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3:19:49 所属分类:经济学 浏览量:
一、引言 产品的生产制造和物流效率对最终消费品价格水平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以往文献多是分别从制造业或物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比较片面,无法涵盖从生产经过流通到消费者的整个实体经济过程;应该从两业联动发展的整体视角,研究其对稳定物价的作用。制
一、引言 产品的生产制造和物流效率对最终消费品价格水平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以往文献多是分别从制造业或物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比较片面,无法涵盖从生产经过流通到消费者的整个实体经济过程;应该从两业联动发展的整体视角,研究其对稳定物价的作用。制造业与物流业是市场经济中核心的供给范畴,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者以胡培兆教授为代表,从 1993 年起就开始关注供给问题,至今已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有效供给不足问题至今已经得到了充分地发掘和重视:
2007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国家发改委自 2007 年至2013 年已经召开了四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2009 年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与制造业的融合,实现联动发展。这一系列重要会议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两业联动发展的重视与强调。文章以两业联动发展与稳定物价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实体经济如何通过提高两业联动发展水平来稳定物价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两业联动发展对物价的作用机制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文章讨论的物价是指产品的相对价格,其是指商品以另一种商品来表示的价格;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当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增加时,相对价格会下降;而当他们的产品的产量减少时,相对价格则会上升。因此增加供给,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稳定物价的根本手段。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 (以下简称“两业联动”) 发展是指以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关联为基础,将制造业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联合起来,进行产业协作的活动,共同促进双方发展。
两业联动对物价的作用机制,我们将从其对产品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两业联动发展促进产品供给的增加 物价稳定健康的根本性动力,应该是从“供给”的角度来寻找,其基本上都能从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中找到理论基础。例如亚当·斯密认为,发展取决于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分工的深化,分工的深化取决于好的制度安排。胡培兆教授撰文指出,自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刚起步就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市场疲软问题。这实质上是产品供给疲软所致,是大量低水平的无效供给特别是伪劣商品和低质服务抑制有效需求的结果。解决的办法只能是优化供给。
由于影响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把“统一的大市场”作为中介,探讨两业联动和稳定物价之间的联系。“统一的大市场”在经济学中的概念是“市场容量”,杨格(1928)研究指出:市场容量不仅依赖于人口规模,而且也依赖于人均有效需求,而人均有效需求依赖于收入,收入则依赖于生产力,生产力依赖于分工水平。物流业的发展在“统一的大市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物流业所涉及到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区域分割消除、物流行业设施设备的改进、管理规范化等是“统一的大市场”形成的基础;物流业绩效的改善和提升,需要制造业为其发展提供重要的设施设备及技术能力,是物流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同时物流业成为了制造业发展的产品市场,使制造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当制造业产品在物流体系中扩大,必然导致产品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降低产品价格:在此基础上,由于物流所涉及市场范围的扩大和物流成本的降低,规模效应会使产品价格降低,制造业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整个市场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有效供给的改善使潜在需求变为了现实需求。
2. 两业联动发展促进消费能力的增加 英国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詹姆斯·穆勒认为一切生产活动都为了消费,人们为了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必须透过生产某些商品来跟其他人交换另外一些商品。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个人所得最后仍然会用于消费和投资用途。此思想被 19 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让-巴斯蒂特·萨伊进一步阐释与总结,被称为萨伊定律。胡兆培教授指出,生产决定消费、供给可以创造需求的原理仍然适用于今天;并且进一步指出,萨伊理论不是错在供给会给自己创造需求上,而是忽视了供给也存在无效供给。
当供给成为无效供给时,供需矛盾就会出现,严重时会爆发经济危机。需求有一个有效需求问题,供给也有一个有效供给问题,只有有效供给才能诱发和拉动有效需求。有效供给本身能够创造就业,而创造就业就是创造有效需求能力,两业联动发展正是促进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消费能力的源泉。两业联动发展与稳定物价的作用机制见图 1.【1】
3. 两业联动发展促进交易成本的降低 在生产与消费之间是交易环节,其理论基础是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他们认为,市场运行及资源配置有效与否,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交易的自由度大小,二是交易成本的高低。狭义的交易成本是为履行契约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文章的分析将从物流业和制造业两个方向来论述其联动发展对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方式。
物流业是综合性的行业,是大交易环节。从宏观经济角度而言:物流业的分工是在传统货运、仓储、信息处理等环节进行集成综合,减少由于各物流作业环节之间衔接不畅所导致的资源浪费;沿着物流服务供应链形成的规模效应,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从微观企业主体角度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效应使得制造企业可以降低物流费用,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减少物流环节的投入也是集中更多资源进行研发和投入的重要基础。交易环节的网络效应:由专业的物流服务中间商协调的交易服务网络是一个由交易效率推动的、具有正效应的分工网络。物流服务中间商数量越多、交易服务业越兴旺,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物流服务网络规模的扩大和人均真实收入的提高是一个共生现象。
制造业使得物流业的迂回生产成为可能,新知识、新技术等的运用使物流业作为交易成本的重要支出得以大规模降低,进而降低了产品物流成本,进而导致市场范围的扩大,市场范围扩大导致的规模效应,促进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Pusateri(1988)曾在其论文中指出美国在 19 世纪早期经济快速增长阶段,运输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货物运输费用。Harley(1988)在其文献中证实,在 1740-1913 年海上贸易扩张时代,运输技术发明是海上运费下降的主要原因。Atack and Passell(1994)在其文献中证实,在 1822-1859 年的美国,运输技术革命在公路、运河、蒸汽轮船以及铁路上使用促进运输生产率提高,从而使往返美国与英格兰之间的海运费率大幅度降低。Levinson(2006)曾在其论文中指出,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集装箱化”的运输方式创新,极大地提高了货物的处理效率,降低了海运价格,极大的促进了国际贸易量的增长。
两业联动发展与稳定物价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互相促进,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不断提高生产和物流的供给端效率,增加有效供给,物价水平会降低或趋于稳定;有效供给的增加导致消费者消费能力增多,实际收入增多,相对物价降低;供给和需求的动态调节使稳定物价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要通过两业联动发展,解决实体经济面临的各种问题,实现稳定物价的目标。
三、两业联动在稳定物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 两业联动发展协调成本较高 制造业与物流业分属于国民经济的不同生产部门,企业间的关系表现为业务外包关系,但是外包物流业务复杂、契约不完备、环境不确定及双方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多带来的风险非常高。专业化分工导致的业务效率提升,必然受到协调成本提高的折中。因此应该提高企业间物流外包业务协调的有效性,降低双方的风险,两业联动欲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保证两个行业专业化分工的收益大于双方协调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成本支出。
2. 两个行业发展均不充分 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是生产效率,即单位产品 (或相同产品、产值) 所消耗的人工成本。我国工人的生产效率相对于制造业先进国家持续降低,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供应市场掩盖了这一趋势;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国主要工业产品有 80 %以上的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者严重不足;高水平的生产能力又严重缺乏,重要设备基本依赖进口,限制了生产率的提高。制造企业的发展不足导致核心业务不集中,物流业务外包不足,没有转化为社会化的需求,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物流企业的发展由于需求不足而受到制约,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能力不高,物流市场秩序混乱,制造业需要能够伴随其共同成长的物流企业,但很多物流企业规模有限,专业化水平不够,物流服务于制造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难做到长期服务。
3. 两业联动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的薄弱对联动发展表现出巨大的影响,物流通道,联动作业场所并不完善,需要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投入。
物流成本的降低,是形成有效的“统一大市场”的基础条件。
我国目前物流成本高居世界之冠,南北方产品经物流直到最终消费地的零售价都是产地的 20 倍以上,消费者和生产者两端一端忍受着高物价,一端忍受着低销售价,中间流通环节的从业人员也并未获得较高的收入,主要问题便出在中间物流环节绝对成本太高的这一因素上,缺乏成本低廉的物流大通道,导致物流区间过短。在很大程度上,“营改增”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与基础设施不完善有很大关系。所以,从治理通胀货膨胀和稳定物价的角度来看,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无可替代的有效路径。
4. 两业的无效供给问题较为严重 我国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魅力,可是目前为止在众多的制造业产品中出现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而市场的消费能力却不足。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原因就出在无效供给上。无效供给问题是我国目前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还较弱的结果,该问题导致企业生产无法做到真正以消费为导向,商品价格信号的错误,对我国供给和消费两端造成严重困扰。在低端产品上存在着产能过剩,在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上却存在着严重的供给不足,不能用凯恩斯的办法解决,也就是绝对不是货币供给问题,而是需要强化有效供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
供给历来是两方面的供给:一方面是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是就业机会供给。供给就业机会,就是供给创造需求的根本。因此,两业联动发展是使得供需平衡、物价稳定的基本发展战略。我国经济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供给、繁荣经济,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四、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研究可知,文章基于对消费品物价水平的现状分析,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角度入手,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两业联动发展水平改善对物价稳定的积极影响以及促进物价稳定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两业联动通过促进产品供给能力增加、消费能力增加以及降低交易成本来影响物价,进而指出两业联动发展在稳定物价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给出联动发展对稳定物价的对策措施有:
1. 支持“平台型”企业发展 平台型企业往往投资额度大,回收周期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高,而且服务的客户范围广泛,沟通协调难度高,对于关键节点性企业的发展,应该予以一定的扶持。
(1) 支持公共、共用的信息平台发展。加强引导、搭建两业联动的公共信息平台,为两业联动业务的开展提供沟通渠道,使双方能够实现信息共享。
(2) 支持园区型两业联动平台发展。主要是依托产业开发区形成集成物流服务商运作区,通过制造业产业集聚带动集成物流服务商,建设专业化产业集成服务区,从而实现制造业与配套的物流业联动发展。
(3) 支持两业联动标准化相关工作发展。联动发展的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涉及众多的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乃至整个全球的标准化工作相关机构,因此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为两业联动标准化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政策。
2. 完善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管理 要完善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管理,制造企业应该更多地将核心资源集中于关键的研发、生产、行销等业务,对物流业务应该进一步完善外包管理措施,实现企业资源有效利用。其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方面:
(1) 鼓励制造企业进行物流业务外包。将分散在各个企业和部门的物流需求,转化为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扩展物流企业的市场容量,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在供应链层面上的物流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化、网络基地化、流程标准化、信息集成化、决策智能化的现代新型专业物流企业。
(2) 鼓励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协作共赢。主要通过物流金融、物流战略联盟、物流托管、合资的方式建立联系,共同建立协作共赢的生产体系。
(3) 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物流金融等增值服务。即鼓励物流金融等增值服务,可以有效缓解中小制造企业流动资金方面的压力。
3. 发展物流服务企业承接能力 相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而言,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相对滞后,物流企业的发展理念、作业能力等不足以完成复杂物流业务,物流业务外包过程面临较严重的风险。要避免或减少这些风险,就必须做到:
(1) 鼓励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较高级别的物流企业发展高端服务能力,深入了解制造企业物流和供应链运作模式,把物流服务“嵌入”供应链各环节,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努力实现“无缝对接”,提供定制化物流服务。
(2) 鼓励集成物流服务商的发展。积极引导物流企业按照客户至上、集成整合、快捷高效、绿色环保、增值服务的原则,不断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实现从传统运输、仓储服务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集成商的转变,加快集成物流服务商的发展速度。
(3) 支持物流企业产学研互动发展。提升服务水平,提高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引导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沟通,标准对接,业务联动,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产学研互动机制。
4. 推动“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刺激企业研发生产,增加供给产品的种类及数量;较低的价格可以使更多的消费者得到商品的效用。
(1) 发展大物流通道。建设旨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高速干线铁路货运工程、建设大件物流通道的交通物流网络,推进统一大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2) 打破不合理的行政壁垒。政府要转变职能,破除横向、纵向限制和市场分割。
(3) 支持食品加工业绿色安全通道。加强食品制造业源头监管,放宽享受绿色通道的鲜活农副产品种类。
(4) 推动联动示范项目认定推广。将联动发展顺利、合作效果明显的项目作为示范,并加大对其政策和资金扶持。
5. 推动联动技术发展 鼓励先进技术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助推“两业”联动,加快“两业”联动进程。
(1) 鼓励采用信息化技术。两业联动的信息化技术涉及铁路、公路、水运和仓储设施行业,贯穿交易、货代、运输、配送、仓储、决策、物流跟踪、信息发布和查询、报关报检管理等物流全程业务。
(2) 鼓励物流技术研发。重视物流技术研发,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同时需要建立物流战略联盟,重点搭建物流技术研发平台,共同开展物流技术研发工作,提高物流业在制造业物流领域的运作技能,满足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
(3) 提高物流装备绿色化。提高物流装备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在制定和贯彻标准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物流工具器具、技术装备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胡培兆。 有效供给论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高燕。 我国产出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J].中国市场,2013(41)。 [3] 厉以宁。 就业优先,兼顾物价稳定 [J].改革,1994(2)。 [4] 董千里。 基于集成场理论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网链融合发展机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3)。 [5] 苏秦,张艳。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与原因分析 [J].软科学,2011,3(25):61-69. [6] 刘睿君等。 破解高物流成本的对策建议 [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6):48-4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jjx/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