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调查与研究

时间:2015-12-20 13:26:06 所属分类:信息产业经济 浏览量:

摘要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子系统,而高校体育产业则是我国体育市场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其良好有序的发展,将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却是止步不前,发展是不合乎市场规律的。本文以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

摘要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子系统,而高校体育产业则是我国体育市场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其良好有序的发展,将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却是止步不前,发展是不合乎市场规律的。本文以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阻碍其发展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结合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有利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改进现状,推动发展,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和高校自身发展需要作出贡献。
  关键词 高校体育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发展模式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模式向市场体制模式转轨,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各部门各行业都加快了走产业化的道路。体育产业作为一项极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被确立规划为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体育产业主要以社会体育为切入口,促进社会体育发展呈良好态势。据目前的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高校体育人口占全国体育人口的31.4%:而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推进,体育人口增长会越来越快,这对当前促进体育市场和提高体育消费的力度非常大。本文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分析着手,研究分析阻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探索并发现高校体育产业现已有的及潜在的资源,全面提高和促进高等院校体育产业的利用价值,从而对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参考价值。
  
  一、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产业综合实力的较快增长,得益于教育部对拥有本科教学水平的高校进行讲估,使得很多的高校都重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花巨资建设大型的体育场馆设施。同时,国家也给予了高校体育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场馆占据了我国体育场馆总数的2/3左右,而规格齐全、设施完善、档次较高的体育场馆设施也都主要集中在各高等院校。据2005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高等院校拥有体育场地数量为2.8万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因此,这些场馆设施成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优势条件。而随着体育产业的转轨,加之体育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大部分的高校每年体育经费的预算和场馆的收益都无法满足添置体育器材及场馆设施的维修、保护、清洁,面对资金的严重匮乏和短缺,高校体育必须主动树立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符合的经济、市场、法制和竞争观念,充分发挥在教育、科研、训练与培训以及场地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和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努力实现高校体育的综合产业化发展。通过对我国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的实际调查发现,由于经营的意识、思路、手段、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其发展规模、方向、效益等反映出以下一些特点:
  1、思想闭塞,观念传统。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过于保守,至今仍囿于校园之内,组织形式分散、项目开展单纯化现象普遍存在,走产业化之路的思想尚未形成,消费对象则主要以本校师生为主,缺乏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缺乏优势互补联合发展的意识,各种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发展的功能和优势远未得封闭发展的状态。仅限于局面的社会交流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意识不强,学校体育产业的功能无法得到释放,更不能满足学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领导者和管理者缺乏体育经济基本理论,无法掌握体育经济产业规律,且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改革开放的意识不强,缺乏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限制了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只重视体育课教学和校内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体育资源功能单一,体育设施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使有效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导致学校体育场馆闲置或开放不够。
  2、管理机制混乱,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主要表现为权限的分散不集中,分工不明确。高等院校拥有体育资产,由于高校教育体制和目标任务的约束,在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中,懂经营善管理的市场开拓型人才严重缺乏,造成高校体育的各方面优势难以充分开发,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不同程度地闲置和浪费。缺乏专业经营管理的人才,导致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使经营管理的效率低下,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管理经营人员的配备现状来看,人数少而且素质偏低,缺乏管理经营的理念,组织管理混乱,资源严重浪费,效益平平,甚至出现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使体育资产受到无形的人为因素的破坏。
  3、目标肤浅,无长远意识。高校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中,是一支生力军,是体育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其设备的先进性、环境的优越性,决定它的发展是光明一片,其发展将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许多高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个重要环节,在经营管理上,没有突出一个“长”字。所谓“长”,即长远、长久之意。如:经营项目的选择上,没有涉及普及面广、参与人数多、具有全民性强的大众体育,而是选择一些竞技性强,运动人数少,不具有普及性的项目,充分体现了长远意识差,导致同等情况下体育资源的无形浪费。
  4、缺乏政策法规体系的支撑,保障无力。“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目前高校体育产业方面,如:资金、土地、税收、财务等方面因为缺乏长期的、稳定的政策扶持,缺乏强制性的政策法规,缺乏专业的出纳会计,使局面杂乱无章。更有甚者,一些经营活动的出现,都是在管理者个人的一念之中,并无相应政策法规对其的行为进行限制,使体育产业资产处在个人的掌控之下,毫无保障可言。据调查,此类现象在全国高校不在少数。
  5、缺乏以群众体育、休闲体育为依托,组织内容过于单一。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中的一些场馆,基本上是高校自主筹钱建造的,用的是学校全体员工的钱,但并没有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工作强度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国内近几年多位商业、科技精英英年早逝,每年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而自杀的中青年骨干却是更多。高校中的很多教师由于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生活的压力,大多数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且这一群体又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而高校的管理层,也忽视了对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的教育,更没有重视这一群体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经营模式上显得过于单一,没有按照《全民健身实施纲要》去推动群众体育、休闲体育,从而更加进一步地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使我们的高校教师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去工作,去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6、体育产业层次结构缺乏合理预见性,导致本末倒置。体育产业既有有形资产的一面,还有生产价值的一面,具有多重性,不能忽视任何一个面。就目前的现状,其主要表现在,缺少对市场的充分合理的预见性,过高或过低评价生产环节,即生产要素,使经济效益出现了高不攀、低不就,导致本末倒置。
7、组织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各层次力量的扶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其根本取决于它的定位,即消费群体是谁的问题,或者说哪类群体是高校体育产业的消费主流,这是很多高校所没有明白的道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但是不是绝对依靠学校的支持,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群体或者某几个人,而脱离社会等各个层次力量对其的扶持,这也是值得管理经营者们去思考的问题。
  8、配套设施过于单一化,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高校体育产业、硬件的发展情况总体还是不错的,在每年的维护工作进行下应该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出现。但高校体育产业软件设施发展却是停滞不前,过于单一化、业余化,使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主要表现在服务体系欠多样化、专业化、职业化。
  
  二、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开拓思想,更新观念。高校体育要走产业化的道路,从高校管理层到普通教师,都要加强和树立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对体育产业实行开放政策,要将体育产业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部分去认真对待。在经营管理方面,要将自主经营权利下放,给予政策支持,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符合的运作体系,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增强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意识,充分释放高校体育产业的功能,从而达到满足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经营者和管理者,要加强体育经济等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熟悉掌握体育经济产业规律,主动挣开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落实对待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进而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加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培养或者聘用、引用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在经营管理中求发展、求生存。管理部门要明确权限责任,逐步树立科学先进的经营理念,充分研究市场规律。高校要加大对体育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并引起足够的认识,以确保高校体育产业开发在科学的管理模式下进入正常轨道并顺利运行发展。
  3、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高校自身,都应制定并完善体育产业与市场开发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高校体育产业政策和法规,加强行政管理与业务监督措施,建立问责任制度,这是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基础扣赖以实施的保障。现阶段国家政策和法规体系的支持对高校体育产业来说是当务之急的,能使高校体育产业朝着合理有序健康的、成熟的方向发展,努力提高产业、产品与服务质量。
  4、高校体育产业要发展,就要做大做强。充分利用高校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建立信息交流的平台,及时掌握国外和国内体育产业的动向,把握最新的信息,根据需要再去完善自身体育设施的条件,加大配套设施的供给和维护的力度,运动器械的更新和扩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促使更多的人来消费。同时大力开发体育消费、体育旅游等拳头项目,做到有超强的社会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体育产业永远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更立于不败之地。
  5、加强扩大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高校拥有一大批教学、训练、健身等相关专业知识丰富的体育专业的学者、专家、教练员,可以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还有年轻的愿意为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体育训练专业人才,以及具有一定体育素质水平和素养的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这部分人是高校体育产业中的无形资产,能带动和推进体育运动水平的发展,也能在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成为得力帮手。
  6、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应该制定近、中、远三级目标制度。作为体育产业经营必须制定经营目标,确定方向和意识。分阶段、分层次去达成,做到事无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及时掌握、核算经营成本,对所获得利润的增长比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量化,制定效益增长同期百分比图表,清晰看出月、季、年的百分比增长率,找出盈利或者亏损的主要原因,及时去扩大或者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获得经济利益回报。
  7、利用高校自身体育资源优势,敞开大门,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欢迎社会各方面力量进校园来体育消费。借此来扩大大众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同时要走出去,进行市场调查,把握市场的体育消费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掌握市场的消费需求,把握住消费者的消费的心态,加强对体育市场发展的调查研究与指标化分析,以变应变,走实现消费的多元化发展与经营特色产品并存的道路,打造出属于有自己校本特色的体育品牌和体育消费产品。
  8、大力开拓群众体育、休闲体育为主的全民健身政策路径。并以此为契机,借高校体育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消费市场的潜能,推出适合全民健身政策的体育资源项目,科学合理进行体育资产运作,避免不适合广大群众消费休闲的特点。
  9、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大力传播宣传先进的、时尚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借高校体育俱乐部这个体育组织的平台,开展各项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方面的产品经营,以学生为主,社会力量为辅,充分利用体育场馆、设施,加以专业体育教练员训练辅导的一种有偿性服务,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成为最忠实的体育人口,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最重要支持力量。体育专业学生在俱乐部巩固了所学知识技能,非体育专业学生则提高了对体育的兴趣,为今后成功走向社会,并逐步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尤其是社会力量的参与,既解决了高校创收问题,又扩大了高校在当地的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另外,随着我国社区体育的不断发展,社区居民也迫切需要体育指导,而我国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居民参加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场地的问题,还解决了技术指导的问题。
  总之,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总体目标,以《全民健身设施纲要》为指导思想,努力依靠国家政策法规,以广大师生员工,社会体育力量为主要对象,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体育产业的发展宏图,充分开发、利用有形和无形的体育资源,从而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加速推进高校体育产业乃至中国体育产业的合理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xxcyjj/9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