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4:06:09 所属分类:教育管理 浏览量:
2012 年,国家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三个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指出三个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2012 年,国家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三个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指出“三个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三个部分组成,围绕“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等十三个领域规定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六十条基本要求,从理念、师德、态度、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对小学教师提出了专业标准的具体要求。在“专业标准”实施建议中规定“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小学语文教师为主的教师职前教育专业,学习贯彻“专业标准”,以“专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用“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六十条基本要求,对照检查语文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反思,有利于进一步理清语文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路。笔者现以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从改革培养模式、构建培养体系、建设专业体系、训练基本能力、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职前教育质量进行简单阐述。 一、以“专业标准”为依据,反思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专业标准”规定小学教师要具有“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师德为先”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求教师要“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学生为本”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能力为重”要求教师“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做到“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专业标准”体现了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以“专业标准”为依据,反思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培养学生专业理念、师德教育和专业成长等方面的要求仍显薄弱与不足。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职高专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性文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目标实现途径的总体设计,同时也是组织教学活动、制定教学文件、确定教学编制、考核学生学习成果以及建设实验、实训基地的基本依据。因此,以“专业标准”为依据,不断反思、充实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作为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师类语文教育专业,不仅要承担合格教师的培养工作,还要承担具有专业成长能力的适应时代要求变化的新型教师。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以合格的小学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素质为依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专业核心技能,构建“五能力”培养模式———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自我发展提升能力为目标,以每一个学生“能上一堂好课、能写一笔好字、能写一篇好文章、能做一场精彩演讲、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五项基本技能为基础,从“理念与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实践”四个方面,培养思想政治合格、品德优良、身心健康、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强的合格小学语文教师。 二、以“专业标准”为依据,构建“模块化设计,立体化培养”体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语文教育专业应以“培养品德好、专业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为总体目标,立足地方教育实际,辐射周边,服务全省,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具体表现为语文教育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先进教育理念,掌握教育基本规律和儿童发展规律,掌握语文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语文教学、语文教育研究等工作的小学语文教师。针对具体培养目标把专业知识与技能分解成三个模块,即基本知识目标、基本技能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每个模块又细化为若干课程或者课程群,分别完成子目标的培养任务。如:职业素养目标又分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在“教学目标模块化,培养方式立体化,技能教学过程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的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立体培养体系中,依托所在地区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加强语文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中小学共建培养优质师资的实习实训基地,实行“2.5+0.5”教学模式(2.5 年在校理论学习,0.5 年在岗在职实习实训),加强理论和实践二者之间的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学习,突出教师培养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构建学分制下以“模块化设计、立体化培养”为特征的高职高专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优质的小学语文师资。 三、以“专业标准”为依据,加强支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突破学科体系,依托企业行业,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课程为载体实现的。以“专业标准”为依据,根据小学语文教师职业能力的需要设置课程,即以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为依据组建课程模块。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可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实习实训课”四个模块。“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两个模块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它注重的是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专业知识素养和身体心理素质等,追求的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选修课”又可细分为不同的课程群,“选修课”模块是对必修课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与教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技能与特长,解决必修课在知识的纵向与横向上的限制与不足,实现有“选择”的教育和讲“个性”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研究认为,“个体智力是一种能力的结合,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应是学校教育坚持的举措”。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有“选择”的教育,是讲“个性”的教育,通过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在某种程度而言是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的举措。“实践课程”模块是学生在高校与中小学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技能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专业标准”的“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中,针对当前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师德与态度问题,在“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两个领域九条基本要求中做了详细规定,但在当前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尚欠缺此类课程载体,没有明确的课程支撑体系。 四、以“专业标准”为依据,开展教师职业五项基本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基本技能 教师职业五项基本能力简称“五个一”,即培养学生“能上一堂好课、能写一笔好字、能写一篇好文章、能做一场精彩演讲、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一堂好课”: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制定标准,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反思能力,让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走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一笔好字”:加强学生的写字基本功训练,使学生能写规范工整的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并达到美观和熟练的程度,提高学生对书法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具有符合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意趣,对祖国语言文字产生热爱之情。“一篇好文章”: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为一种综合能力,是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有专业必修训练课程和专业选修诗词小说欣赏与创作等课程的教学和展示平台做支撑。 “一场精彩演讲”:特别是即兴演讲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表现,同时也是当今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和展示个人才华的重要体现,我们有教师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加以培养和实施。“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有效纠正字音,这也符合国家“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相关规定,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使之达到二乙及以上普通话水平,更要从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培养。“五个一”的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能为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的基础教育培养“知识功底扎实、专业技能娴熟、职业道德优良”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提升社会对高师语文教育的普遍认可度。 五、以“专业标准”为依据,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平台建设 高职高专的语文教育专业是为培养小学语文师资所开设的专业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成长具有典型的应用性与实践指向性。根据教师岗位专业技能要求,应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人才培养。以一所高职高专 2012 年的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其构建了“三个平台,三支队伍”用以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 40%。“三个平台”是课程实施的教学平台:包括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拓展学生素质的学生社团平台。“三支队伍”包括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辅导员队伍和见习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三个平台”和“三支队伍”的有机整合,共同实现了“三个目标”,即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知识目标、基本技能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这表明:高职高专师范类语文教育已在逐步调整课程设置比重,不断适应当前社会会发展需要。 教育部研究制定与颁发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对我国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一个重要契机。作为承担教师职前教育任务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范教育专业,在教师职前教育培养工作中,坚持以“专业标准”为依据,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能力,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科学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质量评价标准并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 [2]王建华,刘君义,甄国红.基于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74-76.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gl/11377.html
下一篇:沈阳工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