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3:16:26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经济 浏览量:
摘 要:针对交通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本文澄清了如下五个概念及问题:1.什么是交通资源?做出了交通资源的识别与界定;2.按什么标准配置交通资源?确定了配置交通资源的评价标准;3.配置交通资源解决什么问题?明确了交通运输的决策层次及对象;4.通过什么途
摘 要:针对交通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本文澄清了如下五个概念及问题:1.什么是交通资源?做出了交通资源的识别与界定;2.按什么标准配置交通资源?确定了配置交通资源的评价标准;3.配置交通资源解决什么问题?明确了交通运输的决策层次及对象;4.通过什么途径配置交通资源?考虑了交通资源流动与配置的制度框架;5.如何使交通资源配置到位?分析了交通资源配置的行政、经济及法制手段。关键词:交通资源,资源优化配置
交通基础设施有公益性及经营性双重特征,在经济学领域被划分为准公共用品。公益性要求交通运输系统的投资及建设必须站在公众、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屯场来制定规划;而经营性则决定了交通资源的流动、配置及利用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将“交通运输规划问题”转变成“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绝不是简单地改变了一下提法,而是一种规划境界的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交通资源的识别与界定
按照约定俗成的界定,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交通资源是各种技术条件下所有交通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及其组合,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被直接考虑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的优化组合。这种思维是基于完成政冶经济及社会发展派生的交通运输任务、满足物资及人的空间位移需求而言的。但是,这种思维模式放在优化配置交通资源的系统工程观念中,就出现了认识偏差。而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化组合是一项决策,是决策方案的优化组合结果。
在笔者看来,交通资源是指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实体及其与运营相关的所有外部要素的组合,这些要素及其组合决定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关系和约束条件。这是交通资源最合理、最恰当的定义。
在这个定义下的交通资源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1.市场资源:即经济及社会需求。由经济活动及社会活动派生的交通运输需求属于市场资源的范畴。每一种活动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属性,即空间、时间、成本及质量的选择倾向,是形成匹配或耦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带来经济循环的根本动因。
2.技术资源:包括构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运载工具的技术资源,决定了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参数、等级、水平及类型。经济及社会需求与技术要素的匹配决定了运输效率,决定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
3.财力资源:即资金。中国各行各业都需要发展,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需要全面发展,如何将有限的可支配资金投入到交通运输项目的建设及运行之中,提高社会运输效率及保障社会公平,是典型的资源配置问题。资金要素的配置包括资金来源、分配渠道与运用等内容。
4.空间资源:包括地形、地面(土地及国土资源)、地下、水面、水下及空域。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需要占用一定形式的空间资源:铁路和公路交通主要占用土地空间资源。水运交通主要占用水面、水下和土地空间资源;民航交通主要占用空域和土地空间资源,管道运输主要占用地面、地下和水下空间资源。空间已经成为社会、国防与经济建设的稀缺资源,必须优化空间的资源配置效率。
5.动力资源:即能源,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内容。交通运输是消耗能源的大户,能源不但稀缺,而且关系着国家、社会及经济运行的安全。交通运输规划必须优化能源的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自然生态环境及交通安全是制约交通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即资源制约要素。交通运输排放废气、废水、废料,影响自然风景及生态安全,造成交通安全事故。交通运输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大的污染源,也是全社会最大的安全事故祸首。交通运输项目的规划及建设必须顾及生态自然环境及交通安全的承载能力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资源具有这样的一些类型及特性:
1.交通资源可分为直接要素及间接要素。经济及社会需求、技术、资金与空间是影响交通运输规划及建设的直接要素,在主观上能够引起我们足够地重视,能源、生态自然环境及交通安全是影响交通运输规划及建设的间接要素,在主观上难得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要维系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交通运输与此六种要素的关系。
2.交通资源可分为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要素。经济及社会需求、技术与资金是可再生性要素,它们是进入到循环经济体系之中的。能源是准再生性要素。运用循环经济,能源是可再生的,不运用循环经济,能源就是不可再生的。空间和生态自然环境及交通安全是不可再生要素,其供给是完全刚性的。
3.交通资源可分为替代性与不可替代性要素。经济及社会需求、资金与空间是不可替代性要素,是建设交通系统必不可少的要素投入,必须集约化利用。技术与能源是可替代要素,可以随着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生态自然环境及交通安全是准替代要素,需要在它与经济增长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维护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二、按什么标准配置交通资源
按什么标准来配置交通资源,既体现国家及决策人的意志,也体现参与人的行动准则,更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化组合及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配置交通资源是一个多目标规划及评价问题,任何一个方案的优劣比较,必须依托于一定的评价标准及体系。我们考虑,交通资源配置的标准可以分成五个基本维度:
1.区位标准:包括时间、成本及距离等基本指标。我们总希望交通运输设施及运行能以最小成本、最少时间与最短距离来改变空间区位,最大程度地提高物资及人的空间位移效率,形成最有效的物流及客流聚集地,产生最大化的经济聚集效益。但是,由于受运输工具、空间及地形的限制,最小成本、最少时间与最短距离很难完全保持绝对占优的一致性,这就需要根据运输活动的定位来进行平衡。区位标准是最基本的维度变量,是交通运输存在与运行的基本规律,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给予优先考虑。
2.服务标准:包括可及性或连通性、通畅性、机动性、质量特性等指标,体现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或体系的基本定位。可及性或连通性是一种普遍性服务的法则,保证每一个交通出行用户都拥有某种机动出行的最基本权利。通畅性是一种效率法则,保证特定的交通用户能实现他们的及时性或准时性要求。机动性是保证特定的交通用户实现他们采用某种交通工具机动出行的便利条件。质量特性是保证特定的交通用户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满足他们采用某种交通工具机动出行的质量条件,包括可靠性、数量、时间、舒适性、运输损耗与损失等内容。例如,在现阶段我们认为,公路的基本定位是普遍性服务,铁路的基本定位是大规模运载服务,水运的基本定位是低成本与特种服务,航空的基本定位是三维快速机动服务。
3.社会标准:包括公平性、行政性、安全性及国防性等指标,体现了交通运输服务于社会稳定、国家治理及公共安全的一类要求。公平性保证了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交通出行权。它还是避免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恶性经济循环的基本措施,也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基本要求。行政性与安全性是政府治理国家的需要。国防性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安全以及军队机动作战的基本要求。
4.经济标准:包括适应性、财务性及国民经济性等指标。适应性反映了交通运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及水平。财务性反映了交通运输投资项目的财务效益,是市场经济或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国民经济性反映了交通运输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考虑了交通运输产生的外部经济效果或外溢效果。一个交通运输项目的财务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都好,在经济及制度设计上是最合理的;财务效益好而社会经济效益不好,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不合理因素,项目不可行;财务效益不好而社会经济效益好,项目有公益性特点,此时如果项目必须执行,项目运行则需要国家及政府提供经济补偿或补助。
5.消费标准:包括休闲娱乐、观光旅行及探险等内涵,将交通运输作为一种直接的消费需求而非派生需求。例如,游艇、观光火车、观光飞行等。
区位标准与经济标准是交通资源配置的绝对衡量基准。从山西向外运煤,煤炭外运通道最适合布局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运输成本最低,大宗运量运输时间最短。从昌都到拉萨或昌都到成都,最适合的旅客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距离最短,运输成本最低,运输时间最短。财务效益好的项目,可采用经营型方式运作;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可采用公益型方式运作。
社会标准是影响交通资源配置程度最深、历史最悠久的一项非经济准则。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加强及交通运输技术水平的提高,其交通运输的保障手段日益提高。所有发达国家都将航空运输列入了国家治理的最重要交通手段,航空运输已经成为政府公职人员公务旅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社会标准中的公平性准则是经济及社会进步的产物,它要求在最低程度上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出行权。在中国兴建农村公路,就是给予农民的基本出行权。在美国,这种权利扩展为每一个人都有驾驶小轿车在半小时内上高速公路,在l小时内搭乘民航飞机的权益。
服务标准与消费标准是交通资源配置的相对衡量基准,随经济、技术及社会实力的提高而不断变动,决定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定位。在中国,普通公路被列为普遍性服务,而高速公路存在大量收费路段,还只是一种准公益性服务。而在美国,高速公路及机场被同时列为普遍性服务。普遍性服务需要依靠国家及政府按公益性项目运作,配置资源并提供必要的财务补助。
此五组评价维度的权重,根据项目组合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根据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不同而不同。
三、交通资源配置的决策层次及对象
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要落实到交通运输项目的规划、建设及实施上,为此,我们需要为配置交通资源准备、生成并提出一系列的备选方案,提供最后的评选及具体设计建议。要达到这个目标,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的决策变量应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来描述或表达,每一层次应能体现一定的决策等级或任务要求。我们建议将决策变量分成五个层次来设计。
第一层次:战略功能层。按照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主要考虑区位标准和社会标准、经济及社会资源的配置,决定发展某类交通运输方式,或打通各经济、社会活动区域的交通通道,布置各种类别的交通聚集区等。例如提出兴建青藏铁路、能源运输专用通道、旅客城际快速轨道等。
第二层次:战略任务层。主要考虑区位标准、社会标准和服务标准、经济及社会资源的配置、空间资源的配置,构造连接各经济及社会活动区域的、基于通道及特定交通运输方式的宏观网络,主要确定网络的覆盖区域、宏观走向及区位特色,适应或引导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宏观布局。
第三层次:宏观规划任务层。主要考虑区位标准、社会标准、服务标准和经济标准,以及经济及社会资源、空间资源、资金资源和能源资源的配置,构造交通运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线路、网络节点、场站、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枢纽等具体内容,形成逻辑上的交通运输网络。
第四层次:微观规划或设计任务层。全盘考虑资源配置的标准及资源条件,构造交通运输网络的物理结构,包括线路规模及技术等级、节点类型及技术等级、场站规模及技术等级、枢纽规模及技术等级等,明确网络的具体地理布局、走向、方位、技术水平及建设序列和现金流评价。
第五层次:运输规划层。全盘考虑资源配置的标准及资源条件,确定物流及客流组织与运行的方法。例如,确定列车运行图、航班表、旅客枢纽换乘方式、行李货物中转方式、联运方式等。
四、交通资源配置的途径及保障体系
交通资源配置的决策方案主要是解决交通运输的生产力发展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在交通设施建设、运输组织等方面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交通运输的综合生产力,以满足国民经济及社会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解决交通运输的生产关系问题,深化体制改革,使交通运输领域的生产关系不至于成为生产力的束缚,并将交通运输生产力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真正使交通运输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且紧急的任务。
首先,必须理顺交通资源配置的途径或渠道的问题。优化交通资源的配置,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施:
(1)依托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简称市场配置。关于经济及社会需求、资金、技术及空间等要素资源的配置,最好是完全由市场来导向,受市场经济规律的调控。关于能源要素资源的配置,最好是由政府制定行动规则,部分由市场来导向,并受市场经济规律的调控。
(2)依托政府调控配置资源,简称政府配置。政府配置资源,主要是运用行政、法律及经济等手段来实施。行政手段是通过强制命令的办法来落实资源的分配渠道及份额,法律手段是通过强制允许作为或强制不允许作为的方式,限制交通运输投资、建设及经营参与人的行为。经济手段是通过政府投资、财政补贴、财政罚款、减免或增税、特许经营等手段来激励或约束交通运输投资、建设及经营参与人的行为。关于生态自然环境及交通安全的制约要素,最好是使用政府调控的手段。
其次,要理顺交通运输完全公益性项目,准公益性项目及完全经营性项目的关系。完全公益性项目应完全依靠政府来配置资源,并运用市场机制来组织招投标,落实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工作。完全公益性项目的资源供给必须全部落实到位、不留余地,做一个,成一个,避免半吊子工程、无人管理等情况发生。完全经营性项目应全部交给市场、企业去运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实施。准公益性项目要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利用财政补贴、减免税等经济手段,并加强审计,使项目得以建设到位、运行到位。
再次,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并推动交通运输融资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变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步伐。一方面,我们要同时保护交通运输用户和经营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我们要激发市场用户及经营者的活力,在推动市场竞争的同时,避免恶性市场竞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jtysjj/9047.html
下一篇:三相全电子式电能表的多用途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