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术的本质特征浅论中国武术的发展走向
时间:2015-12-20 13:43:34 所属分类:信息产业经济 浏览量:
【摘 要】武术是门学科。武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对传统武术精华的汲
【摘 要】武术是门学科。武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对传统武术精华的汲取。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在继承和发扬中逐渐壮大。
【关键词】武术本质 特征现状 发展走向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对攻防技击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武术始终是围绕“武”的价值和规律发展的。它是一门特殊技能和技艺的学科,这也正是它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的所在。
1 中国武术的本质与特征
武术作为一种健身手段,它的本质与特征和中国传统的导引养生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不仅体现在武术的运动方法、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武术的理论与导引养生术理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中国的导引术讲究吐故纳新,武术也同样讲究调息运气。武术的修养方法讲究内外兼修,即注重筋骨的锻炼,又强调心神义气的结合。无论是“提、沉、聚、托”,还是气沉丹田、以气催力、心与意合等都说明呼吸与动作的结合,不仅使动作的完成更加合理,而且通过呼吸增强了对内脏器官的锻炼,同时对人的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又有特殊的调节作用。
中国武术的独特之处体现在,一是武术技击讲四两破千斤,讲究方法巧、运用妙、丰富多变,与西方技击的快、狠,技法简单,重体能、体力、打击效应的特点迥然不同;二是重德,在传统武术中多强调以练功健身为主,二人比试点到为止,做到打拳人不知,出手不伤人。习武者在对抗中切磋技艺,相互提高,以愉悦身心,提高武学境界;三是武术的思维模式最注重直觉感悟,靠亲身实践去体验内在的意蕴之深、技巧之妙、意境之美,追求理想境界。不论浅层结构的运动技术,还是深层结构的文化形态,都需要去学,练和揣摩,学会一个武术动作似乎没有太大的难度,深入之后,那上下内外的高度协调,劲力技巧的体现、心神意的配合,以及它所赋予的哲理,则需要人无止境地去体悟修炼方能心领神会。
武术是以运动实践来体悟中国文化的一种途径。文化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及其结果”。而创造的文化都具有民族性。武术的形成和发展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武术在华夏土地上绵亘了数千年,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的浩瀚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武术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从而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作为文化的载体不论在理论和技法上都渗透着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伦理学、兵法学、中
医学、宗教的精髓,集中地反映着民族精神、民族气质以及独特的民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人生观和宇宙观。对人际关系的和谐颇有启迪,它注重性命双修,德艺兼备,即讲克己正身、宽厚谦让,又讲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倡导人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2 中国当代武术现状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武术运动是以套路形式展现在竞技舞台上的。以动作规格为主要评分标准的竞技比赛杠杆,使武术以功架练习为手段,以技击实用为主旨的目标追求发生了倾斜,竞技武术体现的仅仅是一种对周围环境的精神征服,也就是说是对观赏者而言的一种审美效应。而这种竞赛套路往往是由创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演练者的具体条件来进行编排的。在编排过程中一般不会考虑技击应用的必备条件,它脱离了实用价值的客观性和随机性。在演练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所谓“技击意识”,也带有浓厚的主观性、表演性,这种演练意识与真正的技击意识只能是貌合神离。在套路的训练方法上,竞技武术由手以争分夺牌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所以与传统的讲究格杀实用,并注重多种练功方法的传统训练方法发生变异而显得单一。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中国武术历来所追求的主体目标和本质特征正在渐渐淡化。
然而,也有许多人认为。近些年来开展的散手格斗运动,正是在大力开展武术的运动。散手格斗运动的开展,确是对以往单一以套路为主的武术运动的一种突破,给中国的武术运动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也可以看作是以前武术运动在发展到某一阶段对武术本质特征的一种回归。散手武术包含着踢、打、摔、拿等动作的运用,有着丰富多彩的技法和招数;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在的散手缺少能够体现这些具有武术特征的技术,不少散手选手甚至连武术基本功也没练过,他们的武术技术基础一般都比较差,难于在散手中运用武术招数,这样就容易将中华武术混同于一般的搏击术,失去武术固有的本质特征。
目前,竞技武术中套路和散手运动两种形式并存,但它们都没有很好地保持武术的本质特征。套路越来越趋向于“技巧加体操”,散手也快要成为“自由搏击”;但套路却没有体操高难、优美,散手也没有跆拳道凶猛、厉害,这样下去,很难确保武术不失去其精华和魅力,弘扬武术,走向世界就更不能想象。
3 武术的发展走向
结合中国武术的现状,随着世界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传统武术开始向竞技武术过渡,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很多以专业队为主体的竞技武术体系,武术比赛也明显的分为套路和散打比赛,武术运动的技术水平和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武术文化的商业化运作已经不可避免。但一些人利用群众对武术的喜爱进行投机取巧,非法出版了一些质量较低的图书、光盘等武术出版物,大肆掠夺钱财;另外,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各种武术培训机构越来越多,难免存在武术教育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传统武术在人民群众中的神圣地位,今后强化管理将成为发展武术的重点。
进行多种形式的武术交流也会成为今后的新潮。武术有多种派别,各个派别在形成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各成体系的。在现代的开放时代里,相对保守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开放的形势的需要,各派别独立生存的环境将消失,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发展才是大势所趋,各个派别应该敞开胸襟,真正发扬高尚的武德,相互学习,可以举行高级的理论研讨会进行武术理论的研究,也可以采用武术节、武术大赛的形式进行武术切磋,取各家之长吸收到自己的派别里,这也是传统武术在自我完善过程中的传统方式。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文化中的各种元素,包含有哲学、养生、伦理、中医、兵法、宗教等多学科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形神兼备、内外双修的特色,许多外国习武者认为学习武术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更是了解、领悟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武术要发扬光大,有很多方面需重视理论研究,用相关学科的原理阐述武术的奥秘,要全方位、多层次挖掘武术理论的真谛,并且使理论联系实际,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用科研主动推动武术的发展,为武术的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科学研究,不仅研究武术技术,更要研究武术的管理体制和竞技体制。武术的发展方向,离不开武术科学理论的指导,这已是当代武术界的共识。需要武术科学化,需要在理论上对武术的发展作出应有的科学阐述和指向,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加大武术的科研力度,使中国这项优秀的文化遗产更加科学、完善,以它丰美的姿态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倪依克.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与更化创新[M].2004,1(11):60-61.
[2]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2:111-11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xxcyjj/1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