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3:09:49 所属分类:会计审计 浏览量:
1 郑州市军干十所机构简况 随着郑州市发展步伐加快,城市重心东移,笔者所在的军干十所最为居东,因此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接收任务。军干十所于2000 年成立,目前现有军休干部 386 名。除了早期接收的第四、第五批的57名军休干部属于集中安置外,由于军休干部安
1 郑州市军干十所机构简况
随着郑州市发展步伐加快,城市重心东移,笔者所在的军干十所最为居东,因此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接收任务。军干十所于2000 年成立,目前现有军休干部 386 名。除了早期接收的第四、第五批的57名军休干部属于集中安置外,由于军休干部安置住房保障方式的调整,军干十所军休干部居住呈现小聚居、大分居的形式。军休住房主要分为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自购商品房或自建住房等几种类型。300 多名军休干部散布在郑东新区、金水区的各个社区内,在军休人数逐年增加与其高度散居的新形势下,催生了不少新的服务与管理问题。笔者通过与军休干部、领导与同事的访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2郑州市军干十所分散居住军休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军休干部身份变换,亟需心理调节。随着军队制度的改革,军休干部呈现高职务、年轻化的趋势,军休干部退休后由于其特殊的经历和身份,在社会角色、职业习惯、生活规律、人际关系等方面转换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还有部分异地安置的军休干部举家迁至人、地两生的环境,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等都处于重新适应的状态。身份变化导致的情感落差,极易造成军休干部情绪上和心理上出现不适,因此必须重视从心理调节入手,使军休干部尽快适应其新角色的需求。
(2)活动场所有限,不利于军休活动开展。军干十所目前提供军休活动学习的场所仅有一个活动室,与目前的军休人员实际需求极不相符,每月开展的常规例会,就需要分批数次才能完成。蓝天小区居住的军休约占军休人员总数的1/3,为方便在此居住的军休干部,每次开例会都需要与该部队领导协调确定时间后,由工作人员通知军休干部开会时间,借用部队会议室开会。而且常有军休干部反映住所离军休所太远,交通、场地等诸多不便,影响着他们参与各种文体活动。
(3)封闭式管理,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单位化集中封闭的服务管理模式,使得军休机构很难实现同外部系统的充分对接与融合,而军休所有限的自身资源又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随着军休队伍的逐渐扩大,面对其需求的多元化,在有限的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内,如何利用外界资源形成服务保障网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4)传统的服务管理方法,难以有效完成工作。随着分散安置的军休干部数量不断增多及居住区域的日益拓展,薄弱的军休工作人员管理力量,传统的工作方式,难以实现服务与管理的到位。例如在重要信息传达方面,按照传统的电话通知,挨家挨户走访的口头转告,明显不能完成有效通知,给信息的传播造成不便。因此,在分散居住军休人员中实现有效地服务管理,需创造信息平台。
(5)军休机构管理模式缺乏活力。军休工作系统中,由于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编制,缺乏横向比较,容易固步自封。在管理方面,官僚制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发挥。机关化的运行模式,缺乏完善的内部制约激励体制。在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与军休干部朝夕相处,面临着许多压力,有时会受到不被服务对象理解的困扰,而且随着军休人员的增加及日益老龄化,工作任务更加繁重。
日复一日的枯燥单调的工作,让工作人员容易产生职业怠倦,工作气氛显得沉闷。以上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军休服务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同时还制约着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的运行发展。
3 解决途径的思考
3.1心理疏导,促进军休干部心理及角色转换
由于分散居住的军休干部离军休所较远,服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限制,因此做好其服务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心开始”。军干十所开展新接收军休人员座谈会,通过邀请早期移交的威信高的老军干部休讲述自己的休养经历,还邀请高校心理学教授就军休人员的角色适应问题开展心理讲座等模式,让军休干部树立正确的休养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休养生活。通过自我介绍、座谈等形式,了解军休人员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建设老乡会、兴趣联合会等新的交流团体。
与此同时还成立钓鱼、书法等兴趣小组,为军休干部搭建平台,让他们更好、更早地适应退休生活。
军休干部自身的调节,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军休干部家庭会议,根据军休人员的心理需求,定期组织社工小组活动,让分散居住的军休人员从心理上找到归属感,帮助其更好的实现心理及角色适应。
3.2因地制宜,满足军休干部多元化活动需求
军休干部作为特殊群体,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相对较高,爱学习、关心国事和时政是他们的显着特点,部分军休有书法、绘画等兴趣爱好,需要交流切磋,还有部分军休干部对养生较为关注。因此,要满足军休干部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活动需求,在居住相对集中的位置设立服务站,成立军休干部分散活动中心,建立多功能活动场所。发挥军休干部的管理才能,调动其积极性,在散居军休人员中推选主管责任人,建立管理制度,成立军休干部自管为主,工作人员辅助共同管理的新形式自治服务站。给分散居住的军休人员的服务与管理提供活动场地和发展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军休干部多元化活动需求,这样不仅能拉近与军休人员之间的距离,发挥军休余热,同时还能缓解军休工作人员不足的压力,提高服务效能。
军干十所散居的军休干部有部分就居住在其部队家属院内,军队的精兵简政使得一些资源闲置,可以与部队沟通协调,把这些闲置资源利用起来为军休干部服务,填补军休机构设施场地不足缺口,也减少了部队资源的闲置,达到互惠共赢。
3.3 整合资源,建立四位一体的服务保障机制
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军休所、社区、军休干部党组织和管理委员会、军休干部家庭“四位一体”的服务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军休所现有的资源和服务管理功能优势,是解决分散安置问题的好办法。
3.3.1 发挥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职能作用
军休服务管理机构除了要完成接转分散安置军休干部组织关系和供给关系等一般的服务管理工作外,要在军休干部与社会之间搭建互相沟通、互相了解的平台,让社会更好地了解军休干部,也让军休干部也更好地融入社会。
3.3.2 整合社区资源,共建服务联合体
密切建立分散安置军休所与街道、社区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如医疗保障进社区,利用社区医院为军休人员提供日常的医疗服务。以笔者所在军干十所为例,单其与未来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每周二到军干十所义务为军休人员量血压、血糖,每月检查一次心电图,接受其健康咨询,每到季节变化组织健康讲座,这一模式受到该社区居住军休干部一致好评。
目前很多社区活动场所配套设施都比较齐全,可委托社区组织为分散安置的军休人员提供生活帮助。联系社区商业网点,为军休人员购物提供方便,使其生活得到及时保障。
联系社区就近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体活动场馆,如河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为军休干部提供服务。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军休管理机构的运营成本,而且使社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3.3.3建立自管组织,发挥军休干部党支部和管理委员会作用
根据分散居住军休干部的具体情况,在集中居住的社区建立军休干部党组织和军休干部管理委员会,开展组织活动,集中学习时事政治,不仅可以落实军休干部政治待遇,而且可以解决服务管理机构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
通过军休自管组织举行各种活动,搜集发展军休事业的建议,反馈军休个人的新情况、新问题,互相排忧解难,更加符合军休人员的需要,保持军休干部队伍的稳定。
3.3.4强化军休干部家庭生活在精神慰藉中的作用
家庭是军休干部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场所,来自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对满足军休干部的精神需求至关重要。建立军休干部家庭成员信息制度,随时掌握变化发展情况,定期和不定期的走访,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依靠军休干部家庭做好服务和保障,能够弥补军休机构服务的不足。
总之,建设好“四位一体”的网络,有利于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日常工作各方面取得成效,有利于为分散居住的军休干部提供更好的管理与服务。
3.4 科技智能,打造信息共享平台
要真正落实好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需要采取高科技、信息化、智能化的服务手段,增加服务中的科技和知识含量,去弥补服务管理上的不足,全面提高服务管理效能,从而使服务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可实现信息平台、微信、微博等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如军干十所实行微宏捷信通的短信平台软件,组织军休人员学习、开会等活动,以此方式进行通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能够迅速及时地让每位军休干部了解活动内容。还可通过短信平台做好日常的亲情提示,包括天气冷暖、病疫流行、饮食卫生、营养搭配、节日慰问等,细微支持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又针对了军休干部的特殊性。除此之外,军休所可以建立公众微信号,将机构的重要信息及时发送,把军休人员关注的信息及时更新,让军休干部方便快捷地了解机构的动态,实现信息畅通。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建立军休网站,收集军休干部需要的社会信息,为军休人员相互交流和利用社会资源搭建平台。
将涉及到军休切身利益的医疗待遇、工资待遇、住院报销流程及所需资料,抚恤金情况等相关政策规章详细发布,服务管理机构的工作信息、时事动态等及时更新,使军休干部能够及时了解机构的管理动态。
3.5 与时俱进,建设一支能力强的队伍
要建设一支能力强的队伍,就要提高机构内部人员素质和能力,积极吸纳和利用高素质人才,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热衷于军休干部服务工作、军休干部信得过的职工队伍。
3.5.1 建立学习型服务管理机构
作为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工作人员,面对比自己能力强、作风硬的军休干部,提高自身能力素养显得十分紧迫。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要搞好理论学习,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道德素养。鼓励和支持工作人员参加职业学习,给机会、给时间、给经费,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
经常组织工作人员及军休干部和家庭的座谈调研会,进行单项工作和阶段工作的汇报学习,在分析和总结中,不断地提升和发展。
3.5.2 “走出去、引进来”
由于军休干部的服务保障是全国性的政治任务,各地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务管理模式。
如北京市的军休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主要是政策标准规范化,同时严格控制每个军休所接收军休人员数量,做到小而精。再如青岛市的军休工作通过改革也卓有成效,主要是通过资源整合,对军休服务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对军休社会化管理进行改革。因此,郑州市军休服务机构可以走出去,到这些先进单位去学习新方法、新模式,然后引进先进单位经验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3.5.3发展社工人才
社会工作人性化的理念,个别化与多层次的服务,有助于弥补传统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不足,推进军休服务管理创新。军干十所近年来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引进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郑州市民政局相关部门组织各军休所年轻的工作人员,学习社工知识,掌握社工技能,在岗位上拓展知识和技能,将社会工作运用到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军休社会工作可协助军休干部减少对生活和环境的负面感受,协助整合社会资源,拓深服务内容。在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情绪疏导和压力释放,缓解职业怠倦,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增强机构凝聚力,促进专业服务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4结 语
作为郑州市的军休工作者,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对军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开拓思路,发现问题,勇于创新。深入学习贯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把“为民民政、务实民政、阳光民政、法制民政、清廉民政”的郑州市民政服务理念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学习,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用实际行动把“真情服务、真诚管理”的郑州军休服务理念落到实处,让军休干部满意,让社会各界放心。
参考文献: [1]王辅贤.军队离退休干部心理及角色适应[J].理论界,2004(5):36-38. [2]高涛.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路创新[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3(4):41-42. [3]谢跃纯.浅议如何全面做好军休所服务管理工作[J].长沙大学学报,2009(4):24-25. [4]史雪颢.我国军休干部社会化服务管理研究———以济南市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kjsj/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