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品经营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5-12-20 13:59:45 所属分类:信息产业经济 浏览量:
【摘要】 本文根据企业可开采资源煤质变化的趋势,即高硫煤与低热值煤逐渐增多的情况,分析了其煤质变化的规律及特征、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合理配煤、洗选加工及配煤入洗、配煤销售、煤的就地转化的基本思路,以实现煤炭产品适销对
【摘要】 本文根据企业可开采资源煤质变化的趋势,即高硫煤与低热值煤逐渐增多的情况,分析了其煤质变化的规律及特征、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合理配煤、洗选加工及配煤入洗、配煤销售、煤的就地转化的基本思路,以实现煤炭产品适销对路、升值增值,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煤炭产品 硫分 配煤 脱硫 经济效益
作为资源型的煤炭企业,其产品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不仅直接左右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同时亦关系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首先,煤炭产品是具有实现经济效益的唯一性的。产品是否适应社会需求、产品适应社会需求中是否具有高附加值的应用价值、是否符合环保要求、这是关系到产品为企业带来的收入高低,能否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问题;进一步讲,煤炭产品能否与煤炭利用技术发展相适应、煤炭产品能否在煤炭企业这一环节中实现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善和改变,以求得产品进一步升值、适应更广泛、更经济、更有价值的利用,这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鉴于此考虑,就我们企业而言,有几个问题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要给与深刻的思考和准备。
一、就目前煤的应用技术来说,我们煤的应用价值受到挑战。
作为炼焦煤而言,过去我们以低灰、特低硫而赢得用户青睐,成为畅销、获利较高的产品。而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和延伸,具有明显优势的二号煤资源正在减少,被随之而来的五号煤、九号煤逐渐替代。由于五号煤、九号煤硫分的升高,其在配煤炼焦中的位置势必受到削弱,而且随着煤中硫分的升高,其位置削弱的程度将进一步增大。作为炼焦煤,硫分则是一个很重要、很敏感的一个指标,它在高炉炼焦过程中直接影响着生铁质量,进一步影响着钢铁质量。由于这个原因,煤中硫分升高,势必带来其应用受限,进而影响其销路和价值。
作为动力煤,我们企业也同样面临着炼焦煤遇到的情况:即随着开采的延伸,九号高硫煤日益增多。高硫煤应用于燃煤企业,势必增加脱硫成本,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而导致环保罚款增加,加深对大气的污染,由此使得燃煤企业在配煤入炉燃烧时减少我们动力煤的配比,致使市场占有率降低,导致我们的动力煤市场受限,价格受影响。
总而言之,我们企业煤炭产品的硫分升高已成定势,由此将影响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的应用程度和范围受到限制,应用价值处于降低趋势,价格受影响,效益下滑而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九号煤将成为煤炭产品经营中洗选加工、煤炭转化、产品的适用性改善及产品的升值增值研究的主要对象。
虽然二号煤减少,但九号煤无论是炼焦煤,还是动力用煤,其储量还是比较丰富的。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九号煤成为可开采的资源。
根据已开采的实践,及钻探所做试验研究,九号煤的煤质特征基本情况是:煤种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与二号煤基本一致,主要受煤田西南部火成岩侵入的影响,煤的变质程度有东北到西南逐步加深,因此,煤的挥发份随煤的变质程度逐渐加深而逐渐降低。但从垂直剖面上看,与二号煤相比,挥发份的变化不是很明显,且不规律。甚至有的井田(如东庞)挥发份反而增高;煤的灰分较二号煤没有明显著的变化,但煤灰成份发生了变化,灰成份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降低,煤灰熔点降低;九号煤中硫分升高是普遍的规律,煤中硫的构成一般以有机硫为主,因此某些地段的原煤经洗选加工之后,煤中硫分含量甚至出现富集;煤的可选性从垂直剖面与二号煤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但炼焦煤的结焦性能较二号煤则有增强。
三、九号煤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是以延长二号煤应用优势时间为目标,调整井下生产布局,利用我们有限的二号煤资源,实现二号煤与九号煤的合理配采,通过不同煤层煤的优势互补,达到配煤入洗、生产出利用价值较宽广的炼焦煤,或达到生产出硫分没有明显提高、配煤入炉不受显著限制的动力用煤。
二是进一步完善配煤入洗的设施,在洗选加工环节,通过不同煤层的煤、煤种有差异的炼焦煤、硫分及结焦性能有差异的煤配煤入洗,生产出适合炼焦需要的洗精煤。
三是考虑动力煤配煤销售的可能性。即在矿内考虑建立动力煤配煤设施,通过对不同煤的煤,尤其是高硫煤,通过配煤来实现动力煤煤质指标符合市场要求。
四是关注对高硫煤脱硫的研究。硫虽然在燃烧和冶炼中为有害元素,但在化工中确有许多用途,也是一种宝贵资源,如能对煤的脱硫有所突破,回收硫资源,不仅对环保有利,也为企业可增加收入,变废为宝。
五是利用煤的转化新技术,考虑煤炭的就地转化。随着洁净煤技术的发展,煤的转化必将成为煤炭企业要考虑的一个战略问题。这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革命性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英华,煤质分析应用技术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年8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xxcyjj/1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