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1:22:46 所属分类:农业经济 浏览量: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在我国的深入推进,我国积极进行了农业改革,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农民的农业收入,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并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使一些问题突显出来。结合多年工作经验,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在我国的深入推进,我国积极进行了农业改革,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农民的农业收入,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并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使一些问题突显出来。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通过探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生产化推动农民增收的发展措施,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支柱特色产业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增收效应;制约因素;措施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农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型产业,目前我国从业人群较多的产业就是农业,同时农业收入仍是多数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我国要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就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如何利用农业生产化推动农民增收成为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工作内容。
1 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1.1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成为当下我国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其分散化的特性使得我国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以及经营水平较低,同时其管理方面也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产业化以及标准化的发展。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多数地方依据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的一致性开始积极发展同种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但其农产品的种类较为单一,同时产品质量以及市场销售等未实现有效统一,使得市场供大于求,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多地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农产品滞销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信心,导致农民消极对待农业规模化生产,最终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1.2 农民意识经营
我国是农业种植大国,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上千年的农业种植历史,悠久的种植历史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更新,但同时也使得小农意识深入人心,这一落后的农业经营理念使得农民在种植中只注重农产品的生产,忽略了对土地以及农产品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同时由于政府对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其在农业指导中只注重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的运用以及农业知识的专业培训,忽略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培训,使得农民无法了解市场需求信息,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最终出现滞销现象。
1.3 农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业调整结构系统的不完善,使得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以及发展方向仍未明确,导致多数地区农业生产仍以市场为导向,最终使得农业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与此同时,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及农民过于注重农产品种植面积以及数量的增加,忽略了其品牌以及质量的建设与管理,导致农业产业化发展倾向于形式化。此外,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农民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只限于进行农业与农业之间的调整,忽略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统筹规划和统一调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最终制约了农民增收。
2 农业生产化推动农民增收的发展措施
农业产业化是现阶段我国进行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农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提高其家庭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能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改革,因此农业生产化与农民增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因此当下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就要不断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农业生产化进程。
2.1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仍以家庭经营为主,农民受小农意识的影响,无法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导致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效果不佳,因此现阶段我国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人员就要树立农业结构调整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力宣传不断加强农业结构调整理念的普及,从而使政府领导层以及农民群众正确认识农业结构调整的时代性以及重要性,最终使政府及农民群众在思想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还要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经济支持与技术支持,如向农民群众提供优良农产品种子补助,同时积极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向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并组织农民群众参加区域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培训以及营销管理等知识的培训,从而调动农民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此外农业结构调整不仅要注重农业与农业的结构调整,同时还要注重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产业调整,在统筹规划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调整,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构建系统的产业链条,从而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
2.2 发展龙头企业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注重龙头企业的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通过企业化管理为农业科技水平和技术管理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同时通过研发农业新产品等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科技水平以及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在发展龙头企业时,政府及企业领导要注意在依靠政府命令进行资源整合时还要始终坚持实测经济的规律,并将其作为企业建设的原则。龙头企业在发展中还要注重与农民的紧密联系,将企业工业化、企业化的生产方式逐渐转移至当地的农业生产中,做到农村即是企业的第一工厂,并构建土地到饭桌的一体化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工作岗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家庭收入。
2.3 强化政策扶持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为农民提供的产业改革以及产业化发展路径是依据区域气候以及环境情况规划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各地由于土质情况以及农民群众种植情况不同使得各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政府管理的基础上还需完善领导组织,积极开设农民合作协会以及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监督激励制度,围绕科学发展观考评各组织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进程。此外政府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并加强与各银行的对接合作能力,制定优惠政策,为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经济支持。
3 大力发展支柱特色产业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是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即指对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这就表明农业产业化要以产业化为核心,通过有一定组织规模、科技化以及具备一定市场潜力的产业群实现产业化,在这一过程中,支柱产业便是产业群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现阶段我国要进行农业产业化发展,就要大力发展支柱特色产业,依据区域的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优势等开发地方性特产,实现“人无我有”,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对产品进行技术研发,开发新品种,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产品的质量,将优质产品作为区域品牌,实现“人有我优”,最终促进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在大力发展支柱特色产业时还要注重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的结合,通过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支柱产业的发展,最终推动产业群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改变,摒弃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进行集团化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而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与家庭收入。
4 结语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化对我国农户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农业产业化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同时农民收入的增加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因此要增加农户的收入就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龙头企业、强化政策支持,并大力发展支柱特色产业,最终通过农业生产化推动农民增收,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最终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玉荣,王晶.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与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2.
[2] 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的农户增收效应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10-19.
[3] 刘远昇.湖南省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分析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农业质量标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nyjj/4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