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2005年消费形势分析及2006年预测

时间:2015-12-20 13:12:51 所属分类:信息产业经济 浏览量:

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有序释放、逐波走高,为前三季度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夯实了基

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有序释放、逐波走高,为前三季度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夯实了基础。“十一五”规划强调要进一步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对于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促进消费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06年消费需求仍将呈现稳步上升的增长态势。
  
  一、今年1-9月消费需求增长特征分析
  
  今年消费需求延续去年后期快速增长的势头,一季度我国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7%,增速远远高于去年,二季度以来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较一季度略有减慢。消费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一是由于去年基数较高的影响,今年同比增速相对减慢。二是受到物价因素的影响,进入二季度居民消费物价和商品零售物价涨幅开始回落,导致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有所降低,但实际增长明显提高。如果扣除上述影响因素,消费不仅没有减速迹象,反而在加速。1-9月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5080.6亿元,同比增长13.0%,名义增长与去年持平,扣除价格因素,消费实际增长快于去年同期2.4个百分点。在本轮经济扩张期,居民消费需求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
  
  1、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投资和消费增速差距有所缩小
  
  高投资、低消费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积极扩大内需措施到位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快增长,消费需求稳步快速增长,投资和消费不协调增长的格局有所改善。1-9月城乡消费品市场销售趋旺,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速达到13%,消费实际增长达到12.1%,创近年增幅的最高水平。今年1-3季度GDP增幅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但是同期消费实际增长今年却比去年提高了2.4%,充分说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在国家多种政策的引导调控下,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局面得以控制,1-9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比去年同期降低2.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稳步快增,投资高位徘徊,使前几年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一热一冷的局面有所改观,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趋于协调,差距缩小。今年1-9月消费与投资增速的差距为14.7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为16.9个百分点,今年比去年缩小2.2个百分点。
  
  2、城市消费潜力无限,农村消费增速翻番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居民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城乡两极消费品市场双双启动,城市消费高位上行,农村消费增速不断加快,共同推动了消费增长的旺盛局面。
  
  从城市消费看,今年1-9月城市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0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速高于总消费1个百分点,城市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67.2%。长期以来,城市消费以数量大、增速快、比重高决定着全国消费品市场的兴衰和起伏波动,城市消费是推动消费增长的主导力量。特别是2001年以来住房、汽车等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在城市陆续掀起,城市消费更是成为消费快速增长主力军。但是,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年汽车和住房等重量级消费品增长明显减速,但我国城市消费依然保持了高增长态势,充分说明城市居民的分层次、多样化的消费潜力无限,中低收入阶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可开拓空间依然很大。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2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收入较快增长支持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从农村消费来看,今年1-9月县级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771.6亿元,同比增长1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消费环境日趋改善、农民负担减少消费预期好转等因素促进下,农村消费增速明显加快。由于农村消费品已满足率较低,因而消费新增量存在潜力大、覆盖面广的有利方面,同时农村消费基数较低、起点低,因而目前的增速比前几年几乎翻了一倍,与城市消费的增长差距也不断缩小,去年1-9月城乡消费增长差距为4.7个百分点,去年全年差距缩小为4个百分点,今年1-9月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为3个百分点。
  
  3、旅游、交通、通信等服务性消费涨势迅猛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家庭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费用。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不同,其特点在于其劳动过程和消费过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统一。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服务性消费的比重将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2004年提高为1200美元,因而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服务性消费支出将明显增加,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不断提高。统计表明,2005年我国城市服务性消费比重大大提高,服务消费持续升温,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新亮点。
  
  据统计,2005年1-8月广州市服务性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为34.7%,比2002年提高0.9个百分点。据对南京城市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2005年上半年,居民用于服务性消费支出为月人均245.44元,比2002年的月人均147.86元增长66.0%,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2002年的24.2%上升到2005年上半年的27.8%。服务性消费持续升温,增幅明显快于消费总支出的增速。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不仅在东部发达地区有所表现,中西部地区服务消费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资料表明,今年1-9月份西安市居民家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为2131.74元,比2004年同期的1881.20元增长13.3%。居民消费性支出中服务性消费支出所占比重由2004年1-9月份的33.23%提高到2005年1-9月份的35.31%,增长2个百分点。
  
  服务性消费增长主要表现为:旅游和餐饮业消费方兴未艾,交通和通信服务消费增势迅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重上升,教育消费支出显著增加,居住服务消费加速增长。
  
  4、汽车消费逐渐回升,住房消费短暂调整后增势依然强劲
  
  汽车消费在前几年的暴涨之后今年出现回归理性,特别是随着油价不断上涨,部分购车族对汽车消费采取开始观望、延迟的消费态度,今年上半年家用汽车销售增长明显减慢,1-6月份限额以上汽车消费累计仅增长9.7%,比上年增速低几十个白分点,汽车消费从高峰跌入低谷。但是,进入下半年以后,厂家采取限量销售和“饥饿经营法”对销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汽车价格战逐渐平息,厂家在售后服务上下大功夫,依靠良好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汽车价格下降的预期空间缩小,导致部分采取观望态度和上年推迟购买的消费者果断买车。此外,由于油价上涨和节约能源的政策导向,部分城市对小排气量车型限制减少,各种经济型、小排气量车型层出不穷,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三季度以来汽车消费不断升温,7、8月份汽车消费分别增长18.2%和18.5%,比6月份提高近10个百分点,汽车消费经历了缓慢升温的走势。
  
  最近几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一直保持35-45%的高速增长,今年也不例外,一季度住房销售增长35.7%。二季度以后,国家对房地产业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业生产投资、信贷、价格和税收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性政策,以挤压房地产泡沫,商品房销售的增长速度应声回落,4、5、6月份商品销售分别增长31%、24.1%和25.6%,增幅为近年的较低水平。但是,福利分房制度中止后,我国无房居民有增无减,新增人口和新增家庭对商品房需求十分旺盛,且刚性较强,因而经过短暂的回落后,商品房销售再度加快。此外,国家控制房价过快增长取得一定成效,我国商品房平均售价由一季度的12.5%降为1-3季度的8.8%,房价有所降低也促进了部分地区商品房销售的回升。
  
  


  
  
  二、2005年消费实际增长将高于上年1.7个百分点
  
  四季度消费需求形势依然乐观。从长期因素看,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消费品零售额摆脱9-10%的增长区间,保持11-13%的较快增长,消费需求稳步趋旺已成定局,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达到10%以上的区间不是短期可以逆转的,城市居民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和农民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交错进行,共同促进和支撑了消费需求的持续繁荣。
  
  从当期因素看,消费持续快增有如下理由:一是实证分析表明,工业高速增长之后必然会有消费的相应快增。今年以来工业生产持续加快,轻、重工业交替快速上升,9月份工业增长再度加速,增长16.5%,而且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轻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与重工业的差距不断缩小,为消费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二是今年1-3季度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继续保持较快水平,城市居民收入实际增长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跃升,而农民收入在上年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增长,为消费市场的活跃提供了充裕的支出保障。三是物价水平回落到较低水平,特别是工业消费品价格持续走低,不仅激发了城市中高收入阶层消费品更新换代的欲望和频率,同时也使城市低收入者和农民有能力消费过去可望不可及的耐用消费品和其他生活消费品,这部分人群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增加和价格降低使他们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但是,也应看到2004年消费增长的高峰在四季度,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将对今年消费增长有不利的滞后影响,因而今年四季度消费增速大幅提高有一定的难度,增速维持在13%以内的可能性较大。不过,由于今年物价水平有望控制在较低水平,居民消费物价全年增速控制在2%左右,零售物价涨幅控制在0.8%左右,因而四季度消费品零售额的实际增长将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初步预计,2005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0855.6亿元,同比增长12.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9%,比去年实际增长提高1.7个百分点。分城、乡来看,预计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将增长13.7%,县级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1%,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为2.6个百分点。



  三、2006年消费运行政策环境分析和消费增长的基本预测
  
  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启动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国家大力提倡节约能耗、减少污染、建设和谐社会,让老百姓最大限度分享经济快速增长成果的年份,在大力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更多地围绕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等政策取向的引导下,2006年消费需求仍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1、“十一五”规划对扩大消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有三个重要“看点”:一是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关于积极扩大内需,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是关于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上述三方面看似相互独立,其实均围绕着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降低投资率和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样一个中心点。
  当一国经济度过初级发展阶段,进入中高级发展阶段后,消费对生产有强大的拉动作用,我国要实现在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必须转变以增加投资为主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充分挖掘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形成围绕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的良性增长格局。“十一五”规划还提出,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十一五”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对于2006年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2、日趋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有利于消费的增长
  
  2006年国家将继续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和国债投资将更多地投向社会保障、更多地投向社会公益事业、更多地投向转移支付,用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社会保障和加大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等方面,财政支出转向公共服务支出,对于提高城市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消费预期有积极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低保和特困户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河北、陕西、吉林12个省市已开始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国家还提出了“十一五”社保覆盖东部发达地区农村的目标。多年来,国债资金和财政资金大量投入在工业、企业等基本建设上,公共财政制度和与此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扩大消费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的支付能力增强
  
  2005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长5.0%,增幅高于上年同期,农业生产的较快增长,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1-3季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5%,增速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又加快了0.1个百分点。从目前看,由于国家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不断加大,而且农业丰收已成定局,虽然粮食价格不会大幅上涨,但是国家继续实施最低限价保护性收购政策,因而农产品价格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农业生产表现出增产增收的局面,1-3季度农民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人均1131元,同比增长18.1%。此外,在各方努力下,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也得到较好的解决,农民务工收入呈现较快增长,1-3季度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793元,同比增长16.1%。
  
  总体看,2005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增长6%左右,农民收入连续两年呈现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收入预期,调整消费格局和更新消费观念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村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已由沿海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内陆地区。当前我国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城乡接合部商业网点快速增长,郊区农村受到大城市的工业经济辐射影响大,城市化步伐迈的较大,因而农民收入增长超过城市,消费需求也呈现旺盛增长态势。
  
  4、城市居民收入结构性微调,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将呈现增加趋势
  
  收入差距急剧扩大是困扰城市消费的根源之一。为了维护低收入阶层的利益、缩小收入差别,2005年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失业人员补贴等政策措施,今年1-3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8%,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当年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将刺激下一年消费的快速增长。2006年将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在收入政策上向低收入者倾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状况不断得以改善,生活消费支出将相应扩大。此外,2006年工资调整方案将出台,涉及到城市人口的很大一部分,这部分人收入增加对消费的贡献不可估量。
  
  5、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趋于合理,即期消费有望扩大
  
  90年代中后期多项涉及到个人医疗、住房、教育和养老等福利制度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即期消费需求增长。随着我国财力不断增长、财政支出从发展生产转向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和完善各项改革制度,以建立公平、合理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出台了严厉的制止教育高收费、乱收费的措施,一些家庭在教育支出上的负担得到缓解。有关部门对医疗制度改革进行重新思考,提出了医、药分开和建立低收费国家医院的设想,以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问题。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人性化设计,使居民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即期消费支出将不断增加。
  
  6、个税扣除费用由800元提高至1600元且实行全国统一标准,将刺激中低收入群体和中西部的消费
  
  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方案有望在2006年出台实施,对于扩大消费意义重大。首先,新的个人所得税将费用扣除标准由800元提高为1600元,大幅提高800元,有利于给工薪阶层减轻税收负担,增加消费。据计算,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7182元,按人均负担率1.91计算,城镇职工的人均负担消费支出为1143元/月,将扣除费用确定为1600元,使中低收入者保证基本支出得到满足后略有结余,这是顺应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费用支出加大的合理调整,而在此之前,工薪阶层在基本生活需要未得到满足前就需缴纳所得税,显然是不合理的,不利于扩大消费。
  
  其次,本次个人所得税规定全国统一的纳税标准,看似不合理,其实新的纳税规定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别,鼓励中西部落后地区居民扩大消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收入水平部差距较大,如果对高收入地区实行高起征点,低收入地区实行低起征点,反而将进一步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这将与个税本来的调节意义背道而驰。目前,各地实行统一的纳税标准,对收入较低的西部地区将构成利好,中西部相当部分中低收入阶层将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利于提高货币购买能力,增加消费支出,进而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2006年消费增长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受高油价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汽车和住房消费仍将延续较为沉闷的增长,火爆局面不会再现。油价一涨再涨使老百姓对汽车消费望而生畏,酝酿之中的燃油税政策也对汽车消费有重大影响。一项调查表明,有45%左右的消费者因为油价上涨推迟或取消了个人轿车的购买计划,燃油税对80%的消费者的购车行为有影响。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严格住房消费信贷的优惠贷款、提高首付比例等导致许多消费者采取观望态度,只有16%的消费者认为目前是购买住宅的适当时机。
  
  二是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单靠政策补贴作用有限。要彻底改善农民状况,一要确保农村倾斜发展政策的连续性,确立几年度计划和实现目标,力争农民收入迈台阶。二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尽快推出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例如通过农低、城高的反向工业产品“剪刀差”来减轻农民负担,扩大消费。“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国家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我们期待新农村运动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总的看,2006年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初步预计,2006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8766.2亿元,同比增长13.0%,名义增长高于2005年0.2个百分点,考虑到2006年物价水平可能会比今年略有提高,因而消费实际增长约为11.3%,比2005年实际增幅降低0.6个百分点。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027.5亿元,增长13.8%,农村完成消费品零售额22738亿元,增长11.4%,城市消费增速基本与2005年持平,农村消费增长加快0.3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差距由2005年的2.6个百分点进一步缩小为2.4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xxcyjj/8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