求序列是平稳时间序列,并依赖于回归模型中滞后长度的选取,因此,实际应用中存在随意性因素。而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VAR 模型的滞后期可以依据AIC 和SC 信息准则来确定,若满足VAR 模型稳定性条件,则Granger检验是有效的。基于 VAR(2)模型下的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1。

  检验结果显示,在 5% 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COE→BPI→CPI→GDP、COE→EP→CPI→GDP和COE→BPI→EP→CPI→GDP的传导路径,同时COE与BPI、GDP互为双向因果关系。这种传导路径表明,能源价格影响上游生产原料产品价格及公众预期,而这种影响最终会波及到下游一般物价水平影响通胀状况。因此,不能排除能源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将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而通胀水平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而能源价格与CPI 的单向因果关系同时表明,能源对通货膨胀的间接传递作用明显,而目前直接影响还不显著。

  另一方面,能源价格和GDP互为双向因果关系,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具有一定的内生性,二者是相互联系与影响的。能源价格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同时经济通过刺激能源需求的变化会导致能源价格随之变化。

  (四)能源价格波动的动态过程分析

  1.脉冲响应。在VAR(2)模型中,本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能源价格的波动对其余各个变量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见图1。在脉冲响应各图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阶数,纵轴表示各变量的响应,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的变化趋势,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由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能源价格对其自身的冲击响应有“驼峰”现象,一段时期内出现的负响应可能是由于其价格上涨引起的需求减少及政策干预造成的,长期中基本表现为正响应,符合其资源有限性的供给特点。随时间推移响应趋于稳定,影响力有逐步释放的趋势。

  能源价格对原材料价格的影响有一定的波动性表明,能源价格上涨会引起生产者生产成本的提高,从而刺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同时生产者又通过寻找其它替代品等方法降低成本,从而使能源价格下降,如此反复之后价格趋于平稳。能源价格对公众预期的脉冲响应开始时表现为负响应,说明公众对物价变化开始反应迟钝,随后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逐步增强的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影响最终趋于 0。由以上两个脉冲响应可知,能源对原材料、预期因素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故能源价格改革是不可忽视这种递进式效应对通胀的影响。

  能源价格对CPI 的直接正向冲击作用微小,说明能源对通胀的直接影响有限,这可能是由于能源价格在CPI 中所占权重很小,而其引起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具有滞后性造成的。在一段时期内还表现为负响应,说明能源价格因抑制需求等途径而产生的反向影响大于成本推动造成的正向推动。

  由能源价格对GDP总体上的正向冲击响应可以看出,长期中能源消费增加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而短期内,能源价格上涨引起的生产投入及消费和投资的减少会对我经济增长产生约束,在脉冲响应上表现为一段时期的负响应。这种负效应逐步消失也说明了,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如能源供应增加、利用效率提高等已有一定的成效。

  2.方差分解。本文采用方差分解法分析了各个变量对CIP 的冲击大小,从而定量分析能源价格对通胀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程度。方差分解的实证结果显示:能源价格和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BPI)对CPI的贡献度差不多,分别为16%和15%,并呈递增趋势,因此,不能忽视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其中,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贡献度高达37%,表明预期因素对通胀影响显著。在不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技术进步的前提下,日益增强的通胀预期因素会使得工资成本上涨的传导系数大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通胀的传导系数,还可能引发恐慌性消费需求从而加剧通胀,这也体现了政府对居民进行预期引导的重要性。

  结论及政策启示

  本文研究认为,能源价格可以顺畅地传导到一般价格水平,它引起的成本推动及预期因素对通胀的压力不容忽视,而目前这种影响幅度还比较小,在滞后期存在的情况下均有趋于平稳的态势。因此,虽然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影响广泛,但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并没有预期严重,这为政府在恰当的时机进一步进行能源价格机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基于此,得到以下政策启示:

  第一,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居民方面,应尽量鼓励公众对节能环保产品的选择。在企业方面,通过提高利用率和使用能源替代品降低成本,将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政府方面,通过立法与制定节能战略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在全社会宣传和倡导节能意识,提倡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不足和生态环境的形势将日益严峻。政府应降低主要耗油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加大替代能源和再生新能源研发的政策支持,尽量减轻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中国今后能源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也是吸收和减弱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和国民经济不利影响的必由之路。

  第三,逐步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能源提价与社会保障相结合。能源涉及到国民经济全局,激进的推行能源价格改革将会与“保民生”目标产生冲突,其价格改革步伐要渐进,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避免社会产生不和谐因素。如何以合适的价格稳定地获取经济发展和物价稳定所需的能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全社会进行正确的能源消费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根据CPI走势和国内能源供需关系,适时的推进能源价格改革,逐步使其价格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合理价格机制的建立可以打破能源垄断,真正实现资源价值和改善能源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柳,李力.能源价格变动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影响— 基于我国1996-2005 年间的数据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4).  2.黄秀梅.能源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兼论通货膨胀的预期管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8).  3.林伯强,王锋.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12).  4.车圣保.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分析[J].中国物价,2006(2).  5.高铁梅.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建模》(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jjx/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