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用物流理念发展物流产业

时间:2015-12-20 13:46:36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经济 浏览量:

一、前言 物流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近二十个年头。在80年代末期曾经有过一次研究、引进和实践物流的高潮。特别是在90年以《配送研究》一书出版为标志,由前国家物资部主持的物流配送制的推广。但主要是由于体制上的许多限制,经济市场化水平和管理

一、前言

物流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近二十个年头。在80年代末期曾经有过一次研究、引进和实践物流的高潮。特别是在90年以《配送研究》一书出版为标志,由前国家物资部主持的物流配送制的推广。但主要是由于体制上的许多限制,经济市场化水平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使得物流产业发展缓慢。加入WTO已经指日可待,对传统仓储运输业的保护也就是1——3年,而我们至今还拿不出能够与跨国物流公司相抗衡的物流企业来,甚至要推出具有现代物流意义的本土物流企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学者认为,我国物流产业与美、欧、日的差距在不考虑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至少是10年。

然而,物流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却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估算数字,1990年我国物流费用总支出约为500亿美圆,占当年GDP的14.5%。如果降到世界平均水平11.7%,则我国物流企业的运作空间为96亿美圆;如果降到亚洲平均水平11%,则我国物流企业的运作空间为120亿美圆。有学者根据1992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推算,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总水平约占GDP的20%,约580亿美圆;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帐面反映已超过40%。还有咨询机构认为全世界的物流产业市场容量为30000亿美圆,而现有的物流服务能力仅有5000亿美圆左右,仅为市场需求的1/6。

事实上,我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海洋运输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和正在浮现中的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但网络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然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物流服务是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手段。要提升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来应对市场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必须尽快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

二、新一轮的物流热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物流热。

在学术界,8月份上海海运学院林国龙教授等翻译出版了美国物流界老前辈鲍尔索克斯教授等学者的新着《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并很快于2000年1月第二次印刷。由王之泰教授和邬跃博士发起的“中国物流网”于11月11日开通,表明我国物流学术界已经站到了“新经济”的潮头。

在中央政府方面,11月2日,国家经贸委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国企业现代物流研讨会”。这是我国政府综合经济部门第一次召开面向工业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研讨会(此前大多是由前国家物资部和国内贸易部主持,主要面向物资流通企业)。

11月25日,国家经贸委和世界银行以及中国航务周刊共同举办了“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向会议发来题为“中国需要加速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的书面讲话。这是迄今为止由我国政府主持的最高级别的物流发展研讨会。实际上国家内贸局在99年初召开的“全国营销改革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新兴流通产业──物流业发展的具体实施目标。

在地方政府方面,深圳市于11月上旬召开了“现代物流研讨会”,将物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并列为深圳市的三大支柱产业。深圳平湖物流中心被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确定为物流实验基地。上海市则于12月14日召开了“99物流与现代商业国际研讨会”,认为物流业将成为新世纪上海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要通过现代化、系统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逐步实现与国际物流业的接轨。今年4月18日天津市召开了“天津口岸物流发展研讨会”,提出要努力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的国际物流中心。香港为了适应电子商贸和供应链管理方式的发展,已宣布将于5月份成立“物流发展委员会”,负责研究增强香港作为世界级物流中心地位的措施。此外,台湾将于7月1日起实施新的“国际物流中心货物通关办法”,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扩大了物流业者的经营空间。

在企业界,海尔、长虹、新飞、格力等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物流管理体系。大通、宝供储运、诚通物产、华运通等知名物流企业已具备较强的服务能力。尤其是航运界,中外运,中外代,中远,中海等都无一例外的将发展战略定位在物流产业。由于它们本身就是承运人,而且在运作方面早就与国际规则接轨,故发展的势头很猛。近日,中远公司与安盛集团投资公司签订了合资经营协议,设立中远网络有限公司,建立全球运输和物流及通讯网络,首期投入5亿美元。除了上述这些大企业外,许多从事仓储、货运、货代、配载等的服务企业和生产制造起重搬运、仓库货架等设备的中小企业,包括个体和私营企业也积极跟进,纷纷打出“物流公司”的招牌并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站。最近,香港仓储业界认识到仓储

及散货集运开办物流增值服务和供应链业务是势所必行,所以将香港集装箱货仓联会更名为香港集装箱货仓及物流服务联会,以减少客户的流失。

这一轮物流热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后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增大。我国物流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压力增大。传统储运企业急于转型升级为现代物流企业以应对加入WTO后将面临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配送服务体系的配套要求也对物流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新一轮物流发展的高潮正在到来。但企业需要理性,需要科学的物流理念来指导实践。机遇在理性的思考中诞生,挑战要用理性去应对。物流热还是需要冷思考。

三、把科学的物流理念交给企业

物流的理念不同于物流的定义。物流的定义告诉我们物流是什么。而物流的理念告诉我们物流的哲学,物流的思维方式。无论是物流理论界还是物流产业界,不仅要知道物流的定义,更要理解给出定义的背景和思维方式,要知道定义所代表的是什么,物流的概念统领的是什么,以及企业进入物流产业和开发物流服务新品种的途径和方法。对物流理念的把握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理解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运营方式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企业竞争战略态势的影响。

物流是个大概念。许多学者都认为或承认对物流存在不一致的看法。企业界则常常感到物流的概念过于宽泛而不易操作。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物流学”的术语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使得有时缺乏研讨的共同平台;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学的“物流”或“综合物流”与西学的“后勤”或“商业后勤”(区别于军事后勤)在语义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前者使人很自然的把物流看成是对一种状态的描述而少有支持、服务、响应、从属以及战略的意义;再一方面则是物流服务的运作几乎涉及到所有产业并要求这些产业进行物流化调整;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尤其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的浮现和发展使得几乎所有的经济和管理理念都在不断丰富之中。

当然,物流不是一个“筐”。如果一个概念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产业是无所不包的话,就会因为没有特定的作业范畴而很快失去生命力。

正如世界银行运输专家兰布洛克所说:中国的物流产业“要在发展的初期就与国际接轨,不能自成一套”。

四、从企业运营的的角度来解读物流的理念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相应的物流功能性活动则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物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因此,物流也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具体来说,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一些内容:

1,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

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要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因此,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泉”。所以也有学者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把物流解释为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用物流理念发展物流产业 :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也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要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去保证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产品的可得性,即物流的7Rs概念。所谓产品的可得性,就是在客户想要得到产品时可能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问题。实际上,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创造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物流功能环节就是运输和储存。对一般制造业来说,运输成本要占物流总成本的45%左右,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所以,许多人也常把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

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所以,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应链”或“增值链”的概念。所以也常把物流过程称为一体化供应链。实际上,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主要就取决于它的一体化程度。

7,企业是赢利性组织。物流系统管理的首要技术经济问题,也是系统管理的总体目标,就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支出来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那么,物流理念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功能整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前述的各种功能性活动进行统筹的安排和协调。王之泰教授在95年出版的《现代物流学》一书中明确指出:“包含在物流之中的新见解,是一点即破的,——就是将包装、运输、装卸、搬运、保管等等过去看来相互无关之举,用物流两个字统一起来”。

战术的整合变成了战略的决策。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正是通过功能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而结成策略联盟的。

五、物流服务功能整合的途径

具体的功能性活动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发展物流产业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去整合的问题。事实上,功能整合是发展物流产业的核心业务,是物流企业运作的灵魂。

1、激发物流需求

生产制造企业由于拥有产品的物权,又处于供应链的中心,所以有权力也最有可能对物流全过程实行有效的安排和协调。因为物权属于制造商,所以相对而言物流服务企业处于从属的地位。物流企业是为制造商的客户服务战略提供服务的。

制造商是物流服务的需方。它所要考虑的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的问题,要进行“服务/成本”的效益测算。但不管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都要考虑功能以及相关的资源整合。从企业竞争战略的优势考虑,自营物流要对分散于不同职能部门的物流服务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外购物流则须对市场上的物流服务功能进行协调安排。所以,发展物流产业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制造商的物流服务需求。换句话说,物流企业要能为制造商提供物流服务解决方案,整体的或者是局部的。要能用优质的服务为制造商的市场营销战略提供支援,并能够消化掉一部分制造商自营物流的成本,同时自己还能获得足以维持发展的利润。这是市场对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对制造商的服务要求和标准有透彻的了解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提。

2、发展物流企业

一般来说,现有的仓储、运输、货代中介等企业在产业性质上都属于物流企业,所以不存在还要进入物流产业的问题。但从现代物流的观点来看,如果它们不能作为制造商或特定产品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参加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不能与制造商等结成策略联盟,则还不能算作现代物流企业,只能算作传统物流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传统物流企业是否能进入制造商的一体化供应链升级为现代物流企业取决于市场的选择。从分工协作的观点来看,制造商选择其物流服务供应商时主要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其市场营销战略需要;其次是与市场营销战略相匹配的物流系统设计;第三是能获得高水平的物流服务;第四是能获得降低物流总成本的好处。制造商的“服务/成本”分析将是至关重要的。换句话说,物流企业拥有物流服务的资源如仓库,货场,铁路专用线或线路经营权等只是其进入一体化供应链的必要条件,而生产制造企业的市场选择则是其进入一体化供应链的充分条件。每一项具体的整合都是一系列技术经济权衡的结果。

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定位取决于资源配置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为此,物流企业必须实行服务的专业化,必须抓产品。不同的货品具有不同的物流特性。围绕产品的物流特性所进行的服务技术开发将为物流企业创新服务并形成核心服务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只要具备核心服务能力,传统物流企业融入一体化供应链就会很容易。需要说明的是,核心服务能力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就是“比竞争对手略胜一筹之处”,就是特色服务。毫无疑问,物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服务品种的不断创新将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物流企业发展了物流产业自然就发展了。

3、延伸物流服务

功能整合本质上就是延伸服务。物流企业延伸服务有两个方向:一是沿供应链“顺流而下”,即在制造商的产品销售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二是沿供应链“逆流而上”,即在制造商的物料供应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如果同时向两个方向延伸,把制造商的物料管理和实物分配都承担下来,就成了所谓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虽然做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企业的最高境界,但要求物流企业对制造商经营活动的深度参与。如为麦当劳做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夏辉公司不仅与麦当劳是相互持股的,而且双方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朔到“麦当劳在后院用手工削土豆条”的时候。即使在物流业发达的美国,1996年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产业中的比重也只有6%,约300亿美圆。五年才增长了2%。

我国目前还缺乏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经济和法律环境。如对运输市场实行的还是审批制。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制造商在外包物流服务方面的需求还比较小,信心也不足。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还比较低。所以我国的物流企业在现阶段不能盲目追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只能是根据自身的特点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阶段性的和有特色的物流服务。

有两个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一是以大货主为依托,按照委托企业的物流服务要求和标准来改造现有储运资产的结构和功能,并重整业务流程。为特定的生产制造企业或者特定的货种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二是作为更大的物流系统的子系统提供阶段性的延伸服务。比如与跨国物流公司接轨提供国内的物流服务。

物流企业延伸服务的起点就是前述各种物流服务功能。特别是运输、仓储、信息集成、存货管理、定单处理、物料采购等核心功能最可能成为服务延伸的起点。必须指出,服务延伸的过程就是在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对货主的服务需求细分再细分,对服务品种创新再创新的过程,也是对制造商的经营运作参与再参与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

服务的延伸将对物流企业的信息集成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线服务”和“信息共享”随着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时尚和服务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可以说,物流功能的整合正在从业务整合转向信息整合。用网络的优势来整合现有物流服务资源,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的趋势。

4、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现有物流服务资源的结构性不平衡是显而易见的。有码头和仓库的结构性过剩,也有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结构性不足。但最大的不平衡是巨大的市场和稀缺的制度之间的不平衡,是市场准入的限制和市场发展的规范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发展物流产业除了要防止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尽快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在发展物流产业的一开始就按照WTO的原则和标准与国际物流运行规则接轨是必然的选择。当务之急是放宽本国国民市场准入的条件,加快对传统物流企业改造升级的的进程,尽快制定物流产业发展的指导政策并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来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特别要加紧对物流网络建设的统筹规划,并进行重点投资。

六、结束语

发展物流产业是应对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战略手段。发展物流产业就是发展物流企业。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物流理念来引航:物流是服务。物流是存货管理。物流是功能整合。物流是策略联盟。物流企业的发展还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物流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用物流理念发展物流产业 :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jtysjj/1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