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制

时间:2020-12-21 09:30:08 所属分类:会计审计 浏览量:

现代公司发展越来越呈现出跨国化、全球化的趋势,本土企业部分也涉及到国外投资人,考虑到不同公司的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联系因材施教的精髓,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探讨如何对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进一步的完善,尽可能最优化公司企业投资人和公司职

  现代公司发展越来越呈现出跨国化、全球化的趋势,本土企业部分也涉及到国外投资人,考虑到不同公司的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联系“因材施教”的精髓,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探讨如何对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进一步的完善,尽可能最优化公司企业投资人和公司职工的整体利益,激发公司企业活力,提升创造力,树立更加值得信赖的企业品牌,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助力。

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制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概述

  (一)公司治理及不同的治理模式1.公司治理的内涵。笔者阅读了大量公司治理的研究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是出于传统地位的权力制衡观,二种是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的“科学决策观”。从权力制衡观角度来看,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公司要制衡各利益相关者满足其需求。因此公司治理主要目的是协调公司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股东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经营管理层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相关的内、外部制度,减少各级授权过程中的冲突,保证公司决策科学,提升公司的整体利益。从科学决策观角度来看,公司决策需要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交流沟通,才能找出基于公司现状有效的决策。因为公司决策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所以公司治理是决定公司的目标和政策、实施组织的状态、控制的方式,不仅可以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风险,而且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风险和收益的方式,增加公司价值及协调公司之间控制权的实施程序。2.公司治理的核心。公司治理涉及股东方、投资人、经营管理层、普通劳动者、母公司、子公司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核心是处理好各方之间的利益、权利分配,使相互之间有一个制衡作用。从狭义上讲,利益相关者是承担了一定风险的、受益于企业经营的投资人、经营管理层等。从广义上讲,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3.公司治理模式。传统的理论中,公司治理模式主要分为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债权型公司治理模式和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1)股权主导型:以英美为代表。英国及美国的公司,核心是维护股东利益,推崇及倡导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同时保证债权人利益。股权分散,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审计计划、完工程度需要审计委员会的同意,由审计委员会邀请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委员会会议。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公司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有着不同的想法和目的,实现相互制约,董事会委派审计委员会负责公司的内外部审计。(2)债权主导型:以日德为代表。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是债权型模式,股权集中程度较高,法人之间通常相互持股,大企业集团作为相对控股者,负责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对于公司管理层的监督主要依靠各利益相关者的内部监控。这种模式的成因主要是因为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所以企业经营和审计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大企业集团以及银行负责,同时在股权方面的基本特征是公司股权集中持有、子公司相互持股情况明显,债权融资较多。上市公司目前也同样由董事会安排审计工作,为保证绝大多数股东利益,一般由监事会专门负责公司的审计事务,并有监事会下属稽核室直接进行内部审计事务的推进,审计报告直接上报监事会及上级公司。(3)家族主导型:以东南亚、中国为代表。东南亚、中国等企业主要采取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都为家族创始人所掌控。公司在开立新产品、开辟新市场、人事变更等业务、后台方面的最终决策权,都要一致得到家长的同意。公司管理层得到公司的激励和约束主要来自于家族利益和亲情两方面。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国家鼓励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发债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为保证小股东的利益,家族管理模式也逐渐开始相应的股权改革,同时决策中心也逐渐加入了外部股东。

  (二)内部审计的治理内涵与内部审计机制1.内部审计的治理内涵。早在上世纪伴随着公司治理问题的出现,国际上越来越重视公司治理;内部审计由单纯的财务审计转变为经营性审计;管理层利用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能来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流程,能够以更理性、科学的眼光看待公司的综合性发展规划,大力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效率与前进步伐。2000年以后,人们开始注意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导向的内部治理审计便是内部审计机制改革的方向。风险导向的内部治理审计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压力测试、风险监测、风险管理能力测试等方法,改善整个组织的风险评估体系。2.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企业从内部发现问题,改善问题、解决问题,在财务数据真实性审核、公司业务流程合规性审核中,其价值日益凸显,受到各行各业高瞻远瞩之士的高度关注。不同规模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审计目标不同,公司管理层根据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期望确定内部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组织形式根据负责对象分为三种:内部审计机构对总会计师或领导财务方面的副总裁负责的组织形式;对总裁负责的组织形式;对董事会负责的组织形式。内部审计主要有以下几种: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信息;关于财务收支、经济效益等传统项目的财务审计信息;或者将财务信息审计逐步拓展到公司的整体经营方面、人事变动方面、市场销售方面等审计信息。

  (三)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1.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具有目标一致性。公司治理目的在于来协调平衡股东方、经营管理层等利息相关者的关系,手段是建立一套权利制衡机制,重点是激励与约束公司管理层,使其按照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来开展经营活动。内部审计是受到投资人的委托,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务、现金流量进行评价与监督。内部审计的相较于外部审计而言,可以通过自我审计,从操作流程、授权层次、资料材料是否齐全等角度确认公司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是否实际目的合理、操作合规,是否合理控制风险,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细微处了解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及流程的合规性,针对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使公司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最终能够实现公司经济效益最优化。2.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相互依存。一家公司的审计水准,与其公司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审计部门往往也要受到规则下的制约。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模式下才能够有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够独立地对公司财务活动、经营业务、现金流量进行评价和监督。同时内部审计对整个组织的风险进行评估与改善为最终目的,将审计信息传递给管理层或董事会,使管理层与董事会对公司运行管理存在的风险与不足之处要尽量进行降低和改善,从根本上阻止公司价值贬值。从而能够高效地为公司排除、解决隐患,降低的潜在损失,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二、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制

  (一)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这类公司在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中,兴盛的资本市场使得中小股东在公司股东中所占据的比例较大,公司分散股权的幅度较大。公司的真正所有者作为财务投资人,不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而在经营管理层拥有过多权利;其次,股权型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为一元制;董事会权利甚至超越股东大会,并凌驾于经营管理层之上,直接插手公司业务;股权型模式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目标和管理审计目标。财务审计目标是为确保公司资产的完整而审查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务,这样能够避免审计信息失真、防止财务舞弊等行为的出现;管理审计目标是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治理效果能够满足各利益相关者需求,实现利益最大化。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中不设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直接负责。审计计划、完工程度需组织专业人才的一致同意,达成互相监督的平衡局面;审计信息流程如图1所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对公司财务数据、经营管理流程、决策流程等方面的审计信息进行收集,直接向审计集团负责,确保信息的公开化,从而让信息内审和外审还可以分别直接传递给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层。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也会将所得到的审计信息相互分享。

  (二)债权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首先,公司的股权主要由金融公司和实业公司之类的法人掌握相对控股权,对其他中小股东负责,法人之间相互持股能够加强关联公司的联系。其次,在公司治理中机构投资者占据重要地位。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监事会有机构投资者的代表对于公司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最终,债权型公司模式通过内部监督机制实现控制。债权型模式对于公司管理层的监控主要来自于主银行、企业集团、从业人员的内部监控。在债权型公司治理模式中,监事会、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可以构成一个牢固的铁三角关系,确保消息传递的最大化。同时审计信息传递的归集和通报全体利益相关者也将由审计委员会负责。从图2中我们不难发现,内外部审计职员会对公司财务数据、经营管理流程、决策流程等方面的审计信息进行收集,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负责,最后由审计委员会传递给监事会、监事会最终上交至股东大会。同时所有审计信息内审和外审还可以分别直接传递给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层。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也会将所得到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以求达到最高利用率,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三)家族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这类公司最显著的特定在于股权聚集在同一个家族的人员手中。其次,公司的最终决策权都要一致得到家长的同意;协助组织成员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在管理过程中与家族成员之间形成直接联系。对经营管理信息掌握得更全面、准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助力,为其保驾护航。为了确保审计的独立,不被侵蚀,一般会选择优秀的家族成员来直接进行领导。此类公司的内部审计机制按照授权结构分为三种:总裁负责型、总裁领导副总裁共同办理、副总裁获得总裁授权后进行办理。总裁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机制中,审计机构将审计信息直接传递给总裁;总裁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并针对内部审计所发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审计机制分析

  (一)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内部审计定位模糊削弱了其内部治理作用。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审核和工作流程的合规性审核,还停留在从财务数据审计向经营管理审计的过渡阶段,思想上还是财务审计思维方式为主,职能范围狭窄;根本没有涉及到公司治理这块,与经营管理层比较起来相差很多,制约了内部审计发挥有效的监督和组织服务职能。2.内部审计结构缺乏独立性影响了内部审计机制功效。从国内企业的现状来看,内部审计机构一般由财务部或者稽核室担任相关工作,本身有对本部门工作业务的欠缺可能性;其次内部审计工作大多由公司高管,总经理或者董事长直接领导展开,在领导层的授权下展开相关工作;首先问题就是审计范围有限,只能审计领导允许的范围,而无法对于公司全盘的业务有一个总体性的审计。哪怕法律已经为审计行业的职员提供了保护伞,令其行动有法可依,但由于人际关系、利益关系等因素,独立性还是较难保证。3.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不足制约内部审计机制作用。笔者发现国内许多审计职员的技能水平还停留在财务审核方面,对于其他一些很重要的环节,都缺乏培训与考量,导致行业整体的综合水平以及专业胜任能力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其次,由于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都是财务部门或是其他部门调过来的,因此相比较于专业的审计人员,公司治理的专业化水平较差。另外阻碍了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发展的是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体系及职业道德体系的不完整,内部审计无法发挥职能。

  (二)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的对策建议1.制定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目标。现代企业的目标是使所有相关利益人的共同利益最大化,公司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尝试构建一个目前来讲比较理想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其拥有明确的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定位;通过立法明确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及运作流程。且不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坚决贯彻落实,使内部审计发挥监督作用。为便于相关法律的落地和实施,如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范围及流程,且按季仔细披露;后续企业如果要上市,则也要接受相关内部审计流程、范围的辅导,逐步做到全国统一,确保内部审计质量。2.改善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国内的审计组织形式隶属于公司内部某部门,由经营管理层领导展开内审工作,导致独立性在根本上无法保证。所以笔者建议,公司可不设内审部门,每次组织内审行为时,由股东方、债权人、经营管理层临时从公司内部抽调人员组成内审部门,进行相关内审工作。这样一方面既保证了内审人员熟悉相关业务,又由于组成人员部门不同,互相之间徇私舞弊现象减少,最后由于审计人员由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选择,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受某一方制约的可能性。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打造精品审计人员队伍。作为一个企业,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内部审计就必须要拥有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不同年龄段的内部审计人员,一对一指导。在企业内部内部审计人员不仅仅要学习本专业的审计知识,更要学习各专业知识,要具备积极参与管理决策;同时,本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向其他单位学习内部审计的经验,取长补短,去芜取菁,形成一套适合本单位的内部审计机制与内部审计方法,打造出一支支精品审计人员队伍。我们充分相信,我国企业在未来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工作流程,逐渐与国际内部审计接轨,届时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会更加真实完整,公司治理模式和内部审计之间将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真正有一个良好的、精彩的发展前程。

  参考文献:

  [1]魏雨芳.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治理效应探析——基于公司治理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6):33-34.

  [2]赵彩霞.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互动机制:回顾与启示[J].财会学习,2016(04):112-114.

  [3]朱彩婕.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审计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3):85-86.

  [4]牛凌燕.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301.

  [5]魏宏业.基于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问题分析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02):249.

  《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制》来源:《现代商业》,作者:房欣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kjsj/4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