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国外新经济理论的核心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时间:2015-12-20 13:34:42 所属分类:经济学 浏览量: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化、扩散以及经济回升的过程中,虽然新经济一词仿佛在理论分析和实践中消失了,但各国政府希望通过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来摆脱危机的举措一直在进行着,特别是信息通信、能源、生物、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我国政府也高度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化、扩散以及经济回升的过程中,虽然"新经济"一词仿佛在理论分析和实践中消失了,但各国政府希望通过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来摆脱危机的举措一直在进行着,特别是信息通信、能源、生物、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与新经济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深入剖析新经济理论的核心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新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 新经济的内涵

  Carnevale(1991)在其 《美国与新经济》 中对新经济涵盖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阐述,认为强大的生产力、灵活的市场容量和发展速度、产品的高性价比,以及能够满足客户需求是新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评估了新经济中的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探讨了新经济对企业管理、就业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新经济的发展来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其研究对新经济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此后,学者 A. Argando觡a(2003)基于伦理视角提出新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技术变革;其参与主体遍布全球范围 (全球化);网络化的组织形式具有高度灵活性[1].这一研究从微观层面对传统公司理论提出了挑战.

  新经济是在一系列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开发技术的应用领域来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各种新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催生新兴产业的产生,同时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并逐渐扩散到整个经济生活所需的各种新产品、新的生产流程、组织形式以及政治和社会关系当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运行模式.新经济是在信息通信技术革命背景下,伴随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开始的,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撑,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新型经济形态.

  2. 新经济的特征

  新经济和传统经济不同,它能够进一步软化产业结构,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新经济中,知识和创新取代了资本和劳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资源.知识和信息在整个经济和社会范围的传播大大提高了新经济的效率.新经济以全球化、信息化为基础,以知识和技术为发展核心,它的出现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

  第一,新经济是创新经济.德国学者 Horst Siebert(2000)认为新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创新,创新是新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其中技术创新是关键,观念创新和模式创新是其发展条件[3].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改变了人类交往方式,需要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事物发展过程.新经济通过持续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开发新技术的应用领域,扩大消费需求,提供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促进经济发展.新经济已改变了组织运行模式,其发展需要一系列制度、政策的保障,不断进行运行模式创新,满足新经济发展需求,使之具有活力.第二,新经济是知识经济.在新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郭美娟(2010)认为"新经济"已经开始表现出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和发展上的可持续性,是区别于过去的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这种新型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传统经济中的企业以资本积累为发展核心,而新经济以知识资产的积累作为企业成长的关键.知识要具有开发成本高、复制成本低、边际收益率递增的属性,这有利于企业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甚至成倍快速扩张[4].第三,新经济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经济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的全球性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技术变革催生新经济

  新经济的产生总是伴随着技术革命,其影响渗透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提供了新产品、新的生产流程和组织形式、产生了新兴产业,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对整个经济带来重大影响.新经济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内涵也随之丰富.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的运行状态而言,纵观科技与经济发展史,每一次科技产业革命的发生,都是由主导技术群落 在经济领域扩散,产生了新兴产业和组织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 从科技革命看新经济发展

  第一次科技产业革命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新动力和新工具取代了人力、畜力、自然力和手工劳动,形成了纺织业、纺织机械加工业、炼铁业、运输业等新兴产业,机器化生产和工厂化组织突破了手工生产的局限性,形成了新的经济运行状态,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5].

  第二次科技产业革命以电能普遍取代蒸汽机,生产方式由机械化过渡到电气化,这一阶段,电力、化工、汽车工业、电话电报等有线无线通讯业成为新兴产业,纺织业、运输业继续发展,电气化突破了时间限制,提高了生产的可靠性,企业规模或产业规模迅猛扩大,产生垄断厂商,股份公司成为企业普遍的经营模式,化工业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汽车工业的发展降低了空间限制,更大限度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一阶段三次产业的划分基本形成,工业取代了农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快速成长.

  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在现代物理学、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得一些新技术产业比如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等应用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促进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开创了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和企业经营方式,引起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变革[6].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化进程的加快,新兴技术对产业和企业组织模式产生更为深远影响,促使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同时,这些高科技产业的诞生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空间.

  历次科技产业革命中的通用目的技术不断扩散,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蒸汽机、电、内燃机、化学制品等技术都推动了过去的新经济的发展,而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形态对经济的影响较以往技术的影响更为深远,经济的增长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撑,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也促进了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

  2. 科技进步推动新经济形态演进

  产业革命是在大规模创新中产生的,但是突破性创新技术簇群并不一定能够引发产业革命,只有这些突破性创新技术族群与现代经济生活相融合、被市场接纳才会形成产业革命.即市场吸融力是形成产业革命的基本条件,它包括产品生产力、市场消费力、产业技术扩张力、产业改造力以及社会财富创造力等因素.

  产业革命通过突破既有主导经济模式限制,引发经济组织行为的深刻变革,进而带动整个技术经济模式的变革,它不是某一单一新产业的兴起.它通过变革原有的经济运行方式,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带领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7].

  当前,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对经济产生了更为重大的影响.之前的产业技术革命解决的是物质产品生产方法问题,信息技术革命的结果是经济社会的信息化,信息化解决的是经济活动中围绕"产-供 - 销"各环节产生的各类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储存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物质生产和能源利用效率.相对于已发生的产业技术革命而言,信息通信技术强化和延伸的是人的智能,而不是一般工业技术所强化的人的技能和组织的技能.

  三、新经济形态下的经济发展

  新经济理论提出初期,学者、政府官员及企业家等就新经济是否存在、新经济是否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新经济是否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发展至今,新经济已经成为一种被普遍认同的发展模式[8],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大.

  1. 新经济理论基础

  新经济的理论基础是新增长理论和演化经济理论.新增长理论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提出,其代表人物是罗默和卢卡斯.新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是经济的内部力量作用的产物,重视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和开发、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开放经济和垄断化等新问题的研究,重新阐释了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广泛的跨国差异,收益递增是新增长理论的核心.新增长理论的主要研究思路:①知识外溢和边干边学的内生增长模型,强调知识和人力资本是"增长的发动机".②内生技术变化的增长模型,强调有意识的研究开发所取得的知识是经济增长的源泉.③线性技术内生的增长模型,重点在生产函数的线性技术 (或称凸性技术).④开放经济中的内生增长模型,强调政府贸易政策对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影响.⑤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内生增长模型,提出劳动分工不仅受市场范围的限制,而且主要受管理成本以及可获得一般知识的数量限制,分工的深化与知识积累相互作用.

  演化经济理论通过揭示经济系统内部结构以解决技术进步对产业、经济演化的作用.熊彼特对创新过程的研究是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来源之一.当前,学者们对演化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仍存在一定争议,但他们大都对以下研究思路达成共识,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演化,达尔文主义演化思想可用于分析竞争性创新对于企业与产业演化的影响,演化经济学理论更重视市场的作用和路径依赖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制度和惯例在经济演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观点和思想对于新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新经济的增长方式

  多数经济史学家都认同保罗·罗默的观点,科技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核心.库兹涅茨提出通过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时代为"现代经济增长"时代.当代学者尝试运用多种模型方法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明确新经济的增长方式.Kenneth I. Carlaw & Lipsey(2006)对通用目的技术推动的经济内生增长进行研究 ,提出 GPTs (General PurposeTechnology)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型,认为连续不断的 GPTs 技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9].

  新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方面,新经济是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其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新经济背景下,资源禀赋的内涵发生变化,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涉及智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是资源禀赋的高级形式,这改变了传统生产函数的前提假设.传统经济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边际效益递减.现代经济背景下,新经济的资源禀赋中知识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知识扩散、技术溢出等可以实现边际效益递增,因此,新经济的增长方式是非线性的增长.

  3. 新经济的影响

  世界经济在全球化和信息通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正在发生根本性的结构变化,新经济就是在二者的推动下产生的优越经济结构.考察新经济对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影响,可为制定促进新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新经济背景下,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重要.德国学者 Horst Siebert(2000)指出技术创新是新经济最重要的因素,新经济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出现新的产品,信息部门的经济增长引起生产力和发展速度的提高,充分发挥生产潜力[4].同时,新经济对资本市场、劳动力和国际分工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新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文化与制度的形成.

  新经济对企业和产业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组织形态而实现的.对于单一企业而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改变企业的组织形态[10],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效降低了空间范围的影响程度,使企业向着专业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这有利于新的信息和知识产生并提高组织学习效率(Klotz,1999).对于产业形态而言,不同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能够通过网络化模式更为有效的展开,产业组织形态不再是简单的上下游链式关系,而是更为复杂的网络形态,产业内部的企业相当于网络上的不同节点,各个企业之间通过隐性知识传播、资源流动而形成更为复杂的联系.在这一产业网络形态内,存在着关键节点和一般节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中小企业是一般节点,节点自身规模、竞争力的大小及其与其他节点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都会对网络产生影响.

  四、新经济理论的应用领域

  新经济理论的应用领域广泛,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考察技术对经济推动的作用方式,将新经济理论的应用领域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 国家层面

  在全球化和新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新经济理论体系的客观存在改变了一国资源配置的方式、国际贸易、政府职能转变、国家发展战略定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战略、金融市场等宏观层面的发展问题.信息技术对一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的影响巨大.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为代表,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形态,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在各国重视通过新技术的突破带动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充分利用全球化整合资源,结合自身优势,引进他国先进技术和人才,国家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作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经济的发展.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代表的新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显着.传统意义上服务性贸易属于高技术含量,一般由富裕国家向相对贫穷国家输出,而贫穷国家通常只出口有形商品.

  在新经济背景下,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新经济时代技术更新速度快,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在发展方向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政府对市场的敏锐度不足以对社会发展做出及时合理安排,阻碍了经济发展.政府部门应调整行政权力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以保证行政权力在履行政府职能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某些需要市场作为的领域退出,在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寻找合理的权力分界点,真正形成政府、行业中介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市场和社会的三元社会结构.

  2. 产业层面

  新经济背景下,对产业的影响主要包括新兴产业创生与培育、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聚的形成、对传统产业改造、产业组织模式等方面.新经济所带来的现有产业的分化和融合正在世界各国引发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在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信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扩张,发展中国家则承接发达国家的转移产业,进一步提升追赶上世纪技术和产业的创新潮流,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新兴产业[10].

  在新经济背景下产业集群的组织形态发生变化,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努力寻求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提升中小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新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以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使社会各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的巨大变革中,传统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转型,技术创新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新经济引发了新一轮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3. 企业层面

  当前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的迅速扩张,凸显了速度经济、精专经济、网络经济等模式特征,企业历来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要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跨国公司在新经济背景下,通过战略联盟、国际外包、模块化等技术手段调整组织策略来应对新经济的挑战[11].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较传统经济下更为明显.信息技术经济范式对企业组织结构具有较大影响,导致企业规模分布和行业集中度发生变化.

  大企业往往在资本、技术以及产品多样化等方面具有相对创新优势.而在新兴产业中,由于需求和市场急剧变化,技术前景不明朗,风险较大,因此,数量众多、灵活多变的小企业就具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们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 能够迅速地适应环境变化.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技术变革,涉及多专业领域、多种学科的综合,是多种技术的集成,技术集成是新经济时代的技术变革的新特点,这导致技术变革的方向难以预测.创新者需要 "干中学"和"边干边学".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其战略,提升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总的来说,新的技术革命改变了企业组织片面大型化的发展,出现了企业组织的精干化、小型化、多样化的趋势.随着新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企业和企业集群的空间拓展格局正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五、结论与展望

  目前已形成共识的是新经济是客观存在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其增长方式不同于传统经济,其核心是技术革命,通过技术革命带动经济发展,其代表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从长远看,新经济相关领域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很多问题仍需深入解决.即,未来对新经济领域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对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定位研究.在新经济背景下,国家宏观层面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制定产业发展总体的技术路线图,对全国各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有明确区分,以避免在某一产业市场需求好的时候,各地纷纷投资发展,难以实现资源、技术和资金的集聚效应,造成资源浪费.第二,对技术变革发展方向的预测方法.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技术变革,涉及多专业领域,是多种学科的综合和多种技术的集成,这导致技术变革的方向难以预测.对技术变革发展方向的准确预测,可以为后发展国家提前储备相关技术,在发展中不至于一直处于技术追赶阶段.第三,对技术变革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过程分析.技术变革在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才可能产生.技术变革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并促进社会进步?其发展需要哪些激励条件?如何评估其对经济的贡献率?新经济理论采用何种方式评价其对经济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第四,新经济理论框架下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技术的推动下可以创生新的产业,也能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是如何影响产业发展的,如何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新兴产业的集聚与壮大?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需要哪些激励机制,提供哪些政策和制度安排.第五,新经济背景下对企业的影响.信息通信技术和全球化发展,对企业组织结构、企业规模、企业发展战略均产生重大影响,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问题是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Argando觡a A. The new economy: ethical issues [J].Journal of BusinessEthics,2003,44(1):3-22.

  [2] D Aspremont C,Jacquemin A. 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 inDuopoly with Spillovers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

  [3] Siebert H. The new economy-what is really new? [R].Kiel Working Papers,2000.

  [4] Lipietz A. Towards a new economic order: postfordism,ecology anddemocracy [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2.

  [5] 鄢显俊. 从技术经济范式到信息技术范式-论科技-产业革命在技术经济范式形成及转型中的作用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

  [6] 钟惠波,林竞君. 透视技术创新与产业革命-以 IT 产业为主导的当代产业周期走势探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2):37-40.

  [7] 孔欣欣,刘辉锋. 技术创新与经济演进-经济低迷时期的科技创新政策选择 [J].中国科技论坛,2009(4):3-7.

  [8] 戴纪星."新经济"的理论悖论及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失灵 [J].南开经济研究,2004(2):87-90.

  [9] Carlaw K I,Lipsey R G. Gpt-Driven,Endogenous Growth* [J].The Econ-omic Journal,2006,116(508):155-174.

  [10] 黄肖琦,柴敏.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FDI区位选择---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管理世界,2006,10:7-13,26,171.

  [11] 刘德学. 跨国公司 R&D 国际化模式与组织协调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3):10-1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jjx/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