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6:38:25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 浏览量:
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就是提出要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大学外语教学上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学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非应试,就是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把语言当作交流的工具,成为文化沟通的手段
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就是提出要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大学外语教学上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学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非应试,就是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把语言当作交流的工具,成为文化沟通的手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此,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尤为重要。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是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外语,多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是:组织——学习——传授——复习——巩固——作业,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语法、词汇和句法结构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因此,教育部对外语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出台了新的外语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与之背道而驰,因此,找出适合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真正把外语作为一门技能,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手段,于是,交际教学法应运而生。
什么是交际法教学模式?即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交际→操练→交际”式。这种模式一开始就把学生置于交际环境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能力进行语言交际,然后在学生交际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学生实际需要,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去安排和介绍教学项目。有针对性地把这些项目进一步加以机械操练,最后又回到实际活动中来消化、巩固这些语言项目。可以看出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及语言操练机会,并且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所必需的素质方面有独到的优势。
一、交际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交际法强调语言教学要为学生交际需要服务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言的学习从而获得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中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
(二)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更为积极、主动的地位。在运用交际法时,教师的作用既不是语言的讲授者,也不是进行句型训练的指挥者,而是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交际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
(三)交际法强调语言的流畅性,而不过分重视语法的准确性
交际法要求学生从初级阶段就能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关于学生的语法错误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必见错就纠,应该让学生在不断产生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纠正,以获得正确语言。
(四)交际法注重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和老师共同搜集和开发教学资源,可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传统教学之不足。在突出交际性的原则下,创设多种语言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交际化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教师尽量用全外语讲课
学生说外语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外语语言环境,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环境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教学过程交际化的必需保证。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机会是在课堂上,因此教师要尽量应用外语组织教学,加大学生口语的输入量。用外语教外语,能使学生的感觉、知觉、思维、动作都与外语建立直接联系。能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接受交际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用外语表达思维的能力。而且教师在情景中教,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在情景中听和说,这样学生说起外语来比较自然,逐渐养成用外语交流的习惯。例如,“打开书——继续往下看”等。在每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教师的授课内容基本完成,学生的精力、注意力也开始涣散,教师此时可以用外语很随意地同学生进行日常对话。比如,用外语询问学生这一周寝室里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最近读了什么书?这几天的心情如何?周末有什么计划安排等。这些很常用的句子,教师若经常使用,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和老师及同学们进行简单对话,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二)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是一种独立的主体认识和发展的活动,任何人不能替代。教师“教”要通过学生“学”来起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树立学生是外语学习的主人的观点。素质教育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把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摆在首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教学方法之所以造成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高,主要是因为学生运用外语这一工具的实践活动少,学习和操练节奏慢,智力活动松弛,教学效果必然不佳。因此,要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交际能力,必须打破“我教你听”的传统模式。不是书本上所有的内容都要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也不是课堂上应该解决的问题都要由老师来解决,不能包办代替。评价一位教师的课讲得好与不好的标准不在于学生是否能听懂,更不在于学生是否留有问题,而在于能否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能否掌握科学的方法,以便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研究解决科学发展与应用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切忌以师长自居,把课程讲得天衣无缝,毫无漏洞,使学生找不出问题。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空间,让学生自己克服障碍,解决困难。教师还应多渠道提供信息,开拓学生视野,增加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快乐外语教学,激发学生运用语言实现交际的兴趣
快乐外语是外语课堂教学艺术的一种,这种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玩边学,不乏是一种好的方法。学生除了有求知欲强的特点,还具有好奇心强,兴趣广泛,精力过剩等特点。如果教师在教知识的同时能把知识与课堂活动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大学生知识面广,眼界开阔,有便利的条件接触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
笔者在外语听说教学中,抛弃了传统教材里的听说材料,从网络上寻找难易适中的外语原版影片在课堂中播放,首先让学生一句一句做好课堂笔记,然后让他们复述影片中的台词。有的学生在复述中只顾速度,不注意准确性,出现了很多牛头不对马嘴、天壤之别的故事,学生听了捧腹大笑。这种形式使课堂活跃,气氛轻松愉快,学生似乎是在玩中学习,逐渐增强了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拓展文化知识的范围,即扩大语言交际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外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与学生知识结构及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这种寓教于乐的做法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国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除上述方法之外教师可采用课堂讲故事、读小品、朗诵一首诗歌、教几个成语、放一段音乐等。快乐外语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展示学生个人才能,对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大有好处。
(四)在外语戏剧周中采用角色扮演或表演外语短剧
角色扮演作为交际法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生实际掌握外语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积极有效途径。教材中口语交际往往只提供一个话题,需要我们从这个话题出发,设置相应的交际情境,从而进行真实的外语交际行为。
扮演角色往往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以模仿交际场面,如问路、看病、购物、找工作面试等。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还是观众由教师本人决定,但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向他们提出要求,以便教师能控制表演时间。教师在课堂中对场景、角色以及对学生的表演要进行设计和安排,并对学生表演做出正确的评价,以此激励学生表演热情。
例:《富士山》这篇课文是一篇旅行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前面来以导游的身份用外语介绍自己家乡的美好风貌。
比如我们让河南的学生介绍“云台山”,他兴致勃勃地介绍到: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云台山古称“覆釜山”,又因山岳高峻,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又名云台山。云台山拥有十一大景点,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学生讲得很精彩,好像自己真是一名外语导游。这种教法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如的学习环境,使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动中学,学中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五)组织学生做好课前三分钟的互动
课堂是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精彩的外语课何尝不是这样。每堂课前几分钟的导语是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学生互动的关键。教师导语内容广泛,但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可以谈天气,说新闻,讲笑话,猜谜语及师生对话等。在课前的师生对话中,如果学生能用外语谈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创造浓厚的外语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自然过渡到讲解新课,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进入到正式的语言交流之中。除此之外,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也可以巧妙地设计出关于本课内容的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然后鼓励几个学生向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观点。因为现在大学外语教程设计的话题广泛,生活化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再加上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材料,在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生讨论起来不会太难。讨论时可以分小组互助互学,长此以往,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以后的交际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人说交际法就是不教语法,这是对交际法最有害的误解。对外语不是母语的学生来说,一定的语法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应该在用中学,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去领悟。也有人说交际法就是教口语,这也是一种误解,交际教学法虽然强调大量的听说实践,但也不排除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和讨论,有时也让他们将讨论的结果写成书面材料,所以交际法对听、说、读、写都是实用的。
总之,对交际法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在今后的大学外语教学中,应继续全面深入地研究与探讨,使之更加完善,更适合我们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同时,交际法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才能真正在素质教育中实施外语交际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李庭芬,王武军,于永平.英语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美)海姆斯.论交际能力.北京大学出版社,1971. [3]中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gdjy/18686.html
上一篇:师范院校离散数学考试改革新方案
下一篇:日语会话类替代教材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