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农业高校《检测技术》课程常规教学法弊端及改进

时间:2015-12-20 16:12:42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 浏览量:

现阶段, 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与科研的各个领域, 而农业院校承担着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重任。 而 《检测技术》 课程是河北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及自动化 (以下简称农电专业) 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综合了物理学、 微电子学、 化学、 自动控制等多

  现阶段, 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与科研的各个领域, 而农业院校承担着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重任。 而 《检测技术》 课程是河北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及自动化 (以下简称农电专业) 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综合了物理学、 微电子学、 化学、 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因而其课程特点集中体现了知识的密集性、 传感器品种的庞杂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如何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生产实践所需的检测知识,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现场排除故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成为所有参与本课程教学的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

  1 常规的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鉴于课程的学时偏少 (32 学时), 原教学方法基本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 老师强调的是知识点的掌握, 所以基本上采用课堂 “满堂灌” 的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老师也感到十分吃力, 但学生不以为然, 没有兴趣,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教学手段简单  传统的授课方式通常是教师站在讲台上从头到尾“喋喋不体”, 学生往往感到不易理解, 难于掌握。 有些学生学完本课程, 只是通过背诵记住了几种传感器, 并没有真正了解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的精髓, 这不便于学生今后进一步的专业学习, 也不符合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 无法接轨人才市场需求。

  1.2 教学方法固定且单一  一般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 教师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 片面强调课程的知识点的教学, 加上课时少, 教师在教学时间的掌握上, 往往疲于奔命, 总觉得教学内容太多, 而教学时间偏少,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取的方式就是 “满堂灌”, 还觉得课堂讲授的时间不够, 这样忽视了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现    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采用启发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充分结合生活实际, 在理论讲授时穿插具有生活应用背景的实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自己和别人的学习方法, 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乎段来获取知识。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接收新知识、 创造新思路、 迎接新挑战。 具体在教学改革实践上,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2.1 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校课堂里, 第一堂课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初次认识, 也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内容的整体了解与把握, 作为教师, 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对这门课程今后的知识传授、 学生理解与运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 《检测技术》 课程第一堂课的教学中, 结合教学内容中的 “检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列举了大量学生常见的实例, 如医学上如何实现对血糖的测试、B 超的检测的;数码相机、 数码摄像机如何实现自动对焦、 测光的; 日常生活中电饭煲、 空调、 冰箱等家用电器如何实现检测和控制温度;又如在全自动洗衣机中如何实现衣物重量、、 水质、 洗净度、 液面高度这些量的检测等等。 这些实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为学生学习该课程后续内容作了准备。

  2.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以往的检测技术课程教学通常都是采用先讲传感器 “原理”, 其次传感器 “结构”, 最后传感器 “应用” 的平铺直叙的模式。 作者采用启发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充分结合生活实际,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每一部分内容都配套具有生活应用背景的实例。 讲课时先从应用实例展开, 即先讲传感器应用,然后通过设疑、 启发、 讨论, 来使同学们带着疑问学习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结构和原理, 达到融会贯通、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 在讲授 “电涡流传感器” 这一章节时, 先举个生活中应用较多的电磁炉的例子, 首先提出电磁炉为什么会把铁锅的水烧开呢? 这也就涉及了它的工作原理: 电磁炉的台板下是励磁线圈, 当通高频电流时产生交变磁场, 在铁制锅底产生无数电涡流, 使锅底发热。 那么电涡流传感器还有什么其他的应用呢?

  比如电涡流式通道安全检查门, 当有金属物体通过时, 交变磁场就会在该金属导体表面产生电涡流, 会在接收线圈中感应出电压, 计算机根据感应电压的大小、 相位来判定金属物体的大小, 从而发出报警信号。 然后再介绍性能特点、 测量电路等内容。 带着解决问题的愿望, 学生便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心存的疑问随着授课内容的发展也不断地得到解决。

  2.3 采用黑板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能将声、 图、 文、 影像等信息集于一体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能通过手、 眼、 耳等多种器官的直接感觉, 将原来单调的文字和简单的图形变为形象、 生动、 直观的多媒体信息, 使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 学习压电传感器工作原理压电效应时, 当力的方向改变时, 电荷的极性随之改变; 当动态力变为静态力时, 电荷将由于表面漏电而很快泄漏、 消失。 通过多媒体演示, 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切实体会到物理效应的实际效果;过去在课堂用语言表达的许多功能, 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抽象, 现在通过课堂多媒体演示, 几分钟就看懂了, 对学习的难点也理解得比较透彻, 对于教师来说, 利用课件能很好的完成教学计划, 使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 有效缓解了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当然, 板书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 有必要结合板书对教学方案和方法优化。 板书有助于讲授内容层次清楚, 增强系统性, 突出重点, 加深印象。 板书还体现了教师的教风和治学精神, 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针对检测技术课程中测量电路这一节中公式的推导, 直接用多媒体讲授学生不容易理解, 更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而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推导过程, 学生更容易掌握。 所以适度的多媒体教学与恰当的板书结合是优化教学的新途径。

  2.4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信息社会知识多、 更新快。学生想从老师那里学点知识以 “一劳永逸” 已经不可能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摒弃过去一味以教材与书本知识的问答、计算等为主的书面作业形式。 向学生公布与课程相关的技术期刊的名称, 与课程相关的国内外网站的网址,如 “中国工控网” “传感器世界” 等, 以及一些国内外着名传感器厂商的网址, 让同学们浏览、 查阅。

  在课程的结束阶段, 同学们已经基本上学完了相关的知识, 此时可以把以前讲过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课程的理论设计, 题目的制定是将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些检测技术的应用拿来和所学课本知识相结介, 并设计一定的难度和实用性。 例如, 确定若干个基于各种传感器和单片机相结合实现的系统, 如粮仓温度检测仪、 烟雾报警器、 电动自行车速度测试仪等题目供学生选题, 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 提交完成基本功能的检测系统设计结果、 相关文字报告等。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 培养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创新设计。

  3 教学改革效果    检测技术教学的改革, 已经在河北农业大学 10级的相关专业教学中采用, 同学们普遍认为, 通过对检测技术课程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改革,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从 “要我学” 变成了 “我要学”,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对于提高同学们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知识的掌握,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附图是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检测技术成绩统计分布图。 图中可以看出, 大多数同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生成绩分布比较合理, 较好的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结束语    《检测技术》 是农业院校中一门信息量大 、 发展迅速且涉及面广的重要课程, 它不仅为后续 《控制工程》 等课程提供充分的准备, 也为今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采用此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随着检测技术研究范围的扩大, 内容将不断地发展和更新,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内容, 采取多种途径,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统一。

  参考文献    [1] 耿玉茹。“主导一主体 ”教学模式用于 《检测与转换 》教学的实践[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36-38.  [2] 江修,杨盛。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学改革初探[J].三峡大学学报,2007,29(12):282-285.  [3] 王东霞,温秀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5(7):92-93.  [4] 张曙光,纪建伟。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5] Burroso J, Refael A. Number Plate Reading Using Computer Vision[J].IEEE Transaction on Vehicular Technology,2001,11(44):79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gdjy/17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