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对于清远地区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改革与创新性分析

时间:2015-12-20 13:55:04 所属分类:信息产业经济 浏览量:

摘要:野外实践是高校旅游资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创新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教育理念,创建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教学新方式,构建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新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清远地区;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改革与创新;创新型人才 Abstract: The open coun

摘要:野外实践是高校旅游资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创新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教育理念,创建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教学新方式,构建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新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清远地区;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改革与创新;创新型人才
Abstract: The open country practice is the university tourist resources teaching important component. The article on the innovation tourist resources open country practice education idea, the foundation tourist resources open country practice teaching new way, the construction tourist resources open country practiced the new pattern to carry on the exploration.

key word: Qingyuan area; Tourist resources; Open country practic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novation talented person
前言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是旅游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是旅游资源教学极为重要但又相对薄弱的教育教学环节,亟待创新并需重点研究。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野外实践教学实践,认为目前高校旅游资源野外实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性改革:
  一、创新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教育理念
(一)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旅游管理创新型人才
  实施创新性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其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并不是少数杰出人才所特有,它是人所共有的潜能,在合理的教育和培养下,就能在每个受教育者身上得到发展。教育的责任在于把潜在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开发出来,赋予每个受教育者以创造性。这一点必须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来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中研究型旅游资源实践,便是该专业教学过程优化的重要环节。优化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教学,使之成为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旅游管理创新型人才的理想课堂。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一是好奇心或兴趣。好奇心或兴趣是科学研究的驱动力。优化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激发学生在千奇百怪的自然环境中探究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旅游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是创新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教学的重要职责之一;二是勤奋、刻苦。创新要以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为基础,而勤奋刻苦是积累知识的必要条件;三是自信心、洞察力、协调力和坚强的意志。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从事真正的创新工作,协调能力是旅游管理者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坚强的意志是取得创新性成果的基础。通过旅游资源野外实践,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在与各类人员的交往中,在对各类旅游资源的研究和探索中,学生勤奋刻苦,自信协作,人格意志等品德得到很好的培养。可见,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是旅游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改变旅游资源野外实践价值取向,创设新的教学目标
  实践是一切真知的源泉,对以实践性强为突出特点的旅游管理科学而言,地质地貌演化历史之长,各种旅游资源形成过程之复杂,绝大部分是无法模拟或不可再现的。因此,旅游资源的特点要求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观念、区域条件、时间短暂、经费不足和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资源野外实践的目标价值取向单一,即仅仅要求学生在通过回答已有明确答案的科学问题的基础上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这种单一的验证性实践存在严重的弊端,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探索、研究新型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旅游实践观念和旅游科研能力。
  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单一的验证性实践,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作为旅游资源野外实践的目标价值取向。根据社会对旅游管理人员的要求,将旅游资源野外实践由单一的验证性实践转变为研究型、探索型、设计型、综合性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者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者,形成新的实践教育观念。旅游资源野外实践的主要任务应是在指导学生认识现存旅游资源和分析这些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探索新的还未被他人认识的旅游资源的能力,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强化学生的主体精神
  以人为本是现代创新教育的价值观,是当代“创造型教学”的核心内容,即把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合作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这样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旅游资源野外实践的全过程中,改变以往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对自然空间中的各类旅游资源进行探索、分析、评价和研究,使学生在自主研究、自主管理的旅游资源野外实践中获得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创建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教学新方式
  新的教育理念必须有新的教学方式相配合,才能真正得到贯彻和实施。因此,旅游资源野外实践的创新必然要求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
  实施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新目标。
  从验证性到设计性的转变:改变长期以来,旅游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仅仅是针对理论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进行验证性实践的传统习惯,实施课程内部各知识点的相互融通,完成教学实践目标下的过程和方式的自我设计。
  从单科性到综合性的转变:通过实施跨区域旅游资源调研和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分析研究、探讨教学实践区内区域旅游资源特质、形成演化、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使学生经历不同单科性知识自然融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训练。
  从认识性、继承性到研究性、创新性的转变: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立项进行专题研究,使学生经受选题立项,收集相关地理和历史资料、旅游规划资料,开展研究工作,总结撰写论文的完整训练,达到由传承向独立研究与创新的转变。


从传统地理方法到新技术方法与传统方法结合的转变:将新技术、新方法实质性的纳入实践教学体系,野外实践过程中,以新技术(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和传统技术方法结合的方式,完成旅游资源分类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野外工作和研究能力。
  从灌输式到启发、讨论式实践教学的转变:改变过去习以为常的“灌输—认知—验证”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够刺激学
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讨论式教学模式。
  三、营造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教学新环境
  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教学既建设不同学科交融的天然基地,又营造师生平等、情感交融、宽松、自由、民主、开放的精神氛围,这是实现创新性旅游资源实践教学的基本环境条件。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实践教学对自然形成的野外各种客观地理现象的实际观察、研究和综合分析,完成课堂理性化、抽象化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直接实践。
  (一)利用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整合课程体系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打破旅游资源课程体系中课堂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自闭式教学,使不同课程内容自然交融。如《旅游地理学》、《中国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生态旅游》、《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等课程的知识,学生在实践中得以融合和贯通,构成旅游资源知识体系。在实践中,通过对不同地质地理现象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比较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综合分析,培养科学的思维观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利用旅游资源野外实践促进师生交流
  实践教学中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师生共同生活、平等相处,既为师生的情感交流、思想交流提供了方便,也为知识交流提供了无拘无束的良好环境。野外自然环境是无遮无拦的自由天地,学生在自我管理下,面对千姿百态的鲜活的地质地理现象、丰富多彩的社会人文景观,必定有无穷的思考和顿悟,并会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及创新意识和思维。
  由此可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开放的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教学环境是实践教学创新的重要一环。
  四、探究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新模式
  (一)创建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方案系统
  为了将创新性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持续、规范地发展下去,我们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实践观念和目标、师资条件、实践时间以及实践经费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全国筛选出多条实践路线(或实践区域),初步建立了多条实践路线的系统储备方案,完成了绝大部分实践路线或实践区域的有关实践指导文献。根据系统储备方案,在不同年级优选出具体的实践方案进行实践。
  根据我国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地域特点及旅游资源区域分异的尺度等基础的区域条件,按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我们精选了一批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著名旅游地作为旅游资源实践备选地。经过科学的研究和实际考证等艰苦的工作,筛选出主要的实践备选路线。
  1.长途实践线路:关中平原实践线路(西安—华阴—宝鸡)、北京实践线路、赣南实践线路(黄山—九华山—徽州)、桂林地区实践线路(桂林市—阳朔—灵渠)。
  2.短途实践线路:英西峰林实践线路(清远—九龙—月明迳倒影)、连阳四县实践线路(清远—阳山—连州—连南—连山)、清新实践线路(清远市区—太和洞—玄真—飞来峡—飞霞山)。
  以上实践线路的确立,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支撑条件。旅游资源野外实践创新性研究是旅游资源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对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将继续下去,使学生通过实践,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创新野外实践场所和对象选择
  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是学生亲身体验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了解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调查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的基本途径。在旅游资源课程体系的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旅游资源野外实地考察和调查既要有一定的场所,也需要有一定的对象,选择合适的旅游资源实践地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
  首先,旅游资源实践地应该是一个具有区域空间概念的地理实体,地理位置明确,区域界限清楚。例如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选择的旅游资源实践地之一——“飞霞山─飞来寺─飞来峡”景区,它是广东省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比较富集的区域。进行实践活动的师生在这个范围内,以不同的地貌形态和社区空间为教学环境背景,以每一个景元或景段为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求知和创新的欲望。
  其次,从旅游资源教学需要出发,旅游资源野外实践地必须是由各种系列和不同等级规模的旅游景区和景观要素构成。英西峰林内拥有峰林走廊、穿天岩、点将山、广东布达拉宫-彭家山寨、明迳倒影、九龙镇、大湾油菜花田等清远乃至广东著名的旅游景区。英西峰林的旅游资源可归属不同的景系、景类和景型,它们都是旅游产业直接利用的资源基础,是旅游资源野外实践教学所要考察和研究的对象,是最直观、最生动、最实际的旅游资源课程的教材。
  鉴于以上的研究,目前高校旅游资源实践应选取旅游资源品位高、密度大旅游资源富集区作为旅游资源实践地,或者选取旅游资源品位高、密度大的地区作为旅游资源实践地。
  
【参考文献】
[1]扬栽田,谢丽.旅游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湖南环境生物技术学院学报,2002,(8).
[2]王千红,张万朋.全程式创新性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2,(4).
[3]卢松,陆林.高等学校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野外实践课程建设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
[4]李上文.强化主体性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5,(21).
[5]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清远市人民政府.清远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xxcyjj/1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