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城市社会学实施对照教学的系统流程分析

时间:2015-12-20 16:08:18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 浏览量:

一、引言 传统教学模式的知识获取路径大致如下:令家建构理论体系、学者一整合成知识框架、大学教授编写成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毋庸置疑,这是一套可靠的知识传播和扩散体系,它给子初窥门径者一以约束,使其不致走得太远,并且确保了知识传播有序、

  一、引言

  传统教学模式的知识获取路径大致如下:令家建构理论体系、学者一整合成知识框架、大学教授编写成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毋庸置疑,这是一套可靠的知识传播和扩散体系,它给子初窥门径者一以约束,使其不致走得太远,并且确保了知识传播有序、惯常进行,不会因为“持异见者”而中断教学进程,这是它值得肯定的地方。然而,此种教学模式也可能存在系统性的风险。因此,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对照教学法

  本文所探讨之“对照教学法”是一种“验证式”的、‘互馈式”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笔者一针对城市社会学这一学科所具有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联系当前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实际而提出来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图1是它的基本模式: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去除了学者、编辑乃至教师等中间环节的知识传播系统。一个很明显的道理是:知识理论在传播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损耗,这种损耗含误读和曲解。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介太多”(也有学者一提出:导致我们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并非是“中介”太多的问题,而是现有教育体系培育出来的“中介”根本就不符合实际教学要求的缘故),应该让学生和理论初创人直面交流,并且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验证、检验和补足理论的不足或是开发新的研究方向。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这种提法多数时一候仅仅停留在文本里,整齐划一、大一统的儒学思想早己深入我们的骨髓,我们不希望同一个课堂上发出除自己以外的任何声音。所以,包括我们施教者一在内的知识供给的一方就还是令制的,“一言堂”的。而对照教学法,就是要建立一种互动的、平等的教学平台。接下来,笔者一将在对城市社会学这门学科及其独特的教学特征做必要的陈述和分析之后,系统地阐释如何采用对照教学法进行这门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城市社会学及其教学特点

  1.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urban sociology)是以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其发展至今,尚不足三十年的时间。

  2.城市社会学的教学特点

  相较于其他学科,社会性和实践性是城市社会学最突出的教学特征。可以说,城市社会学对于包括教育界在内的中国所有社会阶层而言都是新鲜和陌生的事物,我们是以学生的视角和从国外学来的知识,而教学模式则基本照搬其他学科的,把一门如此具有社会性和实践要求的学科封闭在课堂和实验室里进行知识的传授,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学生能得出多少的真知灼见。对于城市社会学来讲,真知在大千世界里,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城市圈层中,而绝非是在教室和课堂里。

  四、以对照教学法开展城市社会学教学的系统流程分析

  在进行知识的传播和学习的时一候,知识的供给方应该考虑以何种方法和渠道可以最大限度地把知识畅通无阻地提供给学生,而学生也可以适当地思考,何种模式是适合自己摄取知识的(结合当前中国教育实际,本文所要探讨的教学模式的替代性改革,主要针对的知识供给体系,因为中国的学生实际上是弱势的,没有选择和决定权)。根据各自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功能的差异,我们把知识供给系统划分为:理论创造系统、知识框架编辑系统、出版系统和教授系统,如图2。

  正如上文所言,笔者把对照教学法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含其他自诩新型教学模式,实际上至多只是部分地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的替代看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土程。接下来,笔者将以教育和教授知识这一子系统作为主题部分展开陈述。

  1.理论和原理创造系统的革新

  这一部分的革新,主要是从前瞻性和系统性来看。自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人才(特别是高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重视。应该说,在国内某一学术领域内享有盛名的令家们,其物质条件和科研环境是绝对优越的。就拿城市社会学这一门学科的研究来说,我们认为,“大跃进”、“生年饥荒”,“十年文革”这些时一段,中国城市社会相关的文献资料一定是绝密级别的。仅仅只有部分学科带头人以研究之名才能得以查阅,并进行较深层次的研究。也就是说,这些大师级的人物,是拥有社会上为数不多的享受和行政当局共享珍贵的文献资料的。再者,由十中国的学术研究多数时候是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服务的,故此,对于他们而言,研究经费的中请、社会基金的支持、政策的倾斜和照顾,都给他们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至此,令家们有这个义务也有这个可能给学术界提供系统性化前瞻性的理论和原理。制器要超越别人,先得要学术领域领先十儿“中国创造要取代中国制造”并超越“外国制造”,我们必须在相同领域的学术前沿上占据先机。而中国的学生想要学到具有预测将来的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也指望这些令家们的努力。

  2.知识框架编辑系统的革新

  这个环节的工作者们,做的大概是这样两个土作:一是把令家们的理论体系文本化。一般而言,理论多数相对抽象,层次也较高,不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储备或是储备的质、量达不到要求,都是不能够较好地理解、领悟理论体系的,更别说进行框架性的分、填充和编辑了。二是增补该学术理论新的发现或是修订经过更加严密的论证而发现谬误的地方。这一点,需要把握好时一间的问题。己经形成教材的部分,无法做到即时一更新,但是编辑们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如互联网发布并不厌其烦地提请一线授课教师在相应的章节增补,以保证学生尤其是那些搞学术研究的学生在最早的时一间内了解。

  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个编辑都会是尽心竭力地想要把原味知识完整而系统地传达给下一个节点的工作者一们。但是我们同样也有诸如政治类的原因,导致知识传送最末端的学生们学到的是被筛选过的知识。笔者一并不认为:任何学科门类的思想控制是有利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它不利十真知灼见的形成,并且当一部分人通过自发的研究终十触摸到真相的时一候,他们必然会对学术失去信任。譬如社会学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知识编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把真实的数据和事实摆在学生们的面前,让他们去验证这一学科原理,找到存在的问题,以期在继续研究中推进学科进步,最终促进实体城市社会的改良和进步。

  3.出版系统的革新

  这一板块的革新工作,主要从出版的视角出发进行论证。现在高校教材还是以纸张为主要的载体。互联网时代,我们认为,这是不合时宜的。电子读物的便利性和即时一性应该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不妨收集所有教材订购者们的信息,建立信息互通群或是论坛。在必然的时候加以利用,把知识最新动态变成电子流,随时在论坛里发布。并利用电话等方式通知任课教师或是教材订购单位,在做学科前沿的时候,不忘提醒学生新知识点的更新。

  4.教授系统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教师是学生摄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和验证自我认识正误、真伪的主要窗口。

  在本文中,笔者一旗帜鲜明地提出放弃传统的“讲一听”教学模式,离开教室,走进城市社会,在观察当中,以“问一答”验证知识,获得真知。针对城市社会学科,本科生四年的教学时一间里,笔者一强烈建议如下表所示安排: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而不是学习中实践。以实践为主,才能出真知;以学习为主,容易陷入空乏,不切实际,最终浮于空想。城市社会学是一门知识更新快,社会性和实践意味特别浓厚的学科门类,故此,我们应该把主要的学习“战场”放到实际的城市生态系统中去,而不是在四壁封锁的教室里听教师夸夸其谈。

  对照教学法也许并不适合所有学科,但是我们笃信,它绝对适合与城市社会学这类学科教学特点相似的学科,比如旅游学和地理学,我们也强烈建议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9:11一1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gdjy/1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