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网络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沟通能力的策略

时间:2015-12-20 16:19:10 所属分类:教育技术 浏览量:

网络环境下的沟通不仅仅指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聊天、讨论等与人际交往有关的行为,还包括大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学习软件学习、搜索筛选学习资源等学习行为。范昱娟指出,如果网络交往挤占了现实交往时间,会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缺失。徐玉分析了高校网络事件

  网络环境下的沟通不仅仅指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聊天、讨论等与人际交往有关的行为,还包括大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学习软件学习、搜索筛选学习资源等学习行为。范昱娟指出,如果网络交往挤占了现实交往时间,会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缺失。徐玉分析了高校网络事件形成的原因,指出在群体事件中大学生存在盲从心理和法不责众心理,但没有揭示群体事件其实是一种沟通失败的现象。纵观相关文献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沟通行为尚局限在分析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的观察框架,对大学生沟通过程中障碍产生原因及对策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建立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框架,并依据该框架从大学生的“角色”出发给出导向性建议,以期能提升大学生网络环境下的沟通能力。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框架的关键问题

  (一) 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及角色定位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沟通行为需要沟通主体———大学生与沟通对象之间进行交互,因此,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和沟通对象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沟通成败的关键因素。网络环境下的沟通能赋予大学生一种新的主体性和身份认同。另外网络环境会促进大学生多重社会角色和性格角色的生成。网络为大学生演绎自身形象提供了平台,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组织中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扮演的社会角色。网络环境使得大学生在现实中的和网上虚拟世界里的性格可能完全不同,形成了大学生多重性格角色创建。

  (二) 沟通的技巧、策略

  沟通的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沟通技巧和策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沟通指大学生与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时,沟通的技巧和策略更为重要。大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资源利用策略,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才能进行有效的交互进而有效地开展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才能对资源进行甄别,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保证学习效果。

  (三) 元沟通策略的应用

  元沟通策略是指对沟通过程的认知和控制,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沟通效果的评价与反思。同时元沟通策略贯穿于沟通的全过程,在沟通初始阶段大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并选择合适的沟通对象;在沟通的沟通实施阶段大学生需有意识地自我监控,注意运用在网络环境下沟通的技巧和策略; 在沟通的评价和反思阶段,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或外界评价来衡量沟通的效果,并通过反思及时调整沟通的策略。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框架的设计

  在以上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框架,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的过程的四个阶段,即角色定位、沟通的实施、沟通效果的评价、反思与调整为切入点,通过元沟通策略在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将沟通的循环过程有机地串联起来。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沟通行为是框架中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交互循环的动态过程,即角色定位、沟通的实施、沟通效果的评价、反思与调整四个环节为主线,以大学生为主体,以网络环境下的沟通对象为依托,构成了观察和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行为的框架。框架构建的初衷是明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过程的要素,分析各要素的内在作用机制,使大学生有意识地影响某些要素达到提高沟通效果的目的。但框架是开放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在实践中吸收新的子要素、子过程; 沟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的反复。

  三、网络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沟通能力的策略

  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沟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框架为方向指导,我们给出以下策略来提升大学生的沟通能力:

  (一) 发挥主体性

  在网络环境下沟通的过程中,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沟通态度。大学生如果能重视网络环境下的沟通,珍惜每一次沟通并将之作为锻炼自己沟通技能的机会,则可以让沟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沟通的方式更加灵活和有趣,从而达到沟通目的并提升自己的沟通技能。反之如果持无所谓的态度,忽视甚至故意破坏良好沟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不仅达不到沟通的效果,还会养成一些坏的沟通习惯,间接影响现实中沟通行为。

  在现实中沟通的时候,沟通对象与我们面对面,我们基本清楚对方的身份、学识等背景,也能观察到沟通对象的表情和举止。而在网络环境下沟通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甄别沟通对象,在沟通过程中不断对沟通的内容进行思考,加上自己理性的判断。这种策略在面对网络群体事件时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当大学生的沟通是与学习资源进行沟通时,沟通对象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由于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往往是交迭的,会耗费学习者大量的时间,因此学习者应科学地管理时间。另外,学习者要克服网络环境下的技术障碍和网络学习带来的枯燥感,进行有效的意志控制,排除学习干扰。

  最后,应将现实中和网络环境下的沟通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现实的沟通和网络环境下的沟通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两种沟通的特点,强化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习惯,同时弥补自己沟通中的不足。

  (二) 沟通策略学习

  大学生应不断总结沟通的技巧和策略,并有意识使用和验证这些技巧。掌握良好沟通技巧的途径之一是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学习,即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习惯,比如在沟通的过程中思考对方为什么这样说; 如果换做是我,我该怎么说。除此之外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上的资料或书籍学习沟通技巧。最后,学校层面也要注重对大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为大学生创造锻炼沟通技巧的环境,规范大学生的沟通行为。

  (三) 反思与调整

  沟通的反思与调整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沟通行为有意识的自我审视和评价,对沟通的方法、沟通对象的反馈以及沟通的效果等保持持续的监控和反省,是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尝试改进和调节的过程。适时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如果大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不考虑具体的沟通环境和沟通对象,就很难达到沟通的目的和效果。大学生网络环境下沟通过程中发现问题的途径有两个,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对沟通监控和反省并发现问题的过程,而外界评价是指通过沟通对象的反馈或者其他辅助手段衡量沟通的效果。沟通对象可以说是一面镜子,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地反馈我们沟通的效果,一旦大学生发现沟通效果与自己预想的不符,就应该思考是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寻求发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沟通的策略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沟通达到最佳效果。

  也就是说大学生必须清楚地控制沟通的过程,及时发现沟通过程的问题才能及时调整沟通策略,因此沟通的过程是不断反思、评价、调整并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范昱娟,费洁. 网络交往与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弱化研究[J]. 前沿,2009(12) .  [2]徐玉. 高校网络群体事件的心理分析及处置对策[J]. 理论导报,2009(11) .  [3]赵宁.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外语能力与身份认同关系的探析[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9(01) .  [4]刘秀伦.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05) .  [5]董耘. 网络对大学生行为影响及其对策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06(18) .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js/17776.html