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原理性教学方法在当代国际关系课程中的运用

时间:2015-12-20 16:36:04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 浏览量:

原理性教学方法是当代教学论家皇甫全教授的教学方法三层次之一。它是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 不具有固定的程序和步骤。而当代国际关系课程不仅涉及大量史料和现实内容,

  原理性教学方法是当代教学论家皇甫全教授的教学方法三层次之一。它是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

  不具有固定的程序和步骤。而当代国际关系课程不仅涉及大量史料和现实内容,而且国际关系理论也层出不穷,不同的理论对同一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完全不同,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种具体方法,而是在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种教学方法体现在理念上表现在三个方面: 以人为本的教学; 教学研的整合统一,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他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是新形势下我国教学的根本。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当代国际关系课程开设在大学本科的第 5 学期,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世界历史的基础上开设的。所以对于史的讲授在课程中占的比例比较少,而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把学生的主动学习放在第一位。这是本课程教学的灵魂。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而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的发挥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榆林学院在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人性化”的原则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大学教育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最终达到师生和谐共处,教学相长。在当代国际关系课程的教学中了解学生。其一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上课老师的看法和上课内容和方式的要求和学生掌握上课内容的比例情况。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其对当代国际关系课程的理解情况和兴趣情况,从而也间接了解整个班级中不同学生对其课程的不同认识。理解学生,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对同一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不同,在当代国际关系史讲述中注重这一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求不一样,所设置的问题也不一样,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大堂授课的同时采取小组讨论或启发式思考和利用影像资料等不同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大量的资料,设计研究课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能够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能过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从而实现师生的和谐共处和教学相长。使教学成为一个思想交流、心灵碰撞的快乐过程。

  二、教、学、研的整合统一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使教学研三者有机的结合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研三者是紧密结合的。它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研的结合,而且体现在学生的教、学、研的结合。要充分打破以往大学教育一味地认为学生没有能力进行研究的错误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源的共享,大学的教也不单是教学生学得过程,同时包含学生学习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获得。这种方法不仅帮助他自己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自己来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和老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共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而言,如果把知识的接收和问题的探究结合起来,不断参与和从事科学研究,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国际关系教学过程中,在原理性教学方法的理论指导下,怎样使教学研整合统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兴趣指导阅读。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根据兴趣搜集一些相关的书籍,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寻找问题,并撰写小论文。第二,设置指定题目,进行研究。要求学生自己搜集指定题目的相关资料,形成小论文。第三,设置讨论课。每学期大约有 4 课时的专项谈论课时间。形成不同观点的两个组,进行讨论。最终在已有小论文的基础上形成大论文。第四,评讲。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对这门课学生撰写的相关小论文和大论文进行评讲。首先学生自行评讲,教师做最后总结性评讲。

  以上四种方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能够使课程顺利地进行,同时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专业研究。做到师生在教学研三结合中的共赢。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尝试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主要是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发展起来的。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榆林学院作为地方院校也特别注重传授知识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提出切合实际的办学理念: 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周边。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学习型人才,使其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学习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在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下,通过以上四大步骤,使学生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思辨的能力。同时结合当代国际关系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以努力:

  1.推进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完善的人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成为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主人。这些基本精神与当代国际关系教学的根本宗旨是相一致的。当代国际关系课程所讲授的内容较多,不仅有史实内容而且有现实内容,更有理论解读,要做到历史、现实和理论三者的紧密结合,启发式教学至关重要。通过启发式教学,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注入活力和生命力。

  2.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意识,常表现为不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联想和想象。虽然创新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但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的形成却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靠后天的培养。促进学生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航行在知识海洋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当代国际关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供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

  第一,集体学习方式。比如国际关系相关理论的学习即采取此种方式。老师将各种教学信息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掌握培养创新思维必备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第二,自主性学习方式。比如与前期通史类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就以学生自主控制的个别化学习方式为主,以教师解惑为辅。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使用信息。

  第三,多层次学习。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包括“动作”“图示”和“符号”等信息表达方式。网络提供的信息介于“有目的直接的活动”和“以符号传递经验的抽象方式”之间,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3、 强化问题意识,刺激创新思维的形成

  思维是人脑处理问题的运动过程。创新始于问题,在当代国际关系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问题意识,鼓励大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在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处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统一,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等等。

  4.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

  创新的教学评估应突破传统教学教什么就考什么的套路,而要大力倡导学生对考核的自主性与参与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当代国际关系课程的考试由原来的闭卷考试转变成开卷考试,目的就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采取以过程性考察为主,终结性考察为辅,自我考评和集体考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采取书面答卷与科研论文相结合,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东坡.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高校论坛,2008(3).  [2]皇甫全.现代教学论学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周光讯.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理念创新[J].教育研究,2005(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gdjy/1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