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改进小学美术手工课实施现状的对策(本科)

时间:2015-12-20 14:47:57 所属分类:初等教育 浏览量:

题目:改进小学美术手工课实施现状的对策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小学美术手工课的实施意义 二、当前小学美术手工课实施中的问题 (一)不受重视,被认为可有可无 (二)学习材料带不齐,课程的正常开展受影响 (三)缺少合格的美术手工课老师 (四)缺

  题目:改进小学美术手工课实施现状的对策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小学美术手工课的实施意义    二、当前小学美术手工课实施中的问题  (一)不受重视,被认为可有可无  (二)学习材料带不齐,课程的正常开展受影响  (三)缺少合格的美术手工课老师  (四)缺乏创新,“依葫芦画瓢”    三、改进小学美术手工课实施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交流沟通,帮大家走出误区  (二)让学生培养起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三) 课堂中采用适当的应急措施  (四)加强专职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和师德建设  (五)欣赏范作、激发创作灵感,杜绝“依葫芦画瓢”  (六)加强合作探究学习,升华手工课堂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美术手工课,它不同于小学里其它的课程,对孩子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是一门集思想情感教育,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上好手工课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小学美术手工课的实施现状却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其正常实施,并对素质教育的成功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 美术手工课 实施 问题 对策    一、小学美术手工课的实施意义    美术手工课,它不同于小学里其它的课程,对孩子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是一门集思想情感教育,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需要启蒙并有足够的开发空间,上好小学美术手工课对一个人今后的素质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在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而手工劳动教育在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对形成学生 顽强的意志力及提高学生创造能力都有极大的作用。“ 手工课时一门综合课,它能能够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环保意识、协作意识、 竞争意识、 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俗话说,“干一行要爱一行!”而作为美术教师,你只要充分理解了美术手工课在对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你就会发自内心的尊重自己的事业,甚至爱上自己的工作,出于这种爱,也才能将工作真正的做好,将“美好”植入孩子的心灵。    二、当前小学美术手工课实施中的问题    (一)不受重视,被认为可有可无    1.小学美术课普遍存在课时量不足的问题 目前为止,小学美术手工课的作用和意义还没有被充分重视,从课时量的安排上就可以看出来。小学美术手工课是美术课中的一项内容,而目前小学美术总课时量一般为每周两节,而美术课还有如绘画、欣赏评价等其它课程内容,可想而知,手工课所占的比重相当可怜。 2.部分老师、家长不支持,认为可有可无、劳民伤财 每节手工课下来,难免会有一些纸屑垃圾产生,尤其是在低年级。而中途也无法打扫卫生,我就经常听到学生跟我反映,他们班班主任不允许他们做手工等等。总有那么一些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班级的卫生,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天性。“手工课不就是玩儿嘛!”是可有可无的,甚至认为大张旗鼓的准备手工材料是劳民伤财。而很多家长更是认同此观点,这些现象打消了不少专职美术老师上手工课的积极性,也使得本来是“必不可少”的手工课处于一个“可有可无”尴尬境地。    (二)学习材料带不齐,课程的正常开展受影响    1.小学生的主动意识差 有些孩子觉得上手工课带材料太麻烦,干脆不带。尤其是需要搜集环保材料的课程,如《纸盒便家具》,不仅需要基本的剪刀、浇水、彩纸等,更需要平时去积累大量的废纸盒。这么多东西无疑又更加大了学生“怕麻烦”的心理。更有些孩子不看重美术的学习,觉得只要把语文、数学学好就行了,美术课学不学好无所谓,所以也不愿意带手工材料。 2.部分家长不理解、不支持 其实,孩子对待上课材料准备的态度大部分直接受家长影响,就比如上面所说的只重视语、数、外这些所谓的主课的孩子,绝大部分是在家长的熏陶下产生的错误观念。此外,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家长在精神上要支持,也需要物质上的。经常性的购买材料让家长觉得美术手工课的花费太大了,难负担。特别是农村的学校,家长的文化层次不高,对艺术教育的投资意识不强,对孩子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这样就很难让家长自愿参与并协调学校的教育工作,从而难以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需求。孩子的主动性本来就较差,再加上家长的反对,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不利影响就这样造成了。我二年级班里就有这么一个孩子,文化课成绩很好,但是美术课从来不带材料。当我批评他时,他很委屈的告诉我:“妈妈不给买,对学习没好处……”这是多么无知的家长啊!这是多么偏激的教育观啊!虽然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很多老师和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所提高,但对于整个社会,还是有一批这样的“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被歪曲的培养着,我不得不说,素质教育“喊”得还不够!落到实处还远远不够!    (三)缺少合格的美术手工课老师    我们都知道各种积极意识的培养对于手工课的意义。如:劳动意识、环保意识、然而,现在的美术手工课的实施中,很多老 不能称职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很多时候教案里的“创新意识等等”培养环节往往只是“纸上谈兵”。 1、个别美术教师师德有待加强。 “以德治国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略,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兴教的根本。”而现在个别老师对学生不尽心尽力,对工作敷衍了事。他们把上课当成简单的上班,缺乏教师应有的责任感,上课能糊就糊,就更不要谈什么课堂创新了。师德不复存在,又何谈“以德兴教”? 2.教师知识储备存在缺陷,教学能力存在不足.。 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想把学生培养好,可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很教学能力较弱等问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剪窗花》这课,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基本的剪纸基础,只有会引导学生欣赏它的美,再谈到鼓励学生创新。如果教师连基本的剪纸知识都没有,那么就无法说清楚说明白,鼓励学生创造那就更像“无头苍蝇”一般。我们再说说协作意识,如果这名教师在指导学生剪制过程中就忙的一头汗,那我们还指望他能调动学生互相协作,完成诸如美化教室等等这样的任务呢?以前我们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教师都无法把握好教学,那么,我们再谈其它深层次的素质培养,无疑就是“无米之炊”!    (四)缺乏创新,“依葫芦画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创新”是课程的“灵魂”。而现在在教学中,缺乏创新,“依葫芦画瓢”的问题经常出现。 在手工课的创作过程中,经常看到有的孩子模仿书中的(老师的)范作制作手工。学生作品一出来,个个都很漂亮,但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是老师在美术手工课中最害怕出现的结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包办代替的太多,而引导、启发的太少。导致孩子门形成“老师这样做,我也这样做”“书上这样做,我也跟着做”的懒惰态度,孩子们的手工缺少自己的想法和个性。 此外手工课中的重要一项——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孩子们在制作时不仅内容单一,且材料也缺乏突破。所以,很多环保材料并没有得到巧妙运用,此时的环保教育往往是口头上的,甚至是“假环保”。如《巧用纸餐具》一课,为了减少一次性纸餐具对环境的污染,鼓励学生将他们收集起来,再利用。可是,部分老师学生没有把握好这点,平时的纸餐具照样扔掉,上课时,临时去超市买,这种行为无疑是加重污染的行为,没有任何环保可言。    三、改进小学美术手工课实施现状的对策    小学美术手工课对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能对于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应该要积极的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我在不断学习、思考和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以下策略,相信对解决以上问题有一定帮助。    (一)加强交流沟通,帮大家走出误区    1.对于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 对于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不理解手工课的重要时,我们美术手工老师不能在旁边袖手旁观,任何一项成功的事业都要付出艰辛的汗水,而作为主要实施者的我们都不主动行动起来,那又怎么让别人重视你呢?而目前的情况也并没有那么悲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已经不断重视,如每年都会有“环保制作大赛”、“金点子大赛”等等,而对于获奖的学生和指导老师,也会给予高度肯定。我们在此大风气下,更是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与校内领导和其他老师的交流沟通,帮大家走出误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培养起良好的手工制作氛围,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德到迅速提高。 2.对于家长 和家长多交流,用行动向家长证明孩子需要他们的支持。手工课需要的材料大多数以购买为主,而学生又没有经济能力,所以必须有家长的支持,才能完成材料的准备,所以也不能忽视和家长的配合协调工作。 我们学校经常辅导孩子参加市、区的手工比赛,也开始取得了一些成绩。王兆刚老师辅导五年级一班刘鑫同学制作的 “水上清污船”就获得了市“环保小制作”二等奖的好成绩。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作品获奖,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有这种本事。而这种成绩的取得,更加能让家长那种传统的“手工课就是玩”“学好语、数才是最要紧的”错误观念改一改,从而也来关注孩子的艺术培养。这样,手工课的开展就更加顺利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家长会或者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的方式对家长进行疏导教育。在听课时,我们对材料准备得充分的孩子进行正面的表扬;对手工创作有进步的孩子给予激励。并且让孩子和家长知道:要想完成一幅手工作品,材料准备的充分起到很大的作用。当家长看到手工课上孩子的笑脸,让这一张张去笑脸感染家长。这样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来的更为之又效。    (二)让学生培养起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如果是孩子本身不愿意参与手工课,随意让自己忘记带材料,那教师就要考虑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了。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趣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看来,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才是上好手工课的有力保障。 在手工课中,我采用了很多方法来调动孩子的主动性。我会把自己的范作送给材料准备得最充分的孩子,把“☆”奖给材料准备得最积极的孩子。我还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手工袋,把每节课能利用的边角料收集起来,既环保又减少了材料的购买量。每节课,我都会表扬那些带来手工袋的学生,夸他们是“环保小卫士”、“手工小专家”,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主动性增强了,手工材料准备得更积极了。他们会在课前主动问我:“老师,明天的美术课带手工袋吗?”“老师你看我带了很多种材料!还有一些新材料,你可以帮我一起做吗?”孩子不但能积极准备手工课要用的材料,有的还会主动寻找不同的材料来创作。    (三) 课堂中采用适当的应急措施    课堂教学中,每一位美术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遇到孩子没有带材料,就会帮助他到其他的同学那里借。但是我觉得并不是每次都能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最好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耽误正常上课,又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认为遇到孩子没有带材料,教师一定要沉着冷静,从培养能力的角度出发,找事物的相同点和相通之处,来思考解决的办法。比如:彩色纸没有带时,可以用彩色笔画出彩色的纸来,画出来的彩色纸更活泼可爱;剪刀没带时可以用手撕纸,撕纸的效果很不错,而且又可以锻炼孩子小手肌肉的灵活性;橡皮泥没带时,可以利用农村的特色,就地取材用粘土进行创作。如果材料没带的孩子不是很多,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没带材料的孩子和材料带齐的孩子组成一小组,共同使用材料,并完成手工创作。这样不但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四)加强专职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和师德建设    “巨轮出海靠舵手”,如果课堂是“船”,那么“舵手”就是教师。如何提高教师水平呢?我总结出如下方法。 1.加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重视师德教育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素质。 很多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没有认清工作的目的,只把它当做谋生的手段;而另一部分教师由于在工作岗位上“奋斗”多年,所谓的“上进心”、“积极性”都被“磨”得消失殆尽,留下的只是混时间。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有到!”所以教师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去年马鞍山举行了一系列如“教师师德演讲大赛”和“师德演讲团循环演讲”等活动。活动后,老师们纷纷交流心得,表示不同程度的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思想上的升华,对教师“平凡”的工作有了“不平凡”的认识。可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这一活动是很成功的,在师德建设中就犹如打了一剂“强心针”。 2.促进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和经验,取长补短,效律利用教学资源。 如果一个老师有一个成功的方法,那么100个老师在一起,就有100个好方法;如果一个老师有一个错误经验,那么100个老师在一起,就有100个前车之鉴。在这里,我们不谈什么“集体力量大”之类的道理,单就这些方法、例子而言,他们就如同一个教育资源宝库,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任由它放在那边,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我们再来举个例子:比如A老师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剪纸”教法,而B、C老师却不知道,或是不重视,自己去摸索研究,会有以下两种结果:他们会很快成功,这种比例当然是非常小的;也许会很吃力甚至不成功,用于这些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也许他们早就能研究出 “布贴画”教程的有效方法,这么一来就造成了二次浪费甚至是三次浪费。大家想想,我们的孩子小学只有6年,他们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浪费。所以,最大限度的交流、学习已有的经验方法,才是教法的捷径,才能尽量抓住学生最佳教育的时机,最大限度的为孩子着想。    (五)欣赏范作、激发创作灵感,杜绝“依葫芦画瓢”    爱因斯坦说:“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美术手工课中如何有效的开发学生想象力,是我们专职教师一直研究的课题。而质量高、数量多的范作欣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当孩子们看到精美的完成品,才会兴趣大增、跃跃欲试。范作的样式创新越多,越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我听过马鞍山实验小学的一位美术教师上的手工课《设计购物袋》,教师准备的范作非常丰富。在讲解完基本做法后,用课件展示了一系列风格各异的购物袋,分析欣赏后,师问:“你还能设计出怎样有意思的购物袋造型?”学生纷纷拿出卡纸设计、试做,设计五花八门,灵活多样,共想出了十几种有趣的购物袋。此时老师进行二次引导,问孩子:“有的购物袋上有环保宣传画和宣传语,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护环境;有的设计成一个可爱的机器人或可爱的小动物,让小朋友一看见它就爱上他,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有个性的包装袋?”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打开。这节课孩子创作的包装袋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 学生作品的欣赏也对孩子们的创作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那是身边的同学或是同龄孩子做的手工作品,不是被誉为“天之骄子”的艺术家的作品。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鼓舞孩子们:“他能完成这样的作品,我为什么不能?我肯定能做得比他好!”这样孩子的创作欲望被激发,就更有信心完成有自己个性的作品,就不会再“依样画葫芦”了。    (六)加强合作探究学习,升华手工课堂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美术教师的职责已经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教师将成为一位引导者,一位组织者,一位参与者,要越来越多的激励孩子们去思考,启迪孩子们去创新。 “合作探究”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每个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差异,比如有的想象力丰富一些,有的设计能力强一些,有的绘画水平好一些,有的制作技能巧一些等等。根据我对孩子们各自能力的了解,我把不同特长的孩子安排在一个组,组成“合作探究”小组,让小组同学对手工材料如何搜集,手工作品如何创新进行探究。 在教学三年级美术《变垃圾为宝》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十组,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完成以下要求:1、从自己的身边找一些可以再利用的废弃物,越多越好。2、观察废弃物的形状、颜色、纹理和材质,巧妙的合作设计一件有个性的手工艺术品。 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结果有的小组利用各种废弃纸箱、易拉罐创作了一艘立体的大轮船;有的小组利用各种碎布和毛线创作了一件平面的时髦女郎;还有的小组利用废旧电池创作了一串串立体的鞭炮……《演电视》一课的创作环节是:找素材——构思——创作——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要是有一环没有落实好,后面的几个环节就难以完成了。课上,合作的同学讨论:如何制作电视机?找什么题材的故事表演?怎么画故事?怎么表演故事?孩子们围绕几个中心问题讨论得非常激烈,课堂气氛很不错。合作的同学一人制作电视机,另外几人画有趣的故事,分工合理又和谐,创作效果甚佳。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手工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困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我们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不能轻言放弃,尽管有时会因工作量大而疲惫,在教学研究中遇到挫折,甚至感觉“吃力不讨好”,但我们仍要坚持,并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教学中努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为素质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新世纪教师素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3: 3-4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06:237 字数:约6500字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cdjy/1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