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菜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基于SWOT分析
时间:2015-12-20 13:25:12 所属分类:信息产业经济 浏览量:
摘要: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油菜产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进行战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中国油菜产业从总体上来看有一定的优势,但劣势更为明显,特别是油菜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较差。加入WTO以来面对国外高质量、低价格油菜产品
摘要: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油菜产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进行战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中国油菜产业从总体上来看有一定的优势,但劣势更为明显,特别是油菜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较差。加入WTO以来面对国外高质量、低价格油菜产品的冲击,中国油菜产业会面临更多的威胁。因此中国油菜产业是劣势与威胁并存,应采取防御型发展战略,立足国内,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关键词:油菜产业;SWOT分析;发展战略
中国油菜产业内部究竟具有哪些优势与劣势、外部面临哪些机遇与威胁?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SWOT分析法,分别对油菜产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从中找出产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发现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机会与威胁,为中国油菜产业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SWOT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步骤
SWOT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企业战略决策教授肯尼斯·安德鲁斯(Kenneth K. Andrew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这里,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W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面临的威胁(Threat)。在具体的产业发展及决策过程中,运用SWOT分析方法可以清楚地确定产业资源优势和劣势,了解产业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SWOT分析的步骤如下:首先,罗列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可能的机会与威胁。其次,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相组合,形成SO、ST、WO、WT策略。第三,对SO、ST、WO、WT策略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企业目前应该采取的具体战略与策略。
二、中国油菜产业的优势分析
1.种质资源优势。中国是油菜的起源地之一,种植油菜的历史已有几千年。油菜生产分布在全国各地,东起滨海地区,西到青藏高原,南达亚热带的水稻产区及红黄壤丘陵区,北至黑龙江及三江平原。按种植制度、播种季节的不同,全国可分为西北、东北的一年一熟春油菜区,黄河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为一年两熟或三熟的秋冬播油菜栽培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部分山区还有夏播油菜。在漫长的栽培历史进程中和广阔的种植区域的不同生态环境下,经长期的自然选择、人工选择、自然杂交和人工授粉杂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目前已收集保存各种油菜品种资源8 000余份,其中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存有全套的油菜基本种和复合种共3 539份、野生种300多份。这些宝贵的品种资源库将为生产上直接引种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重要的依据。此外,中国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发现的波里马雄性不育材料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杂种优势育种研究,目前全国油菜品种杂交化率已达到50%以上,全国平均单产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部分品种的生产潜力已经达到200公斤/亩的水平。
2.气候资源优势。中国幅员辽阔,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多样,有很好的能满足油菜生产发育要求的气候资源,故能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油菜产区。油菜原产北温带,喜冷凉或较温暖的气候,由于栽培历史悠久,栽培区域逐渐南进北移,而栽培生长季节又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大类别。特别地,长江流域是中国冬油菜的主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长带,该地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温适宜且雨热同步,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油菜的生长。因此,合理进行油菜生产区域划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资源优势,减少油菜生产的投资和环境控制成本,提高油菜产品的竞争力。
3.土地资源优势。中国耕地资源丰富,在世界排名第四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油菜生产不与水稻、玉米等夏季粮食作物争地,长江流域现有可利用冬闲田土地面积1.2亿亩,到2015年,预计还可以再扩大4 000万亩以上面积。如果能充分利用长江流域及黄淮流域的冬闲田,全国油菜播种面积将达到1.5亿亩左右,这对中国油菜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产品区位优势。中国油菜产品的区位优势明显,长江流域油菜籽上市的时间在每年的6—7月份,比加拿大春油菜和欧洲冬油菜上市时间都早,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季节优势。同时长江黄金水道可以直接出海,实行江海联运,运距短且经济安全,长江流域油菜籽具有出口日本和占领国内市场的有利条件,在全球油料作物资源配置中处于有利地位。此外中国油菜籽产销同区,可就近供应给位于主产区的加工企业,比完税后进口油菜籽价格低10%以上。
三、中国油菜产业的劣势分析
1.油菜籽生产成本高。中国油菜籽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一直较高,近些年来油菜籽生产成本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其生产成本从2000年的1.8元/公斤增加到2005年的1.94元/公斤,增加了7.8%。加拿大2004—2005年度油菜籽的生产成本只有1.35元/公斤左右,仅相当于中国同期油菜籽生产成本的41.2%。中国油菜籽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与中国长期以来追求最高单产有关,使油菜生产不计投入,不讲经济效益,从而导致了过高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中国油菜籽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投入过多,关键在于中国缺乏节约农药投入的高产、抗病虫害油菜新品种以及测土施肥等节约肥料投入的栽培技术。此外中国油菜种植户规模太小,也是当前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油菜产品价格偏高。以菜籽油为例,由于油菜籽的单位生产成本较高,使国内菜籽油的市场价格明显偏高。2000年中国国内二级菜籽油年平均价格为5.49元/公斤,而荷兰菜籽油工厂交货价格为2.88元/公斤,约为国内市场价格的一半;当年中国菜籽油进口的到岸价格也只有3.23元/公斤,是中国国内市场价格的58.8%。2005年国内二级菜籽油价格升至5.73元/公斤,比荷兰菜籽油工厂交货价格高0.22元/公斤;同年菜籽油进口的到岸价格为4.85元/公斤,是国内市场价格的84.6%。偏高的油菜产品价格不利于提升中国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油菜产品质量较差。中国油菜产品质量差主要体现在芥酸与硫苷含量过高、双低油菜品种混杂、加工业的落后等方面。一、二级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籽的国家标准是芥酸含量每克不高于3%,硫苷含量每克不高于35微摩尔。据2007年全国双低油菜质量普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双低油菜籽平均芥酸含量每克为11.5%,硫苷含量每克为54.02微摩尔,远未达到双低的一、二级标准。同时由于中国质量控制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加之油菜品种因品种和栽培管理的差异较大,导致目前双低油菜质量参差不齐,检测的样本数量大,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油菜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品质检测服务难以满足油菜质量全程控制需求,因而双低油菜品种混杂,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此外,由于中国油菜加工技术研究滞后,目前国内主要以初、粗加工为主,增值率仅有40%~60%,远低于发达国家油料的精深加工增值率200%~400%。国内菜籽制油工艺单一、副产品综合利用较少、加工效益低下,影响了中国油脂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4.生产加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大部分耕地被承包给了单个的农户,因此现阶段中国油菜生产主要以小农户为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油菜种植户约为1亿户,户均种植面积仅为1.1亩左右。全国油菜籽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也普遍较小,大部分油菜籽加工企业日加工规模在200吨~300吨,而四川、青海、甘肃等地的有些企业日加工规模甚至仅10吨左右。在全国油菜籽加工企业中,中小规模企业所占比例约为66.83%。2004年全国油菜籽加工企业共有8 546个,其中日加工能力在400吨以上的企业有121家,占1.42%,日加工能力在1 000 吨以上的企业有53家,占0.62%。这种小规模的生产加工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渐突出,产加销、贸工农严重脱节,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改进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难以降低成本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5.开发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在油菜新品种选育方面,与国外先进的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相比,中国油菜育种技术和设备仍相对落后、单产仍然偏低、综合品质不高、抗病虫草害和抗逆性有待提高。在油菜栽培技术的研发方面,国家对油菜栽培技术的研究项目及经费难以得到稳定和持续的保障,在双低油菜超高产理论、实现途径、油菜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滞后,生产仍然沿用过去传统的油菜栽培管理方式,劳动强度高,劳动力投入较多,生产效益偏低,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下降。在油菜病虫害防治方面,传统的综合防治技术要求较严格,农民不容易掌握,大量化学农药的投入使用不仅使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更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油菜种植户的利润和油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获利能力。
6.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中国油菜生产分布比较广泛,目前除北京、天津、吉林、海南外,其他27个省(区、市)均有种植,但各油菜生产省(区、市)在播种面积、单产、生产成本等方面差异显著。全国播种面积居前五位的省份依次是湖北、安徽、四川、湖南和江苏,五省播种面积占全国油菜面积的比例高达60%左右,其中湖北为全国油菜生产第一大省,2006年播种面积占全国的15.7%,而广东、辽宁、黑龙江等省的油菜播种面积还不到全国的0.1%。2006年山东、黑龙江、江苏、河南四省的油菜单产在300斤/亩以上,而辽宁、广西、江西、山西四省的油菜单产还不到150斤/亩。四川、重庆、陕西、青海等省2005年每亩油菜生产成本在320元以上,而江西、河南的同期生产成本每亩在200元左右,内蒙古每亩仅121.64元。
四、中国油菜产业面临的机遇
加入WTO以后,中国农产品贸易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WTO框架下,中国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可以享受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可以运用WTO成员的身份解决贸易争端,减少其他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壁垒,可以凭借成员身份全面参与国际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维护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为中国农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与此同时,农产品贸易的相对自由化不仅有利于中国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油菜产品的出口,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而且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外资,改造中国油菜产业,强化油菜产品加工产业,增大油菜产品产销中的科技含量,提高油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扩大出口,增加中国油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此外,贸易自由化还有利于中国引进国外高质量的油菜产品。国外高质量的油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以后,由于品质好、价格低,势必会给国内的同类产品造成很大的冲击,通过给中国油菜产品生产经营者增加压力,迫使他们按照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主动地进行调整,不断地实现油菜产业的优化和升级,从而增强其竞争实力和市场地位。
另外,近年来能源短缺困扰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调整能源政策,寻找矿物质能源的替代产品,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替代石油、天然气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得到了世界特别是欧洲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作为生物柴油开发的优质原料,油菜的国际工业化需求将会大幅上升,国内外油菜籽价格倒挂的现象将得到改善,中国油菜贸易也将出现新的局面。
五、中国油菜产业面临的威胁
1.国内油菜产品市场面临开放的压力。加入WTO后,油菜籽的关税由2001年的12%下降到9%,此后一直执行9%的单一关税,不再施加配额限制;中国政府已经实现菜油的贸易自由化。从2006年起,取消菜油关税配额制和准国家经营制,进口只征收9%的关税,同时为私有贸易实体预留份额增加到配额制取消前的90%。国外油菜产品将以较低关税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油菜产业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外的油菜产品由于具有品质优势、品牌优势以及价格优势,一旦市场全面放开,中国的油菜产品不仅不能出口创汇,还会丧失广大的国内市场,这将对中国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2.国内油菜产品的生产将受到冲击。中国油菜生产加工规模小效益低下,经营分散,生产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价格优势,又由于在整个产业链中技术设备落后,品种结构不太合理,导致产品质量低或者不稳定,特别是在含油量、芥酸与硫苷含量等方面离国际市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劣势必将在中国加入WTO以后逐渐凸显出来,国外的优质油菜产品通过利用这种机会,不仅限制了中国油菜产品的出口,而且会影响国内收入的增加,加重国内油菜产品的产销矛盾,降低油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
3.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中国油菜质量控制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完善,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油菜品质检测技术和设备,不能通过品质检测、品种的基因标记等技术手段有效地控制进口油菜产品的质量,保护国内油菜生产与市场,促进国产油菜产品的出口。例如从加拿大引进的油菜籽,黑颈病发病率较高,对国内油菜生产构成重大威胁;加拿大等国采用机械化收获和高温烘干,油菜籽的破碎率和热损伤率较高,较易造成产品的酸败,降低产品质量;加拿大、澳大利亚生产的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偏高,造成加工成本增加,生产出的菜籽油颜色偏深,容易劣败;此外,加拿大转基因油菜所占比例达70%以上。另外,在对日本出口油菜籽过程中,曾发生过因农药残留检测不合格而发生纠纷的案例。
六、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油菜产业从总体上来看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种质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和产品区位四个方面,但劣势更为明显,特别是油菜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较差,严重制约了中国油菜产业的发展。从外部环境来看,加入WTO后加拿大等国的油菜产品以其高质量、品牌、低价格等优势涌入国内,中国的油菜产品不仅出口受阻,还会丧失国内市场。所以中国油菜产业是劣势与威胁并存,应该采取WT战略(即防御型战略)。
中国应加大科技投入,研究开发高产、抗病虫草害的油菜新品种和先进的油菜栽培技术,使同样多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降低农药的施用量,提高肥料的使用率;应加强国际合作,开发国产品种,增强专利保护意识;充分利用长江流域的冬闲田,扩大生产规模,培植以长江流域为重点的油菜产地,实施区域化发展战略;完善中国质量控制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油菜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提高油菜产品质量;健全市场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公司+基地”或“公司+农户”等产业组织形式,提高中国油菜的产业化程度。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等措施,全面提升中国油菜的产业水平,用品种先进、质量优越、价格合理、供给充分的国产油菜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内市场,争取扩大对欧美市场的出口,重点开拓日本市场,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亚太油菜生产贸易区,使中国成为世界油菜生产与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1]刘春明,赵永刚.提升油菜产业竞争力的政策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7,(4):26-29.
[2]任巧巧.基于SWOT分析的农业企业发展战略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5,(4):68-72.
[3]王汉中.加入WTO后的中国油菜产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6):82-86.
[4]王汉中.中国油菜品种改良的中长期发展战略[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3):98-101.
[5]王汉中.中国油菜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科技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1):18-2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xxcyjj/9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