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4:40:57 所属分类:初等教育 浏览量: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校教育和学校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教育战线过去普遍存在的八重八轻(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重智育,轻德、体、美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优等生,轻后进生;重书本,轻实践;重学生共性,轻学生个性;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校教育和学校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教育战线过去普遍存在的“八重八轻”(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重智育,轻德、体、美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优等生,轻后进生;重书本,轻实践;重学生共性,轻学生个性;重知识传授, 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成才,轻成人)的客观实际,我们认真学习了“三个面向”、“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精神,认真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以及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全校大讨论,最后确定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发展”。 这一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 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程改革所 倡 导的学 习方式 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 探究性学习,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即要求教师必须重建自己的教学模式。 因此,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决不能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也不能以教代学,将“双边活动”变成“单边活动”,更不能将师生变成“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教学关系。 教师要去做导演,不要做主演,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学生如何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上,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在课堂上,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懂得放活课堂,摒弃传统观点, 懂得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 在评价学生方面, 教师还要切实转变观念,正确评价学生。 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 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和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要充分结合各学生的个性特点,切实以“人性化”为原则,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比如,在高中语文课教学中, 教师评价学生要注意把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 重视学生在课堂上情感的投入程度、对知识的态度如何、对本节课的兴趣大不大, 看其获得的知识程度和能力发展是否与情感、 态度的投入相符合。 另外,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善于观察,看看教学内容能否触及学生灵魂,要积极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结合自己个性重新审视自我, 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 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历史重任, 我们要切实把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理念,立足学生实际,适应形势,创新思路,努力培养出“基础扎实,人格健全,特长鲜明,素质全面” 的学生。 为了践行这一理念,我们的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建设, 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 教师在掌握好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广泛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 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 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教师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 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 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 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 我们的教育应当是 “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为了让一切学生能在这里全面、协调地发展,学校必须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进行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学生的成功也成就了学校的名声, 更带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学校要发展,就要主动适应新课改潮流, 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摆脱应试教育束缚。 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 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能力、开拓创新的科研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以及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而努力工作的社会责任感,逐步由苦干型、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真正做到终身发展。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cdjy/1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