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深化铁路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时间:2015-12-20 13:28:12 所属分类:会计审计 浏览量:

随着 2004 年《铁路运输企业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在全路审计系统推广应用,实现了内部审计从手工到电子化质的转变,迈出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但铁路内部审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较浅层次。与铁路行业大量的专业部门实现网络化管理相比,

  随着 2004 年《铁路运输企业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在全路审计系统推广应用,实现了内部审计从手工到“电子化”质的转变,迈出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但铁路内部审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较浅层次。与铁路行业大量的专业部门实现网络化管理相比,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于全路整体发展水平。在铁路行业高度信息化的环境下,生产组织、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铁路内部审计在审计技术和审计方式上,面临挑战与突破。基于此,应尽快适应新的信息化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优化、整合资源,构建审计网络,推进和深化审计信息化建设,促进审计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一、铁路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之现状目前铁路审计信息化主要包括两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技术在审计业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二是计算机审计在现场审计中的应用。在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业务管理方面,审计文书、审计台账和报表统计实现了电子化,对规范化审计和提升工作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基础数据的建立与维护、数据共享和远程调用等环节尚开发不足,横向和纵向联网共享功能有待完善。

  铁路审计信息化建设目前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未形成完备的网络体系。目前,铁路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尚未在全路范围内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未形成内部审计网络系统,缺少软件开发、培训、应用反馈、维护和技术支持体系。单位之间发展不平衡。

  二是软件开发、维护和技术支持滞后。在软件方面,没有统一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度层面未将信息技术部门纳入审计信息化建设组织,缺少应有的技术支持。应用软件开发,除了目前使用的《铁路运输企业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近几年未开发新的审计软件。在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方面,系统的培训较少,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取决于审计人员个人的计算机水平。对现用软件的功能扩展、更新滞后。

  三是缺乏数据资源控制,制约审计效能提升。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铁路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如面向社会的“12306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已实现了通过互联网预订客票,通过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办理货运手续。企业内部的办公、生产、调度、验收等均建立了分专业的应用系统,财务、物资、人力资源等经营管理,也实现了系统联网。但就目前铁路内部审计系统正在使用的《铁路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在数据开放的情况下,可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从会计凭证修改到报表的自动生成,而在输出结果上不留痕迹,这意味着舞弊会更加隐蔽。但审计部门并不控制其对数据的修改与痕迹识别。它不但影响效率,更直接影响到审计的质量。

  从大的审计环境看,铁路内部审计还没有面向信息化环境的审计风险评估。

  制度层面,内部审计还没有从风险与控制角度,参与对其他应用程序鉴定、评估的规定,也未要求其他应用程序为审计建立数据接口,从而利用其他部门已有的丰富的生产经营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二、深化铁路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之对策

  铁路运输线长、点多,多单位、多部门联合作业,调度指挥高度集中,以高度自动化为重要特征的信息化是铁路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要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发展规划。在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两个层面建立审计信息化建设组织,形成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审计人员共同构建的信息化建设组织体系,从制度层面明确信息技术部门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建立、培育审计计算机人才骨干队伍,整合内部审计系统计算机人才资源。在健全组织体系基础上,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做到分阶段、分层次、分工协作、有序推进。组织、协调审计应用软件的开发、推广、日常维护、技术支持。优化、整合设备资源、数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二要扩展软件功能,提高应用水平。对在用的《铁路运输企业审计信息管理系统》重新评估,组织、收集、交流应用中的经验和意见反馈,聘请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对程序进行修改、更新、升级,丰富软件功能。比如在软件中增加提示功能,看账过程中,对超过重要性水平的事项进行“提示”,需要的话数据可以“导出”等。使界面更加友好,使用更加方便,提高应用水平和利用效果。

  三要充分利用非会计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审计实践中,不能有等、靠思想,要充分利用现有办公和生产管理等应用系统资源,在对数据控制风险评估基础上,通过财务数据与生产数据的对接,确认相关被审计事项的存在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如与线路设备更新、大修等有关事项,可通过《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TDMS)《施工日计划运行揭示命令子系统》,确认相关施工的时间、区段,评价被审事项的真实性;车辆的大修、加装改造,可通过《铁路客车管理信息系统》(KMIS)、《铁路货车管理信息系统》(HMIS)和《铁路车辆验收管理信息系统》(YMIS),确认车号、施修和竣工验收时间;通过机车调度子系统,了解机车的详细运用状态,分析机车运用效率;通过办公系统、生产信息平台子系统、各专业管理系统,结合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了解与被审单位和经济事项相关的计划、预算,分析机车、车辆运用检修、线路施工与材料物资领用、人工费用支出的匹配情况;通过自动办公系统的电子公文,收集政策法规制度,了解决策审批程序执行等。特别是在管理审计中,生产、经营管理数据,对审计分析、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加强对非会计信息的利用,必将大大提高和增强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四要构建审计网络,实现远程审计和实时监控。在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审计业务管理方面,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现有的办公平台,组织研发新的软件,实现铁路总公司与铁路局审计系统内部联网和数据传送,完善审计网络信息化管理。在运用信息技术实施现场审计方面,从《铁路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修改记录检查和痕迹识别起步,逐步对其他应用程序提供数据进行真实性、完整性评估,避免“假账真查”;尝试通过“穿行测试”等方法,对应用程序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最终通过联网在其他应用系统中“嵌入”审计模块,建立数据接口,实现远程审计和实时监控。做到其他应用系统中用户修改数据、异常数据、超过重要性水平的数据,能在审计平台上及时作出反馈,形成异常情况报告,实现实时监控,或者将此反馈报告作为将来实施审计中重点关注的内容。逐步由“绕过”应用程序,由计算机“辅助”管理和审计,逐步过渡到“通过”网络系统中的应用系统,实施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审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kjsj/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