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15 10:23:24 所属分类:农业经济 浏览量:
农业建设与科技建设发展离不开,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评价及优化方式也是推动农业经济科技改革的动力。这篇文章就从这个方面介绍了相关信息。
农业建设与科技建设发展离不开,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评价及优化方式也是推动农业经济科技改革的动力。这篇文章就从这个方面介绍了相关信息。
摘要:选取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药使用量、农用化肥施用资源投入指标,选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产出指标,通过DEA模型对甘肃循环农业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技术、政策以及农民本身的观念等存在一定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甘肃,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业类论文
1引言
近年来,甘肃省为推动农业发展,增加财政投入,全面推行“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补贴方式,促进甘肃省循环农业的发展。但受制于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脆弱、各类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因素,甘肃省传统农业的发展水平上升空间有限。加之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污染、土壤沙化及水资源污染、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农村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要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增长,必须要摒弃这种破坏环境的粗放式开采利用模式,保护生态环境,进行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循环农业发展的转变是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推荐期刊:《现代农业科学》是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本刊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农业科学,相关栏目设置有:畜牧兽医、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园林科学、食品加工、水产养殖、植物保护、生态农业;第二部分是农业教育教学,相关栏目设置有:教育教学管理、教育发展研究、高校领导论坛、比较教育、学生工作;第三部分是三农问题研究,相关栏目设置有:农业农村经济、农村法制进程、农村金融、农民素质、农村城镇化、粮食安全与农业补贴、农业科技进步。
2甘肃省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
2.1逐步完善甘肃省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随着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念在经济发展中的深入,农业发展模式向生态化、可循环的发展趋势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24日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提出把甘肃省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2012年3月甘肃省颁布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实施政策。2016年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了《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思想,在原有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立以减量化优先为主要特征的循环型农业体系,为甘肃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2.2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区逐步建成
甘肃省农业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针对地区农业资源差异化的现状,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因地制宜。甘肃省政府结合各地农业资源优势,建立具有地方农业特色的循环经济示范区。以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四市建设高效节水的循环农业示范区;以平凉、庆阳、天水三市建设生态养殖、绿色有机果蔬为特色的循环农业示范区;以甘南及祁连山地带发展生态养殖循环农业示范区。随着示范区的逐步建成,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带动了周边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为甘肃省循环农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3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循环农业的核心,即农业资源的减量化、高效化和再利用。粗放型农业发展方式既不利于农产品价值的提高,更会影响农业生产环境。因此,为了甘肃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选择循环发展模式是极为必要的。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甘肃省各地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基本形成了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首先,“农-沼”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如秸秆等)为沼气材料,实现循环化利用;其次,“农-禽畜-沼”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这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是延伸第一种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将农业生产的废料转化为养殖业所需的饲料,进而将禽畜粪便转化为沼气的生产资料的循环过程。第三,“农-沼-肥”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可以将产生沼气的废渣作为肥料反哺土地,增加土地肥力,提高产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逐步形成,提高了甘肃省各地农业资源的再利用率,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资源消耗。
3甘肃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存在问题
3.1循环农业发展的基础薄弱
甘肃省地处西部内陆,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在甘肃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基础度是相对薄弱的,在科技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农业的发展越来越薄弱,农业技术也在慢慢的削弱。农业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是相对困难的,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投入巨大的劳动力、科技以及资本。农业经济在生产发展过程中是处于第一产业,而甘肃省在2014年农业总值相对于北京市高出了13.4倍,说明在2014年甘肃省的农业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循环经济的发展层次也不高。
3.2农业现代化水平偏低
以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甘肃省农业发展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资源的依赖性较高,加之生产加工方式过于简单,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甘肃省农业生产单位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和经营,无法准确获取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调节农产品生产能力下降,制约了农户生产的规模效益。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技术创新能力无法提升,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加农业生产的废弃物排放与农药化肥的使用,不利于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
3.3资源循环利用率低
甘肃省大部分地区虽然实施循环农业的模式,但是在生产发展中,对资源的循环使用的力度还很低,使农业资源出现大量的浪费,生态物种、环境也遭到进一步的破坏。由此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的利益受到影响。虽然开展循环发展的模式,但是由于人们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农业丰收后,对剩余的资源,还是采用以前大面积焚烧的方法,严重污染了环境,对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效率低,这些都会使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3.4资金投入少,扶持力度不够
甘肃省要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帮助农民进行循环农业的发展。因为,对于经营农业的人们,大部分都是农民,他们的科学技术落后,而且认识能力也比较低,对于先进的模式和技术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他们的经济基础都比较差,这样就很难持续进行循环农业的发展,而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也比较有限,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这就会对农业循环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障碍。
4甘肃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效率的DEA分析
循环农业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利用为原则的生产模式,为了达到准确全面评价甘肃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有效性,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将农林牧渔的总产值作为唯一的产出指标,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万kw)、农药使用量(万t)、农用化肥施用(万t)作为评价的投入指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这几个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资源利用效率的大小。在模型建设的分析中发现2006、2010和2014年的效率是显著的,甘肃省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各项投入得到了充分利用和配置,取得了较好的产出,而其他年份的资源利用和配置没有那么显著,在折线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以下结论:第一、2005到2014十年中,有3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相对有效,有7年相对无效;第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这十年里是不稳定的,波动是比较大的,在2007年到2010年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持续上升上的趋势,而2010年到2011年又处于下降趋势,2011年又处于上升的阶段,所以,农业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是缺乏稳定性的;第三、每年农业循环经济在投入和产出的过程中存在差异,投入在使用的过程中利用率也是不一样的,每年的投入量产出量不一样,但是有些年份的效率相对明显而有些相对不明显,说明在效率显著年份投入量的使用率较高,在这些年份农机、农药以及化肥在投入使用时是得到充分利用和配置的;第四、DEA相对无效年份政府根据当年存在的问题,在制定相关措施时引起关注,根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农业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将会有一定的提升。
5甘肃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优化的对策建议
5.1循环农业发展理念的广泛化
甘肃省循环农业模式的优化首先需要转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树立循环发展的理念,只有广大农民以及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的从业人员具备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才能切实优化现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循环农业发展上给予大力的政策扶持,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循环农业宣传等方式,加深农业从业人员对循环农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从业者一般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有关部门还应积极扶持农村基础教育的建设,实现知识脱贫,提高农村居民综合素质,进而树立循环农业发展理念,最后,转变农村生产生活的传统方式,加快建设循环农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工程,鼓励农村居民使用清洁能源,推广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5.2加强农业投入和政策的支持
循环农业发展的资金、技术要求比较高,而作为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来支持循环农业的发展,就需要政府、国家给予大力支持,加大对农业资金和技术的扶持,保证循环农业发展的顺利进行,提供政策保证,给予税费的减免,保证农民对土地使用的权利。为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解除农民进行新的发展模式的后顾之忧。为推动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提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通过增加对农业的财政补贴,以及对农业循环化改造的财政支持,降低农户对循环农业发展的顾虑,便于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对循环农业技术投入的支持,有效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高浓度、高污染的农药、化肥的使用,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甘肃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主要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推广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再利用等方面进行财政性补贴。
5.3完善现有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
自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到甘肃省2012年颁布《甘肃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以来,全省范围内已经建设并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农业示范区,如定西市渭北高效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通渭县旱作循环农业示范区、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这些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为甘肃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优化提供了有利的实践经验借鉴。但现有的循环农业示范区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完善现有甘肃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是甘肃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优化的重要支撑。首先,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循环农业示范区的支持,包括政策扶持、财政补贴及税收减免等;第二,拓展现有循环农业示范区的经营范围,依托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途径加快对现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优化;第三,延长循环农业示范区的产业链,在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基础上,降低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nyjj/44774.html
上一篇:农业经济管理改革建设趋势
下一篇: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