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国内形象设计行业的现状分析与探讨

时间:2015-12-20 13:53:54 所属分类:信息产业经济 浏览量:

[摘要]形象设计主要包括了个人形象、群体形象(含城市形象、国家形象)和以人为核心的外在景观。本文涉及的形象设计特指个人形象设计,文中探讨分析了个人形象设计的行业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形象设计 现状分析 未来发展探索 个人形象是个人面

[摘要]形象设计主要包括了个人形象、群体形象(含城市形象、国家形象)和以人为核心的外在景观。本文涉及的形象设计特指个人形象设计,文中探讨分析了个人形象设计的行业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形象设计 现状分析 未来发展探索
  
  个人形象是个人面向社会全方位表达自我而形成的一个综合印象,个人形象设计是对于表达方式的探讨,依据个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通过全面的分析、合理组织、规划和设计的恰当表达方式。
  
  一、我国的形象设计行业发展分析
  
  “形象设计”(Image Design)一词,起源于1950年的美国,我国的个人形象设计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开始出现过不少从事形象设计工作的人员,但他们一般是由美容、美发、化妆、服装(饰品)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尤其是美容美发和化妆行业,这些人员逐渐从业余到专业,从擅长一门到开始注重整体,但与真正意义上的形象设计师还是有相当距离。形象设计开始成为一个行业仅仅是近几年的时间。
  2005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形象设计协会,2006年国际形象顾问协会中国分会筹委会也正式成立,目前主要进行教育培训、国际认证等服务的沟通工作,虽然其服务内容还略显空泛,但也预示着中国形象设计行业将渐渐向规范化发展。
  在高等教育方面,国内的上海戏剧学院、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多所高校也只有在艺术系里才会有相关的学科,但由于形象设计发展的时间短,还不完善,需要时间在市场需求下共同进步。
  形象设计对大多数人来说,还需要不断培养他们的形象意识。社会大众的认识还处于启蒙阶段,追求形象设计还没成为整个社会的时尚,针对大众符合大众需求的个人形象设计也较缺乏,个人形象设计并没有生活化。与之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对自身的形象包装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穿衣打扮,而是有了更高层面的审美追求。随着对形象设计的需求不断扩大,个人用于形象设计的费用将成为日常消费的一部分。因此,形象设计师的出现充分顺应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形象设计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二、形象设计行业的存在问题及影响分析
  
  1.设计师缺乏综合能力,将设计过程简化
  由于缺乏专业的学习和训练,目前国内大多的形象设计从业人员并不具备整体策划的能力,往往是从自己专长的角度去理解和操作,过分地注重立竿见影的商业效果,将形象设计简单化为化化妆、换换衣服、拍张照片的模式。设计师急于求成,消费者注重快速产生很好的效果,甚至自己对需要的形象都没有明确的概念,设计师又怎能在相识仅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为你设计出真正适合你生活需要的合理形象呢?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完成了形象设计也必然流于表面,设计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2.行业不规范误导大众对形象设计的理解
  近几年在我国的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形象设计机构,前身大多也都是那些美发厅、美容院、影楼等,他们为了提升自己的店面形象,大多改成某某形象造型、形象工作室之类的名字。这种形象设计与化妆、发型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形象设计被人为地变成了美容美发机构、影楼的“代名词”,并没有行使其原本的功能,而成了一种为提升店面形象地宣传手段,这便是眼下大多数形象设计的真实情况的反映。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社会大众的观念和行为。社会大众对于形象设计的理解偏差,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理解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形象设计。
三、我国常见的个人形象设计研究体系分析
  
  目前我国的形象设计行业中虽然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开创了形象设计行业的规律系统,能对个人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一些化妆、色彩、搭配、交际礼仪等环节的方法与规律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也为形象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是整体还仅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尤其是许多综合素质并不高的从业人员会用那些形象设计师的系统规律生搬硬套,脱离了现实情况,那就更没有说服力了。随着人们对审美及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并没有得到科学认同的规律系统也将渐渐被淘汰。
  例如,关于色彩与搭配,大多数人都带着一套规则:服装色彩与肤色、发色之间的关系规则。例如,黑肤色的人不能穿红色,泛黄皮肤的人被告知不要穿黄色,银色头发的人不要穿银色等等,诸如此类,理由是因为那样会让原本的自然色加重,而带来负面效果。尤其对与爱美的女性来讲,受着种种规则的束缚。似乎违反了规则就犯了色彩搭配的大祭,无法回归到自然的选择。
  对于人物个体的设计本身就是唯一的,但又要经历及其复杂的过程,若仅仅如此分类,不能针对差异化特征,也很难满足个体的需求。即使设计的结果是符合大众审美的标准的,也会因为与人的需求不同而不为个人所接受。对于个人形象设计,应该从整体的步骤上求得一致的研究方法,而不能对于特定的环节制定规律。当我们在尝试了解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形象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时会有很多的多变因素,另外形象设计专业的流行性和时尚性的特点,决定了需要不断跟上时代步伐,做到知识的快速更新,而不是套老理论、定标准。形象设计专业的特性导致了很多形象设计分支研究领域内容滞后问题。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形象设计传达的是观念,是规律,是创造,而决不是被人们规范成的条条框框的理论,必须运用各种不同的变项,并且承认形象与个人感受、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形象设计中各个领域运用知识要相应增加行业当前信息,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把握专业信息动态,更好的适应社会当前需要。
  
  四、发展要求
  
  个人形象设计作为一种新兴行业,正逐步被公众所认同而接受。这一切反映了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正是人们的需求不断引导并促进形象设计的发展。在个人形象设计表现出需求的多样性,不同的身份地位、不同的生命阶段、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需要不同的个人形象设计,这种多样性要求形象设计不是简单的研究其技巧,而需要系统的设计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不同的设计创作。个人形象设计行业刚刚起步,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但行业也处于一个混沌状态,需要加强对理论的研究,并逐渐形成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和执行方法,去解决社会的需要。个人形象设计也将向生活化、实用化以及更深层次的空间发展。
  
  参考文献:
  [1](美)SnsanB.kaiser.服装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顾晓君.21形象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杨金德.漫谈个人形象管理[J].龙岩师专学报,2004,2(1):51-54.
  [4]孔克勤,等.个性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日)荻村昭典.服装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6]廖国伟.艺术与审美的文化内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14.
  [7]杨金德.谈个人形象设计和塑造的原则[J].龙岩师专学报,2002-10-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xxcyjj/1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