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6:42:06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 浏览量:
在日语中敬语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存在。但敬语学习却一直是中国人日语学习者面临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日敬语体系的不同①以及对敬的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在国内目前的日语教学中敬语的指导一直以来都是以敬语和非敬语的对立形式进行,以让
在日语中敬语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存在。但敬语学习却一直是中国人日语学习者面临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日敬语体系的不同①以及对“敬”的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在国内目前的日语教学中敬语的指导一直以来都是以“敬语和非敬语的对立”形式进行,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词汇变形练习为主。但是有一点却在教学中被普遍忽视了: 何时,对何人使用何种表现才是恰当的。因而造成学习者虽然掌握了日语的敬语形式,但日语敬语意识淡薄的局面。因此即使掌握了日语敬语形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不一定能让对方有好感。近年来,受欧美的 politeness( 礼貌) 研究的影响,日本语言学界也在尝试从新的角度来对敬语展开崭新的研究。Brown& Levinson( 以下简称 B&L) 的理论被认为是世界敬语研究的普遍性原则。本文运用这一理论通过语言特点及心理角度方面的论述,探讨礼貌意识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礼貌”理论的框架——— B&L 理论
Goffman 指出“面子”是社会中自己所能得到的正的社会价值,是个人的自我表现②。B&L 将这种“面子”分为“积极面子”( 希望从他人处得到赞赏,理解) 和“消极面子”( 不愿被他人打扰,进入自己的领域) 这两类。要考虑到不威胁到对方的这两种“面子”,维持圆满交流的语言行动就被称为“礼貌”。B&L 指出: “无论是在存在敬语的语言中还是在本身不存在敬语的语言中,‘礼貌’都是人类言语行动中存在的普遍要素”。
在人的交流活动中,总是会存在威胁到对方面子的行为— FTA( Face Threatening Act) 。会话成立必须至少具备说话人( S) 和听话人( H) 。而 FTA 的程度则由 S 与 H 的社会距离,H 对 S 所能产生的影响力,以及 S 的行为这三要素构成。B&L 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察试点积极礼貌表现和消极礼貌表现③。积极礼貌表现就是采取亲密的态度,使用和H 不保持距离的积极的“周到的行为”的“直接表现”来实行 FTA。消极礼貌表现是用尊重的态度,和 H 保持距离,运用伴随着消极的“周到的行为”的“直接表现”来实行 FTA。
B&L 指出: “不同的社会,表面上看采取的礼貌表现是不同的,但其内在的真相中有人类普遍的社会行动的原则”。B&L 的“礼貌理论”正是提示出了这种普遍的原则。本稿也正是依据 B&L 的“礼貌理论”,着眼于“积极礼貌表现”和“消极礼貌表现”,通过对中日礼貌现象的具体分析来找出其不同点,从而帮助日语学习者能使用自然的日语进行交流。
二、日语中的“礼貌”表现
B&L 的礼貌理论构架,通过 S 对 H 的待遇的“距离尺度”这一概念,来观察 S 在面对不同的 H 时所发生的语言变化。在日语中,根据对话双方的地位,亲疏关系等,要选择“礼貌”的等级,在选定的等级之内运用各种战略来促使交流成功。可见“礼貌”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仅限于词汇水平的问题。
( 一) 积极礼貌表现
积极礼貌是为了满足 H 的“想被他人承认,被他人接纳”这样的“积极面子”,S 所采取的语言表现。
例如利用表扬对方,或是通过玩笑等这样的策略让对方感觉到双方是站在共同的立场上的。
如例 1,S: 你的衣服真好看。是在哪里买的啊?
如例 1 所表现,当中国人在和别人谈话时,为了强调与对方之间的亲密关系,有很多对话涉及了对方的私人领域。可以说对中国人来说,通过和对方分享彼此的隐私可以让彼此的关系更加亲密起来。
另一方面,赞美对方的同时为不使对方感到不好意思,通常在赞美之后通过另起话题来引开 H 的视线。
与此相对,日本人则通常将话题停止在赞赏对方之后,不会有进入对方“私人领域”的提问。也就是说,中国人认为分享彼此的生活情报可以显得亲密,日本人在与人交流时则更重视对彼此隐私的保护。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的中日间的文化上的差异,在学习时应该引起重视。
日语的文体“不是由身份差,场合这样的初始条件而固定化的东西,而是由会话者共同为了促使谈话的成功,使双方关系更加密切而采取的积极的互动”“这种互动也并不是无限制的产生的。是在谈话者双方一边意识到彼此身份高低,一边考虑到对方的基础上而产生的”。
这一点在教学中却被普遍忽略了。国内目前在进行敬语教学时,通常是围绕语法规则,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性的替换练习为主。例如“去”这个动词,只要学生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尊敬语与谦逊语形式,那么就视为其已经掌握,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学生向老师询问老师是否去过日本时,首先应该认识到这句话动作的主格是老师,那么应使用动词「行く( 去) 」の尊敬语「いらっしゃる」,这句话可以简单的表达如下,「先生、日本へいらっしゃっ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か。」。
但是在笔者的课堂上却有学生毫不迟疑的翻译成了「先生、あなたは日本へいらっしゃっ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か。」。可见对一个日语学习者来说,即使熟记了日语敬语的各种敬语形式,也会由于母语的干涉造成敬语的误用。
( 二) 消极礼貌表现
这是要顾及对方的“消极面子”的一种说话方式。是对对方的“不想被他人介入”这种“消极面子”给予最大限度的尊重,当向对方提出诸如请求之类的要求时,要尽量使用让对方有拒绝余地的表现。
在中日关于“消极礼貌表现”的表达上,B&L 提出的“预计( 愿望) 不能实现”这个策略在中日语的表达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B&L 指出: 这个策略主要是通过在一些不发生变化的词、句中添加各种语言要素进行修饰,以产生委婉效果的一种方法。由于添加的这些要素而使得S 要表达的内容暧昧化,以此来达到和 H 保持正常的社会距离的效果。
在中文的对话中,为达到这种效果经常使用“是不是”、“能不能”这样的选择疑问句。
如例 2,S: 众所周知,您当年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这里能不能请您再给我们讲讲您当年的那些经历。
在例 2 中,S 将已经众所周知的事实再进行重复,并对 H 提出请求,而在明知请求不会被拒绝的情况下,仍然使用了“能不能”这样的选择疑问词,从而将选择的权力移交给了 H,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尊重。不拥有日语那样完整的敬语体系的中文,正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策略,软化语气,达到认识并保持和对方的距离,尊重对方的效果的。
日语中为了实现这个策略,则多使用了“多分( 也许) ”“ ~ みたい( 好像) ”等词语来模糊自己的真实意思。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臆测对方态度,擅自替对方下结论这样的误解的产生。
可见,在现代的日语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敬语形式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对文化、社会以及语言习惯等知识的掌握对学习一门语言的重要性。而长久以来对这些方面的忽视也是造成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语法过硬,但实际交流能力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外语专业教学往往专注于语言技能的打磨,不重视人文教育,因此大量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机械模仿和简单记忆层面展开。往往把语言习得和社会文化割裂开来。因此常常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通过语言了解社会,获取全面的知识,并在获取全方位的知识的同时夯实语言功底。
要很好地使用敬语,就要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场、角色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中文中没有日语那样的构成体系的敬语的存在,所以中文的“礼貌”的表达方式如彭国跃所述,是通过文字本身的意思加上会话的含义来共同实现的如例 3,S: 您家里当时多少人?
中文中,当 S 比 H 年少或地位低时,例 3 为自然对话。但当面对比自己年少或地位低的人时,S仍然使用了敬语“您”,那么就会令听者感到讽刺的意味,可能造成误解。而日语是敬语体系高度发达的语言。日本的社会构造是竖型的④,而且“内外”有别也对人物关系起着影响作用。无论双方的年龄,地位,亲疏关系,敬语都是普遍使用的。在日语中,敬语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习惯,社会规则。从这样的现象可以看出,在日语中仅仅是将“敬语”看成“礼貌表现”的其中一种方式。这一误解是由于将“敬语表现”看成了固化的,一成不变的规律性的语法规则。日语的“礼貌表现”的重点在于根据“对象”“场合”来选择适当的用语。这也正是日语礼貌表现的复杂之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将语法与提示学习者如何准确分析判断“对象”“场合”的必要性结合起来。
首先、“礼貌表现”指导要把如何“表现”放在首要位置。这里的“指导”讲的不是语法形式的教学,而是教给学生如何实际运用。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都应该视为如何“表现”的基础,而非日语学习的终极目标。所谓“表现”的指导应该是让学习者明确“语法掌握后可以进行哪种形式的交流,表达什么明确的意思”。
其次,要将语法教学和实际使用融会贯通。在教授语法时,一定要设置具体语境,向学习者提示真实的对话和对话所产生的环境。让学习者明确此对话中的“说话者? 听话者? 为什么”。笔者这个指导理念不仅仅局限于“礼貌表现”,应该贯彻于日语教育的各个方面。以“礼貌表现”为例,可以给学习者设置一个担任班级演讲比赛主持人的情境,让学习者思考在面对处于平等地位的同学时,作为主持人应该如何自我介绍,如何介绍其他演讲者,这样就给他设置了一个需要使用“郑重语”和“敬语”的语境。此外,“礼貌表现”指导中提示的句例必须是自然、完整的。要将语法讲解融入到一个具体的语境中,提示“说话者? 听话者? 何种场合使用”,即要实现语法教学的“精细化”。
三、结 语
B&L 指出日语是“消极礼貌”型的语言,但事实上,在日语中,不仅仅是“消极礼貌表现”,“积极礼貌”的各种表现在人们交流时也被广泛使用,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加深,谈话的顺利进行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现行的日本语教育,迄今为止出现问题最多的是敬语学习之难。如果中国人日语学习者不了解中日语言中关于“礼貌”的异同点,仅仅只是学习了日语敬语特定的规则化的形式,那么在实际和日本人交流时,就可能讲出非自然的日语。敬语教育应该定位为能使日语学习者与日本人的交流更自然、顺畅。所以,学习日语的语法规则固然重要,但是以积极的态度认识两种语言间对于“礼貌”的理解的不同,“考虑他人情绪的语言表现,不仅仅限于敬语”等这样的礼貌意识对日语学习来说更是尤为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 Brown,Penelope and Levinson. Stephen C. 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 ( 日) 松村瑞子,因京子. 日本语谈话におけるスタイル交替の実态とその効果[J]. 言语科学,1998( 2) . [3] 彭国跃. 近代中国语の敬语システム -「阴阳」文化认帧♀デル[M]. 白帝社,1999. [4] ( 日) 蒲口宏,川口义一,坂本恵,清ルミ,内海美也子.敬语表现教育の方法[M]. 大修馆书店,200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gdjy/1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