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我国低碳经济推进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融合发展

时间:2015-12-20 14:34:40 所属分类:信息产业经济 浏览量:

摘要:低碳经济的研究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英国、美国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实践已经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经验的基础上,自觉将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升级纳入到低碳经济战略之中,从农业碳汇化、能源工业低

摘要:低碳经济的研究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英国、美国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实践已经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经验的基础上,自觉将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升级纳入到低碳经济战略之中,从农业碳汇化、能源工业低碳化、传统制造业低排化以及低碳指向的产业规制等方面实现低碳经济推进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全球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融合发展
  
  一、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1 国外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
  由于经济低碳化,提倡和鼓励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低碳经济”一经产生便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关注。美国学者Willey等从低碳经济低排放的目标出发,指出综合利用农场和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强调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重要性。Willey等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汇经济方面以及碳交易制度层面,这是世界上较早从理论角度研究碳汇经济的文献。
  碳排放权的可交易性为国际贸易中征收碳关税提供了理论依据。Streetesky和Lynch、Yan和Yang就研究了国际贸易与碳排量之间的关系。Yan和Yang还特别阐明了碳排量在国际贸易中的转移机制。这样一来,对于中国来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也承载了更多的碳排量。为此,如何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减少碳排量便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
  如果说Willey等人是站在发达国家立场上研究低碳经济的话,那么,RedgweU等人则是更多的站在发展中国家立场上研究低碳经济的。Redgwell等人以能源消费结构为突破口,指出了中国和印度两大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对未来世界的影响,特别是批评了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还为发展中国家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要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离不开能源政策的导向。Foxon等人就是从能源政策人手,认为低碳经济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到制度与管理的改革与嬗变。因此,建议发展和实现低碳经济必须从经济、制度以及管理层面进行协同创新,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无论是英、美、法、日等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局部的区域性自然资源消耗都不足以影响全球气候,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则不同,它们那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全球生态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说这一地区就是地球的最大碳汇场所。因此,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delaTone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低碳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就显得格外有意义。delaTone等人分析了这一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生态压力和环境压力,指出这一地区必须走低碳同时高速增长的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否则,到2080年,该地区由于高碳经济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占到这一地区GDP的11.26%,这无疑是个庞大的数字。
  2 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自从“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学术界也立即给予了高度关注。崔大鹏从政治和法律的角度强调了国际气候合作的必要性和机理;潘家华等研究了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路径;2006年,英国政府的《斯特恩报告》出版后,作为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的陈迎等对该报告作了一个通俗的解读,并且预测了未来世界气候谈判的走向。
  在国内,庄贵阳首先为我们解释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强调向低碳经济转型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在发展中寻求减排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王军在总结归纳低碳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途径和政策选择,特别突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特征。
  如果说前面的学者都在研究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问题的话,那么,谢来辉则是从当前中国经济态势——“碳锁定”角度来探索“解锁”之路的学者。他在界定了什么是“碳锁定”之后,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解除“碳锁定”,并提出了解除“碳锁定”的有效措施。这是我国学者针对我们的传统制造业要进行低碳化升级作出的理性判断。
  3 低碳经济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从本质上讲,低碳经济是通过对自然的善实现对人的善,是真正的“善举经济”。也就是说,低碳经济从善待自然界的角度出发,以降低对自然资源依赖为目标,以能源可持续利用为支撑,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变甚至更优的条件下,通过增加碳汇、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低碳管制等措施实现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减少以及能源的可持续供给。低碳经济是确保自然、人、能源、环境、经济五大系统的和谐“善举经济”。
  然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凭空进行,它要借助于产业与产业结构升级。这样一来,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融合发展就是必然趋势。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融合发展也可以称之为产业结构升级低碳化,或者称为产碳融合发展。由于后一种说法尚未普遍化,因此前一种说法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产业结构升级低碳化就是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推进之间融合发展的具体实现形式。
  发展经济学认为,后发国家的低碳经济同样要在工业化过程中完成。从产业革命的发展历程看,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亦是工业化的演进过程。整个工业化的过程,也可以视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产业结构升级低碳化就是整合工业化前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三重任务的复杂综合过程。工业化前期主要是解决产业结构地位不协调的问题;工业化中期主要是攻克产业结构低知识化的难关;至于工业化后期则是主要破解高碳经济以及前两阶段发展过程中增长副产品的净化难题。
  总之,低碳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为理论支撑的,这些理论为不同模式的低碳经济实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主要发达国家低碳发展策略
  
  1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
  有资料显示,从工业革命开始到1950年,人类燃烧化石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中发达国家占了95%;而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间,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占到总排放量的77%。这说明,发达国家对过去高碳经济引起的气候变化的确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也应当承担更多的减少当前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义务。

  如果我们再从历史的维度来考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对气候造成的影响的话,那么,也应该是发达国家该对气候变暖负更多的责任,因为他们的工业化都是高碳排放的工业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英国、美国、日本的低碳经济策略既是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利益要求的举措,也是他们对过去大量高碳工业化模式进行的校正和对后起工业化国家面临恶劣环境的补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完全依靠低碳经济完成其自身工业化历史使命的。因此,曾经依靠高碳经济首先完成工业化使命的国家,应该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
  英国政府在2003年2月4日发布了能源白皮书(俄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了英国2050年构建低碳经济的目标和任务,即着力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低碳技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构建有益于环境、可持续、可靠的和有竞争力的能源市场,力争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力图使英国在低碳经济方面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先导。
  具体做法是:第一,2007年3月制定了((气候变化法案》,到2020年将英国CO2的排放量降低26%~32%。第二,通过发展近海风能与生物质能及主动和被动式太阳能来保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三,促进国内外竞争性市场的形成,协助提高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并提高劳动生产率。第四,确保每个家庭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充分的能源服务。另外,早在2002年英国就正式实施排放交易机制,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国内实行排放市场交易的国家。
  美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是提出了“低碳路径”。具体来讲,就是以薪能源技术开发和碳交易市场建立为支撑,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奥巴马政府已明确提出,准备在10年内投入1500亿美元用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加强中近期行动,以实现205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比2000年减少80%的长期目标。事实上,美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也由来已久?1990年美国实施了《清洁空气法》,2005年通过了《能源政策法》,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发展低碳经济,法律先行是美国的成功经验。正是在《清空气法》和《能源政策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清洁煤发电计划”。布什总统还曾在2006年《国情咨文》中提出要进行“先进能源计划”,强调增加可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的投入。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是,美国还积极发展“氢经济”,拟定并实施了“总统氢燃料计划”。与低碳经济相比,“氢经济”成为无碳排放的更高层次的经济形式。
与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相比,日本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策略是“低碳社会”。日本攻府对“低碳社会”概念的解释是:在低排放、气候安全条件下的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可见,日本政府试图通过一场由日本引领的世界范围内的“低碳革命”来实现日本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日本的竞争力。早在2007年6月,日本内阁通过过《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正式将“低碳社会”作为2050年的重点发展目标,并于2008年7月通过《低碳社会行动计划》。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以政府的名义提出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即著名的“福田蓝图”,这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低碳战略是以低碳能源子战略作为支撑的。日本在低碳能源方面特别强调核电和太阳能的作用。在核电站建设方面,日本计划兴建的13座核电站中,将有9座在2017年之前投入使用。在太阳能方面,强化太阳能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计划在未来3-5年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这两项措施的实施,能够确保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由此看来,日本的“低碳社会”是以低碳能源为基础的。
  
  三、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低碳化转向战略
  
  1 中国政府对低碳经济作出的责任性响应
  虽然中国是后起工业化国家,但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却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由于低碳经济的研究源于气候变化,因此,任何防止气候变暖的方案都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性规划。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家方案。2007年9月8日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针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问题提出4项建议,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这是中国政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区域经济单元在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08年10月,中国又首次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09年,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宣布了我国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降低碳排放强度。这是中国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具体量化指标。上述纲领性文件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方面的国际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前所述,我国之所以要将工业化过程中的三重任务整合到低碳经济中来,是因为我们正在承受源自气候变暖的压力、能源危机的压力和资源危机的压力。加之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又面临着世界范围内多方面激烈竞争带来的生存与发展压力,因此,无论从空间维度还是从时间维度,都不允许中国像英国那样走自然演进式的工业化道路。我们必须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可持续、低碳式的产业结构升级之路。
  2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推进的融合路径
  就目前来看,针对我国产业结构中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总体素质如信息化与知识化以及网络化与智能化程度不高、高污染与高能耗及高排放严重等主要问题,产业结构升级低碳化就是要朝地位协调化、结构知识化、排放低碳化方向努力。具体来讲,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第一次产业的碳汇转化率;就是要千方百计推动第二次产业内源性自主创新与外源性技术扩散,把高加工度化、高知识密集化、高附加值化与低碳化始终贯穿在新型工业化的始终;就是要竭尽全力在生活型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与人力资本型服务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与健康)三个方面增加产值份额且拓展就业空间,使之成为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管制的输出源。
  产业结构升级低碳化包括这样四个方面:一是要将碳汇理念融入到第一次产业中,大力发展碳汇产业。根据美国学者Willey等人的研究成果,种植业与林业是重要的碳汇产业。种植业是季节性碳汇产业,林业是长期性碳汇产业。中国是农业大国,又处在农作物适宜生长的地带,在植树造林和现代化农业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因而,我国大力发展种植业和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从低碳经济的角度看,发展种植业和林业,就是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是在提高碳转化率;就是在恢复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平衡生态系统。而且,发达的碳汇产业还会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进行碳交易制度的实施创造极为宽松的环境。这样一来,可以为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完成工业化三重任务争取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是要将低碳能源融合到能源工业结构调整中,使能源结构低碳化或无碳化。能源结构包括能源生产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有研究表明:中国能源生产结构在演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尽合理的地方,适度性低,有可调整的空间与可能。而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存在偏离低碳化的问题,能源消费高碳化急需改变。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0%;煤炭消费量27.4亿吨,比上年增长3.0%;原油消费量为3.6亿吨,比上年增长5.1%。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力军”,煤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在煤、石油、天然气这三类化石能源中,天然气的排碳量最少。因此,在已有化石能源中,要以勘探、开采、开发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为中心,建设示范低碳发电站,加大对这方面的各项支持力度。
  在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这两者的比较中,我们支持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的开发与利用,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在开发风能方面,由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海岸线很长,可以学习英国发展近海风能。但是,在我国人口密集的省份要慎重发展核能。因为核电站建立过程中的核废料辐射性极强,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在人口稀疏的省份可以考虑发展核能的问题。生物质能的发展也要考虑粮食安全问题,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发展生物质能。
  为了使中国能源生产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低碳化升级,根据前文Redwell和Foxon等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还必须改革能源生产管理制度和能源消费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低碳能源生产和高效利用能源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
  三是要将低碳技术与低碳工艺融合到传统工业体系之中。正如谢来辉所指出的那样,要利用已有低碳技术突破传统工业的技术锁定,把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高碳产业改造成低污染或无污染、低能耗、低排放或零排放的低碳工业。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碳捕获和封存技术、智能电网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建筑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飞机技术等。以清洁煤技术为例,如前所述,目前美国的清洁煤技术最先进,他们的“清洁煤发电技术”由来已久,我国要在学习美国清洁煤发电技术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煤炭的深加工度。
  对于进行低碳技术自主创新的企业,政府要建立创新成本补偿机制;对于首先采用低碳技术的企业,政府要在其更新落后生产设备时给予适当固定资本更新费用,用以弥补其成本损失。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端服务业领域低碳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升级和受气候影响最大的农业生产技术的低碳化升级要协同进行,这才能使三次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否则,单纯的第二次产业低碳化升级会陷入产业链断裂的尴尬境地。
  四是要将低碳指向的管制思想融合到产业规制之中,促使企业减碳。产业规制方面,首先,要制定更严格的且与发达国家接轨的产品能耗效率标准与耗油标准,以此来迫使企业向减碳方向发展。其次,要制定限额排放的排污权交易制度。这就要摒弃分配许可量的做法,转为实现排污量的拍卖机制,此种制度可以确保排污者实际支付由于排放二氧化碳而产生的环境破坏的成本。“最后,加强国际范围内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减碳协作,这是低碳管制国际化问题。同发达国家合作,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低碳技术;同发展中国家合作,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的生态平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xxcyjj/1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