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3:41:19 所属分类:信息产业经济 浏览量:
【摘要】从2005年起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形下,房价上涨的势头依然不减。无奈之下"国六条"紧急出台,具体效果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鉴于此种情况,本文结合对政策有效性的探讨,在对山东省房价走势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摘要】从2005年起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形下,房价上涨的势头依然不减。无奈之下"国六条"紧急出台,具体效果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鉴于此种情况,本文结合对政策有效性的探讨,在对山东省房价走势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弹性政策有效性
一、房地产价格调控难的原因分析
1、中央政策的价值取向。政府出于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出台政策防范经济过热,限制房地产投资,实现房
地产价格的软着陆。政府每一个调控文件的第一句话,都是“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政府正在小心翼翼的走一条钢丝绳,一边是房地产崩盘带来的银行坏账与金融风险,另一边是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要求房地产投资的降温。因此,政府的选择就只能是抑制投资、减少供给,而宏观调控带来的房价的居高不下就只能由消费者来买单了。
2、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自11号令允许地方政府以土地储备的名义和土地招、拍、挂的预期收益作为抵押向银行大量举债以来,巨大的利益驱动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掀起新一轮土地投资和城市建设投资的高潮。由于地方政府本身就是利益博弈中的一方,因此很难跳出过去宏观调控所出现的怪圈,这也成为了长期促进房地产业高速发展、房价高涨依旧的特殊推动力。据七部委、八省市房地产检查报告称,新政出台后,除少数省市按时公布了具体的标准以外,其它大多数城市并没有积极响应七部委文件的精神,大部分省市还在观望、等待。
3、开发商的垄断优势。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的格局是强势房地产开发商、弱势民众。房地产开发商不仅掌握了庞大的经济资源,而且结成一个十分强大的利益群体,并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经济资源来掠夺整个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舆论来维护自身不合理的暴利。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会用利益收买某些所谓的权威,做出所谓的权威报告来混淆视听,加剧信息的不对称。因此,造成政策调控房价的难度加大。
4、银行的推波助澜。近几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银行信贷资金的易获得性与利率过低。个人消费信贷快速增长,导致了个人住房消费快速膨胀、房地产市场炒作及房价的快速上涨。尽管新政对银行信贷有所约束,但效果甚微。
5、消费者的急不可耐。单纯从理论上讲,只要消费者都持币观望,房地产市场上供大于求,房价免不了会暴跌的。但实际上在市场信息不完全的情形下,消费者很容易为各种声音所左右,按捺不住开始入市。根据博弈论理论,在部分消费者先行一步的情形下、对方策略已定的情形下,剩余的消费者只能是迎头赶上。
二、房地产价格弹性系数分析
房地产与一般商品不同,不仅具有消费品属性,还具有投资品的属性。作为投资品,其价格形成机制和一般的商品不同,不是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而是取决于未来的受益预期,预期价格上涨则需求增加,预期价格下跌则需求减少,所谓的预期价格就是消费者根据以往的价格走势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来判断的。概括来说,在投资品的市场中不存在均衡点,没有均衡价格,价格波动规律就是“追涨杀跌”。
据统计,房地产开发中,定金和预收款和商业银行贷款占资金来源的70%,而自筹资金仅占30%。所以,在此情形下,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主要是由供给者的投机供给引起的,房地产低买高卖的差价收益也主要由供给者攫取。
1999年至2002年,山东省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基本都小于供给价格弹性;而2003年至今,需求价格弹性都大于供给价格弹性,也就是说,目前的房价居高不下主要源于需求所致。然而从2004年的统计的全省房价收入比来看,全省的房价收入比并不合理,占全省人口总数65%的中低收入人群房价收入比超过3-6倍。也就是说,目前山东省房地产市场上虚假需求占很大比例,这里指的虚假需求不仅仅限于投机性需求,还包括消费者迫于房价将继续上涨的预期压力、以超过自己真实购买能力的跟风需求。因此,房地产调控不能忽略消费者,要通过政策导向控制房地产的投机性,将房价调控到合理水平。
三、对政策干预房地产市场的几点思考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主要贡献之一就是时间一致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公众在做出当期决策的时候,不仅要考察政府当期和之前曾作过的政策选择,而且还要考虑政府将来的真实趋势,同时还要参考自己的选择会对政府未来的决策产生怎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静态分析方法并没有考虑到公众对政府政策的预期,因此显然不是最优的求解方法,其所得到的均衡结果也只能算是一个次优均衡,因此也就产生了所谓的时间一致性问题。如果人们对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能力存在置疑,并预期房价还会上涨,就不会停止购房行为,即使房价超过自己的购买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xxcyjj/10209.html
上一篇: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闽台IT产业合作的现状与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