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意大利汉语教学的现有问题及解决措施

时间:2015-12-20 16:37:57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 浏览量: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孔子学院的纷纷建立,近年来意大利的汉语教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譬如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6年,第一期学员141人,到了2012年,第12期的学员已经达到397人.短短5年间,学员人数增加之快出乎预料.另外,孔子学院支持的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孔子学院的纷纷建立,近年来意大利的汉语教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譬如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6年,第一期学员141人,到了2012年,第12期的学员已经达到397人.短短5年间,学员人数增加之快出乎预料.另外,孔子学院支持的当地中小学的汉语课开课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并有由课外兴趣班向正式课程发展之势.窥斑见豹,"汉语热"在意大利并非妄言.

  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作为意大利第一所孔子学院建成已逾6年,而且在意大利迄今已经建立10所孔子学院,除了罗马大学以外,那不勒斯大学、米兰大学、威尼斯大学等传统的汉学重镇无一例外都建立了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地融入为意大利汉语教学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极大地推动了这些汉学重镇中文学科的发展并延伸至广大社区.当然我们在看到孔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及时发现问题,将问题在萌芽阶段予以解决,使其可持续性地健康发展.

  根据我们在罗马大学孔子学院及周边中小学的教学和管理经历,我们觉得意大利汉语教学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整体教学与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将着重指出意大利汉语教学的现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准确地指出问题,找出制约意大利汉语教学的瓶颈,促进意大利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其中一些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共性,就此进行探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教学也将会有一定的启发.

  一、现状与问题

  从我们的教学管理实践和实地考察来看,目前意大利汉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方面的,也有教师、教材方面的,还有学生方面的.

  (一)教学体系

  随着孔子学院在意大利的逐步建立以及孔子课堂的扩展,除了传统大学汉学系的中文教学外,面向广大社会人士的汉语教学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面向少儿、小学生、中学生的汉语教学近年来在孔子学院的支持下发展迅速.在罗马大学孔院的带动和支持下,目前罗马地区已初步建立起儿童班、中学班和成人班等层次相对齐全的教学班,不过这离完备的汉语教学体系还有相当的距离.因为处于一个急速发展期,所以问题不少.

  如果从水平层次的角度看,目前体系的各个层次"一刀切"的现象严重.即使是相同的水平层次也有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课时限制、教学目标等,汉语教学应该因时而异,否则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Convitto和Seneca两个高中,汉语都是必修课,但前者周课时7小时,后者3小时.目前两所学校采取了同样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前者一年所学的内容是后者的两倍还多,学生普遍较有成就感,而后者的学生则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被强化汉语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汉语难学"的意识,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另外,教学体系中各层次的连续性也需要考虑.比如,目前意大利的汉语课在各个阶段开设,但是使用的学习材料基本相同(初中生使用《我们学汉语》这部教材,高中生和罗马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都使用《意大利人学汉语》,而这两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那么这些中学生升入高中后如何继续学习汉语,高中生进入大学后如何继续学习都将成为后面几年较难协调的事情.

  此外教学体系中的很多细节问题也有待解决.比如意大利的老年学习者问题,这一点其实在不少地方也都存在.意大利有一些老人积极学习汉语,但是由于他们的加入,使得一些教学班中同学之间的年龄差异过大.由于生理的原因,老人一般反应慢、记忆力差,因此很难跟上年轻人的学习进度,而且他们与年轻人学习目的也不同,这些都对授课教师带来了一些困扰.

  (二)教学模式

  中意教师合作上课是目前意大利汉语教学比较通行的一个教学模式,这个模式不仅用于孔子学院的日常教学,也多用于传统汉学系的汉语教学当中.而且该模式已逐渐延伸至中小学汉语课.经过我们的教学观察和教师反馈,我们认为这一模式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且劣势有时候非常突出.

  这一模式的最初设想是这样的,意大利教师主要讲汉语的语法和课文,中国教师主要进行课堂操练和完成课后练习.应该说,这一设想很好,意大利老师从外国学习者的角度体会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难点所在,并用学生母语加以解释,而中国教师普通话字正腔圆,可以给学生输入地道的中文.这一模式可以发挥意大利教师和中国教师各自的母语优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来看,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优势发挥不出来,劣势却成为掣肘.

  曾在罗马孔院任教的一位老师对此深有感触,"中意老师合作,特别是在初级汉语阶段,一定有它的优势,但是实际操作中,这种优势又没有发挥出来.就目前我所观察到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任务的分工.每个老师布置自己的作业,意大利学生的习惯是谁布置的作业要到谁的课才完成.现在就造成了一些混乱,哪些作业应该完成,哪些作业稍后再做,最后的结果通常是应该讲解的时候,学生没有完成.这是沟通上的问题,但是要说完全沟通清楚,也不太现实.二是有些语法问题意大利老师自己也拿不准,跟中国老师的讲解出现不一致,双方都很尴尬,学生不知所措.这一点到中高级阶段更加明显."除此以外,另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不同教学阶段中意老师授课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比如初级阶段时,意大利老师跟中国老师按照1:2的时间分配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到了中高级阶段这一比例显然就不太合适,因为学习内容增多而且难度加大了,还像初级时将练习时间按照比例2来操练,时间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实际教学时,往往是操练的老师追着讲课的老师赶,或者讲课的老师已经开始讲新课,操练的老师还停留在前一课.

  此外,该模式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中意教师合作模式中的意大利教师和中国教师其实是有所界定的,此处的意大利教师一般来说是指那些汉语水平并不特别高的意大利人教师,中国教师是指那些不懂不通意大利语的中国人教师.可是目前一些意大利语非常好的中国人教师也在与意大利教师合作上课,少数汉语特别好的意大利人教师也在与中国教师合作上课,尤其是前者,完全应该独立授课,以减少沟通的时间成本.而后者呢,如果中国人教师资源充分,可以合作上课;如果中国人教师不够,那么他们单独授课也是可以的(不过据了解,学生还是更希望有中国人教师授课).对此我们进行过一些访谈,一些在意大利生活很多年的中国教师也希望自己能够单独授课,免去不必要的多方沟通.

  不可否认,这一模式在外语教学环境中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其优势得以发挥.综合来看,能否发挥该模式的优势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根据学生的水平该模式要有适应性调整,应根据学习量、难易度和教学目标来调整中意老师的授课时间比例,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双方教学优势的充分发挥;第二,给教师提供标准化的指导材料,明确各自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目前由于师资的复杂性及不稳定性,教师本身对教学材料的把握有所不同,对该教学模式的理解也不同.比如有的意大利老师上课领着学生做对话练习,有的中国老师课上总结语言点,分工不够明确;第三,要有合理的、严格的授课计划,保证双方有良好的衔接.目前有的老师时间观念不强,总是完不成自己的任务,易打乱合作教师的教学计划.

  (三)教师素质

  1.教师构成

  以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为例,目前的教师构成主要有四部分,按照人数多少依次为:(1)当地教师;(2)志愿者教师;(3)公派教师;(4)罗马大学东方系的正式教师.当地教师既包括当地的华人教师,也包括当地的意大利人教师;志愿者教师是国家汉办选派的研究生志愿者(多为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生担任,也有少量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研究生);公派教师是国家汉办选派的教师,一般为国内高校中经验丰富的汉语教师,但近年也派出部分刚刚毕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或者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硕士承担;罗马大学东方系的教师是具有丰富汉语教学经验的老师.虽然上述4类教师构成当中不乏教学经验丰富者,但大多数教师仍存在一些问题.

  2.本土教师的问题

  目前的本土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本人的汉语水平还不够高.年轻一代的意大利人汉语教师跟前辈比起来,他们的汉语水平一般要高出不少.但仍然存在发音不标准等诸多问题;此外,很多本土教师也缺乏汉语教学方面的训练.汉语教学意识稍显单薄.意大利汉语界更多的还是研究汉学或者中国文学等,研究汉语教学的学者非常少见,至今仍没有代表性人物.

  不像法国有白乐桑、德国有顾安达、美国有吴伟克、日本有古川裕等.而且,不论是意大利人教师还是当地招聘的华人教师,几乎都不是汉语教学出身,因此对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意识不够强,甚至可以说他们对于怎么教外语并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教学时大多跟着感觉走.

  意大利人教师以及部分意大利语相当娴熟的华人教师,由于缺乏目的语输入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大量使用意大利语.一节课50分钟,不少老师用意大利语讲解、说明的时间差不多要占到半小时甚至更多.这样一周4节课下来,学生真正输入汉语的时间仅仅只有1个小时.这样的输入量远远不够,汉语学习效率也就必然不高.

  3.志愿者教师的问题

  志愿者教师派出前经过所在院校的理论和实践训练,经过国家汉办的严格考核和培训,其中涌现出了一批佼佼者,不少人受到了意大利学生的欢迎.不过,志愿者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以及教学上缺少指导等原因,不少志愿者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列出的问题主要从影响教学的角度切入,一些对教学影响不大的生活问题此处不赘述.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调查,问题主要有:(1)志愿者们生活适应都非常快,更需要适应的是当地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模式,他们往往是第一学期手忙脚乱,第二学期刚刚明白但任期也快结束了.

  第一学期手忙脚乱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到任后一般都没有专门的岗前培训,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就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问题;(2)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不懂意大利语,即使懂一些,但也不足以帮助教学.不少研究生的英语不错,但是意大利人的英语水平普遍不够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很可能是"对牛弹琴",不少学生还会提出"抗议".从经验来看,会意大利语可以很好地跟学生沟通,这种沟通可以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有助于汉语教学的开展.另外,在孔院之外的中小学上课,意大利语可以促进跟同事及合作老师的沟通;(3)他们大多缺乏汉语教学的实践性知识,而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师教学活动中起关键作用,"开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许比灌输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以及模仿教学技艺更重要".[1](4)其他问题.比如说一个志愿者教师,一个月内在一家新开辟的孔子课堂迟到了两次,引起学校的不满;还有的志愿者与所在班级的社会人士谈起了恋爱.

  (四)教学资源

  1.教材

  目前意大利使用面比较广的是由罗马大学副校长、孔子学院意方院长马西尼教授主编的《意大利人学汉语》.该教材自2006年8月底出版,迄今为止,累计发行量已超过三万册.由于《意大利人学汉语》所取得的成绩,该教材于2010年荣获孔子学院总部颁发的"优秀国际汉语教材"称号.

  虽然《意大利人学汉语》是一部优秀的教材,但其主要适用对象是大学生,它比较适合学校正规授课,对于课后业余班、孔院班并不是十分合适,因为进度太慢,比如高中学生学了两年也没觉得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孔院班学员续报率不高与他们学习的成就感不足有很大关系.此外,适合中学生及儿童的本土教材也很匮乏.小学生的教材、儿童班的教材,虽然国内已经有《汉语乐园》等不错的儿童汉语教材,但由于意大利多数学校技术方面达不到要求,《汉语乐园》最出彩的多媒体资源部分就无法"光彩照人",显得多少有些水土不服,甚至无法使用.

  另外,一些非主干教材也非常缺乏.比如合适的听力教材,尤其是初级阶段的听力教材.初级阶段适量的听力输入能帮助学生尽快学会发音,并减少对拼音的依赖,还能促进音形义联系,促进汉字的学习.在非汉语的环境中,合适的听力材料更为需要.本文第二作者曾在孔院班试着自己录制听力材料,效果很好,很受学生欢迎.

  2.读物

  泛读是学好汉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式,特别是在外语环境中."中文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近些年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着一种困难局面:学生'学过的不少,学会的不多.'一方面,教材里和课堂上介绍、练习了一个又一个语言项目,但学生真正学会的语言项目比例却不高;另一方面,初级阶段的课程,注册学习的人数很多,但大部分学生都是浅尝辄止,能继续保持兴趣学习到中高级阶段、最终具备切实的中文交际能力的学生相对很少."[2]

  可见泛读非常重要,我们也认为泛读是破解"高浓度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普遍认为,汉语读物非常缺乏,意大利也不例外.汉语读物缺乏其实也不是绝对的,这里存在一些矛盾,一方面国内有不错的汉语读物,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的5级10册汉语读物《中文天天读》.经过介绍,当地教师非常喜欢,但是由于购买麻烦,且目前尚无意大利文注释版,因此仍然"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从上述来看,教材与读物等汉语教学资源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二、有关对策的讨论

  随着国际汉语推广工作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意大利10所孔子学院建立后,他们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工作既有文化宣传类活动,也有汉语体验课活动,这种与普通的意大利民众近距离的互动使得意大利的"汉语热"持续高涨.可以说,意大利汉语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日语曾经在欧美出现过学习热,但是很快就消退了,要保持汉语热,实现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上述教学模式、教师以及教材等制约意大利汉语教学发展的因素.

  (一)管理角度的对策

  1.设立汉语督学(汉语顾问)

  法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均有汉语督学、汉语顾问,甚至不少州也有这样的职位.这对于相关国家以及州府的汉语教学工作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目前意大利还没有类似汉语督学、汉语顾问这样的职位,需要中国教育部或者意大利一些有影响的学者与意大利教育部沟通,增设这样的职位.

  汉语督学或者汉语顾问这一岗位的设置,可以保证宏观上由懂汉语教学的专家来指导.比如说,意大利中意教师合作上课的教学模式是不是科学,它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这需要汉语督学、汉语顾问牵头去做;另外关于教学体系问题,因为孔子学院的短期教学、大学中学必修课教学以及中小学兴趣班教学各有不同,一定要有专家通盘考虑才行,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等必须结合一般性标准(国家汉办颁布的《课程大纲》等等),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方可.否则各教学单位、甚至老师们各行其是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事倍功半.

  2.孔院院长联席会议

  在孔子学院总部和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教育处领导下,意大利孔子学院院长联席会制度每年举行一次.通过联席会议,各家孔院可以共同分享自己的经验,也可以陈述存在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协同开展活动.这样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意大利汉语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三教"角度的对策

  学界普遍认为"教师、教材、教法"问题(所谓"三教")是制约汉语国际推广的三大瓶颈,本文第一部分的阐述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因此要想对此有所突破,必须因地制宜,逐一解决.

  1.教师角度

  教师问题是重中之重.正如崔希亮(2010)所指出,在"三教"(教师、教法、教材)问题中,教师是核心,"因为好的教材是好的教师编写出来的,教学法也要靠教师来实践.换言之,没有合格的教师,就不会有优秀的教材和教学法.即使有了好的教材和教学法,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教师也可能会把学生吓跑."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意大利汉语教师手册》.可在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国别化的意大利汉语教师指导手册,这将有助于实行模式化教学.虽然汉语教师水平有高低,但是如果按照教师指导手册的标准化模式来实践,一般都能达到中等上下的教学水平.这一点歌德学院的做法可以参考,他们的教师不论年龄、职位,教授同一个语言点的时候,获得的讲义资料、练习题都是完全一样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光靠一所孔院难以完成,这需要孔子学院总部逐步规划、各孔院之间协同完成.

  (2)本土教师的培养.汉语热达到一定程度后,汉语教师会有一定的缺口,届时仅仅依靠国家汉办的公派教师或者志愿者教师将难以满足需求,必须要立足于意大利国内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本土教师的培养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汉办近年来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鼓励外国学生来中国完成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的学业,这一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汉语教师本土化的问题.此外,意大利现有的汉语教师也需要自我造血、自我提升.罗马孔院对汉语教师的发展问题做了一些探讨,比如他们率先设立培训汉语教师的"春秋讲堂"."春秋讲堂"分别于春天和秋天举行.每次举办四周,前三周每周一次讲座,第四周为教师工作坊,集中讨论与讲座或教学有关的其他问题.

  (3)教师互相听课、研讨.目前不少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罗马孔院鼓励老师相互听课,希望老师们旁听搭班老师的课或平行班的课,这样便于教师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老师们原则上一个学期听两次课.孔院开学初期制作听课表发给各位老师,老师在听课后进行填写,这些都将作为教学工作坊的讨论材料,也是教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利用教学日志自我发展.从2010年10月开始,我们在罗马孔院的部分志愿者教师和当地教师中进行了写教学日志自我反思、专家教师反馈来推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研究.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这一方式是有效的.我们来看一位志愿者教师的反馈,"觉得以前好幼稚,就是觉得上课时特忙活,自己特想把课上好,但是外人一看就会告诉我你没有忙到点上.我觉得开始时自己是真的不明白语言这个东西应该怎么教,什么东西是重点,学生要学什么,通过教学实践、教学日志的反思以及同行的交流,现在就明白多了."通过教学日志这种自我反思以及同行专家对教学日志的反馈,大家一起总结出一些实践性知识,然后再回到实践,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得到提升.

  2.教法角度

  意大利的大多数汉学家对于汉语教学研究并不是特别关注,而大部分汉语教师只是将汉语教学作为一个营生的工具而已,并不做任何研究.客观地说,意大利汉语教学研究比较滞后.这种状况需要有所改观才行.因为"汉语教师不仅仅要擅长教书,还应该兼善研究,因为有很多问题是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我们自己去研究,寻找答案."因为"只有当教师能够从理论研究中发展自己的见解,才能对五花八门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资源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有鉴赏水平,才能不盲从、有能力去做选择,才能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不过这一情况近年来有了可喜的变化,罗马大学马西尼教授、保罗教授目前都在培养对意汉语教学方向的博士生,相信意大利汉语教学研究滞 后 的 情况 在不久的将 来会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变.

  3.教材角度

  目前孔子学院总部大力支持汉语教材的编写工作,但我们认为开发新教材和推广已有优秀教材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在积极开发新教材的同时,应该对现有的好用的教材进行调查并加以推广,这样做既能降低成本也能提高效率,这一点需要孔子学院总部协同相关出版单位一起来推动汉语教材走出去的工作.意大利的汉语教学单位也需要统筹安排,不能一哄而上,要将经费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各孔子学院之间要互通信息、密切合作,形成规模效益.

  此外也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读物),孔子学院可建立各自的中文阅览室.这样既可以将汉办赠送的各种教材予以陈列,供教师备课参考,也可供学生补充阅读.由于在非汉语的环境里学习汉语,因此意大利学生的汉语输入量普遍不足,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教师课堂上多用汉语以外,有必要将汉语学习延伸至课外,这一点可以学习歌德学院.为让学生了解到多元化的德国文化,歌德学院一般设有自己的图书馆,里面容纳了德语书籍、德译中作品、工具书和德汉词典、德文日报和周报、德国专业杂志、数据库、音乐及文学磁带等各种德语学习资料.学院还专门把近期德国的畅销书集中展示出来,供学生阅读,并每隔一段时间举办一个专题性的图书展览.[5]如果孔子学院都能够建立起一个开放的阅览室,通过这个窗口,既能够发挥现有汉语教学资源的作用,增加孔子学院学员的汉语输入量,也能够为有兴趣的意大利人增加一个接触中国的机会.

  三、余论

  截至2012年6月,中国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合作设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500多个孔子课堂,中国每年派出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达7000多位.国家的投入是巨大的,对此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确实,如何将这些巨大的投入转化为实际的效果是当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意大利的汉语教学为例、以孔子学院为中心的调查研究是一次国别化的梳理,只有找到当前汉语推广的症结所在,发现问题,从而制定对策,最终解决问题,我们的汉语推广之路才会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2] 储诚志.引入分级泛读改进中文教学---兼谈《汉语风》中文分级系列读物的设计目的和特点[J].国际汉语教育,2009,(4).

  [3] 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J].世界汉语教学,2010,(1).

  [4] 温晓虹.美国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应策略[J].世界汉语教学,2011,(4).

  [5] 刘增辉,万象.北京城里的德语之花---歌德学院(中国)文化传播纪事[J].教育与职业,2007,(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gdjy/18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