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促进绥江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时间:2015-12-20 12:55:46 所属分类:农业经济 浏览量:

绥江县地处云南东北端,四川盆地边缘,面积761平方千米,海拔290~2054米,耕地18500公顷,其中水田3433公顷,人口14万,主要作物是玉米、水稻、小麦、油菜、魔芋,以及近年发展迅速的半边红李子。绥江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收益甚低,加之向家坝电站又淹没200

  绥江县地处云南东北端,四川盆地边缘,面积761平方千米,海拔290~2054米,耕地18500公顷,其中水田3433公顷,人口14万,主要作物是玉米、水稻、小麦、油菜、魔芋,以及近年发展迅速的半边红李子。绥江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收益甚低,加之向家坝电站又淹没2000公顷良田,农民增收致富问题甚为突出。本人作为长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从“平原粮、山区果”这一全国宏观产业布局出发,结合绥江当地的生产实际,提出绥江的种植业应重点发展半边红李子和金江白魔芋两大产业,以及促进绥江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 产业项目    1.1 辩证地认识农民外出务工与农业产业发展的关系  做任何事,都需要考虑人的因素,包括人的素质和人的数量。眼下,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务农的大都是妇女和老人,普遍认为外出务工与发展农业很矛盾。思考农业产业发展,有必要先辩证地认识农民外出务工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关系。

  眼下,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过一段时间,这个群体演变为两大部分。有一定技能的人,逐步携家带口转为城镇居民,这对发展农业是利大弊小。其利有二,一方面,他们转让出自己的承包地,使从事农业的农民占有更多土地等生产资源,为扩大生产规模、产生规模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没有农民向城镇转移,农业劳动力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生产效益是难以提高的。另一方面,农业人口多、非农业人口少时,农产品要变为商品卖的人多买的人少,商品率低,价格低于价值,价值是1元的可能只卖5角了。大量农民转为城镇居民,非农业人口增加,对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量增加,为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价格趋于合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反,没有技能,主要靠苦力挣钱的外出务工人员,虽然也有可能比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挣得较多的现钱,但难以携家带口转到城镇生活,即使转到城镇也只能属城市底层的低收入家庭,无多少幸福生活感可言。而长期丢下妻儿老小单独外出打工,不能很好地照顾家庭,情感损失大,也无多少幸福生活感可言。因此,这部分因当地没好门路才不得已外出务工的农民,他们的落脚点不在城镇而在农村,有回家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当地有较好产业项目,他们是愿意在家发展的;如果外出务工每天挣100元,在家每天挣收入80元,农民也愿意在家干而不愿意外出干的。此外,因各种客观原因不能外出务工而在家务农的,或农忙季节做农业生产农闲季节外出打短工的,或在农业上是行家好手的,更是愿望以发展农业生产来增收致富的。近年外出务工农民将在外挣得的积畜在家乡建大量砖房,也可说明他们把归宿放在农村,也有可能把增收致富的希望放在农业发展上。

  当前,绥江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了几年,既开阔视野,又增加收入,回来务农有所需的垫本资金和思想意识。我们应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农民发展当地产业。如果认为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了,农村产业不用认真去发展了,在家妇女和老人种庄稼有多少收多少,那是消极的,是不符合外出务工青壮年的实际愿望的。

  1.2 从宏观布局看绥江适宜发展的种植产业  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有永久的市场,只是效益高低的问题。因地制宜地选择和发展效益相对较高、较好的产业项目,就能吸引农民,甚至是城镇中相关人员投入到这个产业上来。

  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产业项目,需从宏观布局和当地生态特殊性两方面理清基本思路。从全国的宏观布局看,种植产业应该是“平原粮、山区果”的发展模式。说到粮食生产,大家都觉得:从社会层面看,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从经济层面看,粮食生产效益低。一说到调整产业结构,言下之意就是改种粮食为种其它经济作物。其实不然。从经济层面看,在绥江范围,通过发展粮食生产来增收潜力确实不大。但全国范围,世界范围,有两类地区效益大:

  (1)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早在2006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称号的山西省永济市开张镇高淮村刘银胜,承包167公顷黄河滩涂地。在别人都发展果树等经济作物的情况下,他种小麦167公顷收50多万千克,复播高粱167公顷收40多万千克,全部销给茅台酒厂,收入100多万元。完达山854农场王淑琴,2008年用45台件农机具耕种1200公顷承包地,粮豆总产7975吨,盈利460万元。近年,我国平原地区一个农户承包耕地种植玉米、水稻,收入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案例已相继出现。如山东德州的魏德东从2009起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其实,早在七、八十年代,一个美国农民平均一天就可生产出5000多千克玉米,眼下美国仍在继续向世界各国大量出售玉米,不能说种粮食没效益。当然,这种大面积的规模经营,以规模求效益,一是需要在平原地区,在玉米、小麦等作物上,大型机械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是需要大量耕地,只有大量转到非农产业的农民将自己的承包地转让出来,从事农业的农民才能拥有大面积耕地进行规模经营;三是需要数量较多的大型机械,只有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才有经济能力购买大型机械和有技术能力使用大型机械。

  (2)农民的食粮必须靠自己解决的地方。食粮,是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边远地区,货物全靠人背肩扛,食粮外供,运输成本远高于自种成本。在这些交通闭塞、人们的食粮必需自己解决的地方,自种食粮,不是效益高低问题而是能否生存的问题。农业科技的进步,如良种与地膜的配套,使许多高寒地区原种不出玉米的地方能种出玉米来,原不产水稻的地方现在能种出水稻来。

  食粮结构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提高。电影《尘埃落定》中的麦其土司,深知当地交通闭塞,粮食必需自己解决。当其它土司领地种粮时,他的领地全种鸦片而食粮从相邻的领地购买,从而大发鸦片横财;当相邻的土司蜂拥而上将领地全部种植鸦片时,他改种粮食并按常年几倍的高价向其它土司售粮,大发粮食横财。

  回过头来看绥江。我们绥江最偏远的板栗乡罗坪村铜厂沟,交通也较方便,农民虽只种玉米和洋芋,但也大都吃大米,如果有较高种植业项目,就谈不上非要通过自种来解决自己的食粮问题;绥江是山区县,一个农户不可能种上六七公顷粮食,种粮食不可能有规模效益。

  平原地区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产业有优势,关键是能靠大型机械帮忙,能发挥规模效益。水果等经济作物虽然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和收益比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高很多,但因修剪、摘果等农活大型机械帮不上忙,一个劳动力管不了多少面积,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只好让位于大型机械无用武之地的山区去发展。“平原粮、山区果”,不局限于“粮”和“果”,凡大型机械派得上用场的作物都宜宏观布局于平原地区发展,凡大型机械派不上用场的作物都宜宏观布局于山区发展。我们绥江是山区县,农业种植产业当然重点是考虑发展水果、蔬菜等大型机械派不上用场的作物。

  这里还有一笔重要的帐需要算,那就是:一个国家中小区域县份,若不在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域的规划范围内,并非一定要确保粮食自给,但从国家层面看,像我国这样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粮食必须立足自给,绝不能立足于从国外进口。那么,把我国的平原地区规划为主要的产粮区,能对全国的粮食供应作出多大贡献呢。

  查阅公布的相关资料,我国仅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的国土面积就有近9000平方千米。若其中耕地占30%,全年复合每667平方米产500千克,即可向全国14亿人口平均每人供给138千克。

  加上其它主要产粮区,还有前述许多边远地区食粮必须自给,等等,从宏观布局上提出“平原粮、山区果”的农业种植产业发展思路,我国的粮食安全是能得到保证的。

  1.3 从生态特殊性方面看绥江适宜发展的种植产业  绥江发展农业产业,从生态特殊性方面看,“半边红”李子是一优势产业。“半边红”李子是绥江海拔290~800米区域优良的地方水果品种,以其上市早、果形好、离核、甜脆、无涩味而深受市场欢迎,产品不仅在大中城市畅销,而且远销到东南亚国家。它的优良品种特性,以天宝山为中心,限于绥江县境内,引种到水富县、盐津县,距离仅60~70千米,虽然品性仍比当地的李子品种好,但比天宝山的差得多,属典型的地方特色品种。随着移民后扶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短短几年间,半边红李子从600多公顷发展到3333公顷。目前投产面积1000公顷,一般每667平方米产1000千克,最高达5000千克。采果期采购商到田间地头收购,平均每千克6~8元,最高达每千克24元。绥江发展半边红李子产业,产品有市场,农民增收有希望。但大面种植管理水平参差不一,对此,目前县委、县政府正以打造天宝山和真武山两个示范基地为重点,着力从种苗繁育地建设和管理、新果园的规范种植、旧果园的提质增效等方面促进绥江半边红李子这一优质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这是充分发挥绥江生态优势的科学决策。绥江是山区县,从宏观看还肩负国家生态建设重任。着力发展“半边红”李子这一具有地方特色、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同时也有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

  绥江发展农业产业,从生态特殊性方面看,金江白魔芋是一优势产业。金江白魔芋主要产区局限于金沙江下游一带,主要包括云南省的永善县和绥江县,四川省的屏山县和雷波县。由于品质远优于花魔芋,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畅销。绥江魔芋产区,户均有0.53~0.6公顷魔芋适种地,每年安排种0.2公顷商品芋和667平方米繁种芋,土地轮作,种芋循环自给,中上水平的种植管理,商品芋总产量4000千克,总产值12000元,扣除各项商品物资投入1500元,现金收入10500元。主要起遮荫作用而套种的玉米,667平方米产100~200千克。绥江金江白魔芋生态资源优,适种面积广(4000公顷),产品销售好,农民有传统种植基础而易接受规范栽培技术,劳动收入高。做好种芋扩繁和循环自给,提高规范种植水平,绥江金江白魔芋产业完全有条件做大做强,成为农民脱贫致富支柱产业。绥江既产白魔芋,也产花魔芋。花魔芋生态产区广,白魔芋生态产区窄,当充分利用绥江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金江白魔芋这一优势产业。

  绥江立体农业突出,梁村的瓶芋等一些小宗作物在局部地方有其独特优势,政府也宜鼓励农民发展。

  种植产业宏观布局是“平原粮、山区果”,绥江是山区县,传统的粮食生产不是绥江农民高收入的商品经济产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不适合种商品果树和蔬菜的地块种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解决农民自用粮菜及畜禽饲粮,既无需销售而不产生销售成本,又解决自用而省去购买成本,两项成本合算,经济帐不低,须予以重视。

  1.4 从绥江的种植产业看养殖产业  绥江近年畜禽养殖,因环境条件适宜和自配饲料使用率高,以粮食养畜禽变产品为商品,成为农民农业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粮食不是绥江农民高收入的商品经济产业,传统的食粮型畜禽养殖业,因无自产饲料优势,不能成为绥江农民高收入的商品经济产业;绥江没有规模化草场,荒山不许放牧,食草型畜牧养殖业也不能成为绥江农民高收入的商品经济产业。因此,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果蔬及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畜禽养殖的经济收入占农业经济收入的比重将逐年下降。山区以满足肉食自需为目的的分散养殖,或特种野生动物的养殖,在整个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上将占很小的比重。总之,绥江粮食生产和畜牧养殖,增收潜力不大,不能成为商品经济的主要产业。

  2 促进绥江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2.1 科学规划  把握“平原粮、山区果”总体产业区域布局变化趋势,围绕“每个劳动工日有较高收入、每个劳力全年有较高收入、单位土地面积有较高收入”这个综合性要求,对当地生产条件、市场、技术、效益、优势和劣势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分析其可行性和必要性,按照“围绕龙头、满足市场、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规划适宜发展区域,一个区域带集中连片发展一个有特色的、有规模效益的产业。

  2.2 组织引导  一个产业,要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方案。发展农业产业,农民是主体。要得农民积极响应,重点是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示范样板、政策鼓励等途径和措施,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目前,我县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了几年,既见了世面,又有一定生产垫本资金。我们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因各种原因不能外出的留守劳力发展农业产业,做好示范,引导外出务工积累有资金、发展有思路的人员回来发展水果等商品农业产业。

  2.3 产品质量  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全社会所关注。引发农产品质量不安全、甚至出现严重人畜中毒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二:(1)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导致所生产农产品硝酸盐类超标、重金属元素超标、“三废”等有害物质超标、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生物超标;(2)病虫防治农药的残留超标。就绥江种植业而言,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微乎其微,潜在威胁是农药残留。

  那么,如何既有效控制流行病虫危害,又生产出无农药残留药害的农产品呢?技术方面:

  (1)贯彻农业防治这个基础措施,包括合理轮间作、选用抗病虫良种、配方施肥、合理灌溉、清洁田园等措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流行危害的外部条件,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减轻病虫为害。若一遇病虫发生危害首先想着如何用药来防治,是不科学的。

  (2)合理施用农药:①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更不能将高毒农药用于用于水果、蔬菜、茶叶等作物上;②按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内施用农药,不超前用药,不在作物收获前的安全间隔期内施用农药;③按标准剂量用药,不超剂量用药。

  (3)推广性诱剂防治害虫等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既有效控制流行病虫危害,又生产出无农药残留药害的农产品,其主要工作:(1)做好农药经营管理,严禁各农药经营店销售国家禁止销售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督促农药店人员在向农民销售农药时,详尽说明所售农药的安全、合理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2)按上述技术方面的要求,指导农民科学防治病虫害;(3)做好产品质量检测和市场准入。

  绥江青山绿水、环境优越,不仅有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的优势,而且有开发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需做好如下主要工作:(1)按照商品化产业要求科学规划和生产;(2)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切合本地生产实际的具体生产技术规程来指导农民生产;(3)申报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

  2.4 促进绥江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措施  (1)着力提高生产效率,推广适用农业机械、推广农田杂草化除、推广简化生产技术规程(如免耕栽培),降低劳力投入,提高单位劳力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收入;(2)做好劳务输出,促进农业劳力向城镇转移,使从事农业的劳动者拥有适宜规模经营的土地等农业资源,提高单位劳力的全年收入;(3)保护生态、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等,保障耕地产出,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收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nyjj/8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